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支架及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1796发布日期:2022-03-09 10:0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支架及滑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板支架及滑板。


背景技术:

2.滑板车以其轻巧快速的特点,适合作为运动器材或接驳公交地铁用的快速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现有的滑板车,没有弹簧结构,在轮轴支架中部的支架孔上方和支架孔下方分别设有一段尼龙柱,优点是结构简单,不足是尼龙柱的弹性较为有限,当滑过有突起或凹陷的地面时,由于减震性能较弱,站在滑板车的人会感觉受到较强的冲击力,甚至有人会因此失去平衡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板支架及滑板。
4.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板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座和轮轴支架;
5.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基座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减震装置;
6.所述轮轴支架为三角轮轴支架,所述轮轴支架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连接有第二减震装置;
7.所述轮轴支架相对的两端连接有滑轮,另外一端与所述凸起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凸起的另一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9.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中心线延长线在远离基座的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轮轴支架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0.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以及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12.固定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连接端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小垫片、上pu垫、下pu垫和大垫片;
14.所述小垫片、所述上pu垫、所述下pu垫和所述大垫片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15.所述连接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小垫片和所述上pu垫从上到下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下pu垫和所述大垫片从上到下依次位于所述连接端的底部;
16.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第二凸起、所述连接端、所述小垫片、所述上pu垫、所述下pu垫和所述大垫片固定。
17.进一步地,所述轮轴支架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点,所述顶点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减震板;
19.所述减震板内部中空,所述减震板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减震板顶部设置有第四通孔;
20.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经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压板顶部固定连接;
21.所述压板底部与所述减震板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沿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板内壁固定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23.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光滑端;所述螺纹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光滑端经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减震板内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24.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板,所述滑板包括:两个所述滑板支架和板面;
25.两个所述滑板支架分别位于所述板面的底部两端,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所述板面底部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板面与所述滑板支架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减震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栓孔,螺钉经第五通孔连接在第二螺栓孔内,将两个所述滑板支架固定在所述板面的底部两端。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基座底部连接第一减震装置,基座顶部的顶部连接轮轴支架,轮轴支架的连接端上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进行减震和缓冲,增强滑板的减震能力,使得滑板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滑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端与第二减震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1.图4是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基座;2-轮轴支架;3-连接端;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第一通孔;7-固定销;8-小垫片;9-上pu垫;10-下pu垫;11-大垫片;12-顶点;13-连接杆;14-减震板;15-第四通孔;16-压板;17-弹簧;18-第二螺栓孔;19-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4.实施例一
35.参见图1-3,一种滑板支架,包括:基座1、轮轴支架2、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基座1的顶部设置有凸起,凸起包括:第一凸起4和第二凸起5,第一凸起4和第二凸起5的中心线延长线在远离基座的方向相交,且第一凸起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凸起5、以及基座1与第二凸起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6;轮轴支架2为三角轮轴支架,截面为三角形,轮轴支架2相对的两端连接有滑轮,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顶点12,顶点12连接在第一凹槽内,轮轴支架2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端3,连接端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
置有第三通孔,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小垫片8、上pu垫9、下pu垫10和大垫片11,小垫片8、上pu垫9、下pu垫10和大垫片11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小垫片8和上pu垫9从上到下依次位于第二凹槽内,下pu垫10和大垫片11从上到下依次位于连接端3的底部,固定销7穿过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将第二凸起5、连接端3、小垫片8、上pu垫9、下pu垫10和大垫片11进行固定,固定销7可以为螺杆。
36.基座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杆13和减震板14,减震板14内部中空,减震板14内设置有压板16,减震板14顶部设置有第四通孔15,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连接杆13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光滑端,螺纹端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光滑端经第四通孔15位于减震板14内与压板16顶部固定连接,压板16底部与减震板14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17,沿弹簧17的伸缩方向,弹簧17的一端与压板16底部固定连接,弹簧17的另一端与减震板14内壁固定连接。
37.本实施例的完整工作流程可以为:首先将固定销7从基座1和第二凸起5的第一通孔6穿过,然后依次将下大垫片11的第二通孔、pu垫10的第二通孔、连接端3的第三通孔、小垫片8的第二通孔和上pu垫9的第二通孔连接在固定销7上,将顶点12连接在第一凹槽内,随后将螺栓套在固定销7上,拧紧进行固定,固定好之后在轮轴支架2相对的两端连接好滑轮,随后将连接杆13的螺纹端固定在基座1的底部的第一螺纹孔内,从而将第一减震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基座1的底部。
38.实施例二
39.参见图4,一种滑板,包括:两个实施例一中的滑板支架和板面19;
40.板面19与滑板支架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五通孔,减震板14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8,螺钉经第五通孔连接在第二螺栓孔内,将两个滑板支架固定在板面19的底部两端,从而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滑板。
41.本实施例的完整工作流程可以为:将两个滑板支架固定在板面19的底部后,在使用时,使用者在板面上产生向下的压力,板面19对减震板14产生压力,减震板14的第四通孔15沿着连接杆13滑动,压板16对弹簧17进行压缩,达到减震的效果,剩余的压力继续通过第二减震装置再次进行减震缓冲,从而使得滑板更加稳定。
42.值得说明的是,基座底部连接第一减震装置,基座顶部的顶部连接轮轴支架,轮轴支架的连接端上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进行减震和缓冲,增强滑板的减震能力,使得滑板车更加稳定。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