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4464发布日期:2021-02-16 11: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用户在疲劳或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机适当进行一些游戏,达到缓解疲劳或紧张的目的。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可以配设有手柄,以便于用户通过手柄操控游戏人物或产生对应操作。目前的手柄中,通常需要使按键处于倾斜状态,以便于用户按压。在完成安装的手柄中,以左手食指对应的按键为例,该按键通常朝左上方,而右手食指对应的按键则通常朝向右上方。但是,由于不同用户的手型大小不同,因而不同用户的手指与按键的配合状态也不同,从而对于同一手柄而言,不同用户的体验也大不相同,手柄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手柄,能够解决目前对于同一手柄而言,不同用户的体验也大不相同,手柄的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柄,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内腔,且所述按键组件可沿所述开口的轴向活动,部分所述按键组件凸出于所述开口;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主体连接;

其中,所述内腔的内壁,以及所述按键组件朝向所述内壁的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分布,另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在所述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限位配合;

在所述卡扣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分离,所述按键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可转动;

在所述卡扣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卡接,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主体相对固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手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手柄,该手柄包括主体、按键组件和复位件,按键组件和主体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使得手柄中按键组件的朝向能够发生变化,进而使用户能够根据与按键组件配合的手指的具体情况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以使手指与按键组件之间的配合效果更好,如手指更贴合按键组件或手指的按压方向即为按键组件的被按压方向等,从而使不同用户使用该手柄时的体验相同或相差不大,提升手柄的通用性。同时,上述手柄中,按键组件和主体还通过卡扣和卡槽相互限位,以在完成调节之后,使按键组件和主体不再能相对转动,以在后续使用中按键组件的朝向不变,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使按键组件和主体能够沿垂直于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对移动,保证在设置有卡扣和卡槽的情况下,手柄仍具备上述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的能力。另外,借助复位件,可以防止按键组件和主体因意外情况而产生相对移动,且在用户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时,能够促进卡扣卡持于卡槽内,降低调节难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限位件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定位件和键帽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图8示出的结构在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的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示出的结构沿A-A方向形成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示出的结构中局部I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中再一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101-配合槽、110-容纳部、110a-贴靠区、110b-功能区、111-卡槽、113-安置槽、120-限位件、121-抵持部、122-固定部、130-螺钉、

200-定位件、210-座体、220-盖体、230-卡扣、

300-键帽、

400-按键、

510-第一磁性组件、520-第二磁性组件、

600-转轴、

700-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14所示,本申请公开一种手柄,手柄包括主体100、按键组件和复位件,手柄可以与设备本体相互连接。另外,手柄还可以包括卡爪700,主体100与卡爪700固定连接,借助卡爪700可以将整个手柄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本体上,从而便于用户使用,且在完成使用之后,通过将手柄拆下,仍可以使设备本体具有较好的便携性。

其中,主体100为手柄的主要部分,其可以作为按键组件和复位件的安装基础。主体100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主体100还可以采用手感较好且具有一定柔性的塑胶材料形成,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手柄硌伤用户的情况,提升手柄的用户体验。主体10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此处均不作限定。可选地,主体100的表面设置为仿形握式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手柄整体握感的舒适性,使手柄更适于人体工程学。主体100的表面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主体100的整体形状和尺寸等参数灵活确定。

按键组件为手柄上的可操作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摩擦、旋转等方式操控按键组件,以产生对应的操控内容。当然,按键组件中设置有按键400,对此,下文再详细介绍。按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100上,具体地,可以借助销轴等结构件将按键组件安装在主体100上,通过在销轴背离主体100的一端设置限位结构等,可以防止按键组件与主体100相互分离,且可以确保按键组件能够以销轴为轴相对主体100转动。并且,按键组件还可以沿垂直于自身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对主体100移动。具体地,可以通过扩大按键组件上与销轴配合的通孔的尺寸,使销轴能够在前述通孔内移动,达到使按键组件能够沿垂直于自身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对主体100移动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00具有内腔,且主体100上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按键组件可以通过安装在内腔中的方式,实现与主体100结合,且不会意外分离的目的。通过使主体100包括可拆卸的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之间能够固定连接,亦可以保证按键组件能够被安装至主体100的内腔中。在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亦可以达到使按键组件能够在内腔中转动,且达到使按键组件能够沿主体100的开口的轴向相对主体100活动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按键组件,可选地,部分按键组件凸出于开口。也就是说,按键组件的一部分位于主体100的内腔中,以保证按键组件不会与主体100相互分离,且使按键组件的另一部分通过开口伸出至内腔之外。

在主体100和按键组件的上述结构中,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之间可以产生相当转动,因此,在本申请公开的手柄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按键组件,使按键组件的朝向适于不同用户的同一手指(如不同用户的食指)和同一用户不同手指(如食指和中指),当然,通过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也可以使手柄适用于用户的左手或右手的对应手指。

同时,还需在用户完成对按键组件的朝向的调节过程之后,使按键组件的朝向不再发生变化,以保证用户始终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上述手柄中,主体100的内腔的内壁,以及按键组件朝向前述内壁的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多个卡槽111,另一者设有至少一个卡扣230,多个卡扣230沿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分布,通过使卡扣230与卡槽111相互配合,可以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在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相互限位,以保证按键组件与主体100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按键组件和主体100还能够沿垂直于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的方向(如开口的轴向)相对移动,显然,在前述二者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根据移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出现卡扣230自卡槽111中脱离或卡扣230伸入至卡槽111中的两种情况。

因此,用户在需要调整按键组件的朝向时,可以先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相对移动,使卡扣230自卡槽111内脱出,之后,通过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相对转动,在按键组件转动至符合需求的位置之后,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反向移动,且使卡扣230伸入且卡持于卡槽111中,完成对按键组件的调节工作。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按键组件意外相对主体100移动,按键组件和主体100均与复位件相互连接,复位件还可以向按键组件和主体100施加作用力,使二者相互靠近,也即,使卡扣230卡持于卡槽111内,或者说,限制卡扣230自卡槽111内脱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公开的手柄具有至少两种状态。其中,在卡扣2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复位件处于第一状态,卡槽111与卡扣230分离,按键组件能够相对于主体100转动。在卡扣2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复位件处于第二状态,卡槽111与卡扣230卡接,按键组件与主体100固定连接,也即,按键组件与主体100无法转动。当然,在按键组件受到碰撞或其他外力作用时,按键组件仍能够与主体100产生相对运动,这种情况亦在上述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复位件具体为弹簧等弹性件,复位件的相背两端分别连接在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上。当卡扣230卡持于卡槽111内时,可以使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当卡扣230卡持于卡槽111内时,可以使复位件处于伸长状态,以使卡扣230与卡槽111之间的限位配合关系更稳定。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当卡扣230脱离卡槽111时,复位件均会因被拉长而能够向按键组件和主体100提供复位作用力。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手柄,该手柄包括主体100、按键组件和复位件,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使得手柄中按键组件的朝向能够发生变化,进而使用户能够根据与按键组件配合的手指的具体情况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以使手指与按键组件之间的配合效果更好,如手指更贴合按键组件或手指的按压方向即为按键组件的被按压方向等,从而使不同用户使用该手柄时的体验相同或相差不大,提升手柄的通用性。同时,上述手柄中,按键组件和主体100还通过卡扣230和卡槽111相互限位,以在完成调节之后,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不再能相对转动,以在后续使用中按键组件的朝向不变,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能够沿垂直于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对移动,保证在设置有卡扣230和卡槽111的情况下,手柄仍具备上述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的能力。另外,借助复位件,可以防止按键组件和主体100因意外情况而产生相对移动,且在用户调节按键组件的朝向时,能够促进卡扣230卡持于卡槽111内,降低调节难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如上所述,复位件可以为弹性件,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复位件可以包括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磁吸设置,且磁吸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的一者设置在主体100的内腔中,另一者设置在按键组件中,通过使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相对设置,在按键组件与主体100沿垂直于转动方向移动且相互远离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可以促使按键组件和主体100相互靠近。

具体地,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的至少一者为磁体,如永磁体或电磁体。在前述二者中仅有一者为磁体的情况下,另一者需为铁、钴或镍等可以被磁体吸附的材料制成的结构。在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均为磁体的情况下,需要使二者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以保证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吸附的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的一者为弧形结构件,且使其沿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按键组件如何相对主体100转动,均可以保证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之间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效果。

具体地,弧形结构件的覆盖角度可以根据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之间的最大相对转动角度确定,且可以使弧形结构件的覆盖角度稍大于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之间的最大相对转动角度,以进一步保证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之间始终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为按键组件和主体100之间的相对转动方向。

如上所述,主体100的内腔的内壁,以及按键组件朝向内壁的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多个卡槽111。相对于按键组件而言,主体100的尺寸相对更大,因此,数量相同的卡槽111设置在主体100上时,每一卡槽111的尺寸相对更大;同样地,分别在主体100和按键组件上设置尺寸一致的卡槽111时,主体100上所能够设置的卡槽111的数量相对更多。基于上述原因,可选地,卡槽111设置在主体100上,卡扣230设置在按键组件上。

并且,可以使卡扣230居中设置在按键组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按压按键组件时与按键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基本均会通过卡扣230作用在主体100上,促进卡扣230卡持在卡槽111内,而不会出现因卡扣230位于按压作用力一侧,导致用户施加的按压作用力可能会导致卡扣230自卡槽111内脱出的情况。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主体100被第一平面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多个卡槽111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第一部分,且多个卡槽111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第二部分,其中,第一平面过按键组件的转动轴线和主体100的开口的轴线,也即,按键组件的转动轴向所在的直线和主体100的开口的轴向所在的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内。

以主体100的第一部分为主体100的左半部分,第二部分为主体100的右半部分为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主体100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111,进而在与按键组件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可以使卡扣230与主体100中左半部分上的卡槽111相互配合,使按键组件朝向主体100的右侧,便于用户左手操控;或者,使卡扣230与主体100中右半部分上的卡扣230相互配合,进而使按键组件朝向主体100的左侧,便于用户右手操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核心的目的是通过使主体100的左右两半部分上均设有卡槽111,使用户可以使用左手或右手分别操控手柄。在手柄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均可以通过适应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例如,当卡扣230非居中设置在按键组件上时,则可以使所有的卡槽111均位于主体100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上,通过调整与卡扣230相互配合的卡槽111,亦可以达到使用户既可以通过左手操控手柄,又可以通过右手操控手柄的目的。

如上所述,在按键组件安装于主体100的内腔的情况下,可以使主体100包括可拆卸的至少两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地,主体100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二者的结构相互对称,二者拼接可以围成内腔和开口。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00可以包括容纳部110和限位件120,容纳部110与内腔相互连通。可选地,内腔和开口均设置在容纳部110上,且容纳部110还可以设有拆装口,拆装口和内腔相互连通。在这种情况下,按键组件可以通过拆装口装入至内腔中,且使按键组件的一部分通过开口伸出至内腔之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容纳部110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强度相对较大,可以为安装在内腔中的按键组件提供较好的防护作用,且在卡槽111设置在主体100上的情况下,便于卡槽111的加工,且可以提升卡槽111的精度。

在按键组件通过拆装口安装至内腔中之后,可以使限位件120封堵在拆装口处,也即,通过限位件120和容纳部110使内腔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通过使限位件120与容纳部110可拆卸地连接,且保持相对固定状态,可以保证按键组件不会自拆装口脱出,而与主体100相互分离。具体地,拆装口的形状可以与按键组件的形状适配,且可以使限位件120将拆装口完全封堵,或者,也可以使封堵件封堵拆装口的一部分。限位件120和容纳部1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形成可拆卸地连接关系,且保持相对固定。例如,限位件120上可以设置有通孔,容纳部110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通过使螺钉130穿过通孔且伸入至螺纹孔中,可以保证限位件120和容纳部110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可拆卸连接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按键组件能够自拆装口安装至内腔中,如图3所示,在拆装口的轴向(相当于按键组件的转动轴向)上,需要使内腔在拆装口的轴向上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拆装口内,也即内腔和拆装口的投影部分重叠。并且,如上所述,还需要使按键组件能够通过开口自内腔中伸出,因此,如图3所示,需要使拆装口的投影的一部分位于内腔在拆装口的轴向上的投影之外,进而,在按键组件通过拆装口安装至内腔时,按键组件中必然有一部分位于内腔之外。

在上述情况下,为了保证安装在内腔中的按键组件与主体100之间不会产生沿拆装口轴向的相对运动,可以使限位件120连接在容纳部110上同时作为内腔和拆装口的边界的位置上,例如,图3中容纳部110中形成有卡槽111的区域,该区域既是内腔的边界,又是拆装口的边界。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容纳部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功能区110b和贴靠区110a,其中,开口和内腔形成于功能区110b上,贴靠区110a位于开口背离内腔的一侧,贴靠区110a和功能区110b共同围成拆装口。另外,为了保证按键组件能够通过开口伸出至内腔之外,贴靠区110a需要避让开口,例如,通过使贴靠区110a沿开口的轴向的投影位于内腔的投影之外,即可使贴靠区110a能够避让开口。在容纳部110包括贴靠区110a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按键组件与设备本体之间的间距,进而用户在使用手柄的过程中,手指可以贴靠在贴靠区110a上,减缓手指的疲劳程度,且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或皮肤卡滞在按键组件和设备本体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地,限位件120连接在贴靠区110a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限位件120为平板状结构,则沿拆装口的轴向,限位件120与内腔中朝向限位件120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必然大于按键组件在前述方向上的尺寸,也即,按键组件能够在内腔中沿拆装口的轴向相对容纳部110移动,基于此,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件120包括抵持部121和固定部122,固定部122与贴靠区110a可拆卸连接,且能够保持相对固定,抵持部121固定在固定部122的一侧,且沿按键组件的转动轴向,按键组件限位设置在抵持部121和功能区110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亦可以保证按键组件不会在内腔中晃动,提升手柄的综合性能,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固定部122和抵持部12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提升整个限位件120的整体强度。固定部122与贴靠区110a可以采用卡接、插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形成可靠的固定关系。抵持部12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拆装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应设置,且使抵持部121与按键组件相互接触,以为按键组件提供限位作用。

如上所述,按键组件中设有按键400,当然,按键组件中还需设置有其他结构,以为按键400提供安装基础作用,具体地,按键组件中还可以包括定位件200,卡槽111或卡扣230可以设置在定位件200中朝向内腔的内壁的侧壁上,定位件200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安装在内腔中。定位件200具有安装空间,且定位件200还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防脱口,按键40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防脱口伸出至安装空间之外,以便于用户按压按键400。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按压体验,按键组件中还可以设置有键帽300,键帽300与按键400配合,用户通过按压键帽300可以间接地按压控制按键400。部分键帽300设置在安装空间之内,且通过使键帽300与防脱口配合,可以防止键帽300与定位件200分离,具体可以使键帽300的周向尺寸逐渐增大,实现键帽300防脱的目的。相应地,键帽300的另一部分则可以通过防脱口凸出于安装空间之外。并且,可以使部分键帽300凸出至开口之外,以便于用户通过按压键帽300的方式控制按键400。基于上述实施例,按键400可以完全位于安装空间之内。可选地,键帽300背离按键400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从而进一步提升键帽300与用户之间的贴合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更详细地,为了保证键帽300和按键400能够安装至定位件200的安装空间内,可以在定位件200上再形成另一开孔,且通过该开孔将键帽300安装至安装空间内,且使键帽300的一部分通过防脱口伸入至安装空间之外,之后再将按键400通过该开孔安装至安装空间之内,且借助粘接等方式使按键400与定位形成固定连接关系,即可使键帽300和按键400均可靠地安装在定位件200上。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键帽300的外周设置有凸缘,且可以使定位件200包括座体210和盖体220,其中,座体210包括第一限位边沿,盖体220包括第二限位边沿,座体210和盖体220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边沿和第二限位边沿围成防脱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将键帽300与座体210(或盖体220)相互配合,之后再将盖体220和座体210组装至一体,从而借助第一限位边沿和第二限位边沿与键帽300的凸缘相互限位,为键帽300提供防脱作用,这可以降低定位件200与键帽300之间的组装难度,且无需在定位件200上开设其他孔洞,从而可以提升定位件2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具体地,座体210和盖体220的具体结构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座体210和盖体22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关系,或者,还可以使座体210和盖体220一并卡持在主体100的内腔中,从而借助主体100中朝向座体210和盖体220的表面为座体210和盖体220提供限位作用。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功能区110b和抵持部121限制座体210和盖体220的位置,防止因二者相互分离而导致键帽300脱离定位件200。

进一步地,座体21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座本体和第一支撑部,盖体220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本体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朝向防脱口设置,按键400可以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按键400与定位件200之间固定关系的可靠性,从而在用户通过键帽300按压按键400的过程中,以防止因按键400与定位件200之间连接不牢固而无法被正常按压,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座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一限位边沿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相似地,盖本体、第二支撑部和第二限位边沿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按键400可以通过粘接过卡接等方式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向背离防脱口的方向凹陷设置,按键4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容纳且限位设置在限位槽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减小按键组件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借助限位槽可以为按键400提供可靠的限位效果,从而防止因按键400滑动而影响按键400的可靠性。具体地,限位槽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按键400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确定,且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按键400与定位件2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如上所述,按键组件能够相对主体100转动,可选地,主体100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壁,按键组件中朝向内壁的侧壁包括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在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滑动贴合,从而可以为按键组件的转动过程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降低按键组件的转动难度。具体地,如上所述,按键组件可以包括定位件200,定位件200可以包括座体210和盖体220,如图13和图14所示,可以在座体210的外缘和盖体220的外缘均设置有第二弧形壁,且在主体100的容纳部110上设置第一弧形壁。其中,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弧长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此处不作限定。

另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用户按压按键组件时,借助相互贴合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亦可以使主体100能够为按键组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保证用户的按压力基本均作用在按键400和主体100上,而不会有较大的作用力作用在卡扣230上,进一步提升手柄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可选地,手柄还包括转轴600,主体100设有配合槽101,按键组件通过转轴600与主体100转动连接,在转轴600的作用下,一方面可以降低按键组件与主体100之间相对转动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因按键组件与主体100之间相互错位导致二者之间无法继续相对转动或相对移动。同时,转轴600与配合槽101沿开口的轴向活动配合,以使按键组件仍能够相对主体100沿开口的轴向活动,且使卡扣230与卡槽111脱离或配合,进而保证按键组件仍具备调节能力。

具体地,配合槽101可以形成在主体100中与按键组件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如上所述,主体100可以包括容纳部110和限位件120,则容纳部110和限位件120上均可以设置有配合槽101。通过使配合槽101沿开口的轴向的尺寸大于转轴600的尺寸,即可保证按键组件能够带动转轴600沿开口的轴向在配合槽101内移动,进而实现与主体100相对移动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上所述,按键组件可以包括定位件200,定位件200可以包括座体210和盖体220,在手柄设有转轴600的情况下,座体210和盖体220上均可以设置有贯穿孔,转轴600一并穿过两个贯穿孔,且与容纳部110和限位件120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使卡扣230或卡槽111设置在座体210上,且使盖体220与复位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复位件和卡扣230之间相互干涉,且可以更好地利用结构设计连接关系,提升整个按键组件的结构优化度,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空间。

如上所述,复位件可以包括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可选地,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的一者可以安装在盖体220上,另一者可以安装在容纳部110上,容纳部110上对应于盖体220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安置槽113,以为第一磁性组件510或第二磁性组件520提供安装作用。相似地,盖体220上也可以设置有对应的槽状结构,并且,如上所述,可以使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的一者为弧形结构件,例如,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中安装在盖体220上的一者为弧形结构,则盖体220上所设置的槽状结构的中间区域可以设置为开放式结构,也即,前述槽状结构朝向安置槽113所在区域的部分为无底结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减小按键组件的整体尺寸,且可以使第一磁性组件510和第二磁性组件520之间的吸附效果得到提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手柄,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手柄,设备本体可以设置有显示屏,手柄和设备本体相互连接。具体地,手柄可以通过磁性吸附或粘接等方式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或者,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与主体100连接的卡爪700将整个手柄卡接安装在设备本体上。另外,设备本体和手柄之间可以通过导线相互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在用户控制手柄的过程中,可以将该控制信息传输至设备本体,产生对应的操作和/或命令。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