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1870发布日期:2021-04-13 20:1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文体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球。


背景技术:

2.传统羽毛球是将多片羽毛插在球头上,然后缠绕二道线圈,再加胶加固。羽毛采用鹅、鸭天然羽毛。为降低制造成本,也有采用人造羽毛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现有的羽毛球多适用于室内使用,这是由羽毛球自身结构决定的。因为传统羽毛球叶片较大,支杆较多(一般采用16支羽毛),侧面挡风面积较大。如果在室外使用,即使是存在微风,羽毛球飞行路线也会走偏,严重影响使用感受。
3.专利号为201520751206.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户外用羽毛球,其球头中间采用敞口设计,降低风对球行路线的影响。同时,尾翼(相当于羽毛)是非连贯设计,进一步增加了空气流动通道。该种羽毛球虽然降低了风阻,但完全改变了现有羽毛球的设计,使用感觉并不理想。
4.专利号为20112029421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风羽毛球,由弹性球和羽毛构成,弹性球与羽毛之间通过连线连接。该羽毛球的羽毛不采用圆周围合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挡风面积,但完全改变了羽毛球的结构,使用感觉不好,飞行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户外球。
6.本实用新型包括球体和球头。
7.所述的球体一体成型,球体依次包括球冠、支撑杆和底座三部分。
8.其中,球冠为喇叭形曲面,曲面上开有多个气流孔;多根支撑杆的一端接底座的上方,另一端延伸到球冠,形成球冠部分的支撑筋;底座的下方具有一筒形插接部;
9.球头顶面平面向下开设有与插接部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插接槽;组装后,插接部插入插接槽,球体与球头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球冠的支撑筋将喇叭形曲面均匀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曲面形状,以及气流孔的形状和布局相同;相邻两部分的曲面,在靠近共用支撑筋的两侧高度不同。高低不同是为了提高相邻两个曲面的风阻力度,从而使球产生更大的自转度,球在飞行过程中的自转越快,球越稳定,动感更足。
11.进一步,所述的气流孔为长条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采用不同的形状,可以产生不同的连接强度。同时,对于风阻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同一部分曲面的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气流孔形状。
12.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为4~10根,沿中心轴均匀分布,一方面保证了支撑强度,另一方面保证了空气流动通道,同时也尽量减轻球的重量。
13.进一步,所述的插接部是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的筒形;对应地,插接槽为与插接部形状和尺寸匹配的环形槽,或内壁与插接部外壁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柱形槽。筒形插接
部不但插接牢固,也减轻球的重量。
14.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的横截面为v字形、y字形、u字形、e字形、t字形或十字形,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减轻球的重量。
15.进一步,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加强筋位于支撑杆的中部或尾部,位于支撑杆尾部时,加强筋与底座相接。加强筋的作用是避免球在飞行中支撑杆产生晃动。
16.进一步,球头采用球缺高大于球半径的球缺体,插接槽与球缺体为同一中心轴。采用球缺体,增加了球与拍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击球的角度。
17.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羽毛球16片羽毛围合球冠的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球体,在保证飞行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了空气流动的进出口,减少了风对球飞行的影响,适合户外使用。本实用新型球冠和支架均采用一体成型,制作成本低,一致性和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组装简单方便,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0.图3图1中球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球,包括球体1和球头2。一体成型的球体1依次包括球冠11、支撑杆12和底座13三部分。
23.如图1和2所示,球冠11为喇叭形曲面,曲面上开有多个气流孔111,气流孔111为长条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孔采用了长条形、矩形和三角形组合方式。
24.六根支撑杆12沿中心轴均匀分布,支撑杆12的一端汇聚在底座13的上方,另一端延伸到球冠11,形成球冠部分的支撑筋112。为减轻球的重量,支撑杆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v字形、y字形、u字形、e字形、t字形或十字形,本实施例中采用t字形。为增加强度,相邻两个支撑杆1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设置在每根支撑杆的中部或尾部,位于支撑杆尾部时,加强筋与底座相接。
25.如图2所示,球冠的支撑筋112将喇叭形曲面均匀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曲面形状,以及气流孔111的形状和布局相同。相邻两部分的曲面,在靠近共用支撑筋112的两侧高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支撑筋112两侧,后一部分的曲面高于前一部分曲面。
26.如图1和3所示,底座13的下方具有一筒形插接部131,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对应地,球头2顶面平面向下开设有与插接部131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插接槽21,形状匹配可以是与插接部131形状匹配的环形槽,也可以是内壁与插接部131外壁形状匹配的柱形槽。本实施例中,采用与插接部131形状匹配的圆环形槽。
27.如图3所示,球头2为球缺高h大于球半径r的球缺体,增加了球与拍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击球的角度;插接槽21与球缺体为同一中心轴。
28.组装后,插接部131插入插接槽21,球体1与球头2固定连接,球整体成中心轴对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