一种篮球训练用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6062发布日期:2020-07-21 12:4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篮球训练用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篮球训练用篮球架。



背景技术:

篮球已经成为重要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是现代体育教育最为推崇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体育必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篮球训练时,需要带多个篮球到训练场上进行投篮训练,多个篮球在篮球场内不便于管理,占用篮球训练场地;不仅如此,在篮球投篮训练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投入篮筐之后的篮球掉落在地上之后,满地抛走,致使篮球训练时,需要专门配备捡球人员,致使在一个人进行投篮训练过程中,造成耗时较长,投篮次数较少,导致投篮训练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在投篮训练过程中,投篮训练者经常会进行一些轮流投篮训练的趣味性游戏,使得促进投篮训练者的投篮积极性,例如:投篮入篮筐的投篮者继续投篮,投篮未入篮筐者淘汰投篮,并去捡回篮球,重新排队;可是在进行投篮训练时,通常是多个篮球同时使用的,但是也难以保证人手一个篮球,使得往往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投篮入篮筐的训练者也需要跑出去捡球操作,致使单位时间内投篮次数下降,投篮训练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篮球训练用篮球架。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篮球训练用篮球架,包括下底座和设置在下底座上端部的上底座;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下底座上端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与上底座下端面连接的弹簧;上底座上端面中部垂直固定设置固定杆,固定杆顶端经过连接件垂直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篮板,并且连接柱垂直于篮板的背面;篮板上设置有篮筐,在位于篮筐下的篮板上开设有过球孔,过球孔的尺寸≥篮筐的尺寸;在位于过球孔下的篮板上固定连接有接球袋,接球袋能够将从篮筐上下落下来的篮球阻挡弹回,穿过过球孔,从篮板背面抛出;在篮板背面,采用连通管连接在过球孔上,连通管的另外一端经过圆弧弯管之后连接有传送管,传送管竖直向下;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设置有送球管,送球管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是从篮板背面向篮板正面方向设置,并且传送管的底端经过弯曲管连接在送球管位于篮板背面一端上,使得篮球从传送管下来之后,经过送球管送入到篮板正面;送球管内径≥弯曲管内径≥传送管内径≥圆弧弯管内径≥连通管内径≥过球孔内径。

经过在篮板下方设计过球孔,篮筐下端的过球孔前端设置有接球袋,过球孔后端设置连通管,连通管经过圆弧弯管连接传送管,传送管底端经过弯曲管连接送球管,并且送球管内径≥弯曲管内径≥传送管内径≥圆弧弯管内径≥连通管内径≥过球孔内径,使得在投篮训练过程中,投进篮筐内的篮球掉落之后,经过接球袋阻挡,从过球孔中进入到连通管中,经过圆弧弯管、传送管、弯曲管、送球管之后,从篮球架的前端将篮球送出,降低了篮球投篮训练过程中捡球率,避免了捡球耽误投篮训练效率和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投篮训练的次数。

为了增强篮板稳定性,优选,所述的固定杆和篮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为了能够实现对篮板高度的调节,优选,所述的固定杆由固定设置于上底座上端面中部垂直的立柱和插入立柱设置的架杆组成,并且架杆能够在立柱内部自由插入,靠近立柱顶端设置有扭紧件,扭紧件能够扭紧架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

为了提高架杆与立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架杆上设置有若干与扭紧件匹配的孔,在扭紧件扭入时,能够扭入孔内。

为了提高送球管松球过程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送球管紧贴下底座的上端面,并且固定设置在下底座的上端面上。

为了避免篮球从送球管送出之后满地抛走,优选,所述的送球管的出口端的下底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球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位于篮筐下端的篮板上开设过球孔,并经过前端连接接球袋和后端连接连通管,使得投篮入筐的篮球,能够被快速收集,并经过连通管、圆弧弯管、传送管、弯曲管以及送球管的作用,将篮球送入到篮球架前端投篮者的方向,降低投篮者捡球时间,并且利用了传送管竖直设置,使得篮球在传送管内获得自身重力加速度作用加速,再在弯曲管、送球管调整方向的作用下,直接将篮球送入到距离投篮者不远的前端位置,提高了投篮者继续投篮训练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满足了投篮训练时,投入篮筐者继续投篮,未投入篮筐者淘汰投篮的需要,使得投篮入筐者,在继续投篮训练过程中的投篮效率提高,而淘汰者直接进入再次排队投篮训练,并在再次排队时,完成对未投入篮筐的篮球的捡球动作,实现了投篮训练的“奖罚”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示意图。

1-下底座2-送球管3-弹簧4-球坑5-升降装置6-上底座7-传送管8-立柱9-扭紧件10-架杆11-接球袋12-过球孔13-篮板14-篮筐15-连接柱16-连接件17-支撑杆18-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篮球训练用篮球架,包括下底座1和设置在下底座1上端部的上底座6;在下底座1和上底座6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5,下底座1上端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与上底座6下端面连接的弹簧3;上底座6上端面中部垂直固定设置固定杆,固定杆顶端经过连接件16垂直连接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上设置有篮板13,并且连接柱15垂直于篮板13的背面;篮板13上设置有篮筐14,在位于篮筐14下的篮板13上开设有过球孔12,过球孔12的尺寸≥篮筐14的尺寸;在位于过球孔12下的篮板13上固定连接有接球袋11,接球袋11能够将从篮筐14上下落下来的篮球阻挡弹回,穿过过球孔12,从篮板13背面抛出;在篮板13背面,采用连通管18连接在过球孔12上,连通管18的另外一端经过圆弧弯管之后连接有传送管7,传送管7竖直向下;在下底座1和上底座6之间设置有送球管2,送球管2在下底座1和上底座6之间是从篮板13背面向篮板13正面方向设置,并且传送管7的底端经过弯曲管连接在送球管2位于篮板13背面一端上,使得篮球从传送管7下来之后,经过送球管2送入到篮板13正面;送球管2内径≥弯曲管内径≥传送管7内径≥圆弧弯管内径≥连通管18内径≥过球孔12内径。

在投篮训练时,训练者经过排队投篮操作,对于投篮入筐者,继续投篮,投篮未入筐者淘汰投篮,使得投篮训练者将篮球投向篮筐中,若投篮进筐之后,则会在接球袋11作用下,将入筐的篮球阻挡,再从过球孔12中穿到篮板13背后,经过连通管18、圆弧弯管、传送管17、弯曲管、送球管2的作用下,将篮球传送到投球者前端,并在传送管17竖直设置,以及对送球管2内径≥弯曲管内径≥传送管7内径≥圆弧弯管内径≥连通管18内径≥过球孔12内径的设计,使得篮球具有自由下落的趋势,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具有一定抛送速度,并在弯曲管、送球管的共同作用下,调节方向,将篮球送入到投篮训练者手中,进行二次投篮操作;而对于未投篮入篮筐者,篮球则不易进入到接球袋中,使得篮球向外抛走,投球训练者被淘汰捡球,重新排队,提高投球训练“奖惩”目的,提高投球训练的趣味性,和提高投球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杆和篮板13的背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7。使得篮板的稳定性增强,尤其是支撑杆17与固定杆、篮板13之间呈倾斜支撑,使得连接柱、支撑杆17、篮板13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架,提高了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杆由固定设置于上底座6上端面中部垂直的立柱8和插入立柱8设置的架杆10组成,并且架杆10能够在立柱8内部自由插入,靠近立柱8顶端设置有扭紧件9,扭紧件9能够扭紧架杆10与立柱8之间的连接。使得需要对篮板高度进行调节时,能够采取扭紧件9扭松,将架杆10调整至合适位置之后,再将扭紧件9扭紧,实现调节的目的,在该调节过程中,需要满足能够将篮板13举起的力度即可实现;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采取减轻篮板重量的目的,将篮板采用轻质、耐撞击的材料制备而成,例如采用压木板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等制备而成;同时也减轻了篮板13的整体重量,提高了篮球架的稳定性。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架杆10上设置有若干与扭紧件9匹配的孔,在扭紧件9扭入时,能够扭入孔内。增强了调节之后的连接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送球管2紧贴下底座1的上端面,并且固定设置在下底座1的上端面上。避免了篮球进入送球管2中,导致送球管2振动,影响送球管2使用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送球管2的出口端的下底座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球坑4。防止了篮球从送球管2中抛出来之后,满地弹跳,使得篮球能够根据需要堆砌在送球管2中,方便投篮训练结束之后的篮球存放。

本发明创造未尽事宜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公知常识以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操作即可;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术语,例如“左”、“右”、“背面”、“正面”“底”、“顶”、“内”、“外”、“上”、“下”等,均是参照附图进行的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创造的过程,应当进行面对附图进行理解,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