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结构

文档序号:33100457发布日期:2023-02-01 00:3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结构

1.本技术涉及羽毛球训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结构。


背景技术:

2.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及新兴的3打3规则。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
3.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往往需要借助羽毛球发球器进行连续多次发球,从而实现连续训练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发球器的发射角度相对固定,导致训练器对陪练员的陪练模拟效果较差,不利于运动员对不同发球角度的球的训练,训练较为单一,不符合现今运动员对羽毛球训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模拟发球时角度的多变性,使对运动员的陪练效果更好,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固撑杆和定撑杆,定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半环,固撑杆上端以及支撑半环上设有出球筒,出球筒包括上出球端以及固定连接在上出球端下端的下柱面端,下柱面端下端开凿有半球槽,支撑半环内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点定球,支点定球活动嵌入半球槽内,上出球端上端固定连接有储球仓,上出球端与储球仓相互对应部位开凿有球孔,储球仓内放置有多个依次叠放的羽毛球,上出球端内安装有弹射器,弹射器的弹射端的端面与储球仓靠近弹射器一侧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
5.通过可转动式的出球筒的设置,在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时,只需要控制控角模块在每次发球时保持不同的绕线幅度,可有效控制本技术在每次发球时,均能保持不同的发球角度,进而大幅度提高模拟发球时发球角度的多变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发球角度,对运动员的陪练效果更好;另外通过配重维稳模块的设置,可有效维持出球筒变换角度时的稳定性,使整个发球结构不易因不断的变换角度而倾倒。
6.进一步的,上出球端内部空间的截面尺寸不小于羽毛球的最大截面的尺寸,且上出球端内部空间尺寸不大于羽毛球最大截面尺寸的1.2倍,使上出球端内部空间刚好略大于一个羽毛球的尺寸,便于羽毛球在上出球端内的顺利移动,使其在弹射器的作用下能顺利向外弹射而出。
7.进一步的,下柱面端下端与固撑杆上端部相互接触,二者仅接触不固定,使出球筒可在控角模块作用下发生角度的变化,同时固撑杆可作为出球筒远离弹射器一侧端部的支撑点,可在不训练或者进行水平角度发球时,对出球筒进行支撑,有效缓解支点定球处受到的压力,进而有效保证支点定球不易从半球槽内脱离而出,进一步维持出球筒的稳定性,半球槽口部直径小于支点定球直径,使出球筒可以以支点定球为支点转动,同时使出球筒不易与支点定球分离。
8.进一步的,储球仓截面为平行梯形结构,且储球仓的短平行端位于朝向弹射器的
一侧,有效限制羽毛球在放置到储球仓内时,羽毛端远离弹射器,而泡沫端朝向弹射器,在受到弹射器的弹射力时,有效保证羽毛球能被顺利弹出。
9.进一步的,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控角模块和配重维稳模块,配重维稳模块包括配重半球以及固定连接在配重半球与下柱面端之间的双配重绳,控角模块上端与下柱面端固定连接,且控角模块和配重半球分别位于固撑杆和定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配重维稳模块用作配重,使控角模块在缩短控制出球筒出球的端部抬起时,出球筒朝向弹射器的一端不易失去平衡而从支撑半环上倾倒。
10.进一步的,控角模块包括定位板、固定安装在两个定位板之间的电动转轴以及固定连接在电动转轴中部与下柱面端之间的控角绳,控角绳为柔性结构,且控角绳处于伸直状态,在需要发球时,在每次发球时电动转轴不断卷绕或者散开控角绳,使控角绳对出球筒向下的拉力不断变化,进而使每次发球时出球筒抬起角度不同,实现发球角度的不同,进而使本发球结构对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更好。
11.进一步的,配重半球中部开凿有球形腔,球形腔内填充有显色液,且球形腔上端口部与双配重绳相互连通,双配重绳包括外维稳层以及位于外维稳层内的内维稳绳,在出球筒一侧抬起时,双配重绳均受到拉力,当长时间使用后,双配重绳受到拉扯次数不断增多后,其强度逐渐变弱,同时老化程度不断增大,在内部弹性的内维稳绳发生断裂情况时,显色液溢出,并逐渐从外维稳层上浸出,可对工作人员起到预警作用,便于及时更换新的双配重绳,内维稳绳为空心管状结构,且内维稳绳与球形腔相互连通,显色液蔓延至内维稳绳内,且显色液液面不低于内维稳绳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三分点,有效保证内维稳绳断裂后,溢出的有色液的量相对较多,使溢出后现象变化更加明显。
12.进一步的,外维稳层为处于褶皱状的柔性非密封结构,外层外维稳层的设置,可作为保险层,当内部的内维稳绳断裂后,外维稳层可作为最后一道限位层,对出球筒翘起的端部起到拉扯力,使出球筒不易因内维稳绳的断裂而倾倒,有效维持在该情况下,本发球结构的稳定性,内维稳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下柱面端与固撑杆上端接触时,内维稳绳处于不受力的甚至状态,外维稳层完全伸展时弹射器不与底板接触,使内维稳绳断裂后,出球筒的下沉端不易与底板发生撞击,进而有效维持稳定性。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可转动式的出球筒的设置,在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时,只需要控制控角模块在每次发球时保持不同的绕线幅度,可有效控制本技术在每次发球时,均能保持不同的发球角度,进而大幅度提高模拟发球时发球角度的多变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发球角度,对运动员的陪练效果更好;另外通过配重维稳模块的设置,可有效维持出球筒变换角度时的稳定性,使整个发球结构不易因不断的变换角度而倾倒。
14.(2)上出球端内部空间的截面尺寸不小于羽毛球的最大截面的尺寸,且上出球端内部空间尺寸不大于羽毛球最大截面尺寸的1.2倍,使上出球端内部空间刚好略大于一个羽毛球的尺寸,便于羽毛球在上出球端内的顺利移动,使其在弹射器的作用下能顺利向外弹射而出。
15.(3)下柱面端下端与固撑杆上端部相互接触,二者仅接触不固定,使出球筒可在控角模块作用下发生角度的变化,同时固撑杆可作为出球筒远离弹射器一侧端部的支撑点,可在不训练或者进行水平角度发球时,对出球筒进行支撑,有效缓解支点定球处受到的压
力,进而有效保证支点定球不易从半球槽内脱离而出,进一步维持出球筒的稳定性,半球槽口部直径小于支点定球直径,使出球筒可以以支点定球为支点转动,同时使出球筒不易与支点定球分离。
16.(4)储球仓截面为平行梯形结构,且储球仓的短平行端位于朝向弹射器的一侧,有效限制羽毛球在放置到储球仓内时,羽毛端远离弹射器,而泡沫端朝向弹射器,在受到弹射器的弹射力时,有效保证羽毛球能被顺利弹出。
17.(5)配重维稳模块用作配重,使控角模块在缩短控制出球筒出球的端部抬起时,出球筒朝向弹射器的一端不易失去平衡而从支撑半环上倾倒。
18.(6)在需要发球时,在每次发球时电动转轴不断卷绕或者散开控角绳,使控角绳对出球筒向下的拉力不断变化,进而使每次发球时出球筒抬起角度不同,实现发球角度的不同,进而使本发球结构对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更好。
19.(7)在出球筒一侧抬起时,双配重绳均受到拉力,当长时间使用后,双配重绳受到拉扯次数不断增多后,其强度逐渐变弱,同时老化程度不断增大,在内部弹性的内维稳绳发生断裂情况时,显色液溢出,并逐渐从外维稳层上浸出,可对工作人员起到预警作用,便于及时更换新的双配重绳,内维稳绳为空心管状结构,且内维稳绳与球形腔相互连通,显色液蔓延至内维稳绳内,且显色液液面不低于内维稳绳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三分点,有效保证内维稳绳断裂后,溢出的有色液的量相对较多,使溢出后现象变化更加明显。
20.(8)外维稳层为处于褶皱状的柔性非密封结构,外层外维稳层的设置,可作为保险层,当内部的内维稳绳断裂后,外维稳层可作为最后一道限位层,对出球筒翘起的端部起到拉扯力,使出球筒不易因内维稳绳的断裂而倾倒,有效维持在该情况下,本发球结构的稳定性,内维稳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下柱面端与固撑杆上端接触时,内维稳绳处于不受力的甚至状态,外维稳层完全伸展时弹射器不与底板接触,使内维稳绳断裂后,出球筒的下沉端不易与底板发生撞击,进而有效维持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右侧视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侧视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角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出球筒部分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出球筒抬起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双配重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配重维稳模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双配重绳在出球筒抬起直至断裂后的过程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21上出球端、22储球仓、24下柱面端、31固撑杆、32定撑杆、33支撑半环、4控角模块、41定位板、42电动转轴、43控角绳、5弹射器、6配重半球、61球形腔、7双配重绳、71外维稳层、72内维稳绳、8支点定球、81半球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结构,请参阅图1-2,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固撑杆31和定撑杆32,定撑杆3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半环33,固撑杆31上端以及支撑半环33上设有出球筒,出球筒包括上出球端21以及固定连接在上出球端21下端的下柱面端24;请参阅图3,上出球端21上端固定连接有储球仓22,上出球端21与储球仓22相互对应部位开凿有球孔,储球仓22内放置有多个依次叠放的羽毛球,上出球端21内部空间的截面尺寸不小于羽毛球的最大截面的尺寸,且上出球端21内部空间尺寸不大于羽毛球最大截面尺寸的1.2倍,使上出球端21内部空间刚好略大于一个羽毛球的尺寸,便于羽毛球在上出球端21内的顺利移动,使其在弹射器的作用下能顺利向外弹射而出,同时使上出球端21内一次只能进入一个羽毛球,储球仓22截面为平行梯形结构,且储球仓22的短平行端位于朝向弹射器5的一侧,有效限制羽毛球在放置到储球仓22内时,羽毛端远离弹射器5,而泡沫端朝向弹射器5,在受到弹射器5的弹射力时,有效保证羽毛球能被顺利弹出。上出球端21内安装有弹射器5,弹射器5的弹射端的端面与储球仓22靠近弹射器5一侧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其在发射时,能刚好作用在羽毛球上,使弹射效果更好。
25.请参阅图4-5,下柱面端24下端开凿有半球槽81,支撑半环33内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点定球8,支点定球8活动嵌入半球槽81内,下柱面端24下端与固撑杆31上端部相互接触,二者仅接触不固定,使出球筒可在控角模块4作用下发生角度的变化,同时固撑杆31可作为出球筒远离弹射器5一侧端部的支撑点,可在不训练或者进行水平角度发球时,对出球筒进行支撑,有效缓解支点定球8处受到的压力,进而有效保证支点定球8不易从半球槽81内脱离而出,进一步维持出球筒的稳定性,半球槽81口部直径小于支点定球8直径,使出球筒可以以支点定球8为支点转动,同时使出球筒不易与支点定球8分离。
26.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控角模块4和配重维稳模块,配重维稳模块包括配重半球6以及固定连接在配重半球6与下柱面端24之间的双配重绳7,控角模块4上端与下柱面端24固定连接,且控角模块4和配重半球6分别位于固撑杆31和定撑杆32相互远离的一侧,配重维稳模块用作配重,使控角模块4在缩短控制出球筒出球的端部抬起时,出球筒朝向弹射器5的一端不易失去平衡而从支撑半环33上倾倒。
27.控角模块4包括定位板41、固定安装在两个定位板41之间的电动转轴42以及固定连接在电动转轴42中部与下柱面端24之间的控角绳43,控角绳43为柔性结构,且控角绳43处于伸直状态,在需要发球时,在每次发球时电动转轴42不断卷绕或者散开控角绳43,使控角绳43对出球筒向下的拉力不断变化,进而使每次发球时出球筒抬起角度不同,实现发球角度的不同,进而使本发球结构对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更好。
28.请参阅图7-8,配重半球6中部开凿有球形腔61,球形腔61内填充有显色液,且球形腔61上端口部与双配重绳7相互连通,双配重绳7包括外维稳层71以及位于外维稳层71内的
内维稳绳72,请参阅图9,在出球筒一侧抬起时,双配重绳7均受到拉力,当长时间使用后,双配重绳7受到拉扯次数不断增多后,其强度逐渐变弱,同时老化程度不断增大,在内部弹性的内维稳绳72发生断裂情况时,显色液溢出,并逐渐从外维稳层71上浸出,可对工作人员起到预警作用,便于及时更换新的双配重绳7,内维稳绳72为空心管状结构,且内维稳绳72与球形腔61相互连通,显色液蔓延至内维稳绳72内,且显色液液面不低于内维稳绳72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三分点,有效保证内维稳绳72断裂后,溢出的有色液的量相对较多,使溢出后现象变化更加明显。
29.外维稳层71为处于褶皱状的柔性非密封结构,外层外维稳层71的设置,可作为保险层,当内部的内维稳绳72断裂后,外维稳层71可作为最后一道限位层,对出球筒翘起的端部起到拉扯力,使出球筒不易因内维稳绳72的断裂而倾倒,有效维持在该情况下,本发球结构的稳定性,内维稳绳72为弹性材料制成,且下柱面端24与固撑杆31上端接触时,内维稳绳72处于不受力的甚至状态,外维稳层71完全伸展时弹射器5不与底板1接触,使内维稳绳72断裂后,出球筒的下沉端不易与底板1发生撞击,进而有效维持稳定性。
30.通过可转动式的出球筒的设置,在模拟陪练员的发球时,只需要控制控角模块4在每次发球时保持不同的绕线幅度,可有效控制本技术在每次发球时,均能保持不同的发球角度,进而大幅度提高模拟发球时发球角度的多变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发球角度,对运动员的陪练效果更好;另外通过配重维稳模块的设置,可有效维持出球筒变换角度时的稳定性,使整个发球结构不易因不断的变换角度而倾倒。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