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训练吸管

文档序号:27155302发布日期:2021-10-30 08:5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儿童呼吸训练吸管

1.本技术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呼吸训练吸管及呼吸套管。


背景技术:

2.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近年来,脑瘫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最新研究显示,国内的脑性瘫痪发病率为2.48

,每年大约有5万名脑性瘫痪患儿。
3.脑性瘫痪患儿常常伴发呼吸问题。脑性瘫痪的两大主要症状中枢性运动异常和姿势发育障碍均会对儿童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中枢性运动异常导致患儿运动量减少,心肺功能下降;姿势发育障碍易引起畸形,特别是胸廓的畸形,为脑瘫儿童呼吸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呼吸功能对两大主要症状也产生双向作用。良好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患儿中枢性运动能力提高和异常姿势的控制。
4.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脑瘫儿童康复手段不仅仅局限于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逐渐加入了康复工程一矫形器及其他辅助器具,使康复范围更加广泛,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5.经调查研究,脑性瘫痪儿童通气功能,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潮气量降低,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及阻塞性胸内大气道通气功能障碍,总顺应性降低,呼吸系统阻力增加,提示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
6.目前市场上呼吸训练器多数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其训练强度较高,且只能平放在桌子上使用,而儿童较为活泼好动,对训练缺乏耐心,现有的呼吸训练器在儿童使用时必须由其他人看护,否则,容易操作不当或失去耐性而达不到训练目的,此外,经常在空气不好的环境中训练,也会对儿童的呼吸道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呼吸训练吸管及呼吸套管,通过改变儿童吸吮压力,增加脑瘫儿童膈肌的被动训练量,改善患儿腹式呼吸能力,促进患儿自身发育,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能够有效实现脑瘫儿童呼吸训练强度的阶梯化。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呼吸训练吸管,包括硬质吸管,所述硬质吸管的口部设有吸嘴,所述吸嘴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硬质吸管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硬质吸管和所述底盖相互扣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圆珠,所述圆珠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圆珠在受到气体的一定压力后能够向上移动,所述硬质吸管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挡板,多个所述第一弹性挡板与所述硬质吸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且位于最上端的所述第一弹性挡板与所述硬质吸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
9.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吸管为厚壁塑料管,所述第一弹性挡板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
厚壁塑料管的侧壁内,所述第一弹性挡板的活动端伸出所述侧壁后进入所述腔体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挡板的固定端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侧壁内。
1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弹性挡板的宽度及厚度相同,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挡板之间的距离为2cm~4cm。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挡板为三个。
13.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吸管包括折弯段和直管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直管段的夹角为120
°
~150
°
,所述折弯段的尺寸小于所述直管段的尺寸,且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直管段平滑过渡。
14.进一步地,所述直管段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圆珠进入所述折弯段内。
1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直管段的内壁上的两个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凸起相对于所述直管段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限位凸起的间距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
16.进一步地,还包括串联设置在所述硬质吸管与所述底盖之间的多个竖直连接吸管和多个“u”形连接管,多个所述竖直连接吸管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u”形连接管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连接吸管或相邻的所述竖直连接吸管与所述硬质吸管。
17.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连接吸管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弹性挡板,多个所述第二弹性挡板与所述硬质吸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且位于最上端的所述第二弹性挡板与所述硬质吸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
18.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在硬质吸管内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弹性挡板和圆珠,当患儿在吸嘴处吸气时,圆珠在气体的推动下上行,并在上行过程中逐渐克服多个不同长度的第一弹性挡板的阻力,由于圆珠每通过一个挡板时所受压力都会增大,需要脑瘫患儿加大吸气量,由此,可以改变吸吮压力,增加脑瘫患儿膈肌的被动训练量,改善患儿腹式呼吸能力,促进患儿自身发育,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本技术中的硬质吸管、吸嘴和底座连接起来可以取代常规的儿童水杯的吸管,在喝水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操作更方便。
21.3、本技术还包括串联设置在硬质吸管与底盖之间的多个竖直连接吸管和多个“u”形连接管,能够有效实现脑瘫儿童呼吸训练强度的阶梯化,且能够使呼吸训练更直观、有效。
22.4、本技术可以通过替换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圆珠,利用圆珠的重量不同来改变吸入压力,不同呼吸困难程度的患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圆珠自行调节训练压力。
23.5、本技术中第一弹性挡板为三个,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挡板之间的距离为2cm~4cm,既适用于大部分的儿童水杯,且三个挡板形成的阻力差更适合儿童。
24.6、本技术中的硬质吸管包括折弯段和直管段,且折弯段与直管段的夹角为120
°
~150
°
,便于儿童吸吮。
25.7、本技术中的直管段上设有用于阻止圆珠进入尺寸较小的折弯段内的限位结构,可以防止圆珠卡死。
26.8、本技术注重呼吸肌的训练,能够增强腹式呼吸能力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儿童呼吸训练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儿童呼吸训练吸管中第一弹性挡板和侧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儿童呼吸训练吸管中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儿童呼吸训练吸管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儿童呼吸训练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中华护理学会最新“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指南”中指出,脑性瘫痪儿童加强吸吮训练、舌操运动训练、腹内压训练以及呼吸训练可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量及语言能力,促进交流。
38.在脑瘫儿童的呼吸运动训练中存在着特异性,因该类儿童呼吸能力差导致无法完成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强度的措施,包括不能有效完成呼气末期膈肌的助力运动以及膈肌的被动训练等,严重影响了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效果。
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呼吸训练吸管,在普通吸管中加入弹性挡板和圆珠,通过改变儿童吸吮压力,增加脑瘫儿童膈肌的被动训练量,改善患儿腹式呼吸能力,促进患儿自身发育,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此项目可以
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有效使脑瘫儿童呼吸训练强度阶梯化,单个吸管可运用于儿童饮水,也可链接成呼吸套管,使呼吸训练更直观、有效。
40.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呼吸训练吸管,包括硬质吸管1,硬质吸管1的口部设有吸嘴2,硬质吸管1和底盖3的材质均为塑料,吸嘴2的材质为乳胶,硬质吸管1与吸嘴2和底盖3均密封连接。硬质吸管1的底部设有底盖3,吸嘴2上设有第一通孔21,底盖3上设有第二通孔31。
41.硬质吸管1和底盖3相互扣合形成腔体4,腔体4内设有圆珠5,圆珠5为具有一定重量的球体,非吸气状态下,圆珠5位于底盖3上,吸气状态下,圆珠5能够被气体推动上行。圆珠5的直径小于硬质吸管1的内径且大于第一通孔21的直径及第二通孔31的直径。第一通孔21的上端口径缩小并在入口处改为弯曲扁平孔状,能够有效避免圆珠5进入口腔,保证患者安全。
42.硬质吸管1为厚壁塑料管,硬质吸管1包括折弯段11和直管段12,折弯段11与直管段12的夹角为120
°
~150
°
,优选135
°
。折弯段11的通径小于直管段12的通径,且折弯段11与直管段12平滑过渡。直管段12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挡板13,多个第一弹性挡板13与硬质吸管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且位于最上端的第一弹性挡板13与硬质吸管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圆珠5的直径。
43.第一弹性挡板13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其中,第一弹性挡板的固定端131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位于硬质吸管1的侧壁14内,第一弹性挡板的活动端132伸出侧壁14后进入腔体4内。示例的,第一弹性挡板1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且相邻两个第一弹性挡板13之间的距离为2cm~4cm,优选3cm,由此,既适用于大部分的儿童水杯,且三个挡板形成的阻力差更适合儿童。
44.直管段12的上部还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圆珠5上行时进入折弯段11内。具体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直管段12的内壁上的两个限位凸起15,两个限位凸起15相对于直管段12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限位凸起15的间距小于圆珠5的直径。具体的,限位凸起15的表面为半圆球面。
45.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儿童呼吸训练管圆珠5可以配置一组大小和材质均不同的圆珠5,患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圆珠5自行调节训练压力,已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46.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7.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三个第一弹性挡板13与硬质吸管1之间的间隙由下至上依次减小,吸气过程中,相邻两个第一弹性挡板13之间的间隙类似真空,圆珠5每通过一个挡板时所受压力都会增大,需要患者加大吸气量,使圆珠5通过上层挡板,由此,可以改变儿童吸吮压力,增加脑瘫儿童膈肌的被动训练量,改善患儿腹式呼吸能力,促进患儿自身发育,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呼吸功能,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8.另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还配有不同大小、材料的多个圆珠5,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呼吸困难程度的患儿选择不同材质和大小的圆珠5自行调节吸吮压力。
49.参照图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儿童呼吸训练吸管还包括串联设置在硬质吸管1与底盖3之间的多个竖直连接吸管6和多个“u”形连接管7,多个竖直连接吸管6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u”形连接管7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竖直连接吸管6或相邻的竖直连接吸管6与硬质吸管1。
50.竖直连接吸管6和“u”形连接管7也均为硬质塑料,竖直连接吸管6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弹性挡板61,多个第二弹性挡板61与硬质吸管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且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弹性挡板61与硬质吸管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圆珠5的直径。具体的,竖直连接吸管6和“u”形连接管7的数量可以均为四个。
51.第二弹性挡板61的结构与第一弹性挡板13的结构相同,第二弹性挡板61与竖直连接吸管6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弹性挡板13和硬质吸管1的连接方式也相同,位于首端的“u”形连接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硬质吸管1的下部和位于首端的竖直连接吸管6的下部,位于末端的“u”形连接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末端的竖直连接吸管6的上部和与其相邻的竖直连接吸管6的上部,位于末端的竖直连接吸管6的下部与底盖3扣合,圆珠5位于底盖3上。由此,链接成的呼吸套管能够调节不同的呼吸力度,达到分级锻炼腹式呼吸的目的,同时还能使呼吸训练更直观、有效。
5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