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塔乐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8940发布日期:2020-08-11 21:5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射塔乐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游乐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塔乐园。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和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带领孩子一起去游乐场游玩。对于儿童游乐场来说,其中大部分都能满足儿童对玩乐的要求,而攀爬类的游乐设施最受儿童欢迎。

但是,攀爬类的游乐设施玩乐方式单一,容易引起儿童的厌倦,不适合儿童多次玩耍,也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勇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射塔乐园,利用新颖的结构吸引儿童前来玩耍;通过不同造型的进入结构,使儿童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塔体内部,并且能够由儿童自行选择进入区域,以逐步适应玩耍环境,挑战自己的勇气。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射塔乐园,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而设的第一塔层、第二塔层和第三塔层;所述第三塔层设有锥形塔顶;所述第一塔层和第二塔层之间设有第一蹦床网;所述第二塔层和第三塔层之间设有第二蹦床网;所述第三塔层和地面之间设有第三蹦床网;所述塔体的水平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塔层设有与地面连接筒梯;所述第二塔层的任意两个侧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一坡梯;所述第三塔层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二坡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层塔层,并且每层都能够与地面连接,让儿童能够自由选择进入哪层塔层,对于胆小的儿童来说,可以选择第三塔层,在适应过后,能够通过第一坡梯和第二坡梯进入上层塔层;在多个小伙伴一起玩耍时,能够获得互相鼓励,也不至于孤独的在乐园外静静等待;本实用新型在塔层内设置了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能够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玩耍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塔层和第二塔层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蹦床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的内侧;所述第二塔层和第三塔层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蹦床网设置于第二固定框的内侧;所述第三塔层和地面之间设有第三固定框,所述第三蹦床网设置于第三固定框的内侧。

有益效果: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和第三固定框的设置能够为塔体提供了稳定的连接部,使得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能够稳定的连接在塔体的内部,从而避免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与塔体的连接处破损;利用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和第三固定框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清洗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蹦床网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塔层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入口的第一爬梯;所述第二蹦床网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三塔层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入口的第二爬梯。

有益效果: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设置能够让儿童自由选择是否从塔体的内部在三层塔层之间穿梭;这样的设置也有利于使儿童适应各层塔层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儿童逐渐向上攀爬,使胆子较小的儿童获得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设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入口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均通过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设置能够分别使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位置稳定,避免儿童从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爬进或爬出时发生危险;如果不设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那么儿童在第一蹦床网和/或第二蹦床网上蹦跳时,由于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没有支撑点,而使儿童落下后的着力点像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处倾斜,由此影响儿童的落地点,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而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相当于给予第一蹦床网和第二蹦床网支撑点,从而避免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第二塔层和第三塔层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爬梯的一端与第一横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框连接;所述第二爬梯的一端与第二横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框连接。

有益效果:将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固定起来,有利于避免儿童攀爬时随第一爬梯或第二爬梯甩动;所以,设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用于固定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能够使儿童攀爬稳定,并且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倾斜设置,也较垂直设置的爬梯更利于保护儿童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筒梯远离塔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架与地面连接;所述筒梯的中部设有用于辅助支撑筒梯的第二支撑架。

有益效果:筒梯相对于地面呈一定的角度,使儿童的爬行距离增长;利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也使筒梯具备很好的稳定性,避免倒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坡梯和第二坡梯的两侧均设有护栏。

有益效果:护栏的设置有利于保护儿童攀爬时的意外掉落。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塔体外部的滑杆;所述第一塔层的其中一侧设有敞口;所述滑杆的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位于敞口的一侧。

有益效果:部分儿童乐于寻求刺激,在能够保护儿童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儿童勇于挑战自己;在现有的游乐设施中,存在一种爬杆,能够让儿童顺着爬杆向上爬行,同时还能够使儿童从高处滑下。

优选的,还包括充气垫;所述充气垫设置于地面;所述充气垫环抱滑杆的根部且位于敞口的下侧。

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儿童从敞口意外掉落,或则手上力量不支而从滑杆上掉落,设置充气垫能够很好的保护儿童的安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儿童的游玩积极性,能够使儿童慢慢适应塔层之间的高度;本实用新型适合多个儿童共同玩耍,特别适合胆子大的儿童带领胆子小的儿童共同玩耍;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完整的防护结构,使家长可以放心儿童的玩耍;此外,本实用新型可玩性强,除了满足攀爬要求外,还能够满足儿童在蹦床上游玩的希望,并且本实用新型为儿童提供了爬杆,能够很好的锻炼儿童的勇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塔体的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滑杆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塔层;2-第二塔层;3-第三塔层;4-筒梯;5-第一坡梯;6-第二坡梯;7-第一固定框;8-第二固定框;9-第三固定框;10-第一爬梯;11-第二爬梯;12-第一圆环;13-第二圆环;14-第一横杆;15-第二横杆;16-第一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8-护栏;19-滑杆;20-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发射塔乐园,其中未示出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其中,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而设的第一塔层1、第二塔层2和第三塔层3;所述第三塔层3设有锥形塔顶;所述第一塔层1和第二塔层2之间设有第一蹦床网;所述第二塔层2和第三塔层3之间设有第二蹦床网;所述塔体的水平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塔层1设有与地面连接筒梯4;所述第二塔层2的任意两个侧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一坡梯5;所述第三塔层3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二坡梯6。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层塔层,并且每层都能够与地面连接,让儿童能够自由选择进入哪层塔层,对于胆小的儿童来说,可以选择第三塔层3,在适应过后,能够通过第一坡梯5和第二坡梯6进入上层塔层;在多个小伙伴一起玩耍时,能够获得互相鼓励,也不至于孤独的在乐园外静静等待;本实用新型在塔层内设置了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能够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玩耍空间。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塔层1和第二塔层2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框7,所述第一蹦床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7的内侧;所述第二塔层2和第三塔层3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框8,所述第二蹦床网设置于第二固定框8的内侧;所述第三塔层3和地面之间设有第三固定框9,所述第三蹦床网设置于第三固定框9的内侧。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8和第三固定框9的设置能够为塔体提供了稳定的连接部,使得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能够稳定的连接在塔体的内部,从而避免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与塔体的连接处破损;利用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8和第三固定框9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清洗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蹦床网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塔层2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入口的第一爬梯10;所述第二蹦床网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三塔层3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入口的第二爬梯11。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设置能够让儿童自由选择是否从塔体的内部在三层塔层之间穿梭;这样的设置也有利于使儿童适应各层塔层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儿童逐渐向上攀爬,使胆子较小的儿童获得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入口设有第一圆环12,所述第二入口设有第二圆环13;所述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均通过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固定框7和第二固定框8固定连接。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的设置能够分别使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位置稳定,避免儿童从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爬进或爬出时发生危险;如果不设置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那么儿童在第一蹦床网和/或第二蹦床网上蹦跳时,由于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没有支撑点,而使儿童落下后的着力点像第一入口和/或第二入口处倾斜,由此影响儿童的落地点,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而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相当于给予第一蹦床网和第二蹦床网支撑点,从而避免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塔层2和第三塔层3分别设有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所述第一爬梯10的一端与第一横杆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框7连接;所述第二爬梯11的一端与第二横杆1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框8连接。将第一爬梯10和第二爬梯11固定起来,有利于避免儿童攀爬时随第一爬梯10或第二爬梯11甩动;所以,设置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用于固定第一爬梯10和第二爬梯11,能够使儿童攀爬稳定,并且第一爬梯10和第二爬梯11倾斜设置,也较垂直设置的爬梯更利于保护儿童的安全。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筒梯4远离塔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架16与地面连接;所述筒梯4的中部设有用于辅助支撑筒梯4的第二支撑架17。筒梯4相对于地面呈一定的角度,使儿童的爬行距离增长;利用第一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架17也使筒梯4具备很好的稳定性,避免倒塌。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坡梯5和第二坡梯6的两侧均设有护栏18。护栏18的设置有利于保护儿童攀爬时的意外掉落。

如图3所示,同样未示出第一蹦床网、第二蹦床网和第三蹦床网,为了更好的帮助儿童锻炼勇气,还包括设置在塔体外部的滑杆19;所述第一塔层1的其中一侧设有敞口20;所述滑杆19的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位于敞口20的一侧。部分儿童乐于寻求刺激,在能够保护儿童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儿童勇于挑战自己;在现有的游乐设施中,存在一种爬杆,能够让儿童顺着爬杆向上爬行,同时还能够使儿童从高处滑下。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充气垫;所述充气垫设置于地面;所述充气垫环抱滑杆19的根部且位于敞口20的下侧。为了避免儿童从敞口20意外掉落,或则手上力量不支而从滑杆19上掉落,设置充气垫能够很好的保护儿童的安全。

当儿童进入塔体后,能够选择从第一坡梯5或第二坡梯6或塔筒进入不同的塔层;儿童进入各塔层后,也可以通过第一爬梯10和第二爬梯11在第一塔层1、第二塔层2和第三塔层3之间穿梭;儿童也可以在第一蹦床网和第二蹦床网上进行蹦跳玩耍,释放活力;当儿童在第一塔层1时,能够从爬梯滑下;由于儿童手臂力量较小,而爬梯和第一塔层1之间还有一小段距离,所以,应该有工作人员制止儿童通过爬梯进入第一塔层1,以保护儿童安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