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0631发布日期:2021-06-29 23:5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内瘘手术后需要经过锻炼,使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达到成熟状态,才便于护士打针穿刺,等内瘘血管增粗增大以及血管壁增厚以后才能穿刺做血透的,不然穿刺不容易成功,也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一般不可具有调距功能,由于患者的年纪和体型会有所差异,手掌的长度也存在差异,锻炼时如不能调整,人们在握持时可能较为麻烦不便,并且由于恢复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初始阶段力度需要较小,后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而传统的一般不可增加器具的拉力,使用时较为麻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一般不可具有调距功能,由于患者的年纪和体型会有所差异,手掌的长度也存在差异,锻炼时如不能调整,人们在握持时可能较为麻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杆、第一活动套杆、第一弹簧、拉动板、第二活动套杆、螺栓和抵挡板,所述固定板前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外部皆套设有第一活动套杆,两组所述第一活动套杆与固定板之间的限位杆外部皆套设有第一弹簧,两组所述第一弹簧前端皆固连在固定板上,且第一弹簧另一端皆固连在第一活动套杆后端,两组所述第一活动套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固连有拉动板,且第一活动套杆前方的限位杆外部皆套设有第二活动套杆,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套杆互相远离的一端皆螺纹连接有螺栓,两组所述螺栓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活动套杆内部并分别与限位杆抵接,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套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固连有抵挡板,且固定板前方设置有三组连接机构。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弹簧、连接块、连接杆、活动挡块、拉动杆、连接板、槽口和卡槽,两组所述限位杆之间的固定板前端固连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连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前端固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挡块,且活动挡块前端固连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板后方的第一活动套杆上固连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杆和活动挡块相互配合的槽口,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活动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在于:所述抵挡板的右侧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

进一步在于:所述两组所述限位杆前端皆固连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材质由橡胶构成。

进一步在于:所述拉动板远离抵挡板的一端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凸块,且凸块的俯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

进一步在于:所述拉动板与连接板皆为字母“c”字形设计,且拉动板的四周皆为圆弧形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便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设置有拉动板和抵挡板,当需要调节拉动板与抵挡板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转动两组螺栓,在向前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在次转动螺栓,将抵挡板固定,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现有的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一般不可具有调距功能,由于患者的年纪和体型会有所差异,手掌的长度也存在差异,锻炼时如不能调整,人们在握持时可能较为麻烦不便的问题,带来了可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对抵挡板和拉动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人们锻炼时握持装置更加容易,从而便于锻炼,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2、该便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设置有拉动杆和活动挡块,当需要加大力度时,只需向前推动连接块,在向前拉动杆,将活动挡块和连接杆穿过槽口,在转动活动挡块,将活动挡块与卡槽卡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第二弹簧的组数,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由于恢复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初始阶段力度需要较小,后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而传统的一般不可增加器具的拉力,使用时较为麻烦不便的问题,带来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第二弹簧的组数,从而加大患者的锻炼程度,使得患者使用器具时可以根据实际身体情况进行选择,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机构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背面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调节机构;211、限位杆;212、第一活动套杆;213、第一弹簧;214、拉动板;215、第二活动套杆;216、螺栓;217、抵挡板;3、连接机构;311、第二弹簧;312、连接块;313、连接杆;314、活动挡块;315、拉动杆;316、连接板;317、槽口;318、卡槽;411、防护套;41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内瘘术后功能锻炼器具,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前方设置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限位杆211、第一活动套杆212、第一弹簧213、拉动板214、第二活动套杆215、螺栓216和抵挡板217,固定板1前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限位杆211,且限位杆211外部皆套设有第一活动套杆212,两组第一活动套杆212与固定板1之间的限位杆211外部皆套设有第一弹簧213,两组第一弹簧213前端皆固连在固定板1上,且第一弹簧213另一端皆固连在第一活动套杆212后端,两组第一活动套杆212互相靠近的一端固连有拉动板214,且第一活动套杆212前方的限位杆211外部皆套设有第二活动套杆215,两组第二活动套杆215互相远离的一端皆螺纹连接有螺栓216,两组螺栓216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活动套杆215内部并分别与限位杆211抵接,两组第二活动套杆215互相靠近的一端固连有抵挡板217,且固定板1前方设置有三组连接机构3,采用这种设计便于提供一种锻炼器械,便于人们术后使用,并且装置中拉动板214与抵挡板217之间的距离可进行调节,使得装置更加便于不同体型年龄的人们使用,使得装置更加实用。

连接机构3包括第二弹簧311、连接块312、连接杆313、活动挡块314、拉动杆315、连接板316、槽口317和卡槽318,两组限位杆211之间的固定板1前端固连有第二弹簧311,第二弹簧311另一端固连有连接块312,且连接块312前端固连有连接杆313,连接杆313前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挡块314,且活动挡块314前端固连有拉动杆315,拉动板214后方的第一活动套杆212上固连有连接板316,且连接板316上开设有与连接杆313和活动挡块314相互配合的槽口317,连接板316上开设有与活动挡块314相互配合的卡槽318,采用这种设计使得人们在使用装置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锻炼的力度,使得装置更加实用。

抵挡板217的右侧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抵挡板217更加贴合手掌。

两组限位杆211前端皆固连有防护套411,且防护套411的材质由橡胶构成,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限位杆211前端进行防护。

拉动板214远离抵挡板217的一端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凸块412,且凸块412的俯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使得人们拉动板214时,增大手指与拉动板21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拉动时较为舒适。

拉动板214与连接板316皆为字母“c”字形设计,且拉动板214的四周皆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人们使用时,手指更加容易穿过拉动板214与连接板316。

工作原理:当人们需要使用装置时,首先握持抵挡板217,在将手指握持住拉动板214,在向前拉动板214,使得第一弹簧213发生形变,在松开拉动板214使得第一弹簧213恢复形变,多次拉动完成锻炼,当需要调节抵挡板217与拉动板214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转动两组螺栓216,解除螺栓216与限位杆211的抵接,在向前拉动抵挡板217或向后拉动抵挡板217,在次往发方向转动螺栓216,使得螺栓216恢复与限位杆211的抵接,完成抵挡板217的固定,从而完成距离调节。

当需要增加装置的拉力时,只需向前推动连接块312,使得第二弹簧311发生形变,在拉动杆315,将连接杆313和活动挡块314拉出至槽口317前端,在转动活动挡块314使得活动挡块314处于卡槽318前方,在松开拉动杆315,使得卡槽318与活动挡块314完成卡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第二弹簧311的组数,拉动时会使得第二弹簧311一同发生形变,从而加大装置拉动的力度,当需要解除时只需拉动杆315并转动活动挡块314,将活动挡块314退回至连接板316后端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