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0237发布日期:2022-05-07 14:2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2.动感单车也称为功率自行车,普通功率自行车都可以调整运动时的强度,起到健身的效果,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健身车,属于典型的模拟户外运动的有氧健身器材,也被称为心肺训练器材,主要是通过身体较长时间,适当强度的运动来促进心血管的运动,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和肺部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体质。
3.现有技术中,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现有的动感单车占地面积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空间,且高度是固定的,无法对动感单车进行折叠,缩小占用空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通过设有横杆与转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让整体的高度缩小,实现了对动感单车的折叠,使用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的面积不同,且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框架的一端设置有c形杆,所述c形杆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板。
8.所述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为竖直设置,且转动杆的顶端以下为弯曲设置,所述框架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转动杆的端部一侧设置有竖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竖杆以及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竖杆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弯曲板,所述弯曲板的底端与竖杆的顶端一侧活动连接。
9.具体实施方式:由于转动杆的底端与固定板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转动杆的旋转与框架贴合在一起,并使得横杆以及坐垫的位置发生改变,且将弯曲板以及竖杆同时发生转动,可以对处于竖直状态的竖杆发生变化,让竖杆处于水平状态,且让坐垫位于处于水平状态的转动杆一侧,可以让整体的高度缩小,实现了对动感单车的折叠,使用方便。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板的一端延伸至c形杆的内部,且配合板的底端与c形杆的底端内部活动连接。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与转动杆上下移动连接。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板的顶端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与弯曲板固
定连接,且弯曲板的顶部与竖杆相接触。
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以及减震器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一侧与框架活动连接,以及连接件的顶端与转动杆活动连接。
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面积较大的滚轮延伸至框架的顶部,所述活动杆与竖杆为一体设置。
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通过活动杆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框架的顶部。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横杆与转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转动杆的底端与固定板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转动杆的旋转与框架贴合在一起,并使得横杆以及坐垫的位置发生改变,且将弯曲板以及竖杆同时发生转动,可以对处于竖直状态的竖杆发生变化,让竖杆处于水平状态,且让坐垫位于处于水平状态的转动杆一侧,可以让整体的高度缩小,实现了对动感单车的折叠,使用方便;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配合板与减震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减震器没有与框架处于贴合状态,可以让减震器的底端与地面贴合在一起,可以推动框架向上运动,并让另一端的配合板同时发生活动,由于配合板的一端与c形杆活动连接,让配合板与地面相接触,使得单车只能上下减震运动,不会左右摇摆。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前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为:1框架、2支撑板、3滚轮、4c形杆、5配合板、6固定板、7转动杆、8横杆、9竖杆、10弯曲板、11把手、12坐垫、13减震器、14活动杆、15连接件、16圆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所述滚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3的面积不同,且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框架1的一端设置有c形杆4,所述c形杆4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板5。
25.参照说明书附图1-2,该实施例的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的框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固定板6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顶端为竖直设置,且转动杆7的顶端以下为弯曲设置,所述框架1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横杆8,所述横杆8远离转动杆7的端部一侧设置有竖杆9,所述横杆8的两端分别与竖杆
9以及转动杆7活动连接,所述竖杆9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弯曲板10,所述弯曲板10的底端与竖杆9的顶端一侧活动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板5的一端延伸至c形杆4的内部,且配合板5的底端与c形杆4的底端内部活动连接,让配合板5与地面相接触,使得单车只能上下减震运动,不会左右摇摆。
2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7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11与转动杆7上下移动连接,便于握住把手11,抓住整体。
28.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板10的顶端设置有坐垫12,所述坐垫12与弯曲板10固定连接,且弯曲板10的顶部与竖杆9相接触,可以将弯曲板10发生转动,使得坐垫12位于竖杆9的顶端一侧。
29.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减震器13,所述减震器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15,以及减震器1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圆轴16,所述圆轴16的一侧与框架1活动连接,以及连接件15的顶端与转动杆7活动连接。
3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杆14,所述面积较大的滚轮3延伸至框架1的顶部,所述活动杆14与竖杆9为一体设置,通过活动杆14改变横杆8的位置。
31.进一步的,所述横杆8通过活动杆14与支撑板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4的顶端延伸至框架1的顶部,便于后续的操作。
32.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在使用时,让配合板5与墙体连接在一起,且配合板5的一端宽度与c形杆4两端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可以防止配合板5发生左右晃动,将竖杆9进行转动,让竖杆9向着框架1的方向进行转动,让竖杆9后续处于一个水平状态,且与框架1相接触,由于竖杆9的底端与固定板6活动连接,保证了对竖杆9的转动,在竖杆9转动的过程中,且竖杆9自顶端一下为弯曲设置,使得竖杆9的底端与框架1贴合在一起,让竖杆9的底端位置发生改变,通过竖杆9底端位置的改变可以让底部的减震器13向上运动,使得减震器13与框架1的底部表面贴合在一起,便于后续的操作,由于减震器13底端连接的圆轴16一侧与框架1活动连接,保证减震器13与框架1贴合在一起,且通过转动杆7的转动,可以推动横杆8向一侧运动,使得横杆8全部位于框架1的顶部,且让竖杆9以及顶部的坐垫12位置同时发生变化,之后由于弯曲板10与竖杆9活动连接,将弯曲板10进行转动,使得弯曲板10旋转到底部,让坐垫12位于竖杆9的一侧,便于后续的操作,并将竖杆9进行转动,由于竖杆9与横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让竖杆9由竖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使得坐垫12位于处于水平状态的转动杆7一侧,可以让整体的高度缩小,实现了对动感单车的折叠,使用方便,且在使用前的转态时,让减震器13没有与框架1处于贴合状态,可以让减震器13的底端与地面贴合在一起,可以推动框架1向上运动,并让另一端的配合板5同时发生活动,由于配合板5的一端与c形杆4活动连接,让配合板5与地面相接触,使得单车只能上下减震运动,不会左右摇摆。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4.参照说明书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在使用时,由于转动杆7的底端与固定板6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转动杆7的旋转与框架1贴合在一起,并使得横杆8以及坐垫12的位置发生改变,且将弯曲板10以及竖杆9同时发生转动,可以对处于竖直状态的竖杆9发生变化,让竖杆9处于水平状态,且让坐垫12位于处于水平状态的转动杆7一侧,可以让整体的高度缩小,实现了对动感单车的折叠,使用方便;
35.参照说明书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的锻炼用的动感单车,在使用时,当减震器13没有与框架1处于贴合状态,可以让减震器13的底端与地面贴合在一起,可以推动框架1向上运动,并让另一端的配合板5同时发生活动,由于配合板5的一端与c形杆4活动连接,让配合板5与地面相接触,使得单车只能上下减震运动,不会左右摇摆。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