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8323发布日期:2020-08-25 19:1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复健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复健,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运动、徒手治疗、以及不同的物理治疗仪器来帮助运动伤害的恢复。目前的物理治疗仪器多种多样,有治疗身体各个部位的,腿部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创伤,经过一段的治疗和腿部骨头愈合后,需要通过复健来恢复腿部功能,腿部的力量训练是常见的复健项目,力量训练就需要相应的物理复健器材来帮助患者独立进行完成复健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能辅助患者独立锻炼下肢的力量,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腿部力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包括凳板,凳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x型的凳脚,凳脚由两组纵向倾斜的前支脚和纵向倾斜的后支脚组成,前支脚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前支撑杆组成,后支脚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后支撑杆组成,所述后支脚和前支脚的交汇处插接固定有横向的支轴,所述的支轴上插套有导向轮,导向轮插设在同一所述前支脚的前支撑杆之间,前支脚下端的前支撑杆之间插设有横向的滚轴,滚轴的一端露出前支撑杆插套固定有限位套,滚轴的另一端露出前支撑杆插套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成型有踏杆;

所述的滚轴上插套有活动套,活动套上固定有连接带,连接带绕过导向轮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的定位轴上,定位轴插接固定在后支脚上;所述凳板的两侧固定有扶手,扶手由向前倾斜的第一分支杆和水平的第二分支杆组成,第二分支杆的后端固定在“冂”字形的后支架,后支架的两端固定在凳板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后支架上插套有若干环形的弹性套。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轮采用链轮,连接带采用链带,连接带啮合在导向轮上,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大于前支撑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的宽度小于前支脚上前支撑杆之间的间距,连接带的宽度等于导向轮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扶手的第二分支杆上固定有辅助支撑,辅助支撑的下端固定在凳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前支脚的长度大于后支脚的长度,前支脚的上端固定在凳板的后侧,后支脚的上端固定在凳板的前侧,前支脚与凳板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支脚与凳板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前支脚的下端和后支脚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前支脚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前垫板上,后支脚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后垫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患者可以以安坐的方式独立进行下肢力量的锻炼,可帮助患者恢复腿部力量,且锻炼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凳板;2、前支脚;21、前支撑杆;3、后支脚;31、后支撑杆;4、前垫板;5、后垫板;6、支轴;7、导向轮;8、连接带;9、拉簧;10、定位轴;11、活动套;12、滚轴;13、连接座;131、踏杆;14、连接块;15、挡块;16、扶手;161、第一分支杆;162、第二分支杆;17、辅助支撑;18、后支架;19、弹性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4所示,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包括凳板1,凳板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x型的凳脚,凳脚由两组纵向倾斜的前支脚2和纵向倾斜的后支脚3组成,前支脚2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前支撑杆21组成,后支脚3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后支撑杆31组成,所述后支脚3和前支脚2的交汇处插接固定有横向的支轴6,所述的支轴6上插套有导向轮7,导向轮7插设在同一所述前支脚2的前支撑杆21之间,前支脚2下端的前支撑杆21之间插设有横向的滚轴12,滚轴12的一端露出前支撑杆21插套固定有限位套14,滚轴12的另一端露出前支撑杆21插套固定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上成型有踏杆131;

所述的滚轴12上插套有活动套11,活动套11上固定有连接带8,连接带8绕过导向轮7固定连接有拉簧9,拉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的定位轴10上,定位轴10插接固定在后支脚3上;所述凳板1的两侧固定有扶手16,扶手16由向前倾斜的第一分支杆161和水平的第二分支杆162组成,第二分支杆162的后端固定在“冂”字形的后支架18,后支架18的两端固定在凳板1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后支架18上插套有若干环形的弹性套19。

所述的导向轮7采用链轮,连接带8采用链带,连接带8啮合在导向轮7上,所述连接带8的长度大于前支撑杆21的长度。

所述导向轮7的宽度小于前支脚2上前支撑杆21之间的间距,连接带8的宽度等于导向轮7的宽度。

所述扶手16的第二分支杆162上固定有辅助支撑17,辅助支撑17的下端固定在凳板1的侧壁上。

所述前支脚2的长度大于后支脚3的长度,前支脚2的上端固定在凳板1的后侧,后支脚3的上端固定在凳板1的前侧,前支脚2与凳板1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支脚3与凳板1之间的夹角。

所述前支脚2的下端和后支脚3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前支脚2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前垫板4上,后支脚3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后垫板5上。

所述后支脚3的后支撑杆31之间固定有挡块15,挡块15位于定位轴10的上侧并抵靠在定位轴10上。

工作原理:本发明为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患者可安坐在凳板1上,然后手扶持在扶手16上,通过脚踩在踏杆131,脚使力下蹬,驱使踏杆131沿前支脚2向下移动,踏杆131向下移动过程中,拉簧9会拉长变形,作用于脚上;

通过反复下蹬,进行复健动作,前期可以控制下蹬的距离,下蹬较小的距离,拉簧9反作用力小,后期可以增大下蹬的距离,拉簧9的反作用变大,从而可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训练腿部力量。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列。



技术特征:

1.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包括凳板(1),凳板(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x型的凳脚,其特征在于:凳脚由两组纵向倾斜的前支脚(2)和纵向倾斜的后支脚(3)组成,前支脚(2)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前支撑杆(21)组成,后支脚(3)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后支撑杆(31)组成,所述后支脚(3)和前支脚(2)的交汇处插接固定有横向的支轴(6),所述的支轴(6)上插套有导向轮(7),导向轮(7)插设在同一所述前支脚(2)的前支撑杆(21)之间,前支脚(2)下端的前支撑杆(21)之间插设有横向的滚轴(12),滚轴(12)的一端露出前支撑杆(21)插套固定有限位套(14),滚轴(12)的另一端露出前支撑杆(21)插套固定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上成型有踏杆(131);

所述的滚轴(12)上插套有活动套(11),活动套(11)上固定有连接带(8),连接带(8)绕过导向轮(7)固定连接有拉簧(9),拉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的定位轴(10)上,定位轴(10)插接固定在后支脚(3)上;所述凳板(1)的两侧固定有扶手(16),扶手(16)由向前倾斜的第一分支杆(161)和水平的第二分支杆(162)组成,第二分支杆(162)的后端固定在“冂”字形的后支架(18),后支架(18)的两端固定在凳板(1)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后支架(18)上插套有若干环形的弹性套(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轮(7)采用链轮,连接带(8)采用链带,连接带(8)啮合在导向轮(7)上,所述连接带(8)的长度大于前支撑杆(2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7)的宽度小于前支脚(2)上前支撑杆(21)之间的间距,连接带(8)的宽度等于导向轮(7)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6)的第二分支杆(162)上固定有辅助支撑(17),辅助支撑(17)的下端固定在凳板(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2)的长度大于后支脚(3)的长度,前支脚(2)的上端固定在凳板(1)的后侧,后支脚(3)的上端固定在凳板(1)的前侧,前支脚(2)与凳板(1)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支脚(3)与凳板(1)之间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2)的下端和后支脚(3)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医用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2)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前垫板(4)上,后支脚(3)的下端固定在横向的后垫板(5)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下肢力量的的医用复健装置,包括凳板,凳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X型的凳脚,凳脚由两组纵向倾斜的前支脚和纵向倾斜的后支脚组成,前支脚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前支撑杆组成,后支脚由四根呈矩形四角分布的后支撑杆组成,所述后支脚和前支脚的交汇处插接固定有横向的支轴,所述的支轴上插套有导向轮,导向轮插设在同一所述前支脚的前支撑杆之间,前支脚下端的前支撑杆之间插设有横向的滚轴,滚轴的一端露出前支撑杆插套固定有限位套,滚轴的另一端露出前支撑杆插套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成型有踏杆。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春凡
技术研发日:2020.05.18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