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1045发布日期:2022-05-21 09:0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2.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电动跑步机通过电机带动跑带使人以不同的速度被动地跑步或走动,人们通过跟随踏板上的跑带跑动而达到跑步健身的效果。现有的跑步机的踏板与底架通常为固定连接,当用户跑动时重力作用于踏板上,使踏板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踏板的反作用力也会对用户的膝盖或其他关节造成间接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包括电机、跑带、踏板及底架。
5.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踏板一端通过固定件与底架相连,另一端与底架之间活动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踏板与底架的活动连接装置,使踏板可缓冲减震。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对称设于底架两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槽体,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槽体的支撑块,使支撑块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对称设于底架两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支撑块的具体设置方式,使底架受力均匀,保证跑步机的稳定性。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槽体为弧形贯穿凹槽,所述槽体位于支撑块面向电机一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槽体的具体结构,使槽体具有受力变形的效果。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踏板与底架通过活动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包括设于踏板上的第一活动件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设于底架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活动部的具体结构,使踏板与底架可活动连接。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通过转轴相连,所述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上设有可供转轴贯穿设置的转动孔,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与第一活动件相配合的腔体,所述转动孔贯穿腔体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的连接方式,使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可转动连接。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踏板一端通过支撑件与底架相连,另一端与底架之间设有弹性件,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踏板与底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使踏板与底架间受力后可产生一定弹性变形。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在受力时可产生形变槽体,所述弹性件为自上而下向一侧倾斜的弹性板,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支撑件的具体结构,使支撑件具体受力产生弹性变形效果。
13.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及弹性件设于踏板两端,所述支撑件及弹性件均为自上而下向一侧倾斜的弹性板,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支撑件与踏板间的支撑件及弹性件,使支撑件与弹性件为相同的零部件,具备弹性的同时可减少生产成本。
14.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踏板两侧对称设有支架,所述第一活动件设于支架上,所述支架向两侧延伸后分别设有与跑带相配合的驱动辊及调节辊,所述驱动辊与调节辊两端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上设有与调节辊相配合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板及与调节辊相配合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板设于支架上,所述调节螺杆穿设调节辊后与调节板相连;所述驱动辊上设有与电机相配合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电机之间通过驱动带相连,所述电机设于支架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与支架及跑带相配合的驱动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跑步机踏板的缓冲减震装置,使用户在使用跑步机时产生减震效果,降低自身重力对跑步机的冲击的同时保护自身运动关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块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调整块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电机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电机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驱动辊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弹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4。
31.实施例1:一种跑步机减震装置,包括电机1、跑带2、踏板3及底架4,所述踏板3两侧对称设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与踏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2.所述对称设置的支架15两端均超过踏板3的长度,所述对称设置的支架15之间设置有驱动辊16及调节辊17,所述驱动辊16及调节辊17均转动设于支架15两端上,所述驱动辊16中心设有驱动轴71,所述驱动轴71与驱动辊16间设有轴承,即驱动辊16可在驱动轴71上转动,所述驱动轴71一端通过调节块31与支架15相连,另一端通过螺钉固设于对称设置的另一侧支架15上。
33.所述调节块31上设有若干可供螺栓穿设的孔体32,所述孔体32优选长槽孔,所述
螺栓穿设孔体32将调节块31固定于支架15上,所述驱动辊16转动设于调节块31上,即当调节块31通过孔体32在螺栓上滑动时,带动驱动辊16调节驱动辊16在支架15上的横向位置,所述调节块31一侧优选设于于孔体32相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设有第二调节螺钉33,所述第二调节螺钉33端部为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钉33穿设螺纹孔后与设于孔体32上的螺栓外壁相顶靠,即当第二调节螺钉33与螺纹孔配合滑动时,可调节调节块31侧壁与螺栓间的距离。
34.所述支架15一端设有驱动辊16,另一端通过调节部转动设有调节辊17,所述调节部包括固设于支架15上的调节板21及与调节辊17相配合的调节螺杆22,所述调节辊17端部设于调节螺杆22上,所述调节板21上设有可供调节螺杆22固定的螺纹孔,所述调节板21优选为凹型板,所述调节辊17的轴端设于凹型板的凹槽内,所述调节螺杆22依次穿设凹型板一端侧板、调节辊17轴端及凹型板另一端侧板,所述调节辊17与调节螺杆22为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杆22与调节板21间为转动配合,且调节螺杆22不可在调节板21上轴向窜动,此处设置为调节螺杆22的常规设置,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35.所述驱动辊16与调节辊17之间包覆有跑带2,所述跑带2设于踏板3外,所述支架15向驱动辊16一侧延伸后固设有电机安装板101,所述电机1优选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1中心穿设有滚轴51,所述滚轴51一端通过安装部固设于电机安装板101上,另一端通过调整块52与支架15相连,所述调整块52上设有与滚轴51相配合的轴孔53,所述调整块52通过若干调整孔54与支架15相连,所述调整孔54优选长槽孔,所述调整孔54内设有与支架15固定连接的螺栓,所述调整块52侧壁上贯穿设有与调整孔54贯通的第一调节螺钉55,所述第一调节螺钉55穿设调整块52后与调整孔54内的螺栓外壁顶靠,即所述第一调节螺钉55可调节调整块52在螺栓上滑动,以调节滚轴51的位置。
36.所述电机1设于电机安装板101上,所述驱动辊16一端设有与电机1相配合的驱动轮23,所述驱动轮23优选为多梆带轮,所述电机1上设有与驱动轮23相配合的电机轮56,所述电机轮56置于调整块52与电机1之间,所述电机轮56优选为多梆带轮,所述驱动轮23与电机轮56之间通过驱动带24连接,所述驱动带24优选为与驱动轮23及电机轮56相配合的多梆带。
37.所述安装部包括定位块61及夹块62,所述夹块62对称设于滚轴51两侧,所述定位块61上设有与夹块62外形相适配的定位腔63,所述夹块62夹紧滚轴51后整体置入定位腔63内,所述定位块61通过螺钉固设于电机安装板101上。
38.所述支架15下方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底架4,所述对称设置的支架15两端均通过支撑块5及活动部与底架4相连,且支撑块5及活动部亦为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部设于靠近电机1一侧,所述支撑块5则设于靠近调节辊17一侧,所述支撑块5两端通过螺钉与支架15及底架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中部设有槽体6,所述槽体6优选为弧形贯穿凹槽,所述槽体6向远离电机1一侧内凹,即所述支撑块5中部形成一段具有较薄壁厚的支撑部分,使支撑块5受压后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
39.所述活动部包括固设于支架15上的第一活动件11及固设于底架4上的第二活动件12,所述第一活动件11与第二活动件12通过转轴13相连,所述第一活动件11与第二活动件12上均设有可供转轴13穿设的转动孔14,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与底架4连接安装的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两端向靠近支架15一侧垂直延伸,在中间形成可供第一活动件11卡设的
腔体42,所述第一活动件11卡设于第二活动件12的腔体42后,使第一活动件11与第二活动件12的转动孔14同心,随后将转轴13穿设第二活动件12及第一活动件11,使第一活动件11与第二活动件12间转动连接。
40.当人体站立于踏板3上跑动时,对踏板3产生冲击,支撑块5因中间内凹产生轻微形变,踏板3随之形变,产生形变的同时使第一活动件11在第二活动件12上轻微转动,使踏板3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当需要调整驱动带24时,调节第一调节螺钉55使调整块52滑动,从而调整电机轮56与驱动轮23间的距离,此时滚轴51产生轻微偏移而不影响传动;当跑带2与驱动辊16间相对位置跑偏时,调整第二调节螺钉33使调节块31轻微滑动,从而调节驱动辊16与跑带2间的相对位置,使跑带2不会跑偏。
41.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踏板3与底架4之间一端通过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不再是活动连接,而是通过弹性件使踏板3与底架4弹性连接,所述支撑件设于靠近电机1一侧。
42.所述支撑件与弹性件均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板201,所述弹性板201自上而下向一侧倾斜,所述弹性板201上端向一侧平行延伸与踏板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弹性板201下端向一侧平行延伸与底架4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弹性件可为同一部件,即弹性板201,所述弹性板201在作为支撑件使用时,对称设置于底架4两侧,且其安装时自上而下向同一方向安装。
43.所述弹性板201作为弹性件使用时,设置于底架4两侧,且远离支撑件的另一端上,此处弹性板201与支撑件的弹性板201可平行设置,也可镜像对称设置。
44.为使踏板适应不同的受力,作为支撑件使用的弹性板201与作为弹性件使用的弹性板201可为自上而下倾斜程度不同或板宽不同的具有弹性的板件。
45.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踏板3与底架4之间一端通过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不再是活动连接,而是通过弹性件使踏板3与底架4弹性连接,所述支撑件设于靠近电机1一侧。
46.所述踏板3通过支撑块5及弹性件与底架4相连,且支撑块5及活动部亦为对称设置,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板201,所述弹性板201为自上而下向一侧倾斜的板件,所述板件在踏板3受力后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所述弹性板201优选采用弹簧钢板制造,所述弹性板201两端分别向任一侧平行延伸形成与踏板3或支撑块3相连的安装板,使弹性板201可通过两端与踏板3及支撑块3连接。
47.所述弹性板201设于靠近电机1一侧,所述支撑块5则设于靠近调节辊17一侧,所述支撑块5两端通过螺钉与支架15及底架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中部设有槽体6,所述槽体6优选为弧形贯穿凹槽,所述槽体6向远离电机1一侧内凹,即所述支撑块5中部形成一段具有较薄壁厚的支撑部分,使支撑块5受压后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
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