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带与手把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9994发布日期:2022-04-23 17:2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握带与手把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穿脱的握带与手把总成。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越来越普及,其输入设备较为常见的是控制手把(hand controller)。为了控制手把脱手而摔坏,一般会将连接于控制手把的握带(hand strap)固定于使用者的手上。在穿脱握带时,通常需要双手互相帮忙。但是,在动作复杂的穿脱过程中,手上的控制手把容易互相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握带与手把总成,适于解决控制手把容易互相碰撞而损坏的问题。
4.本发明的握带的两端分别用于耦接控制手把的顶部与底部。握带包括弹性系绳、带体以及锁定机构。弹性系绳耦接至底部。带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控制手把的顶部。锁定机构配置于第二端,并与弹性系绳耦合。带体经由锁定机构与弹性系绳耦接至底部。锁定机构包括固定组件以及滑动组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夹持并固定弹性系绳。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处于解锁状态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释放弹性系绳。在弹性系绳未受外力时,弹性系绳的弹力驱动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维持在锁定状态。
5.本发明的手把总成包括控制手把以及握带。控制手把具有相对的顶部与底部。握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手把。握带包括弹性系绳、带体以及锁定机构。弹性系绳耦接至底部。带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控制手把的顶部。锁定机构配置于第二端,并与弹性系绳耦合。带体经由锁定机构与弹性系绳耦接至底部。锁定机构包括固定组件以及滑动组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夹持并固定弹性系绳。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处于解锁状态时,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释放弹性系绳。在弹性系绳未受外力时,弹性系绳的弹力驱动固定组件与滑动组件的相对位置维持在锁定状态。
6.基于上述,在使用本发明的握带与手把总成时,束紧的动作都只需要单手拉紧弹性系绳,而解锁的动作都只需要单手操作锁定机构。因此,可减少控制手把互相碰撞而避免损坏。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把总成的示意图;
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握带的拆解示意图;
9.图3是图1的手把总成的握带与系绳的连接处在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10.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1.图5是将图3中的部分组件以透视方式呈现后的示意图;
12.图6是图1的手把总成的握带与系绳的连接处在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13.图7是将图6中的部分组件以透视方式呈现后的示意图;
14.图8是图3的部分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15.图9是图4的部分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17.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把总成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手把总成50包括一控制手把52以及一握带100。控制手把52具有相对的一顶部52t与一底部52b。控制手把52例如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扩增实境系统、扩增实境系统、体感游戏或游戏主机。虚拟现实系统包括控制手把50以及一主机(未绘示)。握带100适于被穿戴在使用者的手部,且控制手把52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主机连接,以与主机互相传递信号。当控制手把52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时,虚拟现实系统还包括一头戴式显示器(未绘示),其适于被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且也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主机连接,以与主机互相传递信号。或者,控制手把52也可以直接与头戴式显示器互相传递信号。
18.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握带的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握带100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与底部52b。握带100包括一弹性系绳54、一带体110以及一锁定机构130。弹性系绳54耦接至控制手把52的底部52b。带体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e12与一第二端e14。第一端e12耦接至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锁定机构130配置于第二端e14,并与弹性系绳54耦合。带体110经由锁定机构130与弹性系绳54耦接至控制手把52的底部52b。
19.图3是图1的手把总成的握带与弹性系绳的连接处在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是将图3中的部分组件以透视方式呈现后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至图5,锁定机构130包括一固定组件132以及一滑动组件134。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处于一锁定状态(如图6、图7所示)时,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夹持并固定弹性系绳54。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处于一解锁状态(如图3至图5所示)时,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释放弹性系绳54。在弹性系绳54未受外力时,弹性系绳54的弹力驱动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维持在锁定状态。
20.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32具有楔形沟g10以及位于楔形沟g10的两侧的导槽g30。滑动组件134包括一滑块134a与连接至滑块134a的一推钮134b。楔形沟g10具有相对的窄侧ns与宽侧(未标示)。弹性系绳54位于滑块134a与楔形沟g10的侧壁w10之间。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解锁状态时,滑块134a远离楔形沟g10的窄侧ns。因此,滑块134a与楔形沟g10的侧壁w10之间的距离允许弹性系绳54相对于固定组件132移动。
21.图6是图1的手把总成的握带与弹性系绳的连接处在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将图6中的部分组件以透视方式呈现后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与图7,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状态时,滑块134a位于楔形沟g10的窄侧ns。因此,滑块134a与楔形沟g10的侧壁w10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弹性系绳54被紧紧地夹住而无法相对于固定组件132移动。弹性系绳54位于楔形
沟g10与导槽g30内,亦即弹性系绳54穿过楔形沟g10与导槽g30。滑块134a配置于楔形沟g10内。弹性系绳54位于楔形沟g10内并介于滑块134a与固定组件132之间。
22.举例而言,当使用者想要解开固定在右手上的握带100时,只需用左手掌推动推钮134b即可。更详细而言,推钮134b受外力而沿箭头a12的方向带动滑块134a由楔形沟g10的窄侧ns远离楔形沟g10的窄侧ns时,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由图7的锁定状态切换至图5的解锁状态,弹性系绳54由导槽g30朝向楔形沟g10的方向滑动而进入锁定机构130并由楔形沟g10向外滑动而远离锁定机构130,即弹性系绳54沿箭头a16的方向滑动。在如图5所示的解锁状态时,藉由弹性系绳54可调整带体110的第二端e14与手把52的底部52b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加大带体110与控制手把52之间的空间而易于将手脱离控制手把52。
23.当使用者想要系紧在右手上的握带100时,只需用左手拉动弹性系绳54的施力端54a直到握带100固定右手掌即可。更详细而言,拉动弹性系绳54的施力端54a,使弹性系绳54受外力沿箭头a14的方向由楔形沟g10滑动进入锁定机构130并由导槽g30沿箭头a22的方向被拉出锁定机构130。同时,弹性系绳54带动滑块134a而沿箭头a12的方向由楔形沟g10的窄侧ns远离楔形沟g10的窄侧ns,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由图7的锁定状态切换至图5的解锁状态。因此,拉动弹性系绳54即可调整握带100的松紧度。
24.当外力解除时,弹性系绳54因为其弹性恢复力作用而沿箭头a18的方向由导槽g30滑动进入锁定机构130,并带动滑块134a沿箭头a20的方向由远离楔形沟g10的窄侧ns靠近楔形沟g10的窄侧ns,而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由图5的解锁状态切换至图7的锁定状态。此时,滑块134a到达楔形沟g10的窄侧ns,因此弹性系绳54可以被滑块134a与楔形沟g10夹持,避免带体110的第二端e14与手把52的底部52b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如此,握带100可保持紧固在使用者的手掌上,以使手把52稳定地被使用者的手掌握持。换言之,当使用者完成调整握带100的松紧度时,用户只需放开弹性系绳54,弹性系绳54自动将固定组件132与滑动组件134的相对位置由图5的解锁状态切换至图7的锁定状态。
25.图8是图3的部分组件的拆解示意图。图9是图4的部分组件的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8与图9,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34a的侧壁具有咬合齿w12,用以接触弹性系绳54,并与固定组件132夹持并固定弹性系绳54。咬合齿w12可以在锁定状态时进一步提升摩擦力,避免弹性系绳54相对于固定组件132移动。
2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32可以包括一第一固定件132a以及一第二固定件132b。第一固定件132a具有条状贯孔g20,其中滑块134a与推钮134b经由条状贯孔g20彼此连接,且滑块134a适于沿着条状贯孔g20移动。第二固定件132b与第一固定件132a围出楔形沟g10与导槽g30。
27.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系绳54具有弹性,且弹性系绳54具有施力端54a。当使用者将手把总成50穿戴于手掌上后,可施力于施力端54a而使弹性系绳54沿箭头a14的方向移动。此时,弹性系绳54带动滑块134a沿箭头a12的方向远离楔形沟g10的窄侧ns,因此可以拉动弹性系绳54而缩短带体110的第二端e14与手把52的底部52b之间的距离,以使带体110靠近使用者的手背。
28.请参照图7,当使用者停止施力于施力端54a时,弹性系绳54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滑块134a沿箭头a20的方向朝楔形沟g10的窄侧ns移动。此时,弹性系绳54被固定。因此,带体
110的第二端e14与手把52的底部52b之间的距离被固定,以使手把52稳定地可被使用者的手掌握持。换言之,使用者的手掌可以穿过带体110与控制手把52之间,并系紧握带100,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控制手把52时,即使打开手掌,控制手把52也不容易被掉落。
29.在本实施例中,带体110例如包括一第一子带体112与一第二子带体114,其中第二子带体114可拆卸地组装至第一子带体112。举例而言,第一子带体112与第二子带体114的材质可以是泡棉。因此,当握带100未被系紧时,以泡棉为材质的第一子带体112与第二子带体114可以大致维持形状,以提供弧形的空间供使用者的手掌穿过握带100与控制手把52之间。此外,当第二子带体114被拆下来时,使用者也可以针对第二子带体114进行水洗或是消毒程序。在本实施例中,握带10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因此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换握带100。在其他实施例中,握带100也可以是固定至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
30.本实施例的带体110可还包括一金属件116,配置于第一子带体112上。第一子带体112经由金属件116耦接至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金属件116与控制手把52之间可以是固定式、可拆卸式、可旋转及/或可滑动地耦接。
31.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130可以是组装至第一子带体112。第一子带体112与第二子带体114的一侧共同连接控制手把52的顶部52t,而第二子带体114的另一侧覆盖组装至第一子带体112的锁定机构130。带体110与控制手把52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的空间供使用者的手掌穿过。
32.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手把总成与其握带中,用户只需要拉动弹性系绳即可调整握带的松紧度。当用户放开弹性系绳,锁定机构就会进入锁定状态。因此,手把总成能够稳固在使用者的手掌上,即使打开手掌,控制手把也不容易被掉落。当使用者想脱下手把总成时,使用者只需要推动锁定机构的推钮就可以松开握带而让使用者的手掌可以脱离手把总成。由于上述动作简单且是单手操作,所以可以大幅降低过程中控制手把互相碰撞或是掉落的机率,进而避免损坏。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