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2788发布日期:2023-01-12 23:3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康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包括有脑部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疾病患者,在患者术后的康复期间,通过康复装置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医疗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往往包括脚踏车结构和手摇车结构。其中脚踏车结构是用来锻炼患者腿部等下半身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
3.传统的神经外科康复装置主要包括以下缺点:
4.(1)调节脚踏的相对位置困难。传统的神经外科康复装置中的脚踏车结构往往采用固定踏板轴的方式,并且这些设备需要调节高度时需要下车来对高度进行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需要额外的护工辅助,并且每一次调节并不能马上能够适配的让患者处于最佳的姿态
5.(2)难以调节脚踏踩压力度。传统的神经外科康复装置对调节脚踏踩压力度控制的旋钮位置一般偏低,患者处于车上时则需要额外护工或者下车才能调节。
6.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解决了调节脚踏的相对位置困难和难以调节脚踏踩压力度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所述第一内槽的底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连通弧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动箱,所述滑动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槽,所述滑动箱的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转柱,所述第二转柱的两端均通过连通弧槽贯穿至机体的外部并套设有脚踏,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下两侧内壁处均设置有咬合齿,所述滑动箱的左侧设置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第二内槽的内部并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内槽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杆和第一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从左向右依次套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齿,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套设有第四齿轮,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滑动箱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两个第六齿轮和两个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顶端与螺纹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底端与第一滑槽底端的咬合齿活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的顶端与第一滑槽顶端的咬合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内槽的左侧顶端设置有锁
盒,所述锁盒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内槽,所述第三内槽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一端贯穿至锁盒的外部并套设有第七齿轮,且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转杆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三内槽的内部套设有齿盘,所述第三内槽的内部且位于齿盘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弹片,所述固定弹片包括右弹片和左弹片,所述右弹片和左弹片的顶端均设置有固定卡块,且固定卡块和齿盘配合连接,所述右弹片和左弹片之间活动设置有顶块,所述第三内槽的内壁且位于齿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三拉簧,所述第三拉簧的底端与顶块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线,所述锁盒的底端贯穿设置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左端贯穿至锁盒的外部并套设有第八齿轮,且第八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的右端套设有工字卷轮,且金属线的底端与工字卷轮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工字卷轮的内部贯穿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内部且位于第三转杆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三槽。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槽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内甩块,两个所述内甩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外甩块。
13.优选的,所述第三转杆的内部且位于两个第三槽之间贯穿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拉簧,且第一拉簧的两端均与内甩块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内槽的内部且位于第二转柱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滑动箱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第三转柱,所述第三转柱的底端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转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万向节,所述第三万向节的顶端转动设置有下十字转动柱,所述下十字转动柱的另外两端上套设有第四万向节。
15.优选的,所述第四万向节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套杆,所述转动套筒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转动套杆的底端设置有两个第四立柱,且第四立柱与第三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套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的顶端转动设置有上十字转动柱。
16.优选的,所述机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的顶端且位于第一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盘,所述第一转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且上十字转动柱的另外两端与第二万向节转动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槽的顶端且位于第一转柱的附近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柱的表面套设有摩擦柱,所述第二槽的右侧设置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均转动设置有夹杆,两个所述夹杆的内侧均设置有摩擦片,且摩擦片与摩擦柱接触。
18.优选的,所述第二槽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夹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槽的左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螺纹活动块,且螺纹活动块与夹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槽方向相反,所述螺纹杆与螺纹活动块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轮和第二限位盘。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弧槽,所述滑动箱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立柱,且第三立柱与限位弧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内槽的两侧内壁处均开设有两个第四滑槽,所述顶块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立柱,且第二立柱与第四滑槽的
内壁活动连接。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箱、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杆、螺纹齿、第三齿轮和咬合齿等结构的配合,从而让滑动箱可以在第一滑槽内部自动移动以此来改变脚踏的位置,无需患者自身手动调节脚踏的位置,这样能够大大方便不同身高患者使用该装置做康复训练。
23.(2)、本发明通过设置手轮、螺纹杆、螺纹活动块、夹杆、摩擦片、摩擦柱和第一转柱等结构的配合,从而通过转动手轮就可以调节脚踏的踩踏难度,从而能够保障该装置在可以自动调节脚踏位置的基础上,还能对脚踏踩压的力度进行调节,并且手轮的位置较高,更加方便患者对脚踏的力度进行控制。
24.(3)、本发明通过设置工字卷轮、第三转杆、内甩块、外甩块、配合槽和第一拉簧等结构的配合,从而让第三转杆旋转时能够带动工字卷轮旋转,而工字卷轮负荷过大时不会过多影响第三转杆的旋转速度,并且在第三转杆停止旋转之后工字卷轮可以自由旋转,从而实现该装置内部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25.(4)、本发明通过设置齿盘、固定弹片、固定卡块、第一立柱、第三拉簧和顶块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顶块处于上方位置时固定卡块会卡死在齿盘上,从而能够将滑动箱上方的第六齿轮锁死,而顶块处于下反则又可以让第六齿轮自由旋转,利用这些结构的配合从而可以提高脚踏处于固定位置时的牢固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机体结构的剖视图;
27.图2为本发明滑动箱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为本发明图2中b区域的剖视图;
29.图4为本发明图3中c区域的剖视图;
30.图5为本发明工字卷轮结构的截面图;
31.图6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放大图;
32.图7为本发明夹杆结构的俯剖视图
33.图8为本发明转动套筒和转动套杆的装配图;
34.图9为本发明主视图。
35.图中:1、机体;2、脚踏;3、第一内槽;4、第一滑槽;5、连通弧槽;6、限位弧槽;7、咬合齿;8、滑动箱;9、电机壳;10、转动套筒;11、第一槽;12、第一拉簧;13、外甩块;14、内甩块;15、配合槽;16、转动套杆;17、第一万向节;18、上十字转动柱;19、第二万向节;20、转动块;21、第一转柱;22、第一限位槽;23、第一限位盘;24、夹杆;25、第二滑槽;26、螺纹活动块;27、螺纹杆; 28、第二限位盘;29、第二拉簧;30、第三滑槽;31、第二槽;32、摩擦柱;33、摩擦片;34、手轮;35、驱动电机;36、第一齿轮;37、第二齿轮;38、第三齿轮;39、第四齿轮;40、第二转柱;41、第一转杆;42、螺纹齿;43、第五齿轮;44、第二转杆;45、第二内槽; 46、第一锥形齿轮;47、第二锥形齿轮;48、第三转柱;49、第六齿轮;50、第三万向节;51、下十字转动柱;52、
第七齿轮;53、锁盒; 54、金属线;55、第八齿轮;56、工字卷轮;57、第三转杆;58、第三内槽;59、顶块;60、第四滑槽;61、第四转杆;62、固定弹片; 63、齿盘;64、固定卡块;65、第一立柱;66、第三拉簧;67、第二立柱;68、第三槽;69、第四万向节;70、第三立柱;71、第四立柱; 6201、右弹片;6202、左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为市面上常见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医疗辅助设备,包括利用蹬脚踏 2来恢复腿部神经和肌肉的结构等。
38.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3,第一内槽3的底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内槽3的宽度要比第一滑槽4的宽度小,第一滑槽4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连通弧槽5,第一滑槽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动箱8,第一滑槽4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弧槽6,滑动箱8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立柱70,且第三立柱70与限位弧槽6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三立柱70是随着滑动箱8的移动可以在限位弧槽6里面滑动,这样可以确保滑动箱8不会出现侧移等姿态变换,滑动箱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槽45,滑动箱8的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转柱40,第二转柱40的两端均通过连通弧槽5贯穿至机体1的外部并套设有脚踏2,利用滑动箱8在第一滑槽4里面来回滑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脚踏2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调节,以此来方便对不同身高人进行康复训练。
39.第一滑槽4的上下两侧内壁处均设置有咬合齿7,滑动箱8的左侧设置有电机壳9,电机壳9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 35能够为滑动箱8的移动提供动力,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至第二内槽45的内部并套设有第一齿轮36,第二内槽45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杆44和第一转杆41,第二转杆44从左向右依次套设有第二齿轮37和第五齿轮43,且第二齿轮37与第一齿轮36 啮合连接,第一转杆41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齿42,第一转杆41的表面套设有第四齿轮39,且第四齿轮39与第五齿轮43啮合连接,滑动箱8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两个第六齿轮49和两个第三齿轮38,第三齿轮38的顶端与螺纹齿42活动连接,第三齿轮38的底端与第一滑槽4底端的咬合齿7活动连接,第六齿轮49的顶端与第一滑槽4顶端的咬合齿7活动连接,当驱动电机35被供电后,驱动电机35会带动第一齿轮36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齿轮37、第二转杆 44、第五齿轮43、第四齿轮39和第一转杆41等来带动第三齿轮38 旋转,第三齿轮38旋转的话就可以让滑动箱8在第一滑槽4内部移动,并且第三齿轮38是通过螺纹齿42带动对的,这样当螺纹齿42 不旋转,第三齿轮38无论如何都难以旋转。
40.第二内槽45的左侧顶端设置有锁盒53,锁盒53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内槽58,第三内槽58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四转杆61,第四转杆 61的一端贯穿至锁盒53的外部并套设有第七齿轮52,且第七齿轮 52与第六齿轮49啮合连接,第四转杆61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三内槽 58的内部套设有齿盘63,齿盘63的表面开设了若干小齿,这个就可以利用小齿来锁死齿盘
63,第三内槽58的内部且位于齿盘6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弹片62,固定弹片62包括右弹片6201和左弹片6202,固定弹片62的下方是固定在第三内槽58内壁上的,并且固定弹片 62具有一定的弹性,右弹片6201和左弹片6202的顶端均设置有固定卡块64,且固定卡块64和齿盘63配合连接,固定弹片62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会在自身的弹性下卡在齿盘63上的小齿上,这样就可以锁死齿盘63,右弹片6201和左弹片6202之间活动设置有顶块59,第三内槽58的两侧内壁处均开设有两个第四滑槽60,顶块59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立柱67,且第二立柱67与第四滑槽60的内壁活动连接,利用第二立柱67和第四滑槽60的配合,从而可以让顶块 59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向其他位置偏移,第三内槽58的内壁且位于齿盘6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立柱65,第一立柱65的底端设置有第三拉簧66,第三拉簧66的底端与顶块59固定连接,第三拉簧66可以拉住顶块59,这样顶块59被下拉之后还能通过第三拉簧66复原。
41.顶块59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线54,锁盒53的底端贯穿设置有第三转杆57,第三转杆57的左端贯穿至锁盒53的外部并套设有第八齿轮55,且第八齿轮55与第一齿轮36啮合连接,第三转杆57的右端套设有工字卷轮56,且金属线54的底端与工字卷轮56固定连接,工字卷轮56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都能将金属线54卷起来,从而通过金属线54将顶块59拉下来,工字卷轮56的内部贯穿开设有配合槽15,配合槽15的内部且位于第三转杆57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三槽68,两个第三槽68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内甩块14,两个内甩块14的另一端设置有外甩块13,内甩块14和外甩块13在第三转杆57旋转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并紧贴在配合槽15内壁,这样就可以带动工字卷轮56旋转,第三转杆57的内部且位于两个第三槽68之间贯穿开设有第一槽11,第一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拉簧12,且第一拉簧12的两端均与内甩块14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拉簧12的作用可以让内甩块14和外甩块13在静止后会处于收纳状态。
42.在驱动电机35工作后会通过第二齿轮37、第二转杆44、第五齿轮43、第四齿轮39和第一转杆41等来带动第三齿轮38旋转,从而让滑动箱8能够在第一滑槽4内部左右移动,在驱动电机35带动第三齿轮38旋转的同时,还通过第八齿轮55和第三转杆57带动内甩块14和外甩块13旋转,此时内甩块14和外甩块13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开并紧贴在工字卷轮56的内表面,从而带动工字卷轮56旋转,工字卷轮56旋转时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都会通过金属线54来将顶块59拉下来,这时候顶块59就可以将右弹片6201和左弹片6202 撑开,从而这样齿盘63就可以旋转,从而让第六齿轮49可以旋转,而如果驱动电机35停止工作,螺纹齿42停止旋转的话第三齿轮38 就会被锁死,并且在第三转杆57停止旋转之后,这时第一拉簧12会将两个内甩块14和外甩块13拉入,这时工字卷轮56就可以自由旋转了,此时第三拉簧66会将顶块59拉上去,固定弹片62就会复原并且卡住齿盘63,让齿盘63被锁死进而让第六齿轮49也被锁死,此时滑动箱8就可以固定在机体1的相应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当外甩块13紧贴在工字卷轮56上并带动工字卷轮56旋转之后,如果顶块59已经下移到最底端时,此时金属线54会拉住工字卷轮56让工字卷轮56无法旋转时,此时第三转杆57会直接让外甩块13在工字卷轮56内部旋转。
43.第二内槽45的内部且位于第二转柱40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46,滑动箱8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第三转柱48,第三转柱48的底端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47,且第二锥形齿轮47与第一锥形齿轮46啮合连接,这样当踩踏脚踏2就可以带动第三转柱48旋转,第三转柱 4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万向节50,第三万向节50的顶端转动设置有下十字转动柱51,下十字
转动柱51的另外两端上套设有第四万向节69,当第三转柱48旋转就可以带动转动套筒10和转动套杆16旋转,第四万向节69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套筒10,转动套筒10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套杆16,转动套筒10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第三滑槽30,转动套杆16的底端设置有两个第四立柱71,且第四立柱71与第三滑槽30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第四立柱71和第三滑槽30的配合,可以让转动套杆16在带动转动套筒10旋转的同时还能伸缩,转动套杆 1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7,第一万向节17的顶端转动设置有上十字转动柱18,机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2,第一限位槽22 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柱21,第一转柱21的顶端且位于第一限位槽2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盘23,第一转柱2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19,且上十字转动柱18的另外两端与第二万向节19转动连接,踩踏脚踏2就可以通过转动套筒10和转动套杆16等结构带动第一转柱21旋转,这样利用第一转柱21就可以控制踩踏脚踏2的阻力。
44.第一内槽3的顶端且位于第一转柱21的附近开设有第二槽31,第二槽3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柱21的表面套设有摩擦柱32,第二槽31的右侧设置有两个转动块20,两个转动块20的表面均转动设置有夹杆24,两个夹杆24的内侧均设置有摩擦片33,且摩擦片33 与摩擦柱32接触,当摩擦片33与摩擦柱32接触之后,此时就可以增加脚踏2踩压旋转的力度,第二槽31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夹杆24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29,第二槽31的左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5,第二滑槽25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螺纹活动块26,且螺纹活动块26与夹杆24 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二滑槽2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27,螺纹杆 27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杆27两端的螺纹槽方向相反,螺纹杆27与螺纹活动块26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螺纹杆2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轮34和第二限位盘28,旋转手轮34就可以带动两个螺纹活动块26同时向内移动,从而通过夹杆24来加大摩擦片33向摩擦柱32紧贴的力度,进而增大脚踏2踩压的力度,同理反向旋转手轮34就可以减小脚踏2踩压的力度。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