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健腹锻炼的俯卧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8315发布日期:2020-08-25 19: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健腹锻炼的俯卧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俯卧撑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文献us8905905b2公开了一种用于进行俯卧撑锻炼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限定大致平坦的顶表面的大致平坦的板;形成在所述顶表面中的多个支柱插座;一对手柄单元,每个手柄单元具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中限定观察孔;以及连接装置,用于接合所述支柱插座中的选定支柱插座,以将所述手柄单元定位在所述顶表面上的选定位置和所述顶表面上的角度取向;以及形成在所述顶表面上的多个颜色标记,与所述支柱插座中选定的支柱插座相关联,所述支柱插座限定选定的手柄单元位置,所述颜色标记定义了颜色标记组;每个组可通过特征颜色与其它组区分,由此,所述支柱插座和所述颜色标记组协作以限定所述板上的所述手柄单元的所选手柄单元位置,当所述手柄单元被放置在所述选定手柄单元位置之一时,所述颜色标记可通过每个所述手柄单元的所述观察孔观察到。

上述可健腹锻炼的俯卧撑装置仅可进行俯卧撑锻炼,而无法进行健腹锻炼和下蹲锻炼,无法满足消费者多种锻炼方式集中于一锻炼装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可进行俯卧撑锻炼又可进行健腹锻炼的俯卧撑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健腹锻炼的俯卧撑装置,包括

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接部;

两手柄,手柄具有可与第一插接部对接的两第二插接部和供手握持的横杆,手柄的两第二插接部可选择性地与两第一插接部对接实现手柄的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健腹座,健腹座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健腹座的顶面设置有至少两第三插接部,手柄的两第二插接部可与两第三插接部对接构成健腹行走机构,支撑板顶面开设有两安装孔,两健腹座可拆卸设置在两安装孔中,健腹座的顶面与支撑板的顶面相平,使手柄的两第二插接部可分别与第一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对接实现手柄的固定。

所述支撑板包括构成顶面的第一面板、从第一面板外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和从所述安装孔孔沿向下延伸的孔侧板,所述健腹座包括构成顶面的第二面板和从第二面板外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

所述第二侧板下边沿形成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可抵靠在所述孔侧板的下沿用于限制所述健腹座向上脱离所述安装孔。

所述第一面板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弹力绳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供弹力绳穿过的第一让位缺口;所述第二面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弹力绳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有供弹力绳穿过的第二让位缺口。

所述第一侧板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让位缺口两侧、用于引导和支撑弹力绳的两导向支撑部。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可与弹力绳端部挂钩配合的挂环。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底部可与弹力绳端部套环配合的柱体。

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健腹座之间的弹力绳。

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每个所述第一插接部正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还包括两膝部垫板,膝部垫板底部形成有可嵌入安装孔中的定位部,膝部垫板通过该定位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

所述膝部垫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顶部的缓冲垫。

所述支撑板顶面开设有两过绳孔,每个过绳孔的下方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轮,使弹力绳可穿过两过绳孔并支撑在支撑轮上。

还包括下蹲锻炼装置,该下蹲锻炼装置包括横担和弹力绳,弹力绳可穿过两所述过绳孔支撑在所述支撑轮上并且其两端连接在横担的两端。

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导弹力绳支撑在所述支撑轮上的两导向部。

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为中部设置有定位柱的插接孔,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为可插入插接孔中并套在定位柱上的插接管。

所述手柄包括基板、两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横杆和两立柱,两立柱连接在基板的两端顶部,两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在基板的两端底部,所述横杆连接在两立柱之间。

所述支撑板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板块,两板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折叠地相互连接,两板块分别与连接件铰接。

所述健腹座顶面和所述支撑板顶面设置有不同颜色的多道标识线,标识线将两插接部连接以指示不同的锻炼方式。

所述安装孔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健腹座底部设置有行走轮、顶面设置第三插接部,这样健腹座可与手柄配合组成健腹行走机构,在健腹座与支撑板之间连接弹力绳即可进行健腹锻炼,支撑板顶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健腹座的两安装孔,健腹座的顶面与支撑板的顶面相平,使手柄的两第二插接部可分别与第一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对接实现手柄的固定,这样健腹座即可独立作为健腹轮使用,又可成为支撑板的一部分增加手柄的安放位置和角度,丰富俯卧撑的锻炼方式,使之可以锻炼到胸肌、肩肌、阔背肌和三头肌。

导向支撑部除了引导弹力绳穿过第一让位缺口外,还起到支撑弹力绳的作用,导向支撑部采用矩形管状结构,且接触弹力绳的转角采用圆角,这样即可提高导向支撑部的强度,又可避免损坏弹力绳。

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每个第一插接部正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柱,该支撑柱可在重点受力位置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板的强度,防止支撑板形变或被破坏,并且还可以作为弹力绳的固定结构与弹力绳的套环配合。

膝部垫板通过定位部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面,可实现膝部垫板的准确可靠的安装,膝部垫板顶部设置缓冲垫可以保护膝盖,防止锻炼者在进行健腹锻炼时磨损膝盖。

过绳孔的下方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轮,弹力绳可穿过两过绳孔支撑在支撑轮上并且其两端连接在横担的两端,这样可以自适应调整两边弹力绳的长度,并且在调整过程中通过支撑轮的支撑可以防止弹力绳磨损断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卧撑锻炼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装有健腹座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图,显示底部结构。

图4为本发明支撑板与健腹座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显示弹力绳与支撑轮配合结构。

图6为健腹座的分解图。

图7为手柄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健腹锻炼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健腹锻炼的使用状态图,显示底部结构。

图10为本发明支撑板与膝部垫板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支撑板与膝部垫板的分解图,显示底部结构。

图12为本发明下蹲锻炼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一种俯卧撑装置,包括支撑板1、两手柄4、两健腹座2、健腹弹力绳6、下蹲锻炼装置和两膝部垫板7。

支撑板1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板块a、b,两板块a、b之间通过连接件3可折叠地相互连接,连接件3具有矩形顶面和垂直矩形顶面向下延伸的侧面,连接件3的矩形顶面可以形成标识文字,如蓝色区/胸肌,红色区/肩肌等,用于提示具有颜色的标识线15对应的锻炼肌肉,两板块a、b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与半个连接件3相适配的凹槽,凹槽槽壁与连接件3的两相对侧面之间通过连接轴31可转动连接,该连接轴31形成在连接件3上,凹槽槽壁形成有供连接轴31穿过的让位孔,支撑板1为塑料制品,其中,两板块a、b和连接件3分别注塑成型,然后再拼装成可折叠结构,具体参照图13所示,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支撑板1设计成不可折叠结构,即没有连接件3,而是使两板块a、b一体成型。

支撑板1顶面设置有五个第一插接部13;手柄4包括基板41、两第二插接部44、横杆43和两立柱42,两立柱42连接在基板41的两端顶部,两第二插接部44连接在基板41的两端底部,横杆43连接在两立柱42之间,手柄4为一体成型结构,手柄4的两第二插接部44可选择性地与两第一插接部13对接实现手柄4的固定。

健腹座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行走轮24,健腹座2的顶面设置有三个第三插接部23,手柄4的两第二插接部44可与两第三插接部23对接构成健腹行走机构,支撑板1顶面形成有左右对称且上下贯通的两安装孔14,安装孔14为非正八边形结构,具体参照图2所示,两健腹座2可拆卸设置在两安装孔14中,健腹座2与安装孔14的形状相适配,且健腹座2的顶面与支撑板1的顶面相平,使手柄4的两第二插接部44可分别与第一插接部13和第三插接部23对接实现手柄4的固定,第一插接部13和第三插接部23为中部设置有定位柱132、232的插接孔131、231,对应的第二插接部44为可插入插接孔131、231中并套在定位柱132、232上的插接管。

健腹座2顶面和支撑板1顶面设置有不同颜色的多道标识线15,参照图2所示,标识线15将两插接部连接以指示不同的锻炼方式,如蓝色代表锻炼胸肌,红色代表锻炼肩肌等,这里所指的两插接部,可以是两第一插接部13或第一插接部13与第三插接部23。

具体的支撑板1包括构成顶面的第一面板11、从第一面板11外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12和从安装孔14孔沿向下延伸的孔侧板141,健腹座2包括构成顶面的第二面板21和从第二面板21外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22,第二侧板22下边沿形成有向外延伸的限位边沿222,该限位边沿222可抵靠在孔侧板141的下沿用于限制健腹座2向上脱离安装孔14,使健腹座2仅可从支撑板1的底部向上装入安装孔14,并且无法向上脱离安装孔14。

参照图6所示,健腹座2的第二面板2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行走轮24的四个轮座,轮座包括间隔相对布置的两安装板241,安装板241上形成有供行走轮24的轮轴242嵌入的轴孔2411,该轴孔2411具有小于轮轴242直径的开口,行走轮24的轮轴242通过该开口挤压装入轴孔2411中,开口形成有向外张开的引导口2412,用于引导轮轴242准确装入轴孔2411中。

第一面板11的底部形成有多个支撑柱112,且每个第一插接部13正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柱112,支撑柱112底部设置有防滑垫113,在使用支撑板1时支撑柱112支撑在地面上,第一侧板12下沿形成有供健腹弹力绳6穿过的第一让位缺口121,第二面板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健腹弹力绳6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为可与健腹弹力绳6端部挂钩配合的挂环25,第二侧板22下沿形成有供健腹弹力绳6穿过的第二让位缺口221,第二让位缺口221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孔侧板141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让位缺口142,使第二侧板22与孔侧板141完全贴合,第一侧板12内侧形成有位于第一让位缺口121两侧、用于引导和支撑健腹弹力绳6的两导向支撑部122,导向支撑部122大致为矩形管状结构,且在接触健腹弹力绳6的转角123处进行圆角过渡。

膝部垫板7包括底板71和设置在底板71顶部的缓冲垫72,底板71的底面形成有可嵌入安装孔14中的定位部711,该定位部711为与安装孔14形状相适配,膝部垫板7通过该定位部711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板1的顶面,具体的定位部711为垂直于膝部垫板7底面的环形板状结构,膝部垫板7的形状与支撑板1的局部相适配。

参照图8和图9所示,当进行健腹锻炼时,将两健腹座2从支撑板1上拆下,并将两膝部垫板7安装到支撑板1的顶面,使膝部垫板7的定位部711嵌入安装孔14中进行定位,将手柄4的两第二插接部44可与健腹座2的两第三插接部23对接构成健腹行走机构,并且在健腹座2与支撑板1之间连接健腹弹力绳6,具体为健腹弹力绳6的一端通过套环套设在一支撑柱112上,另一端通过挂钩扣挂在挂环25上,锻炼者可双膝跪在两膝部垫板7上并且双手握住手柄4的横杆43,进行健腹锻炼。

支撑板1的第一面板11两端开设有两过绳孔111,每个过绳孔111的下方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轮17,使下蹲弹力绳5可穿过两过绳孔并支撑在支撑轮上,具体的第一面板11底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轮17的轮座,轮座包括平行相对布置的两安装板171,安装板171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轮17轮轴的轴孔,轴孔形成有供轮轴装入的开口,支撑轮17的安装结构与行走轮24相同,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第一面板11底部形成有用于引导下蹲弹力绳5支撑在支撑轮17上的两导向部16,导向部16大致为矩形管状结构,并且在接触下蹲弹力绳5的转角161通过圆角过渡,由于下蹲弹力绳5横穿支撑板1的底部,因此,下蹲弹力绳穿过两健腹座2的两第二让位缺口221,并且连接件3的侧面也形成供下蹲弹力绳5穿过的让位口31。

参照图12所示,下蹲锻炼装置包括横担8和下蹲弹力绳5,下蹲弹力绳5可穿过两过绳孔111支撑在支撑轮17上并且其两端通过挂环51连接在横担8的两端,下蹲弹力绳5可以自适应调整两边的长度,并且在调整过程中通过支撑轮17的支撑可以防止下蹲弹力绳5磨损断裂。此时,健腹座2装入安装孔14中,锻炼者双脚踩在支撑板1上,手持横担8并支撑在肩膀上,然后进行下蹲锻炼。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采用现有的两普通健腹轮配合支撑板1进行健腹锻炼,这时就不需要健腹座2了,这里所指的普通健腹轮包括两轮体和连接在两轮体之间的握杆,健腹弹力绳6一端连接按握杆上,另一端穿过第一让位缺口121连接在支撑柱112上,并且将膝部垫板7的定位部711嵌入安装孔14中进行定位安装,锻炼者可双膝跪在两膝部垫板7上并且双手握住健腹轮的握杆,进行健腹锻炼,或者,不设置膝部垫板7和安装孔14,脚踩或膝跪支撑板1也可以进行健腹锻炼;支撑板1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孔14,膝部垫板7的底部设置第四插接部,该第四插接部可与第一插接部13对接实现膝部垫板7的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