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4879发布日期:2022-01-19 19:3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VR手柄的制作方法
一种vr手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vr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手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使用vr装置时,vr眼镜和vr手柄的配合使用能让使用者置身于虚拟的三维世界里,其中,vr手柄对使用者提供触觉体验,是一种vr(虚拟现实)体验设备,用户握住vr手柄做出相应动作时,会在虚拟场景中模拟出这些动作,从而增强体验效果。
3.目前市场上的vr游戏手柄重量轻且单一,游戏手柄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虚拟场景中重量感的体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r手柄,旨在解决vr手柄重量轻且不可调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vr手柄,包括vr手柄本体,还包括:
6.配重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7.连接结构,用于放置所述配重块;
8.其中,所述vr手柄本体包括握持部以及固设于所述握持部上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呈环状设置,其中部形成放置空间,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连接组件,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连接部上端开口,所述下盖盖合于所述连接部下端开口,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上盖和下盖与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配重块放置于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且位于所述放置空间内。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底侧边沿设置有上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上盖边沿形成供所述连接部上端嵌入的上限位空间,所述下盖外侧边沿设置有下抵接部,所述下抵接部与所述下盖边沿形成供所述连接部下端嵌入的下限位空间。
11.进一步的,所述下盖顶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配重块嵌入的定位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空间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配重块晃动的弹性件。
13.进一步的,所述下盖设有让位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拧盖以及固设于所述上盖底侧的螺杆,所述拧盖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用于支承所述配重块。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抵接部一侧的上卡合块、设置于所述下盖顶侧的下卡合块,所述下卡合块开设有卡合孔,所述上卡合块滑动嵌入所述卡合孔且用于支承所述下卡合块。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多个,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合孔内的阻碍块,所述上卡合块设置有供所述阻碍块嵌入的容纳孔,所述阻碍块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
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卡接盖以及固设于所述卡接盖下侧的卡扣,所述上盖
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盖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卡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将所述上盖、下盖和盖体固定。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下盖顶侧的支撑片以及固设于所述支撑片上端的卡接片,所述上盖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卡接片嵌入的卡接孔,所述卡接片朝外倾斜设置。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vr手柄,包括vr手柄本体,还包括配重块以及用于放置所述配重块的连接结构,配重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vr手柄本体包括握持部以及固设于所述握持部上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方便基于vr虚拟使用场景而调整vr手柄的重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vr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vr手柄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vr手柄的爆炸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vr手柄的结构爆炸图;
26.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vr手柄的结构爆炸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vr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vr手柄的爆炸图。
32.图中标识说明:
33.1、vr手柄本体;11、握持部;12、连接部;13、放置空间;2、配重块;21、第三通孔;3、上盖;31、下盖;4、连接组件;a1、拧盖;a2、螺杆;a3、让位孔;b1、上卡合块;b2、下卡合块;b3、卡合孔;b4、阻碍块;b5、容纳孔;b6、第一导向斜面;c1、卡接盖;c2、卡扣;c3、第一通孔;c4、第二通孔;c5、连接端;c6、卡接端;c7、第二导向斜面;d1、支撑片;d2、卡接片;d3、卡接孔;5、上抵接部;51、上限位空间;52、下抵接部;53、下限位空间;6、定位部;61、侧壁;62、顶壁;63、容纳腔;64、第四通孔;7、弹性件;8、加强结构;81、限转片;82、限位孔;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6.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7.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8.目前市场上的vr游戏手柄重量轻且单一,游戏手柄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虚拟场景中重量感的体验需求。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vr手柄,
40.实施例一:
41.结合图1至图5,一种vr手柄,包括vr手柄本体1、配重块2以及连接结构,其中,vr手柄本体1包括握持部11以及固设于握持部11上端的连接部12,连接结构用于放置配重块2,且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1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vr手柄重量轻且单一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块2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基于实际虚拟场景,用户可以将配重块2取下,以减轻vr手柄的重量,或者增加一块或多块配重块2,以相应增加vr手柄的重量,进而适应实际的虚拟场景需求,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虚拟环境体验感;同时,由于vr手柄的重量可调,使得vr手柄在一定重量的条件下可以被用户作为健身器材。
42.在制造的时候,每一配重块2的重量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同时,配重块2的形状也不受限制,只要能实现改变vr手柄重量的目的即可,故本技术不做赘述;在具体一实施例中,设置有3块配重块2,且每一配重块2重量为50g、直径为49mm以及厚度为3.5mm。
43.结合图2和图3,在本技术中,连接部12呈环状设置,其中部形成放置空间13,具体的,连接部12呈圆环状设置;其中,连接结构包括上盖3、下盖31以及连接组件4,上盖3盖合于连接部12上端开口,下盖31盖合于连接部12下端开口,连接组件4用于将上盖3和下盖31与连接部12固定,配重块2放置于上盖3与下盖31之间且位于放置空间13内。
44.具体一实施例中,上盖3底侧边沿设置有上抵接部5,上抵接部5与上盖3边沿形成供连接部12上端嵌入的上限位空间51,下盖31外侧边沿设置有下抵接部52,下抵接部52与下盖31边沿形成供连接部12下端嵌入的下限位空间53。在安装的时候,将上盖3朝连接部12压合,使得连接部12上端嵌入上限位空间51,再将下盖31朝连接部12压合,使得连接部12下端嵌入下限位空间53,最后通过连接组件4将上盖3、下盖31以及连接部12固定在一起,简单易操作,方便用户取下或放入配重块2,以调整vr手柄的重量。
45.具体一实施例中,上盖3上凸形成弧形状,且上盖3外侧与连接部12表面光滑过渡,既能提高vr手柄的美观性,又能减少vr手柄磕碰导致的受伤情况。
46.在本实施例中,下盖31设有让位孔a3,连接组件4包括拧盖a1以及固设于上盖3底
侧的螺杆a2,拧盖a1螺纹连接于螺杆a2,用于支承配重块2。其中,螺杆a2上端固设于上盖3几何中心处,且螺杆a2竖向设置,在安装的时候,将配重块2从让位孔a3开口放入放置空间13内,然后将拧盖a1与螺杆a2螺纹连接,使得配重块2被限位在放置空间13内,再需要取下或放入配重块2时,旋出拧块,打开放置空间13,即可取下或放入配重块2时,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螺杆a2中空设置,以减轻vr手柄本体1的自身重量。
47.更优的,配重块2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21,螺杆a2穿设于配重块2的第三通孔21并与拧盖a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螺杆a2能够对配重块2进行限位,避免vr手柄在使用过程中,配重块2出现较左右晃动,而降低用户的舒适感。
48.更进一步的,下盖31顶侧设置有用于供配重块2嵌入的定位部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6包括呈圆环状的侧壁61以及固设于侧壁61上端的顶壁62,侧壁61与顶壁62之间形成容纳腔63,让位孔a3与容纳腔63连通,顶壁62设置有供螺杆a2穿设的第四通孔64,在安装的时候,将配重块2从让位孔a3沿侧壁61滑入容纳腔63内,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定位部6对一个或多个配重块2进行定位,以方便螺杆a2顺利穿设第三通孔21,另一方面也能对配重块2进行限位,减少螺杆a2受到的负荷,延长螺杆a2的使用寿命。
49.在一实施例中,螺杆a2通过多个加强筋9与上盖3连接,以提高螺杆a2与上盖3的连接强度。
50.结合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上盖3设置有加强结构8,下盖31设置有嵌入加强结构8的限转片81,在本实施例中,限转片81一体成型于侧壁61外侧上,加强结构8包括固设于上盖3底侧的加强片,加强片的圆心与螺杆a2几何中心线重合,加强片设置有限位孔82,在安装的时候,上盖3盖合于连接部12上端,若上盖3没有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则限转片81抵紧加强片下端,使得上盖3不能盖合于连接部12,直到限转片81嵌入限位孔82后,上盖3盖合于连接部12。
51.在一实施例中,上盖3和下盖31通过缓冲垫(图中未示出)与连接部12抵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减少上盖3、下盖31对连接部12的磨损,进而提高vr手柄的使用寿命。
52.在本实施例中,上盖3、下盖31以及连接部12可以由塑料材质制造而成,在制造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下盖31也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造而成。
53.实施例二: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vr手柄,同时vr手柄还包括弹性件7,弹性件7设置于放置空间13内,用于阻碍配重块2晃动,具体一实施例中,弹性件7为与配重块2大小适配的弹性垫,在实际使用时,若用户将其中一个配重块2取下,此时,需要将一块弹性垫塞入容纳腔63内,以填充容纳腔63多出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避免配重块2上下晃动,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感以及减少配重块2对vr手柄本体1的碰撞。
55.在制造的时候,弹性垫可以由塑料材质制造而成,使得弹性垫的重量较轻,不会对vr手柄的重量产生较大的变化,在制造的时候,弹性垫的材质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56.实施例三:
57.结合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件7以及定位部6,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件7为弹簧,且定位部6不包括顶壁62,弹簧一端固定于上盖3底侧、另一端伸入容纳腔63内,当容纳腔63内放置有配重块2时,配重块2受到弹簧的挤压而抵紧于拧盖a1,继
而使得配重块2不会在容纳腔63内上下晃动。
58.实施例四:
59.结合图6至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组件4以及不具有加强结构8和限转片81,且定位部6不具有顶壁6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包括设置于上抵接部5一侧的上卡合块b1、设置于下盖31顶侧的下卡合块b2,下卡合块b2开设有卡合孔b3,上卡合块b1滑动嵌入卡合孔b3且用于支承下卡合块b2。
60.具体一实施例中,下卡合块b2固设于顶壁62外侧,上卡合块b1固设于上抵接部5内侧,在安装的时候,先将下盖31盖合于连接部12下端开口,然后将上盖3盖合于连接部12上端开口,然后旋转上盖3,使得上卡合块b1滑动嵌入卡合孔b3内,直到上卡合块b1一端抵触于卡合孔b3内侧壁61,即完成上盖3、下盖31和连接部12的固定。
61.为了提高上盖3、下盖31和连接部12的连接稳定性,连接组件4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设置有3个;结合图7和图9,至少一个连接组件4还包括设置于卡合孔b3内的阻碍块b4,上卡合块b1设置有供阻碍块b4嵌入的容纳孔b5,阻碍块b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b6,具体的,阻碍块b4固设于顶壁62外侧且位于卡合孔b3内,由于第一导向斜面b6的存在,使得上卡合块b1一端抵触于第一导向斜面b6并发现变形,直到阻碍块b4嵌入容纳孔b5内,此时,上卡合块b1一端抵触于卡合孔b3内侧。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对上盖3起到限位的作用,若需要打开上盖3,则需要用力反向旋转上盖3,然后对容纳腔63内的配重块2进行取下换增加。
62.实施例五:
63.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组件4以及不具有定位部6、加强结构8和限转片8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为卡接盖c1以及固设于卡接盖c1下侧的卡扣c2,上盖3开设有第一通孔c3,下盖31开设有第二通孔c4,卡扣c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c3和第二通孔c4,用于将上盖3、下盖31和盖体固定。
64.具体一实施例中,卡扣c2包括固设于卡接盖c1底侧的连接端c5以及固设于连接片下端一侧的卡接端c6,卡接端c6设置有用于抵触第二通孔c4边沿的第二导向斜面c7,在安装的时候,卡接端c6穿过第一通孔c3,并受到第二通孔c4开口的挤压,而使得连接端c5发生形变,卡接端c6伸入第二通孔c4后,卡接端c6在连接端c5的弹性回复作用下其上侧抵触于第二通孔c4下侧,实现卡接盖c1、上盖3、下盖31和连接部12的固定。
6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对称设置有两个,以减少单个连接组件4的负荷,延长连接组件4的使用寿命;同时,配重块2可以放置于两个连接组件4的位置,继而对配重块2起到限位的作用。
66.实施例六:
67.结合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组件4、定位部6以及不具有加强结构8和限转片8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6不具有顶壁62,连接组件4包括固设于下盖31顶侧的支撑片d1以及固设于支撑片d1上端的卡接片d2,上盖3一侧开设有供卡接片d2嵌入的卡接孔d3,卡接片d2朝外倾斜设置;具体的,卡接孔d3贯穿上盖3左右两侧,支撑片d1竖向设置,在实际安装时,上盖3朝下盖31靠近的过程中,支撑片d1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直至卡接片d2嵌入卡接孔d3,此时卡接片d2周侧壁61抵触于卡接孔d3内侧壁61,进而使得上盖3和下盖31固定在一起,若需要将上盖3和下盖31分离,用户只需要对按压卡接片d2,
使得支撑片d1发生形变,即可打开放置空间13,简单易操作。
6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对称设置有两个,以提高上盖3和下盖31的连接稳定性。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