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6764发布日期:2022-01-05 10:0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玩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2.轨道车系统作为工业应用和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作为玩具的各类轨道车系统也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儿童好奇心的增长,玩具的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的增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当前的玩具轨道车功能都比较单一,且无法实现自动变轨功能,用户体验较差;除此之外,现有的具有变轨功能的玩具车通常轨道装置安装不便,儿童拼装时操作复杂,影响了轨道玩具车的趣味性。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玩具火车轨道变轨结构[cn201520006875.2],它包括道本体,在轨道本体上具有一个主轨道和至少两个分轨道,在轨道本体上具有可将两分轨道接通主轨道的变轨件,变轨件可相对轨道本体运动。变轨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套接,上连接件或下连接件的其中一个具有一个固定柱和至少一个定位柱,在另一连接件上具有与该固定柱套接的固定套和与该定位柱套接的定位套,在轨道上具有供固定套穿过的通孔,在轨道上具有供定位套滑动的弧形滑槽。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玩具车功能单一,缺少变轨功能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轨道装置安装不便,儿童拼装时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安装便捷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包括轨道拼装座体,轨道拼装座体上分别具有主轨道体,主轨道体通过连接轨道体与至少一个分轨道体相连通,主轨道体远离分轨道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轨道切换体,轨道切换体呈片状且轨道切换体与主轨道体活动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小,轨道切换体与轨道拼装座体之间设有能使轨道切换体在主轨道体一侧和连接轨道体一侧之间周向摆动从而使主轨道体和连接轨道体相互连通或阻断的摆动驱动组件,且摆动驱动组件与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上的红外接收模块相连。通过在主轨道体上设置一端能够沿主轨道体自由摆动的轨道切换体,利用轨道切换体实现轨道的切换,其中,轨道切换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儿童操作,使用效果好。
[0007]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轨道切换体呈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的锥形结构,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通过摆动驱动组件转动设置在主轨道体内,且轨道切换体的小头端延伸至主轨道体和连接轨道体交汇处。这样设置不仅变轨时摆动方便,而且对变轨后的轨道通行不产生影响。
[0008]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摆动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上且位于主轨道体远离分轨道体一侧的摆动驱动器,且摆动驱动器与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相连,在轨道切换体和轨道拼装座体之间设有摆动导向组件。
[0009]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摆动驱动器为电机,且摆动驱动器竖直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底部的驱动器安装槽内,摆动驱动器的转动轴穿过轨道拼装座体上的传动孔且与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底部的安装孔插接相连。通过电机控制轨道切换体进行摆动,使轨道切换体的摆动过程更加顺畅。
[0010]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摆动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上且位于主轨道体远离分轨道体一侧的导向柱,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底部具有与导向柱相对应的弧形槽,且导向柱活动设置在弧形槽内。摆动导向组件有效提高了轨道切换体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1]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主轨道体沿轨道拼装座体轴向设置,分轨道体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一端侧部,轨道拼装座体具有分轨道体的一端直径大小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大小。
[0012]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主轨道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主轨道槽且两个主轨道槽之间形成主轨道凸台,分轨道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分轨道槽且两个分轨道槽之间形成分轨道凸台,连接轨道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呈弧形的连接轨道槽,且主轨道体其中一个主轨道槽通过连接轨道体其中一个连接轨道槽与分轨道体其中一个分轨道槽相连通,连接轨道体剩余一个连接轨道槽贯穿主轨道凸台从而将主轨道凸台分隔成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该连接轨道槽将主轨道体剩余一个主轨道槽和分轨道体剩余一个分轨道槽相连通。
[0013]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轨道切换体设置在主轨道体远离分轨道体的主轨道槽内且位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且轨道切换体上侧不超过主轨道凸台,第一凸台远离分轨道体的一侧具有位于连接轨道槽一侧的弧形过渡部,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通过弧形导向组件和第二凸台活动相连,主轨道体远离分轨道体的主轨道槽外侧设有斜槽,且轨道切换体的小头端与斜槽或弧形过渡部相抵靠。弧形过渡部与斜槽的设置使轨道切换体完成变轨可以保持固定状态,同时起到限位作用。
[0014]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弧形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凸台靠近第一凸台一端且远离分轨道体一侧的弧形导向槽,且轨道切换体的大头端具有与弧形导向槽相匹配的弧形导向部。弧形导向槽与弧形导向部的相互配合使轨道切换体的一端能够在定位范围内稳定转动。
[0015]
在上述的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中,主轨道体和分轨道体一体成型于轨道拼装座体上,且轨道拼装座体一端设有位于主轨道凸台一端的拼装槽或拼装凸块,轨道拼装座体另一端设有位于主轨道凸台另一端以及分轨道凸台端部的拼装凸块或拼装槽。拼装凸块或拼装槽的设置使轨道拼装座体拼装时更加方便。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主轨道体上设置一端能够沿主轨道体自由摆动的轨道切换体,当红外接收模块检测到需要变轨的玩具车时,则通过摆动驱动组件驱动轨道切换体一端进行沿主轨道体摆动从而连通主轨道体和连接轨道体,轻松实现变轨需求,不易出现卡顿或堵塞现象,且轨道切换体安装方便,
易于儿童操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轨道拼装座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轨道切换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轨道拼装座体1、主轨道体11、连接轨道体12、分轨道体13、主轨道槽14、主轨道凸台15、第一凸台151、第二凸台152、分轨道槽16、分轨道凸台17、连接轨道槽18、弧形过渡部19、斜槽191、拼装槽192、拼装凸块193、轨道切换体2、摆动驱动组件3、摆动驱动器31、驱动器安装槽32、转动轴33、传动孔34、安装孔35、摆动导向组件4、导向柱41、弧形槽42、弧形导向组件5、弧形导向槽51、弧形导向部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如图1

5所示,本智能轨道运行玩具的轨道切换装置,包括轨道拼装座体1,轨道拼装座体1上分别具有主轨道体11,主轨道体11通过连接轨道体12与至少一个分轨道体13相连通,主轨道体11远离分轨道体1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轨道切换体2,轨道切换体2呈片状且轨道切换体2与主轨道体11活动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小,轨道切换体2与轨道拼装座体1之间设有能使轨道切换体2在主轨道体11一侧和连接轨道体12一侧之间周向摆动从而使主轨道体11和连接轨道体12相互连通或阻断的摆动驱动组件3,且摆动驱动组件3与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1上的红外接收模块相连。通过在主轨道体11一侧设置呈片状的轨道切换体2,利用摆动驱动组件3驱动轨道切换体2一端沿主轨道体11进行摆动,从而使轨道切换体2另一端实现对主轨道体11和连接轨道体12进行连通或阻断,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易于操作。
[0025]
其中,轨道切换体2呈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的锥形结构,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通过摆动驱动组件3转动设置在主轨道体11内,且轨道切换体2的小头端延伸至主轨道体11和连接轨道体12交汇处。当轨道切换体2摆动进行轨道切换时,小头端的设置不会对切换后的轨道产生阻碍,且切换后的轨道与轨道切换体2一侧保持齐平。
[0026]
可见地,摆动驱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1上且位于主轨道体11远离分轨道体13一侧的摆动驱动器31,且摆动驱动器31与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相连,在轨道切换体2和轨道拼装座体1之间设有摆动导向组件4。
[0027]
进一步地,摆动驱动器31为电机,且摆动驱动器31竖直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1底部的驱动器安装槽32内,摆动驱动器31的转动轴33穿过轨道拼装座体1上的传动孔34且与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底部的安装孔35插接相连。轨道切换体2通过安装孔35与转动轴33产生联动。
[0028]
显然地,摆动导向组件4包括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1上且位于主轨道体11远离分轨道体13一侧的导向柱41,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底部具有与导向柱41相对应的弧形槽42,且
导向柱41活动设置在弧形槽42内。摆动导向组件4主用于保持轨道切换体2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
[0029]
具体地,主轨道体11沿轨道拼装座体1轴向设置,分轨道体13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拼装座体1一端侧部,轨道拼装座体1具有分轨道体13的一端直径大小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大小。
[0030]
更进一步地,主轨道体11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主轨道槽14且两个主轨道槽14之间形成主轨道凸台15,分轨道体13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分轨道槽16且两个分轨道槽16之间形成分轨道凸台17,连接轨道体12具有两个呈弧形的连接轨道槽18,且主轨道体11其中一个主轨道槽14通过连接轨道体12其中一个连接轨道槽18与分轨道体13其中一个分轨道槽16相连通,连接轨道体12剩余一个连接轨道槽18贯穿主轨道凸台15从而将主轨道凸台15分隔成第一凸台151和第二凸台152且该连接轨道槽18将主轨道体11剩余一个主轨道槽14和分轨道体13剩余一个分轨道槽16相连通。
[0031]
更具体地,轨道切换体2设置在主轨道体11远离分轨道体13的主轨道槽14内且位于第一凸台151和第二凸台152之间,且轨道切换体2上侧不超过主轨道凸台15,第一凸台151远离分轨道体13的一侧具有位于连接轨道槽18一侧的弧形过渡部19,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通过弧形导向组件5和第二凸台152活动相连,主轨道体11远离分轨道体13的主轨道槽14外侧设有斜槽191,且轨道切换体2的小头端与斜槽191或弧形过渡部19相抵靠。斜槽191与弧形过渡部19的设置用于对摆动变轨后的轨道切换体2的小头端进行限位。
[0032]
详细地,弧形导向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二凸台152靠近第一凸台151一端且远离分轨道体13一侧的弧形导向槽51,且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具有与弧形导向槽51相匹配的弧形导向部52。弧形导向部52及弧形导向槽51用于对摆动过程中的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进行稳定和限位。
[0033]
优选地,主轨道体11和分轨道体13一体成型于轨道拼装座体1上,且轨道拼装座体1一端设有位于主轨道凸台15一端的拼装槽192或拼装凸块193,轨道拼装座体1另一端设有位于主轨道凸台15另一端以及分轨道凸台17端部的拼装凸块193或拼装槽192。拼装凸块193或拼装槽192的设置使轨道拼装座体1的首尾拼装更加方便。
[0034]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当红外接收模块检测到需要变轨的玩具车将要经过时,通过摆动驱动器31的转动轴33驱动轨道切换体2的大头端的弧形导向部52沿弧形导向槽51进行转动从而使轨道切换体2的小头端同步摆动从而实现主轨道槽14、分轨道槽16、连接轨道槽18之间相互连通,达到变轨的目的。
[003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6]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轨道拼装座体1、主轨道体11、连接轨道体12、分轨道体13、主轨道槽14、主轨道凸台15、第一凸台151、第二凸台152、分轨道槽16、分轨道凸台17、连接轨道槽18、弧形过渡部19、斜槽191、拼装槽192、拼装凸块193、轨道切换体2、摆动驱动组件3、摆动驱动器31、驱动器安装槽32、转动轴33、传动孔34、安装孔35、摆动导向组件4、导向柱41、弧形槽42、弧形导向组件5、弧形导向槽51、弧形导向部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
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