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4032发布日期:2022-06-02 02:0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
3.在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后,腿部肌肉容易出现萎缩现象,影响正常的行走运动,因此一般在治疗结束后会利用一些器材设备对腿部肌肉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底箱、座椅、蹬踏动力装置、动力踏板、负重升降装置、装置支撑腿,所述座椅底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蹬踏动力装置安装在座椅底箱前端,两个所述动力踏板分别安装在蹬踏动力装置两侧,所述负重升降装置安装在蹬踏动力装置前端,四条所述装置支撑腿分别安装在座椅底箱和负重升降装置底部。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蹬踏动力装置包括踏板动力轮、传动链、联动轮、联动转轴、驱动齿轮、驱动往复装置,两个所述踏板动力轮分别通过两条传动链与两个联动轮安装在一起,所述联动转轴安装在两个联动轮之间,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联动转轴中心处,所述驱动往复装置安装在驱动齿轮前端。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驱动往复装置包括啮合轮、啮合轮固定轴、往复板推动杆、往复板、水平接触杆、接触杆限位滑轮、滑轮固定轴,所述啮合轮背面中心处安装有啮合轮固定轴,所述往复板推动杆固定连接在啮合轮正面,所述往复板安装在往复板推动杆外侧,所述两条所述水平接触杆分别固定连接在往复板两侧中心处,四个所述接触杆限位滑轮分别安装在两条水平接触杆上方和下方,所述滑轮固定轴安装在接触杆限位滑轮正面中心处。
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负重升降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板、外侧起重杆固定环、外侧起重杆、内侧起重杆、起重杆连接中轴、外侧起重杆固定轴、升降移动滑轮、中心升降器固定钮、中心升降器、内侧起重杆固定环、顶板、配重限位环,所述底部固定板顶部前端等距固定连接有两个外侧起重杆固定环,两条所述外侧起重杆前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外侧起重杆固定环内部,所述外侧起重杆和内侧起重杆中心处安装有起重杆连接中轴,所述外侧起重杆固定轴安装在外侧起重杆固定环与外侧起重杆前端之间,两个所述升降移动滑轮分别安装在外侧起重杆和内侧起重杆尾部,两个所述升降器固定钮分别安装在两条外侧起重杆前端外侧,所述中心升降器安装在底部固定板顶部前端中心处,两个所述内侧起重杆固定环等距固定连接在顶板底部,两条内侧起重杆前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内侧起重杆固定环内部,所述配重限位环固定连接在顶板顶部。
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中心升降器包括气缸、接触杆推动板、中心升降杆固定板、固定板移动轮、中心升降杆、起重中轴固定环、起重中轴限位板、起重中轴,所述气缸正面安装有接触杆推动板,所述中心升降杆固定板安装在气缸顶部,四个所述固定板移动轮分别安装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外侧,所述中心升降杆安装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中心处,所述起重中轴固定环固定连接在中心升降杆顶部,两块所述起重中轴限位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顶部两侧,所述起重中轴穿过两块起重中轴限位板安装在起重中轴固定环内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针对治疗后的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设计了装置整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恢复情况调节配重,使腿部肌肉逐渐适应训练重量,从而使腿部肌肉恢复到正常机能状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发明蹬踏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发明驱动往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发明负重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发明中心升降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座椅底箱,2.座椅,3.蹬踏动力装置,4.动力踏板,5.负重升降装置,6.装置支撑腿,7.踏板动力轮,8.传动链,9.联动轮,10.联动转轴,11.驱动齿轮,12.驱动往复装置,13.啮合轮,14.啮合轮固定轴,15.往复板推动杆,16.往复板,17.水平接触杆,18.接触杆限位滑轮,19.滑轮固定轴,20.底部固定板,21.外侧起重杆固定环,22.外侧起重杆,23.内侧起重杆,24.起重杆连接中轴,25.外侧起重杆固定轴,26.升降移动滑轮,27.中心升降器固定钮,28.中心升降器,29.内侧起重杆固定环,30.顶板,31.配重限位环,32.气缸,33.接触杆推动板,34.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5.固定板移动轮,36.中心升降杆,37.起重中轴固定环,38.起重中轴限位板,39.起重中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18.如图1-5所示,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底箱1、座椅2、蹬踏动力装置3、动力踏板4、负重升降装置5、装置支撑腿6,所述座椅底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2,所述蹬踏动力装置3安装在座椅底箱1前端,两个所述动力踏板4分别安装在蹬踏动力装置3两侧,所述负重升降装置5安装在蹬踏动力装置3前端,四条所述装置支撑腿6分别安装在座椅底箱1和负重升降装置5底部。
19.所述蹬踏动力装置3包括踏板动力轮7、传动链8、联动轮9、联动转轴10、驱动齿轮11、驱动往复装置12,两个所述踏板动力轮7分别通过两条传动链8与两个联动轮9安装在一起,所述联动转轴10安装在两个联动轮9之间,所述驱动齿轮11安装在联动转轴10中心处,所述驱动往复装置12安装在驱动齿轮11前端。
20.所述驱动往复装置12包括啮合轮13、啮合轮固定轴14、往复板推动杆15、往复板16、水平接触杆17、接触杆限位滑轮18、滑轮固定轴19,所述啮合轮13背面中心处安装有啮
合轮固定轴14,所述往复板推动杆15固定连接在啮合轮13正面,所述往复板16安装在往复板推动杆15外侧,所述两条所述水平接触杆17分别固定连接在往复板16两侧中心处,四个所述接触杆限位滑轮18分别安装在两条水平接触杆17上方和下方,所述滑轮固定轴19安装在接触杆限位滑轮18正面中心处。
21.所述负重升降装置5包括底部固定板20、外侧起重杆固定环21、外侧起重杆22、内侧起重杆23、起重杆连接中轴24、外侧起重杆固定轴25、升降移动滑轮26、中心升降器固定钮27、中心升降器28、内侧起重杆固定环29、顶板30、配重限位环31,所述底部固定板20顶部前端等距固定连接有两个外侧起重杆固定环21,两条所述外侧起重杆22前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外侧起重杆固定环21内部,所述外侧起重杆22和内侧起重杆23中心处安装有起重杆连接中轴24,所述外侧起重杆固定轴25安装在外侧起重杆固定环21与外侧起重杆22前端之间,两个所述升降移动滑轮26分别安装在外侧起重杆22和内侧起重杆23尾部,两个所述升降器固定钮27分别安装在两条外侧起重杆22前端外侧,所述中心升降器28安装在底部固定板20顶部前端中心处,两个所述内侧起重杆固定环29等距固定连接在顶板30底部,两条内侧起重杆23前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内侧起重杆固定环29内部,所述配重限位环31固定连接在顶板30顶部。
22.所述中心升降器28包括气缸32、接触杆推动板33、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4、固定板移动轮35、中心升降杆36、起重中轴固定环37、起重中轴限位板38、起重中轴39,所述气缸32正面安装有接触杆推动板33,所述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4安装在气缸32顶部,四个所述固定板移动轮35分别安装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4外侧,所述中心升降杆36安装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4中心处,所述起重中轴固定环37固定连接在中心升降杆36顶部,两块所述起重中轴限位板38分别固定连接在中心升降杆固定板34顶部两侧,所述起重中轴39穿过两块起重中轴限位板38安装在起重中轴固定环37内部。
2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使用者坐上座椅,两脚踩到动力踏板上,利用动力踏板带动内部的踏板动力轮,从而驱使前端的驱动往复装置,向负重升降装置下方的气缸正面的接触杆推动板做往复运动,使气缸带动上方的中心升降器做升降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整个负重升降装置做垂直往复运动。在负重升降装置内部的配重限位环内,可根据实际锻炼阶段以及腿部肌肉恢复状况,放置相应重量的配重块,以使腿部肌肉逐渐适应恢复到正常状态。
24.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