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

文档序号:33387765发布日期:2023-03-08 09:0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

1.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2.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需要一种训练臂力的装置,对脑中风患者进行臂力康复训练,臂力康复训练是锻炼患者的臂力。
3.但是,现有的臂力拉伸训练装置体积过大,功能过于简单,且无法针对每个人的训练量进行调整,且在训练时,患者在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出现肌肉疲劳,且皮肤表面容易出汗,造成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包括弧形拉伸板,所述弧形拉伸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拉伸板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带,两个所述弧形拉伸板通过弹性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拉伸板上设置有收紧带,所述收紧带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弧形拉伸板上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还包括:更换机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弧形连接板外壁上的更换拉环,拉力机构,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拉伸板正上方的拉力管,所述拉力管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的外壁与拉力管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拉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拉板的一端与拉力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拉板远离拉簧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钩,所述拉钩远离拉板的一端滑动贯穿拉力管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拉钩的延伸部与更换拉环活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带的底侧设置有挤气机构,所述挤气机构包括连通设置在弹性连接带底侧外壁的挤气弹性囊,所述挤气弹性囊的两侧外壁连通设置有半圆伸缩管。
6.进一步地,所述半圆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半圆伸缩管内部的推动柱,所述推动柱的外壁与半圆伸缩管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推动柱滑动贯穿半圆伸缩管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其中,所述推动柱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滑板。
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拉伸板的底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弧形拉伸板底侧侧壁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其中,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限位杆上,所述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簧,所述限位簧远离滑板的一端与限位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滑板远离推动柱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增强机构,所述连接增强机构
包括固定连接在滑板远离推动柱一端外壁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动板,其中,所述连接滑动板滑动设置在相邻限位杆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滑动板与相邻限位槽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与连接滑动板上分别设置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弧形按摩板,所述弧形按摩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按摩板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球。
10.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按摩板的内部设置有喷气机构,所述喷气机构包括开设在弧形按摩板内部的气体腔,所述气体腔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气体腔内部的弧形活塞板,所述弧形活塞板的外壁与气体腔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弧形活塞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远离弧形活塞板的一端滑动贯穿气体腔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其中,所述活塞柱的延伸部固定连接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弧形拉伸板的底侧外壁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当患者需要进行臂力训练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该装置通过收紧带和魔术贴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然后通过手臂间的伸缩效果,可以使两侧弧形拉伸板在弹性连接带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舒展和收拢前臂和上臂带动弹簧拉伸和收拢,通过拉伸过程中产生的阻力,达到臂力训练的效果,并可以通过自身需求增加拉力机构的数量,增加弹簧带来的阻力,以满足患者训练量不同的需求,达到更有效的训练效果,以此增强该装置的实用性。
14.(2)、该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通过舒展和收拢前臂和上臂时,可以反复对挤气弹性囊发生反复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使挤气弹性囊内部的气体进入到半圆伸缩管的内部,从而利用气体的推动效果,可以带动推动柱发生移动,可以带动连接柱和滑动板发生移动,进而可以带动弧形按摩板和按摩球沿着患者的皮肤进行移动,在移动效果下,可以利用按摩球对患者进行挤压按摩,从而达到对患者按摩的目的,提高患者在训练时的舒适性。
15.(3)、该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在弧形按摩板发生移动过程中,可以使弧形固定板带动活塞柱和弧形活塞板在气体腔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利用此效果,可以使弧形活塞板对气体腔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喷气孔,从而作用在患者皮肤上,利用气体的吹动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训练时的舒适性,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拉伸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挤气弹性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图;
19.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平面剖视图;
20.图5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剖视图;
21.图6为本发明弧形按摩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半圆伸缩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按摩球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弧形拉伸板;11、弹性连接带;12、收紧带;13、弧形连接板;2、更换机构;201、更换拉环;3、拉力机构;301、拉力管;302、拉板;303、拉簧;304、拉钩;4、挤气机构;401、挤气弹性囊;402、半圆伸缩管;5、推动机构;501、推动柱;502、滑板;6、限位机构;601、限位槽;602、限位杆;603、限位簧;7、连接增强机构;701、连接柱;702、滑动板;8、按摩机构;801、弧形按摩板;802、按摩球;9、喷气机构;901、气体腔;902、喷气孔;10、活塞机构;101、弧形活塞板;102、活塞柱;103、弧形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脑中风患者康复用臂力拉伸装置,包括弧形拉伸板1,弧形拉伸板1的数量为两个,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弧形拉伸板1的数量进行限定,两个弧形拉伸板1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带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连接弧形拉伸板1,两个弧形拉伸板1通过弹性连接带1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两个弧形拉伸板1连接,弧形拉伸板1上设置有收紧带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整个装置,收紧带12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收紧带12,弧形拉伸板1上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更换机构2,还包括:
28.更换机构2,更换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弧形连接板13外壁上的更换拉环2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拉力机构3;
29.拉力机构3,拉力机构3包括设置在弧形拉伸板1正上方的拉力管3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提供拉力,拉力管3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拉板3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拉板302的移动,拉板302的外壁与拉力管30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拉板302进行限位,拉板30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拉簧3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拉板302的快速复位,拉簧303远离拉板302的一端与拉力管301的内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拉簧303;
30.其中,拉板302远离拉簧30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钩30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拉板302的移动,拉钩304远离拉板302的一端滑动贯穿拉力管301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拉钩304的移动,拉钩304的延伸部与更换拉环201活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拉钩304。
31.弹性连接带11的底侧设置有挤气机构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气体进行挤压,挤气机构4包括连通设置在弹性连接带11底侧外壁的挤气弹性囊4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手臂弯曲的挤压力,挤气弹性囊401的两侧外壁连通设置有半圆伸缩管
4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传输。
32.半圆伸缩管402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机构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气体的推动效果,推动机构5包括滑动设置在半圆伸缩管402内部的推动柱5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柱501的移动,推动柱501的外壁与半圆伸缩管402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推动柱501进行限位,推动柱501滑动贯穿半圆伸缩管402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柱501的移动;
33.其中,推动柱501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滑板5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推动柱501的移动效果。
34.实施例2
35.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
36.如图1-图8所示
37.弧形拉伸板1的底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机构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滑板502进行限位,限位机构6包括开设在弧形拉伸板1底侧侧壁上的限位槽6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限位杆602,限位槽6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对滑板502进行限位;
38.其中,滑板502滑动设置在限位杆602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滑板502的移动,滑板5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簧6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滑板502的快速复位,限位簧603远离滑板502的一端与限位槽601的侧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限位簧603。
39.滑板502远离推动柱5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增强机构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滑板502的移动效果,连接增强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滑板502远离推动柱501一端外壁上的连接柱7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滑板502的推动效果,连接柱701远离滑板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动板7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连接柱701的移动效果;
40.其中,连接滑动板702滑动设置在相邻限位杆602的外壁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连接滑动板702进行限位,连接滑动板702与相邻限位槽601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连接滑动板702的快速复位。
41.滑板502与连接滑动板702上分别设置有按摩机构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滑板502和连接滑动板702的移动效果,按摩机构8包括弧形按摩板8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按摩球802,弧形按摩板80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滑板502的侧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弧形按摩板801,弧形按摩板801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球8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弧形按摩板801的移动效果。
42.弧形按摩板801的内部设置有喷气机构9,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弧形按摩板801的移动效果,喷气机构9包括开设在弧形按摩板801内部的气体腔9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储存气体,气体腔901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9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排出。
43.气体腔90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机构1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气体进行挤压,活塞机构10包括滑动设置在气体腔901内部的弧形活塞板1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弧形活塞板101的移动,弧形活塞板101的外壁与气体腔90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
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弧形活塞板101进行限位,弧形活塞板1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柱1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弧形活塞板101的移动,活塞柱102远离弧形活塞板101的一端滑动贯穿气体腔901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活塞柱102的移动;
44.其中,活塞柱102的延伸部固定连接弧形固定板1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活塞柱102,弧形固定板103固定连接在弧形拉伸板1的底侧外壁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弧形固定板103。
4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46.当患者需要进行臂力训练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该装置通过收紧带12和魔术贴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然后通过手臂间的伸缩效果,可以使两侧弧形拉伸板1在弹性连接带11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舒展和收拢前臂和上臂带动弹簧拉伸和收拢,通过拉伸过程中产生的阻力,达到臂力训练的效果,并可以通过自身需求增加拉力机构3的数量,增加弹簧带来的阻力,以满足患者训练量不同的需求,达到更有效的训练效果,以此增强该装置的实用性,其次,通过舒展和收拢前臂和上臂时,可以反复对挤气弹性囊401发生反复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使挤气弹性囊401内部的气体进入到半圆伸缩管402的内部,从而利用气体的推动效果,可以带动推动柱501发生移动,可以带动连接柱701和滑动板702发生移动,进而可以带动弧形按摩板801和按摩球802沿着患者的皮肤进行移动,在移动效果下,可以利用按摩球802对患者进行挤压按摩,从而达到对患者按摩的目的,提高患者在训练时的舒适性。
47.同时,在弧形按摩板801发生移动过程中,可以使弧形固定板103带动活塞柱102和弧形活塞板101在气体腔901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利用此效果,可以使弧形活塞板101对气体腔901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喷气孔902,从而作用在患者皮肤上,利用气体的吹动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训练时的舒适性,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拉伸训练效果。
48.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