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2997发布日期:2021-07-09 10: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运动障碍指的是随意运动兴奋、抑制或不能由意志控制的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运动功能有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两类。往往会出现运动减少、运动增多、肌张力障碍等临床表现。运动障碍较为多见,无特殊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治疗结合物理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而神经内科运动障碍患者大多伴有下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
3.现有恢复治疗中,为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锻炼,而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锻炼效果不理想,安全性低,给医务工作带来了负担。
4.而市场上只存在少量的康复训练器械,且普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制造和使用成本高,难以推广,一种器械只支持单一上肢或下肢的锻炼,功能单一,且锻炼强度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发生更改,适用性差,实用性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通过升降坐垫、座椅和腿部承载架的设置,使座椅和腿部承载架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身体和腿部进行支撑承载,减轻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进行搀扶和支撑的压力,节省了劳力,便于康复训练的操作,通过腿力组件的设置,可锻炼患者腿力和脚力,通过臂力组件的设置,使患者利用臂力带动双腿上抬,四肢均得到了锻炼,并保证了患者双腿运动过程中位置的稳定,安全性高,在需要增加锻炼强度时,则可在增重台上表面增加重物,以此增加摇杆转动压力,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低,便于推广,可满足多类型患者的锻炼需求,功能丰富,实用性强,锻炼强度可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实时调整,适用性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医疗设施发展不健全导致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锻炼效果不理想,安全性低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右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坐垫,所述升降坐垫上壁固定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底部固定连接有腿部承载架,所述底板后部安装有腿力组件,所述底板左部安装有臂力组件;
7.所述腿力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后部内固定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下壁内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强力弹簧,三个所述强力弹簧顶部间固定连接有滑架,所述滑架上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安装板前部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
支架上部内开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中部弹性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内壁固定套接有与阶梯槽滑动连接的缓冲杆,所述支架下部内开设有与缓冲杆下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槽,所述缓冲杆上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后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支架后部内开设有与插杆固定连接的插槽,所述支杆前端转动连接有限位球,所述承载板后部下壁开设有与限位球滑动连接的卡槽,所述承载板内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部四角内均滑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下端外壁间转动套接有菱形架,所述菱形架左端与右端间弹性套接有拉力弹簧,左端与右端两根所述卡柱上端外壁分别固定套接有脚踏板;
8.所述臂力组件包括立箱,所述立箱前壁与后壁内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置腿架,两个所述滑块内壁间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立箱右上部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前部外壁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转轴后部外壁固定套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上壁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内壁固定套接有心轴,所述心轴后部外壁固定套接有棘轮,所述心轴前端与后端外壁均固定套接有摇杆,所述摇杆外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立箱后壁上部内固定连接有支轴,所述支轴外壁固定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立箱前壁与后壁上部内转动连接有基准轴,所述基准轴外壁固定套接有与棘轮转动连接的棘爪,所述棘爪右壁固定连接有拨手,所述立箱右壁内开设有与拨手滑动连接有基准槽,所述齿条顶部固定连接有增重台,所述立箱上壁内开设有与增重台滑动连接的收放槽。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右上壁。
10.进一步地,所述滑架滑动连接在传动箱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卡板滑动连接在阶梯槽中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立箱固定连接在底板左上壁。
13.进一步地,所述齿条右壁与从动齿轮左壁啮合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心轴转动连接在立箱前壁与后壁内。
15.进一步地,所述棘爪上壁与扭力弹簧下壁弹性连接。
16.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发明通过升降坐垫、座椅和腿部承载架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座椅和腿部承载架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身体和腿部进行支撑承载,方便了行动不便的神经内科患者坐着进行锻炼,减轻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进行搀扶和支撑的压力,节省了劳力,便于康复训练的操作;
18.2、本发明通过腿力组件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下肢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将双脚分别置于两个脚踏板内,两脚用力分开,则左右两个卡柱分别沿放置槽向左右两端滑动,拉力弹簧受拉产生回弹力驱动两个脚踏板向内回位,带动患者双脚合并,如此循环往复,可锻炼患者腿力,而用双脚将脚踏板向下踩踏,则可压动承载板向下,带动滑架在传动箱内滑动向下,使支杆后端沿插杆前端转动向下,限位弹簧和三个强力弹簧受压产生向上的弹力,使承载板向上回位,带动患者双脚向上,以此锻炼患者脚力,方便患者下肢得到充分锻炼,有利于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
19.3、本发明通过臂力组件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使下肢行动不便,但上下肢都需要锻炼的患者可将双腿放置于置腿架外壁,手持扶手,逆时针转动摇杆,使摇杆带动心轴发
生逆时针转动,则主动齿轮与棘轮联动,主动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传动,带动从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与齿条啮合,使齿条上抬,齿条在滑块的连接作用下,可使置腿架带动患者双腿上抬,而棘轮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扭力弹簧对棘爪的方向进行限制,可实时对棘轮位置进行锁定,防止其打滑倒转,即保证了患者双腿运动过程中位置的稳定,安全性高,此过程中患者利用臂力带动双腿上抬,使四肢均得到了锻炼,下压拨手,则可使棘轮与棘爪脱离卡接,齿条下落回位,在需要增加锻炼强度时,则可在增重台上表面增加重物,以此增加摇杆转动压力,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低,便于推广,可满足多类型患者的锻炼需求,功能丰富,实用性强,锻炼强度可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实时调整,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1.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2.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腿力组件左视结构剖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承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承载板俯视结构剖视图;
26.图5为本发明臂力组件正面结构剖视图;
27.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区域结构放大图;
28.图7为本发明摇杆、棘轮和棘爪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板;2、升降坐垫;3、座椅;4、腿部承载架;5、腿力组件;6、臂力组件;7、安装板;8、传动箱;9、强力弹簧;10、滑架;11、承载板;12、限位槽;13、支架;14、阶梯槽;15、限位弹簧;16、缓冲杆;17、定位槽;18、卡板;19、铰链;20、支杆;21、插杆;22、插槽;23、限位球;24、卡槽;25、放置槽;26、卡柱;27、菱形架;28、拉力弹簧;29、脚踏板;30、立箱;31、升降槽;32、滑块;33、齿条;34、转轴;35、从动齿轮;36、大齿轮;37、心轴;38、主动齿轮;39、棘轮;40、摇杆;41、扶手;42、支轴;43、扭力弹簧;44、基准轴;45、棘爪;46、拨手;47、基准槽;48、增重台;49、收放槽;50、置腿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包括底板1,所
述底板1右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坐垫2,所述升降坐垫2上壁固定安装有座椅3,所述座椅3底部固定连接有腿部承载架4,所述底板1后部安装有腿力组件5,所述底板1左部安装有臂力组件6;
32.所述腿力组件5包括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后部内固定有传动箱8,所述传动箱8下壁内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强力弹簧9,三个所述强力弹簧9顶部间固定连接有滑架10,所述滑架10上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1,所述安装板7前部内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内固定连接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部内开设有阶梯槽14,所述阶梯槽14中部弹性连接有限位弹簧15,所述限位弹簧15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18,所述卡板18内壁固定套接有与阶梯槽14滑动连接的缓冲杆16,所述支架13下部内开设有与缓冲杆16下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槽17,所述缓冲杆16上部通过铰链19转动连接有支杆20,所述支杆20后端通过铰链19转动连接有插杆21,所述支架13后部内开设有与插杆21固定连接的插槽22,所述支杆20前端转动连接有限位球23,所述承载板11后部下壁开设有与限位球23滑动连接的卡槽24,所述承载板11内开设有放置槽25,所述放置槽25上部四角内均滑动连接有卡柱26,所述卡柱26下端外壁间转动套接有菱形架27,所述菱形架27左端与右端间弹性套接有拉力弹簧28,左端与右端两根所述卡柱26上端外壁分别固定套接有脚踏板29。
3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7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右上壁,为支架13和传动箱8的传动提供了安装点。
34.进一步地,所述滑架10滑动连接在传动箱8内,便于对承载板11上下运动时的位置进行限制。
35.进一步地,所述卡板18滑动连接在阶梯槽14中部,便于缓冲杆16向下运动时,卡板18下壁与阶梯槽14下部的距离缩小,对限位弹簧15造成压力。
36.实施场景具体为:使座椅3和腿部承载架4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身体和腿部进行支撑承载,方便了行动不便的神经内科患者坐着进行锻炼,减轻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进行搀扶和支撑的压力,节省了劳力,便于康复训练的操作,可使下肢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将双脚分别置于两个脚踏板29内,两脚用力分开,则左右两个卡柱26分别沿放置槽25向左右两端滑动,拉力弹簧28受拉产生回弹力驱动两个脚踏板29向内回位,带动患者双脚合并,如此循环往复,可锻炼患者腿力,而用双脚将脚踏板29向下踩踏,则可压动承载板11向下,带动滑架10在传动箱8内滑动向下,使支杆20后端沿插杆21前端转动向下,限位弹簧15和三个强力弹簧9受压产生向上的弹力,使承载板11向上回位,带动患者双脚向上,以此锻炼患者脚力,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锻炼,而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锻炼效果不理想,安全性低,给医务工作带来了负担的问题。
37.参照说明书附图5

7,该实施例的一种神经内科运动障碍训练设备,所述臂力组件6包括立箱30,所述立箱30前壁与后壁内均开设有升降槽31,所述升降槽3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32,两个所述滑块32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置腿架50,两个所述滑块32内壁间固定连接有齿条33,所述立箱30右上部间转动连接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前部外壁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35,所述转轴34后部外壁固定套接有大齿轮36,所述大齿轮36上壁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38,所述主动齿轮38内壁固定套接有心轴37,所述心轴37后部外壁固定套接有棘轮39,所述心轴37前端与后端外壁均固定套接有摇杆40,所述摇杆40外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扶手41,所
述立箱30后壁上部内固定连接有支轴42,所述支轴42外壁固定套接有扭力弹簧43,所述立箱30前壁与后壁上部内转动连接有基准轴44,所述基准轴44外壁固定套接有与棘轮39转动连接的棘爪45,所述棘爪45右壁固定连接有拨手46,所述立箱30右壁内开设有与拨手46滑动连接有基准槽47,所述齿条33顶部固定连接有增重台48,所述立箱30上壁内开设有与增重台48滑动连接的收放槽49。
38.进一步地,所述立箱30固定连接在底板1左上壁,为臂力组件6内的各传动部件提供了传动支撑点。
39.进一步地,所述齿条33右壁与从动齿轮35左壁啮合连接,使从动齿轮35转动可调整齿条33上下位置。
40.进一步地,所述心轴37转动连接在立箱30前壁与后壁内,为主动齿轮38和棘轮39提供了转动基轴。
41.进一步地,所述棘爪45上壁与扭力弹簧43下壁弹性连接,使棘爪45可实时对棘轮39位置进行锁定,防止其打滑倒转,即保证了患者双腿运动过程中位置的稳定。
42.实施场景具体为:使下肢行动不便,但上下肢都需要锻炼的患者可将双腿放置于置腿架50外壁,手持扶手41,逆时针转动摇杆40,使摇杆40带动心轴37发生逆时针转动,则主动齿轮38与棘轮39联动,主动齿轮38与大齿轮36啮合传动,带动从动齿轮35顺时针转动与齿条33啮合,使齿条33上抬,齿条33在滑块32的连接作用下,可使置腿架50带动患者双腿上抬,而棘轮39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扭力弹簧43对棘爪45的方向进行限制,可实时对棘轮39位置进行锁定,防止其打滑倒转,即保证了患者双腿运动过程中位置的稳定,安全性高,此过程中患者利用臂力带动双腿上抬,使四肢均得到了锻炼,下压拨手46,则可使棘轮39与棘爪45脱离卡接,齿条33下落回位,在需要增加锻炼强度时,则可在增重台48上表面增加重物,以此增加摇杆40转动压力,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低,便于推广,可满足多类型患者的锻炼需求,功能丰富,实用性强,锻炼强度可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实时调整,适用性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只存在少量的康复训练器械,且普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制造和使用成本高,难以推广,一种器械只支持单一上肢或下肢的锻炼,功能单一,且锻炼强度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发生更改,适用性差,实用性弱的问题。
4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