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玩具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568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陀螺玩具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7821948,名称为一种陀螺玩具,申请日为2019-08-23的发明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属于陀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陀螺玩具。



背景技术:

用鞭抽打来玩陀螺,难度比较大,不容易学会。又因为鞭比较长,甩开的范围比较大,容易抽打到边上的人,这样存在安全隐患。且需要连续抽打才能使陀螺不停转动,这样抽打比较费力,不适宜小朋友玩。用电驱动的陀螺,只是把静止的陀螺驱动,但不能对转动中的陀螺进行加速,就不能使陀螺不停地持续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鞭打,利用电机持续带动陀螺转动的陀螺玩具。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陀螺玩具,包括有驱动机构,被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的陀螺,以及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移动驱动机构的操纵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圆筒形的电气安装箱,转动连接在电气安装箱下部的、驱动陀螺持续转动的传导机构,以及处于传导机构内的驱动头;

所述电气安装箱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盖体;所述电气安装箱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成型有贯穿孔;所述隔板上端中部安装有电机,隔板上端电机旁还安装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贯穿孔,下部处于隔板下方;所述蓄电池和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操纵杆与盖体连接;

所述传导机构包括有套在电气安装箱外侧下部的第一套环,连接在第一套环内侧壁下端的、且处于电气安装箱下方的连接环,与连接环内侧上端连接的、且处于电气安装箱下部内的第二套环,连接在第二套环上端的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支撑板下端的插接框;所述支撑板中部成型有输出杆下部穿过的通孔;

所述输出杆与驱动头连接,输出杆驱动驱动头转动;所述驱动头上部与插接框连接,驱动头驱动传导机构转动;

所述陀螺包括有圆柱体部和连接在圆柱体部下端的半椭圆体部;所述圆柱体部上部设有与驱动头配合使得驱动头能带动陀螺转动的配合机构;

所述第一套环驱动陀螺继续转动时的转向与陀螺转向相反。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首先电机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此使得驱动头带动陀螺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通过操控杆提起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与陀螺分离,然后电机再反向转动,如带着传导机构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再通过操控杆移动驱动机构,使得传导机构的第一套环外侧壁撞击陀螺圆柱体部侧壁,类似两个辊筒相切,一个辊筒带动另一个辊筒转动,这样传导机构就会使得陀螺持续转动,如此有点类似鞭打陀螺。这样不需要用来鞭打陀螺,就解决了传统用鞭打陀螺而产生的不易学会玩陀螺、容易达到边上的人的安全隐患、费力等问题。与现有的简单用电驱动陀螺转动的装置相比,现有的只是起初把静止的陀螺驱动转起来,放到地上后,陀螺转速会逐渐降低,这样陀螺会逐渐停下来,无法使陀螺继续转动,要陀螺再转动,只能等陀螺静止后,重新用装置驱动;而本发明把静止的陀螺驱动后,还可以再对转动中的陀螺继续驱动,使得陀螺的转速不会一直减小,可以一直转动。且本发明与传统的鞭打陀螺或者简单驱动装置相比,本发明通过传导机构碰撞陀螺,这样可以推动陀螺在地面水平方向内移动,推动的力度和方向通过操纵杆容易掌控,如此可以方便控制陀螺在地面的位置。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输出杆下端连接有正多棱柱形的插接头,所述驱动头上端成型有与插接头形状对应的插接孔,插接头插入插接孔并与插接孔壁粘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插接头与驱动头连接方便,不会相对打滑。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驱动头为正多棱柱形,所述插接框与驱动头的形状相对应的正多棱柱框体;所述的配合机构为驱动孔,所述驱动孔的形状与驱动头相对应,驱动头下部插接入驱动孔内。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方便插接框套在驱动头上,且便于驱动头带着插接框和传导机构转动,驱动头与插接框也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方便使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传导机构还包括有接触环,所述接触套接在第一套环外,接触环外侧壁粗糙度为ra6.3~ra3.2。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用硬质的第一套环长时间与陀螺相撞,这样容易导致第一套环破损,这样使用寿命短,套上橡胶材质的接触环后,用软质的接触环与陀螺相撞,这样接触环起到缓冲作用,不易使得第一套环破损,且接触环也比较耐摩擦,寿命长。再者接触环外侧壁粗糙度为ra6.3~ra3.2,陀螺与接触之间不易打滑,这样容易驱动陀螺转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操纵杆为中空管状,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且操纵杆外侧壁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操纵杆上部靠近端部8-15cm处安装有多个控制按键;所述盖体成型有与操纵杆口部对应的电线穿过的线孔,且线孔周围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板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与盖体通过贯穿螺纹孔的螺钉连接;多个控制按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设置控制按键,方便控制使用本发明;操控杆设置为中空,电线可以设置在内,连接控制按键和控制器,方便线路布局,电线不会裸露在操控杆外,达到美观,安全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圆柱体部外侧壁粗糙度为ra6.3~ra3.2。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第一套环或接触环与圆柱体部接触后不易打滑,便于驱动机构驱动陀螺转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电机的转速为5-10r/s。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当驱动机构与陀螺分离后,要驱动陀螺继续转动,此时陀螺的转速会比电机转速小,如果电机转速太低,就会导致陀螺转速更低,陀螺就会站立不稳,甚至倒下,这样导致陀螺不会继续转动;如果电机转速过高,就会导致传导机构与陀螺之间的摩擦过大,加大陀螺与传导机构的破损,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因此设置电机转速为5-10r/s,一方面能够顺利继续驱动陀螺转动,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陀螺与传导机构之间的摩擦过大,增强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首先电机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此使得驱动头带动陀螺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通过操控杆提起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与陀螺分离,然后电机再反向转动,如带着传导机构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再通过操控杆移动驱动机构,使得传导机构的第一套环外侧壁撞击陀螺圆柱体部侧壁,类似两个辊筒相切,一个辊筒带动另一个辊筒转动,这样传导机构就会使得陀螺持续转动,如此有点类似鞭打陀螺。这样不需要用来鞭打陀螺,就解决了传统用鞭打陀螺而产生的不易学会玩陀螺、容易达到边上的人的安全隐患、费力等问题。与现有的简单用电驱动陀螺转动的装置相比,现有的只是起初把静止的陀螺驱动转起来,放到地上后,陀螺转速会逐渐降低,这样陀螺会逐渐停下来,无法使陀螺继续转动,要陀螺再转动,只能等陀螺静止后,重新用装置驱动;而本发明把静止的陀螺驱动后,还可以再对转动中的陀螺继续驱动,使得陀螺的转速不会一直减小,可以一直转动。且本发明与传统的鞭打陀螺或者简单驱动装置相比,本发明通过传导机构碰撞陀螺,这样可以推动陀螺在地面水平方向内移动,推动的力度和方向通过操纵杆容易掌控,如此可以方便控制陀螺在地面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各部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电气安装箱与盖体连接俯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电气安装箱上部安装的各部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气安装箱仰视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传导机构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传导机构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传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驱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驱动机构初始驱动陀螺转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操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驱动机构驱动陀螺持续转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气安装箱;11、盖体;111、线孔;112、第一螺纹孔;12、电机;121、输出杆;122、插接头;13、控制器;14、蓄电池;2、陀螺;21、圆柱体部;211、驱动孔;22、半椭圆体部;3、传导机构;31、第一套环;32、连接环;33、第二套环;34、支撑板;341、通孔;35、插接框;36、接触环;4、驱动头;41、插接孔;5、操控杆;51、空腔;52、连接板;53、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为一种陀螺玩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驱动机构,被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的陀螺2,以及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移动驱动机构的操纵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圆筒形的电气安装箱1,转动连接在电气安装箱1下部的、驱动陀螺2持续转动的传导机构3,以及处于传导机构3内的驱动头4。

如图3-图5所示:所述电气安装箱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盖体11(电气安装箱1上端内侧可设有环形边,环形边与盖体11通过螺钉连接,图中未画出,此处只是提供一种可拆卸连接的选择)。所述电气安装箱1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成型有贯穿孔。所述隔板上端中部安装有电机12,隔板上端电机12旁还安装有控制器13和蓄电池14。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贯穿孔,下部处于隔板下方。所述蓄电池14和电机12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

如图6-图8所示:所述传导机构3包括有套在电气安装箱1外侧下部的第一套环31,连接在第一套环31内侧壁下端的、且处于电气安装箱1下方的连接环32,与连接环32内侧上端连接的、且处于电气安装箱1下部内的第二套环33,连接在第二套环33上端的支撑板34,以及连接在支撑板34下端的插接框35。支撑板34处于驱动头4与隔板之间。第一套环31、连接环32、第二套环33、支撑板34和插接框35可以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板34中部成型有输出杆121下部穿过的通孔341。

所述输出杆121与驱动头4连接,输出杆121驱动驱动头4转动。所述输出杆121下端连接有正多棱柱形的插接头122(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头4上端成型有与插接头122形状对应的插接孔41(如图9所示),插接头122插入插接孔41并与插接孔41壁粘接。

所述驱动头4上部与插接框35连接,驱动头4驱动传导机构3转动。所述驱动头4为正多棱柱形(如图9所示),所述插接框35为与驱动头4的形状相对应的正多棱柱框体(如图7所示)。如图12所示,所述的配合机构为驱动孔211,所述驱动孔211的形状与驱动头4相对应,驱动头4下部插接入驱动孔211内。

如图2所示,所述陀螺2包括有圆柱体部21和连接在圆柱体部21下端的半椭圆体部22。所述圆柱体部21上部设有与驱动头4配合使得驱动头4能带动陀螺2转动的配合机构。圆柱体部21和半椭圆体部22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套环31驱动陀螺2继续转动时的转向与陀螺2转向相反。

所述传导机构3还包括有接触环36,所述接触套接在第一套环31外,接触环36外侧壁粗糙度为ra6.3~ra3.2。

如图11所示:所述操纵杆为中空管状,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且操纵杆外侧壁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板52,操纵杆上部靠近端部8-15cm处(这个长度方便手握住操纵杆上端)安装有多个控制按键53。所述盖体11成型有与操纵杆口部对应的电线穿过的线孔111,且线孔111周围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12(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板52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12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板52与盖体11通过贯穿螺纹孔的螺钉连接,方便连接板52与盖体11的连接与分离。多个控制按键53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控制按键53可以包括有控制电机12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正转控制按键、控制电机12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反转控制按键和开关控制按键。

所述圆柱体部21外侧壁粗糙度为ra6.3~ra3.2。

所述电机12的转速为5-10r/s。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右手捏住操控杆下部靠近驱动机构的位置,左手拿着陀螺下部,并把陀螺放入第二套环内,使得驱动头进入驱动孔内,然后再把陀螺下端贴到地面,左手放开陀螺,然后两手交替捏住操控杆使得两手逐渐向上移动,右手捏住操控杆上端,左手先按压开关控制按键,然后再按压正转控制按键,如此电机驱动陀螺顺时针转动,陀螺转动2-4s后,向上提操控杆使得陀螺与驱动机构分离,然后左手再按压反正控制按键,最后右手操作操控杆,每隔5-10s使接触环轻轻撞击一次陀螺的圆柱体部侧壁使得陀螺继续转动。(也可以先按压反转按键,再按压正转按键,驱动陀螺逆时针方向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