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绳体安装角度的跳绳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2876发布日期:2021-02-23 23:3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个绳体安装角度的跳绳手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文体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跳绳,具体是具有多个绳体安装角度的跳绳手柄。


背景技术:

[0002]
跳绳运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锻炼健身项目。现有的跳绳,其手柄以直线形手柄为主,如专利号为201721188129.5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1721296711.3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1721853063.7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种手柄整体成直线形,使用中绳体与手柄间存在一定的角度,绳体在摇动过程中,具有一个摩擦力,并产生一个力矩,影响使用。现出现一种折线形手柄的跳绳,如专利号为201730039502.x的外观设计专利。折线形手柄的跳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跳绳的结构,但使用者在开始阶段会出现使用不适。而且大多数使用者相对习惯传统的直线形手柄的跳绳。因此,这种折线形手柄的跳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人群。
[0003]
跳绳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习惯,或同一人有不同的姿势,跳绳绳体与手柄之间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夹角。现有跳绳产品因为没有多种夹角可供使用者选择,导致跳绳在跳动过程中,绳体与手柄之间形成的角度并不合适;绳体带动转轴转动时,转轴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偏大,跳绳转动不太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绳体安装角度的跳绳手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角度安装跳绳绳体。
[0005]
本发明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握持部件和转动部件,跳绳的绳体安装在转动部件。
[0006]
所述的转动部件至少开设有三个穿绳孔;
[0007]
第一穿绳孔包括前段、过渡段和后段,前段和后段通过弧形的过渡段连通;
[0008]
第二穿绳孔包括前段、过渡段和后段,前段和后段通过弧形的过渡段连通;
[0009]
第一穿绳孔的前段开口位于转动部件的顶面中心位置,第二穿绳孔的前段开口位于转动部件上部的侧面;
[0010]
第一穿绳孔的后段和第二穿绳孔的后段为共用的一个公共孔,公共孔开口位于转动部件的侧面;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整体为三通结构;
[0011]
第三穿绳孔贯穿转动部件开设,且不与第一、第二穿绳孔交汇,第三穿绳孔的两端开口位于转动部件的侧面。
[0012]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穿绳孔的前段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中心轴线的夹角为0
°
,所述的第二穿绳孔的前段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0
°
~60
°
,所述的第三穿绳孔的前段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中心轴线的夹角为90
°

[0013]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穿绳孔的前段和第二穿绳孔的前段为直线形开孔。
[0014]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穿绳孔整体为直线孔。
[0015]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穿绳孔前段部分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中心轴线的夹角为45
°

[0016]
进一步,还包括第四穿绳孔;所述的第四穿绳孔的前段开口于转动部件的侧面,第四穿绳孔的后段为公共孔,第一穿绳孔、第二穿绳孔和第四穿绳孔整体为四通结构。
[0017]
进一步,所述的第四穿绳孔整体为直线孔。更进一步,所述的第四穿绳孔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中心轴线的夹角为90
°

[0018]
进一步,所述的握持部件与转动部件通过转轴连接。更进一步,所述的转轴的一端与转动部件固定连接,转轴与转动轴承的内圈固定相接,转动轴承的外圈与握持部件连接;跳绳的绳体安装在转动部件上,绳体转动时,带动转动部件相对握持部件转动。
[0019]
本发明的跳绳手柄可以根据使用者喜好或习惯,以及不同的跳法或跳姿,自行选择绳体的安装角度。绳体与手柄拆装简单便捷,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趣味性、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外观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穿绳方式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穿绳方式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穿绳方式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第四种穿绳方式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所示,具有多个绳体安装角度的跳绳手柄,包括能够相对的转动部件i和握持部件ii,跳绳的绳体a/b/c安装在转动部件i上。
[0030]
如图2所示,转动部件i和握持部件ii通过转轴组件连接,转轴组件包括转轴1和转动轴承2。转轴1的一端与转动部件i固定连接(或与转动部件一体成型),转轴1与转动轴承2的内圈固定相接,转动轴承2的外圈与握持部件ii连接。这样转动部件i与握持部件ii通过转轴组件在一个圆周上能够自由转动。
[0031]
转动部件开有三个不同角度的穿绳孔,分别是第一穿绳孔11、第二穿绳孔12和第三穿绳孔13。第一穿绳孔11包括前段11a、过渡段11b和后段11c,前段11a和后段11c通过弧形的过渡段11b连通。第二穿绳孔12包括前段12a、过渡段12b和后段12c,前段12a和后段12c通过弧形的过渡段12b连通。第一穿绳孔的前段11a和第二穿绳孔的前段12a为直线形开孔,保证绳体安装的角度。
[0032]
第一穿绳孔的前段11a开口位于转动部件i的顶面中心位置,第二穿绳孔的前段12a开口于转动部件i上部的侧面。第一穿绳孔的后段11c和第二穿绳孔的后段12c为共用的一个公共孔,公共孔开口于转动部件i的侧面;第一穿绳孔11和第二穿绳孔12整体为三通结构。
[0033]
第三穿绳孔13整体为直线孔,贯穿转动部件i开设,且不与第一穿绳孔11和第二穿绳孔12交汇。第三穿绳孔13的两端开口于转动部件的侧面,其中一个开口位置靠近公共孔(即第一穿绳孔的后段11c和第二穿绳孔的后段12c)的开口位置,另一个远离。
[0034]
第一穿绳孔的前段11a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i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0
°
,第二穿绳孔的前段12a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i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30
°
~60
°
,本实施例采用45
°
。第三穿绳孔13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件i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β为90
°
,与公共孔平行开设。
[0035]
穿绳方式1:
[0036]
如图3中的点画线绳体a,绳体一端首先由第一穿绳孔的前段11a开口穿入,由第一穿绳孔的后段11c开口穿出;然后由第三穿绳孔的靠近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入,再由第三穿绳孔的远离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出。安装好后,绳体端部靠近第三穿绳孔的远离公共孔开口的开口处,绳体安装的起始段与手柄处于一条直线上,如图1中绳体a所示。
[0037]
穿绳方式2:
[0038]
如图4中的粗实线绳体b,绳体一端首先由第二穿绳孔的前段12a开口穿入,由第二穿绳孔的后段12c开口穿出;然后由第三穿绳孔的靠近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入,再由第三穿绳孔的远离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出。安装好后,绳体端部靠近第三穿绳孔的远离公共孔开口的开口处,绳体安装的起始段与手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45
°
,如图1中绳体b所示。
[0039]
穿绳方式3:
[0040]
如图5中的虚线绳体c,绳体行走路径与穿绳方式1相同,但方向相反。安装好后,绳体端部靠近第一穿绳孔的前段11a开口处,绳体安装的起始段与手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90
°
,如图1中绳体c所示。
[0041]
穿绳方式4:
[0042]
如图6中的虚线绳体c,绳体行走路径与穿绳方式2相同,但方向相反。安装好后,绳体端部靠近第二穿绳孔的前段12a开口处,绳体安装的起始段与手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90
°
,如图1中绳体c所示。
[0043]
绳体安装好后,使用时绳体带动转动部件i相对握持部件ii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以及不同的跳法,自行选择绳体的安装角度。如需要改变,只要反向退出绳头、重新安装即可,简单方便。
[0044]
实际产品表明,绳体经由两个穿绳孔后不需要额外固定。使用中,由于公共孔开口与第三穿绳孔开口的位置比较靠近,绳体在此处弯折,自然卡住,使用中绳体并不会甩出。
[0045]
实施例2.
[0046]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上,另设第四穿绳孔14,第四穿绳孔整体为直线孔。第四穿绳孔的前段14a开口于转动部件的侧面,后段14b为公共孔,第一穿绳孔11、第二穿绳孔12和第四穿绳孔14整体为四通结构。
[0047]
穿绳方式5:
[0048]
绳体一端首先由第四穿绳孔的前段14a开口穿入,由第四穿绳孔的后段14b开口穿出;然后由第三穿绳孔的靠近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入,再由第三穿绳孔的远离公共孔开口的开口穿出。安装好后,绳体安装的起始段与手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90
°
。该方式可以替代穿绳方式3和4。
[0049]
采用四个穿绳孔的结构,第三穿绳孔在绳体安装时都是作为回绳孔,即三种角度
都是最终由第三穿绳孔的开口穿出,相对更简单方便。
[0050]
当然,可也以在第一穿绳孔与第二穿绳孔之间,和/或第二穿绳孔与第四穿绳孔之间另设一个或多个穿绳孔,增加的穿绳孔的后段为公共孔,即除第三穿绳孔外的其他绳孔的后段共用一段公共孔,整体为多通结构。使用中,绳体由第三穿绳孔外的其他绳孔穿入,再由第三穿绳孔穿出即可,这样绳体可以选择更多的安装角度。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转动部件至少开设有三个穿绳孔。在此基础上,为增加绳体与手柄的安装角度而增设其他穿绳孔,并且增设的其他穿绳孔的后段为公共孔,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