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2511发布日期:2021-08-10 16:3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身活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



背景技术: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协调运动是一种恢复和加强协调性的运动。动作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运动。

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1)对于坚持身体训练的老年人群体,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训练初期,身体素质可能较弱,而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身体素质逐渐增强,现有的四肢协调训练器,仅仅是通过增加推拉强度的方式进行调节,十分单调,而在训练模式上,却缺少训练强度的调节,不能够根据身体训练的自然变化过程做出相应的训练模式调节。

(2)现在市场上的四肢联动训练器有的是坐着进行联动训练,有的是躺着进行联动训练,而在老年人群体中,身体素质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对于长期训练的老年人来说,身体素质甚至优于很多年轻人,现有的四肢协调运动器材缺少高强度的训练模式,难以满足身体较强劲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3)对于身体素质极差的老年人,在四肢协调训练初期,会发生自身的体力难以维持训练的情况,现有设备缺少此方面的辅助。

(4)现在市场上的四肢联动训练器都是通过一肢带动其余三肢被动的动作,没有其它的变换,四肢联动不能够分开,这就导致训练者只能够以四肢同步的方式训练,无法组合其中部分肢体之间的联动动作,只能够整体动作,训练模式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包括翻转调节机架,所述翻转调节机架的中间设置有背板,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联动调节箱,联动调节箱的两端设置有通过上下肢联动机构相连接的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上肢架和下肢架。

优选的,所述翻转调节机架包括环形蜗轮,所述环形蜗轮外转动套设有环架,且环形蜗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一端连接有翻转调节控制电机,翻转调节控制电机和环架的底部均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两端分别与环形蜗轮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且背板前侧的凹槽内铰接有凳板,并且背板的两侧设置有胸腹绑带。

优选的,所述下肢联动组件包括两根平行分布于联动调节箱两侧的可调节阻尼杆,2根所述可调节阻尼杆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齿条,且2根所述可调节阻尼杆上的齿条之间啮合连接有联动齿轮;

所述上肢联动组件的结构与下肢联动组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阻尼杆包括相互插合滑动连接的活塞杆和管筒,且活塞杆位于管筒内腔的一端与管筒的底边之间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管筒的一侧设置有气嘴,气嘴的一侧开设有条形的气孔,且气嘴外套设有套帽,套帽的中间穿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与气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管座,限位管座固定于联动调节箱上,所述限位管座的顶部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包括卡板,卡板的一端与限位管座铰接,且卡板的另一端通过拉力弹簧与限位管座连接,所述卡板中间的底部设置有突齿,该突齿的结构和定位杆一端顶部的凹槽的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上下肢联动机构包括中心转动杆和2根推拉杆,2根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中心转动杆的两端,且2根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转动杆的中部连接有辅助活动控制电机。

优选的,所述推拉杆与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均通过可脱离连接组件连接,可脱离连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限位管条和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座,支座的一侧与推拉杆转动连接,且支座与限位管条之间连接有拉扣,限位管条固定于管筒外。

优选的,所述上肢架的一端设置有握把,且握把的一侧设置有手部绑带;

所述下肢架的一端设置有踏板,踏板的一侧设置有脚部绑带。

优选的,所述上肢架和下肢架与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之间均通过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包括固定轴,所述管筒靠近的下肢架一端设置有凸座,凸座的中间穿设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与下肢架固定连接,且固定轴穿设于凸座中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卡筒,卡筒的内外两边侧壁上都均匀分布有条形凸起,且卡筒内外两边侧壁上的条形凸起分别与固定轴外壁上的条形槽和凸座内壁上的条形槽的结构相匹配,所述卡筒的一端连接有拉把,拉把的一端通过拉紧弹簧与固定轴弹性滑动连接。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其一:本发明中,通过翻转调节机架带动背板和联动调节箱旋转,让训练者能够以平躺模式、坐立模式和吊挂模式和倒立模式等不同训练模式进行四肢联动训练,各个模式之间的调节逐渐连续变化,不同训练模式具有不同的训练强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的需求,且能够根据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变化,设置不同的模式相匹配;

其二:本发明中,通过上下肢联动机构、上肢联动组件和上下肢联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训练者一肢带动三肢的整体训练模式,且能够提供单独的上肢联动训练模式和单独的下肢联动训练模式,让训练模式更加丰富,满足不同身体状态的需求;

其三:本发明中,当活塞杆向管筒内收缩时,管筒内部气体从气嘴一侧的气孔排出,由于气孔为条形,当气孔大部分被气嘴外套设的套帽遮挡时,则管筒内部气体从气嘴处排出就变得缓慢,此时活塞杆向管筒内收缩,或者活塞杆向管筒外抽出,都会具有较大的阻力,对训练者产出较大的训练强度,而当气孔未被套帽遮挡时,气嘴的排气和吸气速率都很高,此时活塞杆从管筒抽拉阻力都会更小,对训练者产出较小的训练强度,且由于套帽能够在气嘴外通过旋转方式无极活动,从而让训练强度能够无极调节;

其四:本发明中,联动齿轮由定位杆支撑,使得联动齿轮的状态能够跟随定位杆的状态进行调节,当定位杆是固定状态的时候,联动齿轮也是固定状态,能够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起到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而当定位杆失去卡板定位,变为活动状态时,联动齿轮也是活动状态,则2根可调节阻尼杆失去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在上肢或者下肢的带动下同步的上下运动,进行同步的协调训练;

其五:本发明中,当下肢联动组件的可调节阻尼杆滑动时,可调节阻尼杆通过中心转动杆其中一侧的推拉杆带动中心转动杆转动,中心转动杆再通过另一侧的推拉杆带动上肢联动组件的可调节阻尼杆滑动,从而达到四肢联动的效果,反之,通过上肢联动组件也能够带动下肢联动组件活动,达到任意一肢的活动都能够带动其余三肢运动的效果,而且中心转动杆可由辅助活动控制电机带动旋转,辅助体力不足的老年人进行协调运动;

其六:本发明中,固定轴与凸座中间的圆孔之间通过卡筒连接,卡筒能够将固定轴与凸座都卡住,让固定轴无法旋转,进而保持与固定轴连接的下肢架的稳定,而当卡筒从固定轴与凸座之间抽离时,固定轴失去卡合效果,则能够任意旋转,让下肢架的前伸角度能够任意调节,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节,此调节过程中,操作者只需拉动拉把,且在调节完成后松开拉把,让卡筒回位插入固定轴与凸座之间即可完成固定,十分方便;

其七:本发明中,在联动齿轮的传动作用下,当下肢联动组件其中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上下运动时,另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能够同步的向相反的方向上下运动,从而达到联动训练的效果;

其八:本发明中,当支座与限位管条上的拉扣处于连接状态时,则直杆与限位管条之间会被拉扣拉紧限制,而无法进行滑动,让推拉杆与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仅具有转动连接,此状态下推拉杆是能够推动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活动的,让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形成四肢联动状态,而当拉扣松开时,直杆与限位管条之间失去限制则能够进行相对滑动,此状态下直杆沿着限位管条活动,无法产生推力,当上肢联动组件或下肢联动组件运动时,则无法带动彼此移动,从而让上肢联动组件和下肢联动组件能够分别的进行运动,满足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板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联动调节箱内部结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脱离连接组件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可调节阻尼杆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气嘴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限位管座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限位管座和定位杆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限位管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卡筒和固定轴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环架和环形蜗轮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背板平台状态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背板倒挂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翻转调节机架,11、环架,12、环形蜗轮,13、蜗杆,14、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5、底座,2、背板,21、凳板,22、胸腹绑带,3、联动调节箱,31、上肢联动组件,32、下肢联动组件,321、联动齿轮,322、定位杆,323、齿条,324、可调节阻尼杆,3241、气嘴,3242、限位杆,3243、套帽,3244、回位弹簧,3245、活塞杆,3246、管筒,3247、凸座,325、卡位件,3251、卡板,3252、拉力弹簧,326、限位管座,33、上下肢联动机构,331、推拉杆,332、中心转动杆,333、辅助活动控制电机,34、可脱离连接组件,341、支座,342、直杆,343、拉扣,344、限位管条,35、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351、拉紧弹簧,352、拉把,353、卡筒,354、固定轴,4上肢架,41、握把,42、手部绑带,5、下肢架,51、踏板,52、脚部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5所示,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包括翻转调节机架1,翻转调节机架1的中间设置有背板2,背板2的一侧设置有联动调节箱3,联动调节箱3的两端设置有通过上下肢联动机构33相连接的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上肢架4和下肢架5。

通过翻转调节机架1带动背板2和联动调节箱3旋转,让训练者能够以平躺模式、坐立模式和吊挂模式和倒立模式等不同训练模式进行四肢联动训练,各个模式之间的调节逐渐连续变化,不同训练模式具有不同的训练强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的需求,且能够根据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变化,设置不同的模式相匹配;

通过上下肢联动机构33、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上下肢联动机构33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训练者一肢带动三肢的整体训练模式,且能够提供单独的上肢联动训练模式和单独的下肢联动训练模式,让训练模式更加丰富,满足不同身体状态的需求。

翻转调节机架1包括环形蜗轮12,环形蜗轮12外转动套设有环架11,且环形蜗轮1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13,蜗杆13的一端连接有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此处两者同轴连接,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和环架11的底部均连接有底座15;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通过蜗杆13带动环形蜗轮12旋转,具有随时停止的自锁效果。

背板2的两端分别与环形蜗轮1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且背板2前侧的凹槽内铰接有凳板21,并且背板2的两侧设置有胸腹绑带22;通过环形蜗轮12的旋转带动背板2转动,让通过背板2训练的使用者能够在平躺模式、坐立模式和吊挂模式和倒立模式等不同训练模式进行四肢联动训练。

本实施例1的方案在于通过蜗杆13带动环形蜗轮12旋转,旋转足够稳定。

实施例二:

如图1-图15所示,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一种老年人用四肢协调运动活动器材,包括翻转调节机架1,翻转调节机架1的中间设置有背板2,背板2的一侧设置有联动调节箱3,联动调节箱3的两端设置有通过上下肢联动机构33相连接的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上肢架4和下肢架5。

翻转调节机架1包括环形蜗轮12,环形蜗轮12外转动套设有环架11,且环形蜗轮1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13,蜗杆13的一端连接有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此处两者同轴连接,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和环架11的底部均连接有底座15;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通过蜗杆13带动环形蜗轮12旋转,具有随时停止的自锁效果。

背板2的两端分别与环形蜗轮1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且背板2前侧的凹槽内铰接有凳板21,并且背板2的两侧设置有胸腹绑带22;通过环形蜗轮12的旋转带动背板2转动,让通过背板2训练的使用者能够在平躺模式、坐立模式和吊挂模式和倒立模式等不同训练模式进行四肢联动训练

下肢联动组件32包括两根平行分布于联动调节箱3两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齿条323,且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上的齿条323之间啮合连接有联动齿轮321;在联动齿轮321的传动作用下,当下肢联动组件32其中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上下运动时,另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能够同步的向相反的方向上下运动,从而达到联动训练的效果;

上肢联动组件31的结构与下肢联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该结构让身体上肢能够同步协调训练。

可调节阻尼杆324包括相互插合滑动连接的活塞杆3245和管筒3246,且活塞杆3245位于管筒3246内腔的一端与管筒3246的底边之间连接有回位弹簧3244,回位弹簧3244的两端通过卡接方式固定连接,管筒3246的一侧设置有气嘴3241,气嘴3241为一端封闭的短管,其开口端与管筒3246内腔相连通,气嘴3241的一侧开设有条形的气孔,且气嘴3241外套设有套帽3243,套帽3243与气嘴3241螺纹配合,让套帽3243能够在气嘴3241外活动,调节套设深度,套帽3243的中间穿设有限位杆3242,此处两者滑动配合,限位杆3242的一端与气嘴3241固定连接;当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内收缩时,管筒3246内部气体从气嘴3241一侧的气孔排出,由于气孔为条形,当气孔大部分被气嘴3241外套设的套帽3243遮挡时,则管筒3246内部气体从气嘴3241处排出就变得缓慢,此时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内收缩,或者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外抽出,都会具有较大的阻力,对训练者产出较大的训练强度,而当气孔未被套帽3243遮挡时,气嘴3241的排气和吸气速率都很高,此时活塞杆3245从管筒3246抽拉阻力都会更小,对训练者产出较小的训练强度,且由于套帽3243能够在气嘴3241外通过旋转方式无极调节,从而让训练强度能够无极调节。

联动齿轮321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杆322,此处两者通过销轴铰接构成转动连接,定位杆322的作用是对联动齿轮321进行支撑,定位杆32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管座326,定位杆322插设于限位管座326中间的条形空腔内,从而构成滑动连接,限位管座326固定于联动调节箱3上,限位管座326通过焊接或者螺丝固定连接,限位管座326的顶部设置有卡位件325,卡位件325包括卡板3251,卡板3251的一端与限位管座326铰接,且卡板3251的另一端通过拉力弹簧3252与限位管座326连接,拉力弹簧3252的两段通过扣合方式连接,卡板3251中间的底部设置有突齿,该突齿的结构和定位杆322一端顶部的凹槽的结构相匹配,卡板3251中间的突齿穿过限位管座326顶部的通孔压在定位杆322上的凹槽内;联动齿轮321由定位杆322支撑,使得联动齿轮321的状态能够跟随定位杆322的状态进行调节,当定位杆322是固定状态的时候,联动齿轮321也是固定状态,能够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起到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而当定位杆322失去卡板3251定位,变为活动状态时,联动齿轮321也是活动状态,则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失去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在上肢或者下肢的带动下同步的上下运动,进行同步的协调训练。

上下肢联动机构33包括中心转动杆332和2根推拉杆331,中心转动杆332的中部与联动调节箱3转动连接,2根推拉杆331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中心转动杆332的两端,且2根推拉杆331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转动连接,中心转动杆332的中部连接有辅助活动控制电机333,辅助活动控制电机333固定安装于联动调节箱3外;当下肢联动组件32的可调节阻尼杆324滑动时,可调节阻尼杆324通过中心转动杆332其中一侧的推拉杆331带动中心转动杆332转动,中心转动杆332再通过另一侧的推拉杆331带动上肢联动组件31的可调节阻尼杆324滑动,从而达到四肢联动的效果,反之,通过上肢联动组件31也能够带动下肢联动组件32活动,达到任意一肢的活动都能够带动其余三肢运动的效果,而且中心转动杆332可由辅助活动控制电机333带动旋转,辅助体力不足的老年人进行协调运动。

推拉杆331与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均通过可脱离连接组件34连接,可脱离连接组件34包括滑动连接的限位管条344和直杆342,直杆342的一端插入限位管条344中间的空腔内,从而构成滑动连接,直杆3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座341,此处两者为一体结构,支座341的一侧与推拉杆331转动连接,且支座341与限位管条344之间连接有拉扣343,限位管条344固定于管筒3246外,限位管条344通过焊接固定;当支座341与限位管条344上的拉扣343处于连接状态时,则直杆342与限位管条344之间会被拉扣343拉紧限制,而无法进行滑动,让推拉杆331与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仅具有转动连接,此状态下推拉杆331是能够推动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活动的,让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形成四肢联动状态,而当拉扣343松开时,直杆342与限位管条344之间失去限制则能够进行相对滑动,此状态下直杆342沿着限位管条344活动,无法产生推力,当上肢联动组件31或下肢联动组件32运动时,则无法带动彼此移动,从而让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能够分别的进行运动,满足不同的需求。

上肢架4的一端设置有握把41,且握把41的一侧设置有手部绑带42;手部绑带42由两根绑带构成,且两者绑带之间通过尼龙拉扣或者塑料卡扣连接;操作者手部可抓住握把41,而手部绑带42能够防止操作者手部失力脱把;

下肢架5的一端设置有踏板51,踏板51的一侧设置有脚部绑带52;脚部绑带52的作用是防止操作者脚部脱离踏板51。

上肢架4和下肢架5与上肢联动组件31和下肢联动组件32之间均通过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35连接,快速定位型转动连接件35包括固定轴354,管筒3246靠近的下肢架5一端设置有凸座3247,凸座3247与管筒3246为一体结构,凸座3247的中间穿设有固定轴354,固定轴354与凸座3247中间的圆孔转动连接,固定轴354的一端与下肢架5固定连接,固定轴354与下肢架5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且固定轴354穿设于凸座3247中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卡筒353,卡筒353的内外两边侧壁上都均匀分布有条形凸起,且卡筒353内外两边侧壁上的条形凸起分别与固定轴354外壁上的条形槽和凸座3247内壁上的条形槽的结构相匹配,此处结构如图12中所示,卡筒353的一端连接有拉把352,拉把352与卡筒353为焊接,拉把352的一端通过拉紧弹簧351与固定轴354弹性滑动连接,拉紧弹簧351的两端通过卡接固定;固定轴354与凸座3247中间的圆孔之间通过卡筒353连接,卡筒353能够将固定轴354与凸座3247都卡住,让固定轴354无法旋转,进而保持与固定轴354连接的下肢架5的稳定,而当卡筒353从固定轴354与凸座3247之间抽离时,固定轴354失去卡合效果,则能够任意旋转,让下肢架5的前伸角度能够任意调节,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节,此调节过程中,操作者只需拉动拉把352,且在调节完成后松开拉把352,让卡筒353回位插入固定轴354与凸座3247之间即可完成固定,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过联动齿轮321带动可调节阻尼杆324活动,同时让中心转动杆332和推拉杆331通过可脱离连接组件34带动可调节阻尼杆324活动,以此来达到四肢联动和上下肢分别联动的效果,且通过气嘴3241来无极调节训练强度,并且通过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来辅助动作,而且通过定位杆322对联动齿轮321,让下肢具备同步运动的训练模式。

工作原理:使用者坐在凳板21上,然后手握上肢架4的握把41,脚下肢架5的踩踏板51,上肢上下推动,同时下肢上下蹬;

过程中,下肢架5带动下肢联动组件32两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伸缩活动,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在联动齿轮321的传动作用下,使得下肢联动组件32其中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上下运动时,另一侧的可调节阻尼杆324能够同步的向相反的方向上下运动,从而达到联动训练的效果,而上肢联动组件31的结构与下肢联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让身体上肢也能够同步协调训练;

同时,下肢联动组件32的可调节阻尼杆324滑动时,可调节阻尼杆324通过中心转动杆332其中一侧的推拉杆331带动中心转动杆332转动,中心转动杆332再通过另一侧的推拉杆331带动上肢联动组件31的可调节阻尼杆324滑动,从而达到四肢联动的效果,反之,通过上肢联动组件31也能够带动下肢联动组件32活动,达到任意一肢的活动都能够带动其余三肢运动的效果,而且中心转动杆332可由辅助活动控制电机333带动旋转,辅助体力不足的老年人进行协调运动;

而且,联动齿轮321由定位杆322支撑,使得联动齿轮321的状态能够跟随定位杆322的状态进行调节,当定位杆322是固定状态的时候,联动齿轮321也是固定状态,能够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起到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而当定位杆322失去卡板3251定位,变为活动状态时,联动齿轮321也是活动状态,则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失去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的联动协调训练效果,让2根可调节阻尼杆324在上肢或者下肢的带动下同步的上下运动,进行同步的协调训练;

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可调节阻尼杆324的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内收缩时,管筒3246内部气体从气嘴3241一侧的气孔排出,由于气孔为条形,当气孔大部分被气嘴3241外套设的套帽3243遮挡时,则管筒3246内部气体从气嘴3241处排出就变得缓慢,此时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内收缩,或者活塞杆3245向管筒3246外抽出,都会具有较大的阻力,对训练者产出较大的训练强度,而当气孔未被套帽3243遮挡时,气嘴3241的排气和吸气速率都很高,此时活塞杆3245从管筒3246抽拉阻力都会更小,对训练者产出较小的训练强度,且由于套帽3243能够在气嘴3241外通过旋转方式无极调节,从而让训练强度能够无极调节;

当需要调节训练模式时,翻转调节控制电机14启动通过蜗杆13带动环形蜗轮12旋转,环形蜗轮12的旋转带动背板2和联动调节箱3旋转,让训练者能够以平躺模式、坐立模式和吊挂模式和倒立模式等不同训练模式进行四肢联动训练,各个模式之间的调节逐渐连续变化,不同训练模式具有不同的训练强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的需求,且能够根据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变化,设置不同的模式相匹配。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