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9494发布日期:2022-04-16 13:5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复苏训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疾病主要病区为患者的中枢神经,其会影响患者的神经信号传输,进而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神经内科患者在治疗康复阶段需要进行行动能力的恢复性训练,便于加强肢体锻炼,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行动障碍。
3.申请号为cn20181130486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本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把患者的手臂位置处固定在安装座上,把手腕固定在移动座上,通过对伺服电机的工作进行控制,从而带动患者的手臂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复苏训练,同时根据不同的臂长通过对连接柱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不同的患者使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整体较小便于安装,但上述发明无法带动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4.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锻炼患者的腿部和手部,但是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锻炼器无法很好的改变患者用力情况,使患者可能存在无法使用锻炼器或者锻炼器的阻力达不到训练效果的情况,同时,当患者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现有装置无法带动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锻炼器无法很好的改变患者用力情况,使患者可能存在无法使用锻炼器或者锻炼器的阻力达不到训练效果的情况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l”形结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滑槽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铁,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有训练装置,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置有用于稳定固定架的抵挡机构,所述固定架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肩部的固定机构;
8.所述训练装置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滑块通过连接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侧设有长杆,所述长杆套设在第二电磁铁内且与第二电磁铁滑动连接,所述长杆贯穿第一限位槽,所述长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长杆靠近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块与第一弹簧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弹簧接触的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弹簧的弹力,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绑带;
9.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关节的康复训练时,由于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幅度大于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幅度,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吸力,使所述滑块推动长杆向靠近固定架方向运动,使所述滑块与第二电磁铁之间
间距小于把手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当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时,两个所述把手相互靠近,所述把手的行程小于滑块的行程,限制所述长杆的张开角度,为患者下肢关节康复训练提供保护;
10.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关节的康复训练时,由于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幅度大于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幅度,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斥力,使所述滑块推动长杆向远离固定架方向运动,使所述滑块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大于把手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当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时,两个所述把手相互靠近,所述把手的行程大于滑块的行程,限制所述长杆的张开角度,为患者上肢关节康复训练提供保护;
11.当患者肢体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启动,使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吸力,且使磁吸力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弹簧将被逐渐压缩,所述训练装置将带动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当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力达到最大值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磁力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弹簧将通过训练装置推动患者肢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进行往复的磁力变化,使所述训练装置带动患者肢体进行往复运动,带动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训练。
12.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绑带等装置的配合,利用绑带将患者的脚部绑在滑块上,减少出现脚部打滑的现象,然后脚部用力向前蹬,此时滑块会在固定架上滑动,滑块滑动的时候会带动长杆同步进行移动,而第一弹簧会受力压缩,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为患者训练的阻力,方便对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此装置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固定架利用固定环挂在墙壁上,然后用手拿住两个把手向下拉动,此时长杆和滑块会向下移动,从而利用第一弹簧的压缩对患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通过该装置可以完成上肢和下肢的康复训练。
14.2.本发明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设置,当患者肢体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启动,先使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吸力,且使磁吸力逐渐增大,此时由于患者肢体固定在训练装置上,随着磁吸力的逐渐增大,第一弹簧将被逐渐压缩,训练装置将带动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当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力达到最大值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磁力逐渐减小,第一弹簧将通过训练装置推动患者肢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进行往复的磁力变化,使训练装置带动患者肢体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患者在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也能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训练,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并防止肢体肌肉快速老化。
15.3.本发明通过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的设置,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关节的康复训练时,通过将连接件与滑块分离,解除对滑块的限制,使滑块可随意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将患者脚部通过绑带固定在滑块上,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吸力,使滑块推动长杆向靠近固定架方向运动,使滑块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变短,把手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变长,随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两个第二电磁铁之间磁性相吸,两个第一电磁铁之间磁性相斥,两个长杆在第二电磁铁的作用下将相互靠
近,并在第一电磁铁的作用下,长杆靠近滑块的一端将相互远离,同时长杆靠近把手的一端将相互靠近,此时由于患者脚部绑在滑块上,患者下肢将相互远离,舒展患者下肢关节,在此过程中,由于滑块与第二电磁铁之间间距小于把手与电磁铁之间间距,两个滑块之间相互远离的最大移动量受两个把手的限制,使该装置可以通过患者不同的身高调节把手与第二电磁铁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不同身高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该装置进行下肢关节的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插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转动环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拉绳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固定架结构半剖视图;
24.图8为本发明患者腿部关节康复运动半剖结构视图;
25.图9为本发明患者手部关键康复运动半剖结构视图。
26.图中:1、固定架;2、训练装置;201、插杆;202、把手;203、锥形帽;204、长杆;205、第一弹簧;206、滑块;207、绑带;3、辅助装置;31、连接杆;32、移动杆;33、第二螺杆;34、滑板;35、第二弹簧;36、固定板;4、第一电磁铁;5、第二电磁铁;6、第一限位槽;7、抵挡机构;701、挡块;702、第一螺杆;703、转套;704、限位块;705、套杆;706、转动环;8、固定机构;801、背带;802、连接架;803、拉绳;804、活动杆;805、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8.实施例一
29.参照图1-6,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为“l”形结构,固定架1的表面设置有训练装置2,训练装置2包括两个滑块206,滑块206底部设有连接件,滑块206通过连接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206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长杆204,长杆204的表面滑动贯穿固定架1,长杆204远离滑块206的一端套有把手202,把手202的侧壁滑动贯穿有插杆201,插杆201的表面套有锥形帽203,长杆204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205,滑块20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绑带207,固定架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稳定固定架1的抵挡结构,固定架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环805。
30.进一步的,插杆20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锥形帽203位于凹槽的表面,锥形帽203借
助凹槽和插杆201活动连接,长杆204的表面相对于插杆201的位置开设有和插杆201尺寸相适配的插孔,将锥形帽203拿住并且将插杆201抽出,此时把手202可以直接从长杆204上取下来。
31.进一步的,固定架1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装置3,辅助装置3包括移动杆32,移动杆32活动插设在固定架1的侧壁,移动杆32的表面螺纹贯穿有第二螺杆33,第二螺杆3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把,第二螺杆3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1,固定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6,固定架1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34,滑板3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远离滑板34的一端和固定板36固定连接,将连接杆31位于病床的底部,转动转把,转把带动第二螺杆33转动,第二螺杆33转动的时候会发生移动,从而使连接杆31移动,连接杆31移动的时候与病床的底部挤压固定,从而使固定架1在病床的安装更加稳定,移动杆32活动插设在固定架1上,方便对移动杆32进行活动,在不需要固定的时候,避免移动杆32和第二螺杆33阻碍使用。
32.进一步的,移动杆3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圆环槽,滑板34的底部开设有和圆环槽尺寸相适配的弧形槽,将滑板34卡在移动杆32的圆环槽上将移动杆32进行固定,滑板34在第二弹簧35的作用下不会轻易脱离。
33.通过设置训练装置2,方便对患者进行手部和脚部的训练,而且可以改变训练时候的阻力大小,更好地适应患者不同时期的状态,实用性更强。
34.固定架1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肩部的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活动杆804,固定架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804,活动杆804的端口设置有背带801,两个活动杆804的端口均固定安装有拉绳803,背带8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802,拉绳803缠绕在连接架802的表面,在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此时将两个背带801背在肩膀上,将活动杆804与固定架1安装,然后通过连接架802调整拉绳803的长度,直到与患者的身高相互匹配,此时在用脚蹬的时候,身体会受到背带801的拉力,使患者不会偏移位置,从而防止患者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身体受力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35.固定架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稳定固定架1的抵挡机构7,抵挡机构7包括两个套杆705,两个套杆705的表面均活动贯穿固定架1,套杆70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704,套杆705的端口螺纹连接有转动环706,套杆705远离转动环706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一螺杆702,第一螺杆702的端口固定安装有挡块701,套杆705远离转动环70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703,第一螺杆702的表面和转套703螺纹连接,由于患者身高不同,固定架1安装的位置也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时候只需要使固定架1靠近把手202的一侧与病床相互抵靠,使固定架1不会受力移动即可,操作中将套杆705插在固定架1上,然后转动转动环706,在转动环706和限位块704的配合下,使套杆705固定在固定架1上,此时直接转动转套703,转套703转动的时候会驱动第一螺杆702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挡块701进行移动,利用挡块701与病床的床靠相互抵接,从而使固定架1在使用的时候稳定性强,方便针对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36.使用中患者躺在病床上,需要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时,将固定架1安装在病床上靠近脚部的一端,使患者的脚部与滑块206相互接触,并且利用绑带207将患者的脚部绑在滑块206上,减少出现脚部打滑的现象,然后脚部用力向前蹬,此时滑块206会在固定架1上滑动,滑块206滑动的时候会带动长杆204同步进行移动,而第一弹簧205会受力压缩,利用第一弹簧205的弹力作为患者训练的阻力,方便对患者对的腿部进行锻炼,当第一弹簧205的
劲度系数无法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或第一弹簧205在长时间使用后逐渐失去弹性时,将锥形帽203拿住并且将插杆201抽出,此时把手202可以直接从长杆204上取下来,然后将长杆204从固定架1上抽出来,便可以对第一弹簧205进行更换,从而方便适应患者;
37.患者也可以利用此装置进行上肢的康复训练,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固定架1利用固定环805挂在墙壁上,然后用手拿住两个把手202向下拉动,此时长杆204和滑块206会向下移动,从而利用第一弹簧205的压缩作为手部锻炼的阻力,使患者通过此装置进行上肢的锻炼。
38.综上所述,利用绑带207将患者的脚部绑在滑块206上,减少出现脚部打滑的现象,然后脚部用力向前蹬,此时滑块206会在固定架1上滑动,滑块206滑动的时候会带动长杆204同步进行移动,而第一弹簧205会受力压缩,利用第一弹簧205的弹力作为患者训练的阻力,方便对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此装置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固定架1利用固定环805挂在墙壁上,然后用手拿住两个把手202向下拉动,此时长杆204和滑块206会向下移动,从而利用第一弹簧205的压缩对患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
39.实施例二
40.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发现,当患者使用该装置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时,由于患者神经系统受伤情况不同,部分患者无法自主进行主动训练,即使将第一弹簧205更换为劲度系数最小的弹簧,部分患者仍无法使第一弹簧205压缩,该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被动的训练,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并防止肢体肌肉快速老化,因此将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装置进行改进。
41.如图7所示,固定架1上设有控制单元,固定架1上设有滑槽与第一限位槽6,第一限位槽6内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铁5,通过将第二电磁铁5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使第二电磁铁5只能在第二限位槽内滑动,防止第二电磁铁5在受到磁力后,向磁力方向运动。
42.固定架1的表面设有训练装置2,训练装置2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滑块206,滑块206底部设有连接件,滑块206通过连接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206一侧设有长杆204,长杆204套设在第二电磁铁5内且与第二电磁铁5滑动连接,长杆204贯穿第一限位槽6,长杆204远离滑块206的一端设有把手202,长杆204靠近滑块206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205,滑块206与第一弹簧205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电磁铁4,第一弹簧205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铁5连接,第二电磁铁5与第一弹簧205接触的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弹簧205的弹力。
43.当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病床且患者通过该装置进行肢体肌肉的康复训练时,通过患者下肢运动挤压第一弹簧205向固定架1方向收缩,此时通过设置在第二电磁铁5上的压力传感器将弹簧收到的压力反馈至控制单元;
44.当控制单元检测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控制单元判定此时该患者无法通过该装置进行有效的肢体肌肉康复运动,此时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205两端的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同时打开,且使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之间磁性相反,第一电磁铁4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产生磁吸力,由于第二电磁铁5被第二限位槽限制,在磁吸力作用下第一电磁铁4将挤压第一弹簧205向第二电磁铁5方向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05在磁吸力与患者下肢力量的作用下进行收缩,通过第一电磁铁4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的磁吸力使患者在下肢力量不足以使第一弹簧205进行收缩时,也能使第一弹簧205进行收
缩,从而解决患者在康复时期力量不足,无法使用该装置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
45.当控制单元检测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则控制单元判定此时该患者下肢力量过大,此时第一弹簧205的弹力无法满足患者肢体康复训练的要求,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205两端的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同时打开,且使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之间磁性相同,第一电磁铁4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产生磁斥力,由于第二电磁铁5被第二限位槽限制,在磁斥力作用下第一电磁铁4将拉动第一弹簧205向远离第二电磁铁5方向移动,此时患者需要同时克服第一弹簧205自身的弹力与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的磁斥力,使第一弹簧205进行收缩,从而解决患者在康复时期力量过大,导致该装置无法满足患者肢体训练所需的力的问题。
46.当控制单元检测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控制单元判定此时弹簧所需的力刚好满足患者康复训练所需的力,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关闭,使患者通过该装置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47.当患者肢体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205上的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启动,先使第一电磁铁4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产生磁吸力,且使磁吸力逐渐增大,此时由于患者肢体固定在训练装置2上,随着磁吸力的逐渐增大,第一弹簧205将被逐渐压缩,训练装置2将带动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当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的磁力达到最大值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之间磁力逐渐减小,第一弹簧205将通过训练装置2推动患者肢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进行往复的磁力变化,使训练装置2带动患者肢体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患者在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也能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训练,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并防止肢体肌肉快速老化。
48.由于滑块206与把手202的设置使患者可通过该装置进行上肢或下肢的肢体康复训练,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的肢体训练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相同控制即可。
49.实施例三
50.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发现,患者使用该装置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该装置只能对患者肢体肌肉进行康复训练,但患者关节无法通过该装置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为防止患者肢体关节快速老化,将上述实施例按照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控制。
51.固定架1的表面设有训练装置2,训练装置2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滑块206,滑块206底部设有连接件,滑块206通过连接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206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采用卡接或可以使连接件与滑块206进行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52.如图8所示,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关节的康复训练时,通过将连接件与滑块206分离,解除对滑块206的限制,使滑块206可随意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将患者脚部通过绑带207固定在滑块206上,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205上的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之间产生磁吸力,使滑块206推动长杆204向靠近固定架1方向运动,使滑块206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变短,把手202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变长,随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两个第二电磁铁5之间磁性相吸,两个第一电磁铁4之间磁性相斥,两个长杆204在第二电磁铁的作用下将相互靠近,并在第一电磁铁4的作用下,长杆204靠近滑块206的一端将相互远离,同时长杆204靠近把手202的一端将相互靠近,此时由于患者脚部绑在滑块206上,患者下肢将相互远离,舒展患者下肢关节,在此过程中,由于滑块206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小于把手202
与电磁铁5之间间距,两个滑块206之间相互远离的最大移动量受两个把手202的限制,使该装置可以通过患者不同的身高调节把手202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不同身高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该装置进行下肢关节的康复训练。
53.如图9所示,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关节的康复训练时,通过将连接件与滑块206分离,解除对滑块206的限制,使滑块206可随意进行转动,将患者双手固定在把手202上,由于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幅度大于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幅度,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同一第一弹簧205上的第一电磁铁4和第二电磁铁5之间产生磁斥力,使滑块206拉动长杆204向远离固定架1方向运动,使滑块206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变长,把手202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变短,随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两个第二电磁铁5之间磁性相斥,两个第一电磁铁4之间磁性相吸,两个长杆204在第二电磁铁的作用下将相互远离,并在第一电磁铁4的作用下,长杆204靠近滑块206的一端将相互靠近,同时长杆204靠近把手202的一端将相互靠近,此时由于患者双手固定在把手202上,患者上肢将相互远离,舒展患者上肢关节,在此过程中,由于滑块206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间距大于把手202与电磁铁5之间间距,两个把手202之间相互远离的最大移动量受两个滑块206的限制,使该装置可以通过患者不同的身高调节把手202与第二电磁铁5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不同身高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该装置进行上肢关节的康复训练。
5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