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9647发布日期:2021-02-03 15:4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电线杆攀爬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大部分的信号塔基本都建立的比较高,以便更好的散发信号,但是信号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高度就成了问题,在检修过程,需要借助攀爬设备才能到信号塔检修位置才可以。
[0003]
目前大部分的检修攀爬设备,要么单纯靠绳索与自身重力配合进行攀爬,要么通过一些移动器械,比方升降梯等,但是都是具有很大限制,绳索攀爬安全系数很低,若是长时间工作,腿部会发酸,十分危险,且携带的检修设备有限,若是携带检修部件少了,则需要重新下到地面拿取,误时费力,移动器械安全系数很高,且可携带的东西很多,甚至可以两人或者多人同时上信号塔检修,但是对于场地要求很高,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若是信号塔在偏远山区,则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用以解决攀爬设备不安全且可携带工具较少的问题,达到使用安全且不受地形限制的有益效果。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包括坐板和背板,所述的背板一侧设有攀爬杆,攀爬杆一端设有滚轮组件,攀爬杆套在电线杆上且滚轮组件与电线杆接触。
[0007]
所述的坐板一侧设有与电线杆接触的支撑滚轮,坐板一侧设有带脚套的腿杆,腿杆一端设有与电线杆接触的滚轮组件;所述的滚轮组件包括压杆、套管、弹簧、滚轮、弧形管、顶杆、通气管、气压块、限位管、耐压管和气压伸缩杆。
[0008]
所述的腿杆、攀爬杆一端分别连接压杆,压杆外侧套装套管,套管内通过弹簧与压杆连接,套管外侧活动安装滚轮,滚轮内壁设有弧形管;所述的压杆一侧设有顶杆,套管内一侧设有通气管,顶杆上设有与通气管相配合的气压块,通气管另一端设有限位管,限位管穿过弧形管,限位管内设有与通气管内部相通的耐压管,耐压管上设有贯穿限位管的气压伸缩杆。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滚轮设置两个,套管外侧设有同步运动的滚轮,滚轮之间通连接杆连接以实现同步运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滚轮组件的设置两组,每组分别与攀爬杆、腿杆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弧形管内径与限位管外径相配合,且气压伸缩杆位于限位管外侧的直径与限位管外径之和大于弧形管的外径。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弧形管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通气管相匹配。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背板和坐板两侧设有能够悬挂工具的挂钩。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管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气压伸缩杆。
[0015]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16]
本发明通过攀爬杆、腿杆和滚轮组件相互配合,实现攀爬电线杆的作用,且在攀爬过程中通过身体自然用力移动压杆,通过压杆、顶杆和气压块使得气体向耐压管内移动,进而使得气压伸缩杆伸出限位管,对滚轮的转动进行限定,即拉动攀爬杆和下压腿杆均能够使得滚轮处于锁死状态,滚轮锁死后作为支撑点,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17]
本发明通过向后靠的动作,攀爬杆上的滚轮组件锁死,支撑滚轮接住工人的作用力抵在电线杆上,此时工作人员固定在电线杆上,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和双腿,安全省力,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0018]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装置轻便,无需借助电子仪器,也无需很大的适用要求,无需考虑地形问题,可随时携带便于使用。使用时一人即可完成作业,节省人力成本;便于携带工具,提高检修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套管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气压伸缩杆结构未伸出侧视剖视示意图;
[0023]
图4为气压伸缩杆结构伸出侧视剖视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6为滚轮与弧形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
图中,1.坐板;2.背板;3.攀爬杆;4.滚轮组件;5.支撑滚轮;6.腿杆;7.压杆;8.套管;9.滚轮;10.弧形管;11.顶杆;12.通气管;13.气压块;14.限位管;15.耐压管;16.气压伸缩杆;17.缺口;18.滑槽;19.连接杆;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如图1和图8所示,包括坐板1和背板2,所述的背板2和坐板1两侧设有能够悬挂工具的挂钩,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忘记带工具而往返电线杆的次数,有利于提高检修的效率。所述的背板2一侧设有攀爬杆3,攀爬杆3一端设有滚轮组件4,攀爬杆3套在电线杆上且滚轮组件4与电线杆接触。所述的坐板1一侧设有与电线杆接
触的支撑滚轮5,坐板1一侧设有带脚套的腿杆6,腿杆6一端设有与电线杆接触的滚轮组件4。滚轮组件4与支撑滚轮5作为本装置与电线杆之间的接触点,且当滚轮组件4不能转动时,其作为支撑点,以便将工作人员固定在电线杆上。
[0031]
所述的攀爬杆3、腿杆6均与坐板1滑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铰接部分可采用摆动轴承进行连接,摆动轴承可活动的角度为六十度,限制腿杆6与攀爬杆3的角度转动,防止攀爬时过大的动作幅度带来的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32]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滚轮组件4包括压杆7、套管8、弹簧20、滚轮9、弧形管10、顶杆11、通气管12、气压块13、限位管14、耐压管15和气压伸缩杆16。所述的腿杆6、攀爬杆3一端分别连接压杆7,腿杆6、攀爬杆3与压杆7分别构成u型结构;压杆7外侧套装套管8,套管8内通过弹簧20与压杆7连接,弹簧20使得压杆7复位;套管8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滚轮9。
[003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滚轮9设置两个,套管8外侧设有同步运动的滚轮9,滚轮9之间通连接杆19连接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的所述滚轮组件4的设置两组,每组分别与攀爬杆3、腿杆6连接。
[0034]
如图6和图7所示,滚轮9内壁设有弧形管10,所述的弧形管10一侧设有缺口17,缺口17与通气管12相匹配。滚轮9转动带动弧形管10转动,使得弧形管10顺利的穿过限位管14和通气管12。
[0035]
如图2所示,所述的压杆7一侧设有顶杆11,套管8内一侧设有通气管12,顶杆11上设有与通气管12相配合的气压块13,通气管12另一端设有限位管14,限位管14穿过弧形管10。
[0036]
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管14内设有与通气管12内部相通的耐压管15,耐压管15上设有贯穿限位管14的气压伸缩杆16。如图5所示,所述的限位管14上设有滑槽18,滑槽18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气压伸缩杆16。压杆7移动带动顶杆11挤压气压块13,气压块13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2进入耐压管15内,使得气压伸缩杆16活动端伸出限位管14,对弧形管10进行限制。
[0037]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的弧形管10内径与限位管14外径相配合,且气压伸缩杆16位于限位管14外侧的直径与限位管14外径之和大于弧形管10的外径。使得气压伸缩杆16在伸长时,限位管14无法进入弧形管10内,以此达到在压杆7受力时,滚轮9无法进行转动的效果。
[0038]
当进行检修时,使用者坐在坐板1上并向背板2一侧靠拢,背板2带动攀爬杆3向左下方移动,此时攀爬杆3移动带动压杆7移动,压杆7移动带动顶杆11挤压气压块13,气压块13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2进入耐压管15内,耐压管15内的气压增加使得气压伸缩杆16活动端伸出限位管14,对弧形管10进行限制,此时滚轮9处于锁死状态,滚轮组件4再电线杆的右侧作为一个支撑点;又使用者的该动作将支撑滚轮5抵在电线杆左侧上,以此作位一个支撑点,此时使用者腿部可以不用力,并解放双手进行操作。
[0039]
气压伸缩杆16对弧形管10进行限制时,当弧形管10与限位管14处于分离状态,气压伸缩杆16的伸出限位管14,弧形管10的内径无法容纳气压伸缩杆16伸出部分和限位管14,以此达到防止滚轮9转动带动弧形管10移动。
[0040]
当弧形管10移动至与限位管14有重合时,气压伸缩杆16活动端抵在弧形管10内壁,对弧形管10进行固定,且位于弧形管10两侧的气压伸缩杆16,能够限制弧形管10的移
动。
[0041]
当需要向上攀爬时,使用者向下移动腿杆6,腿杆6移动带动压杆7移动,同理对下侧的滚轮组件4进行锁定,且此时支撑滚轮5仍作为支撑点,以此将本装置固定在电线杆上。接着,使用者身体回正,给与攀爬杆3移动的余量,因为攀爬杆3与坐板1为滑动铰接,因此使用者将攀爬杆3向靠近电线杆的方向稍微移动,并转动攀爬杆3使其上的滚轮组件4沿电线杆向上移动。其次,使用者将手沿攀爬杆3向靠近电线杆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上侧的滚轮组件4作为支撑点,使用者胳膊用力,借助手臂向上拉动攀爬杆3的动作同时抬脚拉动腿杆6上升,以此完成攀爬过程。最后,再向下用脚挤压腿杆6,对下侧的滚轮组件4进行锁定。
[0042]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