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3961发布日期:2021-12-31 20:2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
3.康复训练有以下几种目的:(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健康肢体的运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2)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4.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93475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用行走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顶部固定装配有一对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底部装配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底部装配有高度调节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箱体和连杆,连杆贯穿箱体顶部,连杆顶部与支撑部底部固定连接,连杆底部固定装配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底部与箱体底部固定连接,缓冲机构设置有导向机构和卡接机构根据专利号为cn209347562u所公开的中国专利,该装置无法解决患者在训练的时候,患者身体产生大量的热量所带来的负担,使其在做康复训练时无法持久,无法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升患者训练持久性的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训练底座以及与训练底座焊接的训练扶手和传动箱,所述训练扶手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传动箱的一侧
通过直通管安装有安全围栏,且直通管的内部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训练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动轮,所述滚动轮固定连接有齿轮,多个齿轮均相互啮合,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和主动轮二。
7.优选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与训练扶手转动连接的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和扇叶,所述主动轮一通过传动带一与从动轮一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传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二和凸轮,所述主动轮二通过传动带二与从动轮二传动连接。
9.优选的,按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直通管内部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活动连接有多个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传动箱和安全围栏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和按摩垫,所述挡板位于凸轮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导向板上。
12.优选的,所述安全围栏包括围板一、围板二和围板三,所述围板二的两侧分别与围板一和围板三铰接,且两个围板三通过卡扣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围板一开设有开口,且直通管与围板一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患者在进入到安全围栏的内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时,患者会带动滚动轮进行转动,位于左侧的滚动轮会通过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带动转轴一和扇叶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扇叶对做训练的患者进行吹风,防止患者身体过热,减缓患者的负担;2:滚动轮的转动同时会通过主动轮二、从动轮二和传动带二带动转轴二和凸轮进行转动,凸轮的转动可以通过挡板带动移动杆在导向板的内部里进行移动,并通过固定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会通过按摩垫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按摩,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训练时所受到的损伤。
附图说明
15.图1给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转轴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转轴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安全围栏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训练底座;2、滚动轮;3、齿轮;4、主动轮一;5、主动轮二;6、训练扶手;7、转轴一;8、从动轮一;9、传动带一;10、扇叶;11、传动箱;12、直通管;13、安全围栏;1301、围板一;1302、围板二;1303、围板三;14、转轴二;15、从动轮二;16、凸轮;17、导向板;18、移动杆;19、挡板;20、按摩垫;21、固定板;22、复位弹簧;23、传动带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一
如图1

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训练底座1以及与训练底座1焊接的训练扶手6和传动箱11,所述训练扶手6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传动箱11的一侧通过直通管12安装有安全围栏13,且直通管12的内部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训练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动轮2,所述滚动轮2固定连接有齿轮3,多个齿轮3均相互啮合,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轮2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4和主动轮二5,所述通风机构包括与训练扶手6转动连接的转轴一7,所述转轴一7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8和扇叶10,所述主动轮一4通过传动带一9与从动轮一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4,所述转轴二14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二15和凸轮16,所述主动轮二5通过传动带二23与从动轮二15传动连接,按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直通管12内部的导向板17,所述导向板17活动连接有多个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的两端分别贯穿传动箱11和安全围栏13的一侧,所述移动杆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19和按摩垫20,所述挡板19位于凸轮16的一侧,所述移动杆18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导向板17上,所述安全围栏13包括围板一1301、围板二1302和围板三1303,所述围板二1302的两侧分别与围板一1301和围板三1303铰接,且两个围板三1303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围板一1301开设有开口,且直通管12与围板一1301固定连接。
19.本实施例中,患者在进入到安全围栏13的内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时,患者会带动滚动轮2进行转动,因为转轴一7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8和扇叶10,主动轮一4通过传动带一9与从动轮一8传动连接,所以位于左侧的滚动轮2会通过主动轮一4、从动轮一8和传动带一9带动转轴一7和扇叶10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扇叶10对做训练的患者进行吹风。
20.实施例二如图1

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儿科病人用行走康复训练设备,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训练底座1以及与训练底座1焊接的训练扶手6和传动箱11,所述训练扶手6安装有通风机构,所述传动箱11的一侧通过直通管12安装有安全围栏13,且直通管12的内部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训练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动轮2,所述滚动轮2固定连接有齿轮3,多个齿轮3均相互啮合,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轮2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4和主动轮二5,所述通风机构包括与训练扶手6转动连接的转轴一7,所述转轴一7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8和扇叶10,所述主动轮一4通过传动带一9与从动轮一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4,所述转轴二14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二15和凸轮16,所述主动轮二5通过传动带二23与从动轮二15传动连接,按摩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直通管12内部的导向板17,所述导向板17活动连接有多个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的两端分别贯穿传动箱11和安全围栏13的一侧,所述移动杆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19和按摩垫20,所述挡板19位于凸轮16的一侧,所述移动杆18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导向板17上,所述安全围栏13包括围板一1301、围板二1302和围板三1303,所述围板二1302的两侧分别与围板一1301和围板三1303铰接,且两个围板三1303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围板一1301开设有开口,且直通管12与围板一1301固定连接。
21.本实施例中,由于转轴二14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二15和凸轮16,主动轮二5通过传动带二23与从动轮二15传动连接,因此滚动轮2的转动同时会通过主动轮二5、从动轮二15和传动带二23带动转轴二14和凸轮16进行转动,而与移动杆18固定连接的挡板19位于凸轮16
的一侧,因此凸轮16的转动可以通过挡板19带动移动杆18在导向板17的内部里进行移动,并且因为移动杆18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导向板17上,因此通过固定板21和复位弹簧22的配合会带动移动杆18在导向板17的内部里一直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按摩垫20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按摩。
22.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