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玩具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5950发布日期:2021-11-22 20:0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射玩具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动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射玩具底座。


背景技术:

2.发射玩具是一款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益智玩具,通过采用纸火箭或者泡沫火箭发射系统来模拟航空航天火箭的发射和飞行,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相关技术手段中,火箭发射玩具包括火箭模型和发射底座,火箭模型安装在发射底座上,发射底座连通有空气囊,通过压缩空气囊来创造空气脉冲,然后利用空气脉冲冲击火箭模型以达到发射火箭模型的目的。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火箭模型往往竖直安装在发射底座上,利用竖直向上的空气脉冲将火箭模型竖直向上进行发射,而不能将火箭模型倾斜一定角度进行发射,不适用于抛物线发射等游戏玩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火箭模型能够倾斜一定角度进行发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射玩具底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射玩具底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发射玩具底座,包括用于安装模型火箭或飞机模型以进行发射的发射架以及用于支撑发射架的支撑座,发射架与支撑座铰接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火箭模型安装于发射架上,由于发射架与支撑座之间铰接固定,因此,发射架能够围绕发射架与支撑座的铰接位置进行转动,以使得安装在发射架上的火箭模型能够倾斜一定角度进行发射,从而能够适用于火箭模型的抛物线玩法,趣味性更强。
9.可选的,发射架具有铰接部,铰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台,支撑座包括中心固定块,中心固定块与铰接部铰接,中心固定块设置有用于随着铰接部转动依次抵接各个定位凸台的卡紧凸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射架与支撑座在铰接过程中,多个定位凸台随着铰接部的转动能够依次与中心固定块上的卡紧凸台进行抵接,从而能够固定发射架的倾斜角度,以使得发射架具有多级角度调节功能。
11.可选的,铰接部上还设置有单向凸台,中心固定块设置有用于随着铰接部转动抵挡单向凸台的限转件,限转件抵挡单向凸台以限制铰接部的最大转动角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转件能够抵挡单向凸台从而限制铰接部的最大转动角度,以使得发射架在某一个活动范围内转动,从而改善了由于发射架转动角度范围太大导致发射火箭模型的安全性问题。
13.可选的,限转件为卡紧凸台。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转件与卡紧凸台一体化加工,一方面能够在同一位置加工限转件和卡紧凸台,节约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中心固定块的空间利用率,使
得中心固定块的体积更加小巧。
15.可选的,定位凸台随着铰接部转动具有定位路径,多个定位凸台形成的定位路径在同一圆弧线上,单向凸台随着铰接部转动具有抵挡路径,抵挡路径与定位路径位于同一圆弧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挡路径与定位路径在同一圆弧线上,提高了铰接部的空间利用率,以使得铰接部的结构更加紧凑。
17.可选的,中心固定块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夹持空间,铰接部可拆卸设置于夹持空间内,铰接部同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铰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部同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铰接,且铰接部与中心固定块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使得该玩具底座能够分开进行包装与运输,提高该玩具底座的便携性。
19.可选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夹紧环,夹紧环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周面螺纹配合;夹紧环内设置有夹紧凸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夹紧斜面,夹紧凸台抵紧夹紧斜面并减小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环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周面螺纹配合,通过将夹紧环不断旋紧,夹紧凸台抵紧夹紧斜面并逐渐减小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将铰接部进行夹紧,从而固定铰接部与中心固定块之间的角度,以使得发射架的铰接部处于锁定状态,在发射火箭模型时,发射架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
21.可选的,发射架具有进气管和发射腔,进气管具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发射腔连通;发射腔具有第一发射段以及第二发射段,第一发射段与第二发射段的横截面积不同。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射腔具有第一发射段以及第二发射段,并且第一发射段与第二发射段的横截面积不同,从而实现在同一个发射架中安装两种不同的飞行器模型,提高了该玩具底座的通用性。
23.可选的,中心固定块具有多个铰接槽,铰接槽的数量大于二,每个铰接槽内均铰接有支撑杆;铰接槽具有张开限位台和收纳限位台,张开限位台与收纳限位台均能够与支撑杆形成抵挡以限制支撑杆的转动角度。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开限位台与收纳限位台均能够与支撑杆形成抵挡以限制支撑杆的转动角度,当所有支撑杆均与张开限位台抵接时,此时支撑杆处于张开状态,支撑座具有最大的支撑面积,以使得支撑座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当所有支撑杆均与收纳限位台抵接时,支撑座处于收纳状态,以使得支撑座占用空间小,便于包装与运输,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25.可选的,支撑杆远离铰接部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卡位凸台。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凸台能够在支撑杆收纳和撑开两种状态下卡紧中心固定块,以使得支撑杆在张开和收纳状态时保持卡紧,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发射架与支撑座之间进行铰接,发射架能够在支撑座上进行转动,火箭模型安
装于发射架上,通过调整发射架与支撑座之间的角度,以使得安装在发射架上的火箭模型能够倾斜一定角度进行发射,从而能够适用于火箭模型的抛物线玩法,趣味性更强;
29.2.夹紧环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周面螺纹配合,通过将夹紧环不断朝向远离铰接部所在的一侧进行旋紧,夹紧凸台抵紧夹紧斜面并逐渐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挤压弯曲,从而减小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将铰接部进行夹紧,从而固定铰接部与中心固定块之间的角度,以使得发射架的铰接部处于锁定状态,在发射火箭模型时,发射架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玩具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中心固定块与发射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发射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展示的是发射腔的分段结构;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夹紧环的结构示意图,其展示的是夹紧环与中心固定块的装配关系;
34.图5是本实施例二中玩具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展示的是该玩具底座收纳的状态;
35.图6是本实施例2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发射架;11、铰接部;111、定位凸台;112、单向凸台;12、进气管;13、发射腔;131、第一发射段;132、第二发射段;2、支撑座;21、中心固定块;211、卡紧凸台; 214、铰接螺栓;215、夹紧斜面;216、铰接槽;2161、张开限位台;2162、收纳限位台;22、支撑杆;221、稳定垫板;222、卡位凸台;23、夹紧环;231、夹紧凸台;24、第一夹持部;25、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射玩具底座。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1,一种发射玩具底座,包括支撑座2和发射架1,发射架1用于安装模型火箭以进行发射,支撑座2用于支撑发射架1,发射架1与支撑座2铰接配合,发射架1能够围绕发射架1与支撑座2的铰接位置进行转动,以使得安装在发射架1上的火箭模型能够倾斜一定角度进行发射,从而能够适用于火箭模型的抛物线玩法,趣味性更强。
41.参照图1和图2,支撑座2包括中心固定块21以及支撑杆22,中心固定块21的底部具有两个以上的铰接槽216。在本实施例一中,铰接槽216的数量为3个,且铰接槽216等间距分布在支撑座2的底部。支撑杆22的数量与铰接槽216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支撑杆22对应铰接于铰接槽216内,支撑杆22呈弧形设置,支撑杆22上设置由若干减重槽与减重孔,用于减轻支撑杆22的重量,以使得支撑座2整体具有较轻的体积,从而便于携带。支撑杆22的底面设置有稳定垫板221,当支撑座2放置于地面或者桌面上时,稳定垫板221能够增加支撑座2与地面或者桌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座2的支撑稳定性。
42.参照图2,铰接槽216具有张开限位台2161和收纳限位台2162,张开限位台2161与收纳限位台2162均能够与支撑杆22形成抵挡以限制支撑杆22的转动角度。当三个支撑杆22均与张开限位台2161抵接时,此时支撑杆22处于张开状态,支撑座2具有最大的支撑面积,以使得支撑座2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当三个支撑杆22均与收纳限位台2162抵接时,支撑座2处于收纳状态,以使得支撑座2占用空间小,便于包装与运输,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43.参照图2,中心固定块21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之间具有夹持空间。发射架1的底端具有铰接部11,铰接部11大体呈空心圆柱状设置,铰接部11具有两个端面。铰接部11可拆卸设置于夹持空间内,以使得该玩具底座能够分开进行包装与运输,提高该玩具底座的便携性。铰接部11的两个端面同时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抵接,铰接部11同时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通过铰接螺栓214进行铰接,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能够被铰接螺栓214拉紧以使得夹持空间减小,从而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能够将发射架1的铰接部11进行夹紧固定。
44.参照图1和图2,铰接部1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台111以及一个单向凸台112,多个定位凸台111等分布于铰接部11的外周面上,定位凸台111随着铰接部11围绕铰接螺栓214转动时具有定位路径,多个定位凸台111形成的定位路径在同一圆弧线上。单向凸台112随着铰接部11围绕铰接螺栓214转动时具有抵挡路径,抵挡路径与定位路径位于同一圆弧线上,从而提高了铰接部11的空间利用率,以使得铰接部11的结构更加紧凑。
45.参照图2,中心固定块21上设置有卡紧凸台211,卡紧凸台211位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之间,卡紧凸台211位于定位路径上,卡紧凸台211用于抵接随着铰接部11转动的各个定位凸台111,发射架1与支撑座2在铰接转动的过程中,多个定位凸台111随着铰接部11的转动能够依次与中心固定块21上的卡紧凸台211进行抵接,从而能够固定发射架1的倾斜角度,以使得发射架1具有多级角度调节功能。
46.参照图2,中心固定块21上还设置有限转件,在本实施例一中,限转件为卡紧凸台211,将限转件与卡紧凸台211一体化加工,一方面能够在同一位置加工限转件和卡紧凸台211,节约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中心固定块21的空间利用率,使得中心固定块21的体积更加小巧。限转件位于抵挡路径上,限转件用于抵接随着铰接部11转动的单向凸台112,发射架1与支撑座2在铰接转动的过程中,限转件抵挡单向凸台112以限制铰接部11的最大转动角度,以使得发射架1在某一个活动范围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一中,限转件限制铰接部11的转动范围为0至90度。
47.一方面,该火箭发射玩具在使用中,发射架1不能朝向操作者,因为火箭模型在发射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火箭模型朝向使用者发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将铰接部11的转动范围为0至90度,从而保证火箭模型的发射角度始终朝向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从而改善由于发射架1转动角度范围太大导致发射火箭模型的安全性问题。
48.另一方面,将铰接部11的转动范围为0至90度,以使得发射架1在最大转动角度的位置刚好为竖直状态,从而对发射架1起到定位作用。当需要竖直发射火箭模型时,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竖直的发射角度。
49.参照图3,发射架1具有进气管12和发射腔13,发射腔13呈圆柱状设置,发射腔13用于装载火箭模型,进气管12用于连接气囊。进气管12具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发射腔13连通;发射腔13呈两段式设置,发射腔13具有第一发射段131以及第二发射段132,第一发射段131
与第二发射段132的横截面积不同,其中,第一发射段1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发射段132的横截面积,第一发射段131与第二发射段132能够装载不同型号的火箭发射模型,从而提高了该玩具底座的通用性。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射玩具底座的实施原理为:火箭模型装载于发射腔13上,进气管12连接气囊,通过压迫气囊变形,利用气囊产生的空气脉冲冲击火箭模型,实现发射火箭模型的功能。发射架1与支撑座2铰接配合,发射架1围绕发射架1与支撑座2的铰接位置进行转动,发射架1与支撑座2在铰接转动的过程中,多个定位凸台111随着铰接部11的转动能够依次与中心固定块21上的卡紧凸台211进行抵接,从而能够固定发射架1的倾斜角度。限转件抵挡单向凸台112以限制铰接部11的最大转动角度,以使得发射架1在某一个活动范围内转动。
51.实施例2
52.参照图4,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的外周面设置有夹紧环23,夹紧环23内设置有夹紧螺纹,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的外周面设置有压紧螺纹,夹紧环23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的外周面螺纹配合;夹紧环23内设置有夹紧凸台231,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夹紧斜面215,通过将夹紧环23向下不断旋紧,夹紧凸台231抵紧夹紧斜面215并减小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将铰接部11进行夹紧,从而固定铰接部11与中心固定块21之间的角度,以使得发射架1的铰接部11处于锁定状态,在发射火箭模型时,发射架1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
53.参照图5和图6,支撑杆22能够方便进行收纳,从而在不使用玩具底座时,该玩具底座不会占用太大空间。支撑杆22远离铰接部11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卡位凸台222,卡位凸台222能够在支撑杆22收纳和撑开两种状态下卡紧中心固定块21,以使得支撑杆22在张开和收纳状态时保持卡紧,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射玩具底座的实施原理为:夹紧环23与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的外周面螺纹配合,将夹紧环23向下不断旋紧,夹紧凸台231抵紧夹紧斜面215并减小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之间的距离,第一夹持部24和第二夹持部25将铰接部11进行夹紧,从而固定铰接部11与中心固定块21之间的角度。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