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6665发布日期:2022-12-20 23:5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一般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重量铃头。


背景技术:

2.哑铃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它的用途是用于肌力训练,肌肉复合动作训练。因运动麻痹、疼痛、长期不活动等导致肌力低下的患者,手持哑铃,可利用哑铃的重量进行抗阻力主动运动,训练肌力。
3.现有哑铃通过改变穿插固定在铃杆两端的铃片数量和大小来实现调节哑铃重量。在调节哑铃重量时,需要将螺接在铃杆两端的固定螺母拧下,再进行增减铃片,然后再将固定螺母拧在铃杆上来固定铃片,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可调节重量铃头。
5.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可调节重量铃头,包括配重座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座设置有多个沿其轴线周向排布的配重仓,所述配重仓用于容置所述配重块,所述配重仓设置有供所述配重块进出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位于所述配重座的一端,所述配重座设置有卡爪同步伸缩机构,所述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包括多个同步滑动伸缩的卡爪,所述配重块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卡爪锁定于所述配重仓内。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配重块置入配重仓,通过同步滑动伸缩的卡爪锁定多个配重仓内的配重块,实现调节铃头的重量,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8.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哑铃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主视图;
10.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右视图;
11.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立体图;
12.图5为沿着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13.图6为沿着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14.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按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配重块的主视图;
16.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配重块的右视图;
17.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护罩、底座以及顶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护罩、底座以及顶盖配合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和顶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和顶盖配合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调节重量铃头的底座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请参考图1~17,本发明的可调节重量铃头,包括配重座240和配重块600,配重座240设置有多个沿其轴线周向排布的配重仓241,配重仓241用于容置配重块600,配重仓241设置有供配重块600进出的进出口2415,进出口2415位于配重座240的一端,配重座240设置有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包括多个同步滑动伸缩的卡爪510,配重块240至少通过一个卡爪510锁定于配重仓241内。
2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配重座设置有多个沿其轴线周向排布的配重仓,通过将配重块放置在配重仓内,来调节铃头的重量。配重块从进出口进入或者脱离配重仓。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数量的配重块放置在配重座上。配重座设置有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包括多个同步滑动伸缩的卡爪,卡爪与配重座为滑动连接,当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内,卡爪伸入配重仓并将配重块锁定,以防止配重块脱离配重仓,从而保障了安全性。多个卡爪是同步伸缩,在将多个配重块放入多个配重仓后,卡爪同步伸出锁定配重块;在需要取出配重仓内的配重块时,卡爪同步缩回配重座内,可以将配重仓内的配重块取出,操作简单。可以但不限于,一个配重仓锁定一个配重块。
29.参考图2~10,进一步的,卡爪同步伸缩机构包括与配重座240滑动连接的按动柱410,按动柱410的一端为按压端411,配重座240设置有供按动柱410滑动的滑动腔242,滑动腔242的一端设置有供按压端411露出的第一开口2421,滑动腔242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12,第一弹簧412为按压端411露出第一开口2421提供弹力,按动柱4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配合面4131和第二环形配合面4141,第一环形配合面4131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配合面4141的直径,配重座240设置有多个配重仓241,配重座240滑动连接有多个卡爪510,卡爪510伸入配重仓241,卡爪510靠近按动柱410的一端沿着按动柱410侧面运动。
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按动柱与配重座滑动连接,可以但不限于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的滑动方向与配重座的端面垂直。配重座设置有供按动柱滑动的滑动腔,滑动腔能够限制按动柱的滑动范围,避免按动柱脱离配重座。参考图1,按动柱的一端为按压端,按压端从第一开口露出至配重座外,可以但不限于按压端位于铃头200背向铃杆100的一侧,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同时也避免按压端干涉使用者握持铃杆100。滑动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为按压端露出第一开口提供弹力,在使用者按压按动柱,使得按压端收回第一开口时,第一弹簧会产生形变储存能量。在使用者松开按动柱,第一弹簧释放储存的能量,使得按压端从第一开口伸出,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同时,在按压端不受外力按压时,第一弹簧使得第二环形配合面正对卡爪,使得卡爪保持伸入配重仓的位置,卡爪卡住配重仓内的配重块,避免在使用哑铃进行肌肉训练的过程中,卡爪收回导致配重块脱离配重仓,保证了肌肉训练的安全性。
31.按动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配合面和第二环形配合面,第一环形配合面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配合面的直径,并且卡爪靠近所述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所述按动柱侧面运动。也就是通过按压按动柱,使得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滑动,能够改变按动柱正对卡爪的位置。卡爪会随着按动柱的运动,改变与按动柱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当卡爪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时,卡爪处于靠近按动柱的中心轴的位置,卡爪远离按动柱的一端脱离配重仓,卡爪不会卡住位于配重仓内的配重块,配重块可以自由进出配重仓;当卡爪正对第二环形配合面时,卡爪处于远离按动柱的中心轴的位置,卡爪远离按动柱的一端伸入配重仓内,卡爪卡住位于配重仓内的配重块,配重块无法脱离配重仓。通过按压按动柱,卡爪靠近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实现多个卡爪同步伸缩,缩短了配重块的拆装时间。
32.进一步的,滑动腔242靠近第一开口24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422,按动柱410侧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413,第一环形配合面4131为第一环状凸起413的侧面,第一止挡部2422止挡第一环状凸起413,滑动腔242远离第一开口24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423,第二止挡部2423止挡按动柱410。
3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环状凸起,能够形成第一环形配合面,并且第一止挡部能够止挡第一环状凸起,防止按动柱从滑动腔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一侧脱离滑动腔。第二止挡部止挡按动柱,防止按动柱从滑动腔未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一侧脱离滑动腔。可以但不限于,第二止挡部止挡按动柱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同时,第二止挡部止挡按动柱,能够对按压端收缩至滑动腔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按压端过度收缩至滑动腔内,导致按压端无法伸出。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弹簧产生过度形变,延长了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
34.进一步的,第一开口2421背向滑动腔242的一侧向第一开口2421内部延伸形成第一止挡部2422。
3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背向滑动腔的一侧向第一开口内部延伸形成第一止挡部,使得第一止挡部背向滑动腔的一侧能够与配重座外表面贴合,避免第一止挡部与配重座之间形成无法清洁的死角,也避免使用者对按压端进行按压时,咯着使用者的手指。
36.进一步的,滑动腔242内壁向滑动腔242内部弯折形成第二止挡部2423。
3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滑动腔内壁向滑动腔内部弯折形成第二止挡部,而不是在滑动腔内壁直接设置第二止挡部,能够减少配重座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38.进一步的,按动柱410侧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414,第二环形配合面4141为第二环状凸起414的侧面,按动柱410套接有第一弹簧412,第一弹簧412位于第二环状凸起414背向第一开口2421的一侧,滑动腔242内壁向滑动腔242内部弯折形成第三止挡部2424,第一弹簧412位于第三止挡部2424与第二环状凸起414之间。
3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环状凸起,能够形成第二环形配合面,并且第二环状凸起能够支撑套接在按动柱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接在按动柱上,按动柱能够
支撑第一弹簧,限制第一弹簧的形变方向,提高了第一弹簧的可靠性。滑动腔内壁向滑动腔内部弯折形成第三止挡部,而不是在滑动腔内壁直接设置第三止挡部,能够减少配重座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止挡部位于第二环状凸起背向第一开口的一侧,第一弹簧位于第三止挡部与第二环状凸起之间,第三止挡部能够支撑第一弹簧。第三止挡部支撑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二环状凸起支撑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保证了第一弹簧形变的稳定性。
40.进一步的,第一环形配合面4131和第二环形配合面4141之间设置有圆台过渡面415。
4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配合面和第二环形配合面之间设置有圆台过渡面,当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滑动,卡爪靠近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可以但不限于,卡爪与按动柱之间设置有滚珠,滚珠贴着按动柱侧面滚动,实现靠近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通过设置圆台过渡面,在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滑动时,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能够更加顺畅,避免出现运动卡顿。可以但不限于,在第一环形配合面与圆台过渡面的连接处设置圆弧面,使得按压按动柱使卡爪从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至正对圆台过渡面或者是卡爪从正对圆台过渡面至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的运动更加顺畅;在第二环形配合面与圆台过渡面的连接处设置圆弧面,使得按压按动柱使卡爪从正对第二环形配合面至正对圆台过渡面或者是卡爪从正对圆台过渡面至正对第二环形配合面的运动更加顺畅。
42.进一步的,配重座240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43,凹槽243与第一开口2421连通,按压端411位于凹槽243内。
4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按压端位于凹槽内,使用者进行按压时,需要将手指伸入凹槽中来对按压端进行按压。在按压端被第一弹簧的弹力顶出第一开口时,按压端不露出凹槽,在使用哑铃进行肌肉训练的过程中,配重座能对按动柱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它物体与按动柱产生碰撞,保证了卡爪同步伸缩机构的可靠性。
44.进一步的,凹槽243为半球型凹槽。
4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使用者用手指对按压端进行按压时,会与凹槽内部接触,半球型凹槽的内壁不会有尖锐的部分,提升用户的按压手感。
46.进一步的,多个卡爪510在同一与按动柱410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运动。
4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卡爪在同一与按动柱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运动,在按压按动柱,卡爪靠近所述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所述按动柱侧面运动时,保证了多个卡爪同时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或者同时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保证了多个卡爪伸缩运动的同步性。
48.进一步的,按动柱410两端分别设置有倒角416。
4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按动柱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倒角,便于按动柱插入滑动腔,降低了装配难度。按动柱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倒角,可以但不限于为倒圆角,避免使用者按压按动柱时,按动柱咯着使用者的手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0.参考图2~10,进一步的,卡爪510从配重仓241侧面伸入配重仓241内的一端为卡爪锁舌511,配重仓241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2411,卡爪锁舌511伸入配重仓241,以锁紧位于配重仓241内的配重块600;卡爪锁舌511脱离配重仓241,以松开位于配重仓241内的配重块600。
5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爪与配重座滑动连接,卡爪伸入配重仓内的一端为卡爪
锁舌,当配重仓内置入配重块时,卡爪锁舌伸入配重仓内,并且卡爪锁舌伸入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内。配重仓顶部设置有进出口,配重块只能够从进出口进出配重仓。通过卡爪锁舌的止挡能够防止配重块脱离配重仓。配重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配重块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在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后,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够减少配重块在配重仓内的晃动幅度,使得配重块锁紧机构锁紧配重块更加稳定。卡爪与配重座为滑动连接,可以在配重座上设置供卡爪滑动的滑动槽,来限制卡爪的滑动方向。在需要将配重仓内的配重块取出时,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卡爪收回配重座,卡爪锁舌脱离配重仓,卡爪锁舌脱离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卡爪锁舌不再止挡配重块,可以顺利地将配重块从配重仓里取出。通过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调整卡爪锁舌是否伸入配重仓内,来取出和置入配重块,从而调整铃头的重量,简化了操作。
52.进一步的,卡爪510靠近按动柱410的一端沿着按动柱410侧面运动,卡爪510靠近按动柱410的一端运动至正对第一环形配合面4131时,卡爪锁舌511脱离配重仓241;卡爪510靠近按动柱410的一端运动至正对第二环形配合面4141时,卡爪锁舌511伸入配重仓241。
5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按动柱与配重座滑动连接,可以但不限于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的滑动方向与配重座的端面垂直。
54.参考图6,进一步的,配重座240设置有限位块250,卡爪510设置有限位孔512,限位块250穿过限位孔512,限位孔51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513,第二弹簧513位于限位块250背向配重仓241的一侧。
5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块穿过限位孔,通过限位块和限位孔的滑动配合,以及配重座上滑动槽的配合,能够起到限制卡爪滑动方向以及滑动范围的作用。同时,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卡爪靠近按动柱的一端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限位块也能够起到支撑第二弹簧的作用。
56.进一步的,限位孔512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514,第二定位凸起514伸入第二弹簧513内。
5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孔远离配重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伸入第二弹簧内,第二定位凸起能够对第二弹簧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二弹簧产生过度形变,延长了第二弹簧的使用寿命。卡爪与滚珠接触的部位可以设置弧形槽515,弧形槽515能够增加卡爪与滚珠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滚珠的磨损,
58.进一步的,按动柱410与卡爪510之间设置有滚动件520。
5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按动柱相对于配重座滑动时,滚动件会在按动柱与卡爪之间滚动,使得卡爪靠近按动柱的一端能够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减少了卡爪与按动柱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但不限于,滚动件为滚珠。
60.参考图8和9,进一步的,配重块600至少部分置入配重仓241内,配重块600侧面设置有卡接槽610,配重块600底部设置有定位凹槽620。
6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配重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配重块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在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后,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够减少配重块在配重仓内的晃动幅度,使得配重块锁紧机构锁紧配重块更加稳定。
62.卡爪与配重座为滑动连接,可以在配重座上设置供卡爪滑动的滑动槽,来限制卡爪的滑动方向。在需要将配重仓内的配重块取出时,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卡爪收回配重座,卡爪锁舌脱离配重仓,卡爪锁舌脱离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卡爪锁舌不再止挡配重块,可以顺利地将配重块从配重仓里取出。通过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调整卡爪锁舌是否伸入配重仓内,来取出和置入配重块,从而调整铃头的重量,简化了操作。
63.卡爪与配重座滑动连接,卡爪伸入配重仓内的一端为卡爪锁舌,当配重仓内置入配重块时,卡爪锁舌伸入配重仓内,并且卡爪锁舌伸入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内。配重仓顶部设置有进出口,配重块只能够从进出口进出配重仓。通过卡爪锁舌的止挡能够防止配重块脱离配重仓。
64.进一步的,卡接槽610设置为环形槽,环形槽沿着配重块600周向环绕配重块600。
6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配重块置入配重仓,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后,无论配重块转动至任何位置,卡爪锁舌均正对卡接槽,卡爪锁舌伸入配重仓后能够伸入卡接槽内,便于使用者进行锁紧配重块。
66.进一步的,配重块600设置为圆柱体,定位凹槽620设置为圆柱形,定位凹槽620与配重块600共轴。在将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后,便于第一定位凸起伸入定位凹槽内,降低了操作难度。
67.进一步的,配重块600底部设置有圆角630。
6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配重块600底部设置有圆角,也就是配重块600底部的直径会变小,便于将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内。
69.卡爪与配重座滑动连接,卡爪伸入配重仓内的一端为卡爪锁舌,当配重仓内置入配重块时,卡爪锁舌伸入配重仓内,并且卡爪锁舌伸入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内。配重仓顶部设置有进出口,配重块只能够从进出口进出配重仓。通过卡爪锁舌的止挡能够防止配重块脱离配重仓。配重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配重块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在配重块置入配重仓后,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够减少配重块在配重仓内的晃动幅度,使得配重块锁紧机构锁紧配重块更加稳定。卡爪与配重座为滑动连接,可以在配重座上设置供卡爪滑动的滑动槽,来限制卡爪的滑动方向。在需要将配重仓内的配重块取出时,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卡爪收回配重座,卡爪锁舌脱离配重仓,卡爪锁舌脱离配重块侧面的卡接槽,卡爪锁舌不再止挡配重块,可以顺利地将配重块从配重仓里取出。通过卡爪相对于配重座滑动,调整卡爪锁舌是否伸入配重仓内,来取出和置入配重块,从而调整铃头的重量,简化了操作。
70.参考图11~17,进一步的,配重座240包括底座260、底座护罩280和顶盖270,顶盖270和底座26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底座260设置有第一子滑动腔261,顶盖270正对第一子滑动腔26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子滑动腔271,底座260设置有多个沿其轴线周向排布的配重仓241,顶盖270正对配重仓241的位置设置有供配重块穿过的通孔276,顶盖270和底座260盖合,以使第一子滑动腔261和第二子滑动腔271构成用于容置按动柱滑动的滑动腔,底座260面向顶盖270的一侧和/或顶盖270面向底座260的一侧设置有供卡爪滑动的滑动槽272,滑动槽272的一端与配重仓241连通,滑动槽272的另一端与滑动腔连通,滑动槽272内设置有限位块250。
7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面向顶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子滑动腔,可以但不限于,
第一子滑动腔与底座共轴。顶盖面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子滑动腔,可以但不限于,第二子滑动腔与顶盖共轴。第一子滑动腔正对第二子滑动腔,在顶盖与底座盖合后,保证了第一子滑动腔和第二子滑动腔能够构成滑动腔。按动柱在滑动腔内滑动,滑动腔对按动柱的滑动起到限制方向和范围的作用。在对配重座进行装配,需要将按动柱置入滑动腔时,将顶盖与底座分开,露出第一子滑动腔,将按动柱放入第一子滑动腔后,再将顶盖与底座盖合,按动柱进入第二子滑动腔,降低了将按动柱装配到滑动腔内的难度。在需要将按动柱从滑动腔内取出时,可以将顶盖与底座分开,便于将按动柱取出,便于对按动柱进行维修和保养。
72.底座面向顶盖的一侧和/或顶盖面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供卡爪滑动的滑动槽。具体的,可以是,底座面向顶盖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也可以是,顶盖面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也可以是,底座面向顶盖的一侧以及顶盖面向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滑动槽,在顶盖与底座盖合后,卡爪在滑动槽内滑动,滑动槽能够限制卡爪的滑动方向。可以通过分开顶盖与底座,露出滑动槽,便于将卡爪置入滑动槽内,降低了卡爪的安装难度。在需要将卡爪从滑动槽内取出时,可以将顶盖与底座分开,便于将卡爪取出,便于对卡爪进行维修和保养。
73.滑动槽的一端与配重仓连通,使得卡爪能伸入配重仓内,卡住配重仓内的配重块。通过在卡爪和按动柱之间设置滚动件,来实现卡爪沿着按动柱侧面运动,滑动槽的另一端与滑动腔连通,便于滚动件伸出滑动槽贴合按动柱的侧面。可以但不限于,滚动件为滚珠。
74.滑动槽内设置有限位块,卡爪设置有限位孔,将限位块穿过限位孔来限制卡爪的滑动范围。限位块也能够支撑限位孔内的第二弹簧。
75.进一步的,底座260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顶盖270正对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插槽,限位块插入插槽内;或者,顶盖270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0,底座260正对限位块250的位置设置有插槽262,限位块250插入插槽262内;或者,顶盖270正对限位块的位置以及底座260正对限位块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插槽,限位块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插槽内。
7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限位块与底座固定连接,顶盖正对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插槽,在顶盖与底座盖合时,限位块远离底座的一端插入插槽内,在限位块受力时,顶盖和底座分别支撑限位块的两端,避免限位块一端受力,使得限位块受力更加平衡,提高了限位块的可靠性。在分开顶盖与底座时,限位块脱离插槽,便于对配重座进行拆装。
77.也可以是,参考图14和15,限位块与顶盖固定连接,底座正对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插槽,在顶盖与底座盖合时,限位块远离顶盖的一端插入插槽内,在限位块受力时,顶盖和底座分别支撑限位块的两端,避免限位块一端受力,使得限位块受力更加平衡,提高了限位块的可靠性。在分开顶盖与底座时,限位块脱离插槽,便于对配重座进行拆装。
78.也可以是,顶盖和底座分别设置有插槽,将限位块的一端插入一个插槽中,在顶盖与底座盖合时,限位块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插槽内,在限位块受力时,顶盖和底座分别支撑限位块的两端,避免限位块一端受力,使得限位块受力更加平衡,提高了限位块的可靠性。在分开顶盖与底座时,限位块的一端可以脱离一个插槽,便于对配重座进行拆装。
79.进一步的,底座260面向顶盖270的一侧设置有供滚珠滚动的第一滚动槽263,第一滚动槽263位于限位块250与滑动腔之间,第一滚动槽263与第一子滑动腔261连通。
8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装配配重座时,将按动柱置入滑动腔内,卡爪置入滑动槽内,将滚珠置于卡爪与按动柱之间,滚珠部分位于第一滚动槽内,滚珠沿着第一滚动槽的长度方向滚动,使得滚珠保持在卡爪与按动柱之间,第一滚动槽起到限制滚珠滚动范围的作
用,保证了滚珠在配重座内滚动的可靠性。
81.进一步的,顶盖270正对第一滚动槽26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滚动槽273,第二滚动槽273与第二子滑动腔271连通。
8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装配配重座时,将按动柱置入滑动腔内,卡爪置入滑动槽内,将滚珠置于卡爪与按动柱之间,滚珠部分位于第二滚动槽内,滚珠沿着第二滚动槽的长度方向滚动,使得滚珠保持在卡爪与按动柱之间,第二滚动槽起到限制滚珠滚动范围的作用,保证了滚珠在配重座内滚动的可靠性。
83.进一步的,顶盖270和底座260通过多个第一螺栓274连接,第一螺栓274穿过顶盖270和底座260后螺接有第一螺母275,底座260背向顶盖270的一侧设置有螺母座,螺母座设置有第一内六角孔264,第一螺母275位于第一内六角孔264内。
8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顶盖和底座通过多个第一螺栓连接,实现顶盖与底座之间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螺栓穿过顶盖和底座后螺接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顶盖背向底座的一侧,可以在顶盖背向底座的一侧设置第一沉头孔,避免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外漏。底座背向顶盖的一侧设置有螺母座,螺母座设置有第一内六角孔,第一螺母位于第一内六角孔内,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顶盖和底座,转动第一螺栓时,第一内六角孔起到固定第一螺母的作用,避免第一螺母跟随第一螺栓转动,便于对顶盖和底座进行装配。
85.进一步的,配重仓241包括仓底2412、仓侧壁2413、仓顶,仓侧壁2413设置为环形侧壁,仓侧壁2413远离第一子滑动腔26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2414,仓顶设置有供配重块进出配重仓241的进出口2415。
8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配重块与配重座固定时,将配重块从进出口置入配重仓内,卡爪伸入配重仓内来卡住配重块,避免配重块脱离配重座。在取出配重块时,卡爪收回滑动槽,卡爪脱离配重仓,可以将配重块从进出口取出配重仓。
87.仓侧壁远离第一子滑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将配重块从配重仓取出时,可以用手指从第二开口伸入配重仓内,抵住配重块的侧面,从而便于将配重块从配重仓内取出。
88.进一步的,仓侧壁2413在底座260上的正投影为优弧。
8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仓侧壁在底座上的正投影为优弧,配重块为圆柱形,配重仓与配重块相匹配也为圆柱形。仓侧壁在底座上的正投影为优弧,配重块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口的宽度,能够避免配重块从第二开口处脱离配重仓。
90.第二开口在底座上的正投影位于底座的边缘,可以将底座的直径做的尽可能地小,从而减少配重座的体积以及节省用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91.参考图11~17,进一步的,底座护罩280与底座26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底座260位于底座护罩280与顶盖270之间,底座护罩280面向底座26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盘281,第一支撑盘281的外径小于底座护罩280的外径,底座260面向底座护罩28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盘265,第二支撑盘265的外径小于底座260的外径,第一支撑盘281的外径与第二支撑盘265的外径相等,第一支撑盘281正对第二支撑盘265,第一支撑盘281和第二支撑盘265共同套接有缓冲圈230。
9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背向顶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底座护罩,在装配转铃时,底座护罩位于配重座面向手柄的一侧,在使用者抓握手柄,使用转铃进行肌肉训
练时,底座护罩能够保护使用者,避免在铃头转动时,配重座与使用者的手接触,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93.底座护罩设置有第一支撑盘,底座设置有第二支撑盘,在底座护罩与底座固定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拼合构成固定槽,固定槽用来固定缓冲圈,防止缓冲圈相对于配重座运动,保证了缓冲圈的稳定性。通过底座护罩与底座固定,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拼合构成固定槽,便于对缓冲圈进行拆装。在使用者使用转铃进行肌肉训练时,铃头能够相对于铃杆转动,可以将铃头放置在地面上,使用者用手握住手柄,铃头能够在地面上滚动,充当健腹轮进行使用。可以但不限于,缓冲圈能够避免铃头与地面直接接触产生磨损,缓冲圈也能够提高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铃头出现打滑。可以但不限于,缓冲圈外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进一步提高缓冲圈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94.进一步的,底座护罩280和底座260通过多个第二螺栓283连接,第二螺栓283穿过底座护罩280和底座260后螺接有第二螺母284,配重仓241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2411,第一定位凸起2411内设置有第二内六角孔2416,第二内六角孔2416贯穿第一定位凸起2411面向顶盖270的一端,第二螺母284位于第二内六角孔2416内。
9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护罩和底座通过多个第二螺栓连接,实现底座护罩与底座之间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二螺栓穿过底座护罩和底座后螺接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底座护罩背向底座的一侧,可以在底座护罩背向底座的一侧设置第二沉头孔,避免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外漏。
96.配重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配重块底部设置有定位凹槽,将配重块置入配重仓时,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内,通过第一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配合,以及卡爪卡住配重块,能够避免配重块脱离配重仓,保证了转铃的安全性。
97.第一定位凸起内设置有第二内六角孔,第二螺母位于第二内六角孔内,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底座护罩和底座,转动第二螺栓时,第二内六角孔起到固定第二螺母的作用,避免第二螺母跟随第二螺栓转动,便于对底座护罩和底座进行装配。第二螺母置于第二内六角孔也能够避免第二螺母露出第一定位凸起,保证了第一定位凸起能够顺利地插入定位凹槽内。
98.进一步的,缓冲圈230内侧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231,第三环状凸起231背向缓冲圈23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凸起232,固定凸起232设置有固定孔233,底座护罩280面向底座260的一侧或者底座260面向底座护罩28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282,固定柱282穿过固定孔233。
9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底座护罩与底座固定,缓冲圈套在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时,第三环状凸起位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能够夹持第三环状凸起,避免缓冲圈相对于配重座转动。底座护罩或者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柱,固定凸起设置有固定孔,在底座护罩与底座固定时,固定柱穿过固定孔,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圈与配重座连接的可靠性,避免缓冲圈相对于配重座转动。
100.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
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