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810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肌肉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



背景技术:

颈椎连接头部与躯干,颈部的活动包括矢状面的前屈和后伸,冠状面的左侧屈和右侧屈,水平面的左侧旋和右侧旋。颈部姿势异常,常常导致颈肩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肌力减退进而引起颈椎稳定性下降,导致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通过颈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有助于减轻疼痛,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延缓颈椎劳损退变的进程,减少骨刺对颈部的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颈部肌力训练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现有的颈部肌肉训练器大多为大型器械,一般放置在健身房作锻炼使用、或者医院供一些颈椎病患者使用,不能随身携带,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配重块,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四个限位槽和四条等长的弹性带,所述的限位槽之间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的限位槽均连接有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之间通过位于使用者头部上方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的连接架设置有和限位槽连通的滑轨,所述的配重块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连接件设置有和滑轨连通的滑槽,所述的滑块可沿着滑轨、滑槽滑动至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固定装置的固定件戴在头上,固定装置包括限位槽,戴上后,调整限位槽的位置,使得四个限位槽分别位于前额、后枕部、左侧头部、右侧头部。限位槽之间通过弹性带连接,即完成固定件与头部的固定。限位槽连接有连接架,四个连接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架设置有滑轨、连接件设置有滑槽,配重块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可在滑槽、滑轨内移动,且滑轨和滑槽、限位槽都连通,配重块可以通过滑槽和滑轨移动到限位槽中。

训练时,人体坐位或者站立位,颈椎前屈时,将配重块沿着滑轨、滑槽移动至位于后枕部的限位槽,然后进行前屈动作。将配重块放置在后枕部的限位槽中,可以用来增强颈椎前屈肌群的肌力;后伸时,将配重块沿着滑轨、滑槽移动至位于前额的限位槽,然后进行后伸动作,将配重块放置在前额的限位槽中,可以用来增强颈椎后伸肌群的肌力;同理,进行左侧屈时,将配重块放置在位于右侧头部的限位槽中;进行右侧屈时,将配重块放置在位于左侧头部的限位槽中。从而锻炼增强左侧屈肌群的肌力和右侧屈肌群的肌力。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方便随身携带,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十分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在使用者下颚处的固定带。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限位槽和滑轨之间设置有两个弹性塑料卡件,所述弹性塑料卡件的间隙小于滑块的宽度,所述的滑块卡入限位槽中,通过弹性塑料卡件和限位槽卡接。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连接件和滑槽均呈十字形,所述的连接件设置有四个插接端部,所述的插接端部设置有位于滑槽下方的插入槽。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连接架一端和限位槽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插入插入槽的插入片,所述的插入片位于滑轨的下方。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插入片两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位于插入片内部,且和插入片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固定杆可伸缩,所述的插入槽侧壁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杆可插入固定孔中,从而固定连接件和连接架。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滑槽、滑轨、滑块和限位槽的横截面均呈t形。

在上述的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中,所述的连接架采用弹性塑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方便随身携带,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块和配重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架的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颈部肌力训练帽,包括固定装置1和配重块2,所述的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固定件3,所述的固定件3包括四个限位槽5和四条等长的弹性带6,所述的限位槽5之间通过弹性带6连接,所述的限位槽5均连接有连接架7,所述的连接架7之间通过位于使用者头部上方的连接件8连接,所述的连接架7设置有和限位槽5连通的滑轨9,所述的配重块2底部设置有滑块10,所述的连接件8设置有和滑轨9连通的滑槽11,所述的滑块10可沿着滑轨9、滑槽11滑动至限位槽5。弹性带6可为皮筋。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固定装置1还包括固定在使用者下颚处的固定带4。佩戴本实用新型时,将固定件3通过弹性带6固定在头部,然后将使用者手拉固定带将固定带4固定在下颚处,进一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掉落。固定带4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细说,限位槽5和滑轨9之间设置有两个弹性塑料卡件12,所述弹性塑料卡件12的间隙小于滑块10的宽度,所述的滑块10卡入限位槽5中,通过弹性塑料卡件12和限位槽5卡接。为了防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滑块10从限位槽5中滑出,故设置了弹性塑料卡件12,使得滑块10和限位槽5之间卡接,只有使用者用手推动滑块10,才能够使得滑块10滑入限位槽5,或者滑出限位槽5。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连接件8和滑槽11均呈十字形,所述的连接件8设置有四个插接端部13,所述的插接端部13设置有位于滑槽11下方的插入槽14。所述的连接架7一端和限位槽5连接,所述连接架7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插入插入槽14的插入片15,所述的插入片15位于滑轨9的下方。所述的插入片15两侧设置有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一端位于插入片15内部,且和插入片15之间通过弹簧17连接,所述固定杆16可伸缩,所述的插入槽14侧壁设置有固定孔18,所述的固定杆16可插入固定孔18中,从而固定连接件8和连接架7。

连接架7的一端和限位槽5连接,连接架7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片15,四个连接架7的插入片15分别插入插接端部13的插入槽14中,插入片15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的一端位于插入片15内部,且和插入片15之间通过弹簧17连接,因此插入片15插入插入槽14时,先用手按压固定杆,弹簧17压缩,将插入片15放入插入槽14中,接着继续推动插入片15,由于插入槽14侧壁的阻挡,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16裸露在插入片15外的一端抵接在插入槽14的侧壁内,插入片15推入的过程中,固定杆16裸露在插入片15外的一端与插入槽14侧壁之间产生滑动摩擦,继续推入插入片15直到固定杆16所在的位置和固定孔18对应时,固定杆16在弹簧17的作用下,自动弹出,插入固定孔18中,插入片15和插入槽14之间锁定,从而固定连接件8和连接架7。

需要取出插入片15时,按压固定杆16,弹簧17压缩,再拉动插入片15,直至把插入片15拉出,弹簧17复位,固定杆16重新弹出。从而方便拆卸连接架7和连接件8,需要携带本实用新型时,将连接架7和连接件8拆开,折叠弹性带6,放入包内携带,十分方便。需要使用时,将连接架7和连接件8安装好,然后戴在头部即可。

插入片15插入插入槽14后,滑槽11和滑轨9连通。

进一步细说,滑槽11、滑轨9、滑块10和限位槽5的横截面均呈t形。防止滑块10在滑动的过程中从滑槽11、滑轨9和限位槽5中脱落。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连接架7采用弹性塑料制成。方便连接架7弯曲。

配重块2和滑块1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有多个重量不同的配重块2,从而满足不同锻炼者的锻炼强度的需求。

滑块10包括滑动部101和连接部102,连接部102开设有连接孔112,配置块2设置有供连接部102插入的凹槽201,配重块2还设置有固定杆202和固定槽203,固定杆202和固定槽203之间通过弹性件204连接,固定杆202贯穿固定槽203,弹性件2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203的底部,弹性件204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杆202上,固定杆202的一端位于配重块2的外侧,固定杆202的另一端可插入连接孔112中,使得配重块2和连接部102连接。操作人员用手捏住位于配重块2外侧的固定杆202的端部,可以将固定杆202的另一端拉出连接孔112,弹性件204压缩,然后将连接部102移出凹槽201,从而将配重块2和连接部102拆开。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