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9442发布日期:2022-01-08 02:1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其患者往往表现为部分肢体瘫痪,因此需要对其瘫痪肢体进行康复训练,以便患者尽快痊愈,但现有的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仍有一定的缺陷。
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910875u,公告日2019年05月31日,公开了一种用于脑血管患者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文中提出“且转轴的外侧同轴连接有凸轮,凸轮有五个,且凸轮的外侧均分别套设有接触框,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架的外侧并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组,支架的顶侧开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底端分别与接触框的顶侧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手指训练较为省力,但其训练时,患者手部往往因炎热天气出汗或寒冷季节冻僵,这些情况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也影响了康复训练的效果,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患者训练时,较为不适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设计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架、竖向伸缩杆和横向伸缩杆,所述固定架内部顶端的四周均安装有阻尼弹簧,且阻尼弹簧底端的固定架内部滑动连接有训练板,所述训练板底端的两侧均竖向安装有竖板,且竖板下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柔性辊,所述竖板之间的训练板底端等间距安装有训练筒,且训练筒内部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底端安装有延伸至训练筒外部的滑动杆,且滑动杆的底端安装有手指环,所述手指环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结构;
7.所述固定架一侧的上端安装有鼓风箱,且鼓风箱正面的上端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鼓风箱的内部设置有舒适机构;
8.所述固定架一侧下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横向伸缩杆,且横向伸缩杆的一侧竖向安装有竖向伸缩杆,所述竖向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夹持结构。
9.优选的,所述舒适机构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等间距安装在鼓风箱内部的底端,且加热管上方的鼓风箱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端均安装有钢索,所述鼓风箱顶端靠近固定架一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定滑轮,且钢索一端均缠绕在定滑轮表面并与训练板顶端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训练筒之间的训练板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出气口,且出气口顶端均通过导管与鼓风箱内部一侧的底端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气动伸缩杆,且气动伸缩杆输
出端延伸至固定架的内部并安装有活动架,并且活动架的底端与训练板顶端之间相互接触。
11.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槽、活塞块、连接块和柔性囊,所述防护槽开设在手指环内壁的底端,且防护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顶端两端安装有延伸至手指环内部的连接块,且连接块顶端之间安装有延伸至手指环外部的柔性囊,所述柔性囊内部底端两端均通过导管与防护槽内部底端的两端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柔性囊侧视图的形状均为弧形,且柔性囊的长度均大于手指环的宽度。
13.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夹持板、活动夹持板、摇柄、橡胶垫、螺纹块和螺纹杆,所述固定夹持板安装在竖向伸缩杆的底端,且固定夹持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底端安装有延伸至连接板外部的摇柄,所述螺纹杆表面的连接板内部下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块,且螺纹块一侧安装有延伸至连接板外部的活动夹持板,所述固定夹持板底端和活动夹持板顶端的一侧均安装有橡胶垫。
14.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均呈u型管结构,且加热管底端的两侧均与鼓风箱内部底端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有出气口、加热管、活塞板和鼓风箱,利用训练板的上下移动拉伸钢索,进而使得活塞板在鼓风箱内部上下滑动,往上滑动时,鼓风箱内部通过出气口吸入空气,当活塞板下降后,将空气通过出气口排出吹向患者手指,便于在夏季时带走手指表面的热量,而在冬季时,启动加热管,将热风吹向患者手指,避免手指冻僵,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患者的不适,继而影响训练效果,便于保证患者持续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患者训练时,较为不适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防护结构,利用手指穿过手指环时,弧形柔性囊会增大手指环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面积过小导致手指受压力过大,导致训练后手指出现勒痕,同时柔性囊下降会使得活塞块在防护槽内部下滑,将防护槽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管输送至柔性囊内部,使其膨胀,进一步减少对手指的压力,提高康复训练的舒适度,从而解决了训练时手指易被勒疼的问题。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有夹持结构,利用摇柄的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块移动带动活动夹持板往固定夹持板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固定夹持板和活动夹持板将本康复训练装置固定夹持在被夹持物上,实现快速固定在各个位置,便于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训练,提高其实用性,从而解决了安装固定较为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指环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固定架;2、阻尼弹簧;3、活动架;4、训练板;5、竖板;6、防护结构;601、防护槽;602、活塞块;603、连接块;604、柔性囊;7、柔性辊;8、手指环;9、训练筒;10、出气口;11、夹持结构;1101、连接板;1102、固定夹持板;1103、活动夹持板;1104、摇柄;1105、橡胶垫;1106、螺纹块;1107、螺纹杆;12、竖向伸缩杆;13、横向伸缩杆;14、加热管;15、活塞板;16、plc控制器;17、鼓风箱;18、钢索;19、定滑轮;20、气动伸缩杆;21、固定弹簧;22、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架1、竖向伸缩杆12和横向伸缩杆13,固定架1内部顶端的四周均安装有阻尼弹簧2,且阻尼弹簧2底端的固定架1内部滑动连接有训练板4,训练板4底端的两侧均竖向安装有竖板5,且竖板5下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柔性辊7,竖板5之间的训练板4底端等间距安装有训练筒9,且训练筒9内部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弹簧21,固定弹簧21底端安装有延伸至训练筒9外部的滑动杆22,且滑动杆22的底端安装有手指环8,手指环8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结构6;
27.固定架1一侧的上端安装有鼓风箱17,且鼓风箱17正面的上端安装有plc控制器16,该plc控制器16的型号可为fx1n-14mr-001,鼓风箱17的内部设置有舒适机构;
28.固定架1一侧下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横向伸缩杆13,且横向伸缩杆13的一侧竖向安装有竖向伸缩杆12,竖向伸缩杆12的底端设置有夹持结构11;
29.请参阅图1-5,一种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舒适机构,舒适机构包括加热管14,加热管14等间距安装在鼓风箱17内部的底端,该加热管14的型号可为mtl2016,且加热管14上方的鼓风箱17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5,活塞板15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端均安装有钢索18,鼓风箱17顶端靠近固定架1一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定滑轮19,且钢索18一端均缠绕在定滑轮19表面并与训练板4顶端的两端固定连接,训练筒9之间的训练板4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出气口10,且出气口10顶端均通过导管与鼓风箱17内部一侧的底端连通;
30.固定架1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气动伸缩杆20,该气动伸缩杆20的型号可为cx-qc10-13,且气动伸缩杆20输出端延伸至固定架1的内部并安装有活动架3,并且活动架3的底端与训练板4顶端之间相互接触;
31.加热管14均呈u型管结构,且加热管14底端的两侧均与鼓风箱17内部底端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32.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训练板4的上下移动拉伸钢索18,进而使得活塞板15在鼓风箱17内部上下滑动,往上滑动时,鼓风箱17内部通过出气口10吸入空气,当活塞板15下降后,将空气通过出气口10排出吹向患者手指,便于在夏季时带走手指表面的热量,而在冬季时,启动加热管14,将热风吹向患者手指,避免手指冻僵,进而使得患者手指更为舒适,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患者的不适,继而影响训练效果,且启动气动伸缩杆20使得活动架3移动推动训练板4移动,进而减少患者手臂所需拉动的力,实现手臂的半主动或主动康复训练动作,提高训练多样性,同时u型管结构的加热管14,可提高加热面积,便于空气的快速加热。
33.实施例2:防护结构6包括防护槽601、活塞块602、连接块603和柔性囊604,防护槽601开设在手指环8内壁的底端,且防护槽60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块602,活塞块602顶
端两端安装有延伸至手指环8内部的连接块603,且连接块603顶端之间安装有延伸至手指环8外部的柔性囊604,柔性囊604内部底端两端均通过导管与防护槽601内部底端的两端连通;
34.柔性囊604侧视图的形状均为弧形,且柔性囊604的长度均大于手指环8的宽度;
35.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训练过程中,手指穿过手指环8时,弧形柔性囊604会增大手指环8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面积过小导致手指受压力过大,导致训练后手指出现勒痕,同时柔性囊604下降会使得活塞块602在防护槽601内部下滑,将防护槽601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管输送至柔性囊604内部,使其膨胀,进一步减少对手指的压力,提高康复训练的舒适度,避免患者手指被手指环8勒疼。
36.实施例3:夹持结构11包括连接板1101、固定夹持板1102、活动夹持板1103、摇柄1104、橡胶垫1105、螺纹块1106和螺纹杆1107,固定夹持板1102安装在竖向伸缩杆12的底端,且固定夹持板110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连接板1101,连接板1101内部下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107,且螺纹杆1107底端安装有延伸至连接板1101外部的摇柄1104,螺纹杆1107表面的连接板1101内部下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106,且螺纹块1106一侧安装有延伸至连接板1101外部的活动夹持板1103,固定夹持板1102底端和活动夹持板1103顶端的一侧均安装有橡胶垫1105;
37.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通过转动摇柄1104带动螺纹杆1107转动,使得螺纹块1106移动带动活动夹持板1103往固定夹持板1102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固定夹持板1102和活动夹持板1103将本康复训练装置固定夹持在被夹持物上,实现快速固定在各个位置,便于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训练,提高其实用性,同时利用橡胶垫1105可避免固定夹持板1102和活动夹持板1103对被夹持物表面造成的磨损。
38.plc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热管14和气动伸缩杆20的输入端电连接。
39.工作原理:使用本康复训练装置时,首先患者实际情况,将其安装在合适位置;
40.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41.第一步:通过转动摇柄1104带动螺纹杆1107转动,利用螺纹杆1107和螺纹块1106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螺纹块1106移动带动活动夹持板1103往固定夹持板1102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固定夹持板1102和活动夹持板1103将本康复训练装置固定夹持在被夹持物上,如病床两侧的护栏或座椅旁护栏等,实现本康复训练装置可以快速固定在各个位置,便于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训练,提高其实用性;
42.第二步:同时利用橡胶垫1105可避免固定夹持板1102和活动夹持板1103对被夹持物表面造成的磨损。
43.然后适当调整竖向伸缩杆12和横向伸缩杆13,使得固定架1处于患者最佳训练位置,再外接电源,之后患者将手指依次穿过手指环8,并将大拇指搭在柔性辊7上,手指用力可使得手指环8受力下降,进而带动滑动杆22在训练筒9内部滑动拉伸固定弹簧21,利用固定弹簧21的弹力,使得手指不用力后,可自动恢复,便于患者手指的训练,提高手指灵活度,同时手臂用力会使得训练板4下降拉伸阻尼弹簧2,进而实现手臂的康复训练,同时可启动气动伸缩杆20使得活动架3移动推动训练板4移动,进而减少患者手臂所需拉动的力,实现手臂的半主动或主动康复训练动作,提高训练多样性,且可提前通过plc控制器16进行设置,进而便于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气动伸缩杆20做功的效果,实现不同时期患者的
康复训练量的不同;
44.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45.第一步:在手臂训练过程中,训练板4的上下移动会拉伸钢索18,进而使得活塞板15在鼓风箱17内部上下滑动;
46.第二步:往上滑动时,鼓风箱17内部通过出气口10吸入空气,当活塞板15下降后,将空气通过出气口10排出吹向患者手指,便于在夏季时带走手指表面的热量;
47.第三步:在冬季时,启动加热管14,将热风吹向患者手指,避免手指冻僵,进而使得患者手指更为舒适,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患者的不适。
48.第三创新点实施步骤:
49.第一步:在训练过程中,手指穿过手指环8时,柔性囊604会增大手指环8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面积过小导致手指受压力过大,导致训练后手指出现勒痕;
50.第二步:柔性囊604下降带动连接块603下降,使得活塞块602在防护槽601内部下滑,将防护槽601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管输送至柔性囊604内部,使其膨胀,进一步减少对手指的压力,提高康复训练的舒适度。
5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