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6696发布日期:2020-05-22 16:5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瘫如果经过专业的训练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治疗的,并且可以实现自主走路。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201310726945.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瘫综合康复训练辅具,它包括底架、下肢外骨骼装置、悬吊装置;底架包括带锁定的万向脚轮、下底架、上底架和外骨骼装置倾斜调整机构;下肢外骨骼装置固装在底架上,能实现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膝关节屈/伸、足背曲/蹠屈、足内翻/外翻、足旋内/旋外等康复训练;悬吊装置固装在底架上,对患者起到悬吊减重和矫正上身姿势的作用。该康复辅具能帮助脑瘫患者矫正下肢非正常姿势,进行下肢各关节运动的康复训练,促进下肢各关节的发育,逐步建立起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

又有专利号为201910514006.3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瘫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平衡板,且平衡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皆焊接有上铰接轴,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皆对称设置有下铰接轴,且下铰接轴与上铰接轴之间皆通过连接杆固定,所述下铰接轴的底端焊接在第一滑块顶端,所述底座内部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内腔,且内腔前后内壁的上部皆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一滑块相互配合。该脑瘫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在逐次增加平衡板倾斜程度,来训练患儿平衡的这一科学方法下,效果较好、效率较高,并且亦照顾到患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感受,设计人性化,并且结构丰富但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因此便于推广。

基于上述,现有的脑瘫患者用的康复式医疗设备结构设计较为传统,康复训练整合性能较差,不能通过一种设备进行多种康复的训练方式,而且现有的康复装置调节性能略差,不能使康复装置尽可能的适应大多数脑瘫患者,并且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自动化成度较低,不能更好的辅助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所以不能提高脑瘫患者的训练效果。

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设计较为传统,康复训练整合性能较差,不能通过一种设备进行多种康复的训练方式,而且现有的康复装置调节性能略差,不能使康复装置尽可能的适应大多数脑瘫患者,并且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自动化成度较低,不能更好的辅助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所以不能提高脑瘫患者的训练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其中,该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包括有装置底座和控制器;所述装置底座的顶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四处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轨道,并且调节轨道呈圆弧形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柱的内侧横向安装有康复双杠,且康复双杠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调节轨道上对称限位安装有练习梯调节机构;所述控制器螺栓固定于其中一处支撑柱的顶端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均嵌入安装有升降电动杆,且康复双杠均固定安装于该升降电动杆的顶端,并且支撑柱的对应侧壁上均开设有供康复双杠上下移动的滑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动轮,且康复双杠的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并且滑动块通过滑动轮限位滑动安装于康复双杠的限位滑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共设置有两处,且其中一处滑动块的顶侧阻尼转动安装有一处移动辅助横杆,并且另一处滑动块的顶侧设置为与移动辅助横杆相匹配的限位卡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练习梯调节机构由限位滑轮和驱动电机与行进齿轮三部分构成,且驱动电机与行进齿轮传动相连接,并且该练习梯调节机构通过行进齿轮与调节轨道内侧的齿条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轨道的外侧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且练习梯调节机构的通过限位滑轮限位安装于调节轨道的限位滑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练习梯调节机构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杆,且电动调节杆的推杆前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处康复练习梯,并且康复练习梯的两支撑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吊带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底座上电机驱动安装有电动步带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底座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两处抬腿练习台阶,且抬腿练习台阶采用多层高度结构设计。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有的支撑柱的内侧均嵌入安装有升降电动杆,且康复双杠均固定安装于该升降电动杆的顶端,并且支撑柱的对应侧壁上均开设有供康复双杠上下移动的滑槽结构,有利于通过支撑柱内侧的升降电动杆对康复双杠的高度进行同步调节,从而使该康复双杠结构适应不同身高的脑瘫患者,有效提高该装置适应范围。

设有的滑动块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动轮,且康复双杠的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并且滑动块通过滑动轮限位滑动安装于康复双杠的限位滑槽上,有利于对滑动块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且滑动轮设计可有效提高该滑动块的滑动顺畅性,有助提高上侧移动辅助横杆的使用效果。

设有的滑动块共设置有两处,且其中一处滑动块的顶侧阻尼转动安装有一处移动辅助横杆,并且另一处滑动块的顶侧设置为与移动辅助横杆相匹配的限位卡扣结构,有利于通过转动移动辅助横杆并将移动辅助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另一处滑动块顶侧的卡扣内,从而实现将移动辅助横杆横向固定的操作,以便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脑瘫的康复训练。

设有的练习梯调节机构由限位滑轮和驱动电机与行进齿轮三部分构成,且驱动电机与行进齿轮传动相连接,并且该练习梯调节机构通过行进齿轮与调节轨道内侧的齿条相匹配,有利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行进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行进齿轮与调节轨道内侧的齿条形成尺合驱动力,然后带动练习梯调节机构上的康复练习梯进行移动调节,从而改变康复练习梯的使用方式,有效增加康复练习的方式,提高该装置的功能整合性。

设有的调节轨道的外侧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且练习梯调节机构的通过限位滑轮限位安装于调节轨道的限位滑槽上,有利于对行进的练习梯调节机构进行有效的限位,从而提高练习梯调节机构在调节轨道上的移动稳定性。

设有的练习梯调节机构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杆,且电动调节杆的推杆前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处康复练习梯,并且康复练习梯的两支撑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吊带固定杆,有利于通过设置的康复练习梯实现对脑瘫患者的起立训练,并且该康复练习梯调节后能够作为云梯方式的康复训练装置进行使用,而且设置的吊带固定杆能够固定吊带,从而对脑瘫患者进行防护吊装,从而辅助下侧电动步带的使用训练。

设有的装置底座上电机驱动安装有电动步带机构,有利于通过电动步带的缓慢行进操作,更好的训练脑瘫患者的迈步练习,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设有的装置底座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两处抬腿练习台阶,且抬腿练习台阶采用多层高度结构设计,有利于通过抬腿练习台阶训练脑瘫患者的腿部力量及肌肉形态,从而提高脑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维前侧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维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康复练习梯改变使用状态后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康复练习梯改变使用状态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康复练习梯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练习梯调节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滑动块三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装置底座;2、电动步带;3、支撑柱;4、滑动块;401、滑动轮;5、康复双杠;6、调节轨道;7、康复练习梯;701、吊带固定杆;8、练习梯调节机构;801、限位滑轮;802、驱动电机;803、行进齿轮;9、抬腿练习台阶;10、移动辅助横杆;11、控制器;12、电动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包括有:装置底座1和控制器11;装置底座1的顶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四处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轨道6,并且调节轨道6呈圆弧形结构设计;支撑柱3的内侧均嵌入安装有升降电动杆,且康复双杠5均固定安装于该升降电动杆的顶端,并且支撑柱3的对应侧壁上均开设有供康复双杠5上下移动的滑槽结构,便于通过支撑柱3内侧的升降电动杆对康复双杠5的高度进行同步调节,从而使该康复双杠5结构适应不同身高的脑瘫患者,有效提高该装置适应范围,且康复双杠5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动块4,滑动块4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动轮401,且康复双杠5的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并且滑动块4通过滑动轮401限位滑动安装于康复双杠5的限位滑槽上,便于对滑动块4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且滑动轮401设计可有效提高该滑动块4的滑动顺畅性,有助提高上侧移动辅助横杆10的使用效果,滑动块4共设置有两处,且其中一处滑动块4的顶侧阻尼转动安装有一处移动辅助横杆10,并且另一处滑动块4的顶侧设置为与移动辅助横杆10相匹配的限位卡扣结构,便于通过转动移动辅助横杆10并将移动辅助横杆1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另一处滑动块4顶侧的卡扣内,从而实现将移动辅助横杆10横向固定的操作,以便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脑瘫的康复训练;调节轨道6上对称限位安装有练习梯调节机构8,练习梯调节机构8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杆12,且电动调节杆12的推杆前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处康复练习梯7,并且康复练习梯7的两支撑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吊带固定杆701,便于通过设置的康复练习梯7实现对脑瘫患者的起立训练,并且该康复练习梯7调节后能够作为云梯方式的康复训练装置进行使用,而且设置的吊带固定杆701能够固定吊带,从而对脑瘫患者进行防护吊装,从而辅助下侧电动步带2的使用训练;控制器11螺栓固定于其中一处支撑柱3的顶端侧壁上。

其中,练习梯调节机构8由限位滑轮801和驱动电机802与行进齿轮803三部分构成,且驱动电机802与行进齿轮803传动相连接,并且该练习梯调节机构8通过行进齿轮803与调节轨道6内侧的齿条相匹配,便于通过驱动电机802带动行进齿轮803进行转动,从而使行进齿轮803与调节轨道6内侧的齿条形成尺合驱动力,然后带动练习梯调节机构8上的康复练习梯7进行移动调节,从而改变康复练习梯7的使用方式,有效增加康复练习的方式,提高该装置的功能整合性。

其中,调节轨道6的外侧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且练习梯调节机构8的通过限位滑轮801限位安装于调节轨道6的限位滑槽上,便于对行进的练习梯调节机构8进行有效的限位,从而提高练习梯调节机构8在调节轨道6上的移动稳定性。

其中,装置底座1上电机驱动安装有电动步带2机构,便于通过电动步带2的缓慢行进操作,更好的训练脑瘫患者的迈步练习,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其中,装置底座1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两处抬腿练习台阶9,且抬腿练习台阶9采用多层高度结构设计,便于通过抬腿练习台阶9训练脑瘫患者的腿部力量及肌肉形态,从而提高脑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该脑瘫患者用的自动化康复式医疗设备时,首先可以通过图1的方式使用康复练习梯7练习起立等康复动作,当学会起立后,便可通过康复双杠5及抬腿练习台阶练习抬腿动作,并且在使用康复双杠5时可以通过控制器11进行康复双杠5高度的调节,以便更好的辅助不同身高的脑瘫患者进行练习,并且设置的电动步带2可以进行自行转动,从而辅助脑瘫患者进行自动迈步训练,并且使用电动步带2时可以用手扶住移动辅助横杆10,以便防止跌倒,而且都训练较好时,便可通过控制器11控制练习梯调节机构8进行转动,从而将康复练习梯7移动至顶端,然后作为云梯进行康复训练,并且还可以通过在吊带固定杆701上固定吊带对脑瘫患者吊装,从而实现无触碰的电动步带2练习,从而增加康复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