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斗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692发布日期:2021-03-30 19:5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斗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格斗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选手进行击打训练主要靠沙袋来进行。沙袋,是格斗类运动的训练器材之一,主要用于进行击打力量训练。沙袋并不是字面意义的装满沙子的袋子,如果真的装满沙子会太硬,根本没法打。沙袋一般是由超纤皮或者pu皮、帆布或者牛津布等制成外部,内部和填充物之间一般会有一层由eva或者塑料泡沫制成的缓冲层,成品沙袋一般会填充碎布。

但目前的沙袋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只能进行踢打训练,存在的问题是踢打后在得分上没有目的性,即无法确定踢打的部位是否为得分部位;

另一种是沙袋之上安装转靶,训练者练习闪避和下潜时,击打转靶的红点后,棍靶旋转,但转靶形式单一,无法达到逼真的接触性力量训练和下潜、摇臂的防守动作组合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格斗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格斗训练装置,包括上部支护系统、拳击沙袋和转靶组件;所述上部支护系统包括主轴,用以吊起所述拳击沙袋;所述转靶组件包括连接盘、第一击打元件和第二击打元件;所述连接盘通过第一连接元件固定在所述拳击沙袋之上;所述第一击打元件和所述第二击打元件通过第二连接元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均套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和所述主轴间隙配合。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的轴心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轴心均与所述主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击打元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击打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截面形状为l型或z型,所述第一击打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击打元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击打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首尾顺序相连的第一段、第二端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截面形状为z型,所述第二击打部套在所述第三段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拳击沙袋的顶部设置多个起吊部;所述多个起吊部沿所述拳击沙袋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为安全扣;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扣合所述连接盘和所述起吊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心开设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滚动轴承;所述本体的两侧开设轴孔,所述第一击打元件和所述第二击打元件分别插入所述轴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格斗训练装置还包括底部支护系统;所述上部支护系统和所述底部支护系统通过立柱连接;所述底部支护系统包括底座、弹性连接绳和第一扣合部;所述底座之上固定第一扣合部;所述弹性连接绳的一端通过扣钩和所述第一扣合部连接;所述拳击沙袋的底部设置第二扣合部;所述弹性连接绳的另一端通过扣钩和所述第二扣合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格斗模拟组件,用来解决格斗练习中训练者缺少对手训练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转靶组件的自动回位逼真,可较好的模仿对手的攻击,能够帮助训练者充分练习下潜和摇臂的动作技术要领。

3、本实用新型还可进行踢打训练,训练者通过直线击打和横向击打拳击沙袋,有效地提高对拳腿攻击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连接盘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击打元件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击打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连接元件的示意图。

图中:100、上部支护系统;101、主轴;200、拳击沙袋;201、起吊部;202、第二扣合部;300、转靶组件;301、连接盘;302、第一击打元件;3021、第一连接杆;3022、第一击打部;303、第二击打元件;3031、第二连接杆;3032、第二击打部;304、第一连接元件;305、第二连接元件;3051、本体;400、底部支护系统;401、底座;402、弹性连接绳;403、第一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连接盘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击打元件的示意图,图4为第二击打元件的示意图,图5为第二连接元件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5,一种格斗训练装置,包括上部支护系统100、拳击沙袋200、转靶组件300和底部支护系统400。上部支护系统100和底部支护系统400通过立柱连接。

上部支护系统100包括主轴101,用以吊起拳击沙袋200。拳击沙袋200可以练习中远距离的直拳、摆拳和击腹拳训练。转靶组件300包括连接盘301、第一击打元件302和第二击打元件303。连接盘301通过第一连接元件304固定在拳击沙袋200之上。第一击打元件302和第二击打元件303通过第二连接元件305相互连接。连接盘301和第二连接元件305均套在主轴101上。第二连接元件305和主轴101间隙配合。连接盘301的轴心和第二连接元件305的轴心均与主轴10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拳击沙袋200的顶部设置多个起吊部201。多个起吊部201沿拳击沙袋200的周向分布。第一连接元件304为安全扣。第一连接元件304扣合连接盘301和起吊部201。

第一击打元件30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3021和第一击打部3022。第一连接杆3021的截面形状为l型或z型,第一击打部302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一击打部3022练习平勾,锻炼中近距离的距离感、发力习惯,出拳准确度。

第二击打元件303包括第二连接杆3031和第二击打部3032。第二连接杆3031包括首尾顺序相连的第一段、第二端和第三段,且第二连接杆3031的截面形状为z型,第二击打部3032套在第三段上。第二击打部3032练习摇臂、摇闪,以及出拳准确度。

第二连接元件305包括本体3051。本体3051的中心开设通孔。通孔内安装滚动轴承。本体3051的两侧开设轴孔,第一击打元件302和第二击打元件303分别插入轴孔。

底部支护系统400包括底座401、弹性连接绳402和第一扣合部403。底座401之上固定第一扣合部403。弹性连接绳402的一端通过扣钩和第一扣合部403连接。拳击沙袋200的底部设置第二扣合部202。弹性连接绳402的另一端通过扣钩和第二扣合部20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训练者需要进行下潜和摇臂的训练时,需要使用转靶组件300进行训练,可将拳击沙袋200的第二扣合部202与弹性连接绳402分解。

训练者可以在摇臂训练中加入勾、摆、直拳或者其它组合拳击打第一击打部3022,练习平勾,锻炼中近距离的距离感、发力习惯,出拳准确度。

训练者击打第一击打部3022同时,第二连接元件305绕主轴101旋转,第二击打部3032模拟对手出拳,此时,训练者可以选择下潜躲闪或反击或格挡,训练者给予第二击打部3032一定的冲击力,可以进行摇臂或摇闪练习,以及出拳准确度。

转靶组件300的旋转速度,与使用者给与第一击打元件302和第二击打元件303的冲击力相对应并且转靶组件300响应逼真。

当训练者需要进行踢打训练时,将转靶组件300拆卸,将拳击沙袋200的第二扣合部202与弹性连接绳402通过扣钩扣合连接,训练者通过直线击打和横向击打拳击沙袋200,直接地培养实战中对攻击的抵抗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拳腿攻击的适应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