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4231发布日期:2023-03-15 13: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儿科儿童内分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


背景技术:

2.矮小症指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便可判断其患有儿童矮小症。
3.儿童矮小症的造成原因有很多种情况,例如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骨质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存在、先天性遗传因素、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等等因素,均是儿童矮小症的诱发因素,且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因此需要重视儿童在发育时期的体质锻炼,由于儿童患病的诱因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其有可能为骨质生长的发育不良所导致,而通过对骨质进行长期的刺激可以促进骨骼变得活跃,加快骨骼的分化从而使得骨骼生长,此时可以设计一种装置,装置能够通过辅助锻炼的方式进行外力牵伸来刺激骨骼从而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且此种装置在对儿童进行辅助性锻炼时,还需要保证儿童的使用安全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儿童患病的诱因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其有可能为骨质生长的发育不良所导致,而通过对骨质进行长期的刺激可以促进骨骼变得活跃,加快骨骼的分化从而使得骨骼生长,此时可以设计一种装置,装置能够通过辅助锻炼的方式进行外力牵伸来刺激骨骼从而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且此种装置在对儿童进行辅助性锻炼时,还需要保证儿童的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包括:
6.主体,包括底座和配重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踩踏板,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弯杆,所述第一连接弯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挂设副杆,所述第一挂设副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所述配重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挂设副杆;
7.牵伸机构,包括支撑主杆,所述支撑主杆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伸杆,所述推伸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滑杆,所述活动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活动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滑筒,所述外滑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撑板,所述下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移踏板,所述支撑主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弯
杆,所述第二连接弯杆远离支撑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手板,所述撑手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定杆;
8.防护机构,包括支撑弯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支撑弯杆与支撑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支撑主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弯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踏板,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支撑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撑板。
9.优选的,所述支撑筒呈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撑筒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筒通过第一连接杆与踩踏板进行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筒通过第一连接弯杆与第一挂设副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挂设副杆呈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挂设副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弯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位置,所述拉绳与第二挂设副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挂设副杆通过拉绳与第二挂设副杆之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挂设副杆呈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挂设副杆固定连接在配重块的两侧。
11.优选的,所述支撑主杆呈圆柱体形状,所述支撑主杆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主杆的下端位于支撑筒的内部,所述固定板通过弹簧与活动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液,所述活动板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圆孔,所述推伸杆呈四组,四组所述推伸杆均匀分布在活动板圆孔部分的外端,所述弹簧通过推伸杆与活动滑杆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活动滑杆呈圆柱体形状,所述与支撑主杆的内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活动滑杆远离推伸杆的一端外表面,所述支撑主杆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支撑主杆的滑动槽部分滑动连接,所述外滑筒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外滑筒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滑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外滑筒进行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下撑板的上端开设有圆孔,所述下撑板的圆孔部分与外滑筒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外滑筒通过下撑板与滑移踏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弯杆呈四组,四组所述第二连接弯杆呈上下两层设置,所述支撑主杆通过第二连接弯杆与撑手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定杆固定连接在撑手板之间位置。
15.优选的,所述支撑筒通过支撑弯杆与固定踏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踏板的上端开设有圆孔,所述支撑主杆与固定踏板的圆孔部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背撑板呈带有弧度的板状结构,所述支撑主杆通过第三连接杆与背撑板进行固定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装置通过患者踩在固定踏板上,进而将手臂架设在撑手板之间,用手握住支定杆,进而将脚部放置在滑移踏板的上端,从而由重力压动滑移踏板向下滑移,在滑移踏板下滑的同时,其会压动支撑主杆内部的活动板向下滑移,从而使得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缓冲液从活动板的孔洞部分向活动板与活动滑杆之间进行活动,从而保证滑移踏板的缓慢下降效果,在滑移踏板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后,患者的身体被滑移踏板进行一定力量的支撑,其主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牵拉,进而利用外力辅助患者的骨质生长。
18.2、在装置对患者进行辅助牵伸的过程中,其通过设置有固定踏板和背撑板,从而使得患者在上肢脱力后脚部可以架设在固定踏板上进行支撑,从而保护其上肢不会受伤,同时背撑板的设置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抵撑保护,从而保证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其上身能够被保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后视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仰视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立体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立体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立体示意图。
26.图中:1、底座;11、配重块;12、支撑筒;13、第一连接杆;14、踩踏板;15、第一连接弯杆;16、第一挂设副杆;17、拉绳;18、第二挂设副杆;2、支撑主杆;21、固定板;22、弹簧;23、活动板;24、推伸杆;25、活动滑杆;26、第二连接杆;27、外滑筒;28、下撑板;29、滑移踏板;210、第二连接弯杆;211、撑手板;212、支定杆;3、支撑弯杆;31、第三连接杆;32、固定踏板;33、背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9.一种辅助矫正儿童矮小症的锻炼支架,包括:
30.主体,包括底座1和配重块1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筒12,支撑筒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远离支撑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踩踏板14,支撑筒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弯杆15,第一连接弯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挂设副杆16,第一挂设副杆1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17,配重块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挂设副杆18,在底座1对装置整体进行支撑后,通过拉绳17对第一挂设副杆16和第二挂设副杆18进行活动连接,进而将配重块11和第一连接弯杆15之间进行相对固定,从而保证配重块11对装置整体起到稳固作用,从而保证装置在使用时候的稳定性。
31.牵伸机构,包括支撑主杆2,支撑主杆2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主杆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远离固定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3,活动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伸杆24,推伸杆24远离活动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滑杆25,活动滑杆2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6,第二连接杆26远离活动滑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滑筒27,外滑筒2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撑板28,下撑板2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移踏板29,支撑主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弯杆210,第二连接弯杆210远离支撑主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手板211,撑手板2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定杆212,患者通过踩在踩踏板14上进行使其上至固定踏板32上进行站定,进而患者将手臂放置在撑手板211之间架设,同时用手握住支定杆212,此时其将脚从固定踏板32的上端移至滑移踏板29上站立,滑移踏板29在患者自身重量的下压下向着下部进行滑动,其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活动滑杆25进行滑动,进而活动滑杆25推动推伸杆24向下挤
压,使得固定板21和活动板23之间的缓冲液会从活动板23的圆孔之间进入活动板23和活动滑杆25之间,从而进行滑移踏板29下降的缓冲,使得其缓慢下降至患者身体处于完全伸直的状态,进而通过重力对其身体进行持续拉伸,从而促进生长。
32.防护机构,包括支撑弯杆3和第三连接杆31,支撑弯杆3与支撑筒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31与支撑主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弯杆3远离支撑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踏板32,第三连接杆31远离支撑主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撑板33,通过固定踏板32的设置,使得患者在锻炼时间过长而脱力后,其可以站立在固定踏板32上进行休息,同时背撑板33的设置保证患者在拉伸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背部进行支撑保护。
33.进一步的,支撑筒12呈圆柱体形状,支撑筒12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支撑筒12通过第一连接杆13与踩踏板14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踩踏板14的设置,从而辅助患者可以爬上装置,进而进行下一步使用。
34.进一步的,支撑筒12通过第一连接弯杆15与第一挂设副杆16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挂设副杆16呈两组,两组第一挂设副杆1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弯杆15远离支撑筒12的一端位置,拉绳17与第二挂设副杆18之间活动连接,第一挂设副杆16通过拉绳17与第二挂设副杆18之间进行活动连接,第二挂设副杆18呈两组,两组第二挂设副杆18固定连接在配重块11的两侧,通过配重块11和底座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保证装置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倾倒。
35.进一步的,支撑主杆2呈圆柱体形状,支撑主杆2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支撑主杆2的下端位于支撑筒12的内部,固定板21通过弹簧22与活动板23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弹簧22的设置,使得活动板23在下压后可以进行回弹,从而使滑移踏板29可以进行反复的活动滑移,保证患者能够进行持续递进式牵伸锻炼。
36.进一步的,固定板21与活动板23之间设置有缓冲液,活动板2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圆孔,推伸杆24呈四组,四组推伸杆24均匀分布在活动板23圆孔部分的外端,弹簧22通过推伸杆24与活动滑杆25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缓冲液的设置,保证了活动板23会进行缓慢的下滑,从而使得滑移踏板29的下移速度缓慢,从而对患者进行较平缓式的牵伸锻炼,使得身体不至因为过度锻炼而受伤。
37.进一步的,活动滑杆25呈圆柱体形状,与支撑主杆2的内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6固定连接在活动滑杆25远离推伸杆24的一端外表面,支撑主杆2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第二连接杆26与支撑主杆2的滑动槽部分滑动连接,外滑筒27呈圆柱体形状,外滑筒27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活动滑杆25通过第二连接杆26与外滑筒27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外滑筒27与活动滑杆25进行固定连接,进行是外滑筒27与下撑板28固定连接,活动滑杆25与推伸杆24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下撑板28与推伸杆24之间可以进行同步滑动。
38.进一步的,下撑板28的上端开设有圆孔,下撑板28的圆孔部分与外滑筒27进行固定连接,外滑筒27通过下撑板28与滑移踏板29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弯杆210呈四组,四组第二连接弯杆210呈上下两层设置,支撑主杆2通过第二连接弯杆210与撑手板211进行固定连接,支定杆212固定连接在撑手板211之间位置,通过患者手臂放置在撑手板211的上端,进而将手握住支定杆212,从而患者能够靠上肢力量对身体进行支撑,进而使下身进行悬垂拉伸,从而辅助生长。
39.进一步的,支撑筒12通过支撑弯杆3与固定踏板32进行固定连接,固定踏板32的上
端开设有圆孔,支撑主杆2与固定踏板32的圆孔部分进行固定连接,背撑板33呈带有弧度的板状结构,支撑主杆2通过第三连接杆31与背撑板33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通过背撑板33的设置,使得患者的背部能够得到支撑,同时患者可以通过手部对支定杆212进行推动,是其与背撑板33之间进行抵紧,从而减小手臂的垂直支撑力。
40.工作原理:装置通过后端设置有配重块11,配重块11通过拉绳17与支撑筒12之间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装置的稳定,进而患者通过踩在踩踏板14上,进而上到装置上端,接着再踩到固定踏板32上进行站定,此时再将手臂放置在撑手板211之间进行架设,同时手部握住支定杆212,在上肢进行稳定后,此时将脚部从固定踏板32上移至滑移踏板29上,滑移踏板29会收到患者身体的重量下压而进行向下的滑移,此时滑移踏板29通过固定连接在下撑板28上,下撑板28会与固定的外滑筒27进行向下的移动,外滑筒27则通过第二连接杆26带动活动滑杆25在支撑主杆2的内部进行向下滑动,此时活动滑杆25通过推伸杆24推动活动板23向下,活动板23向下的时候,固定板21和活动板23之间的缓冲液会从活动板23的孔洞部分向上端进行活动,从而对活动板23进行下滑速度的减缓,进而使得滑移踏板29的下滑速度进行减缓,从而保证患者的牵拉锻炼过程达到一种递进且轻缓的效果,当滑移踏板29下滑到一定位置后,患者身体将处于伸直状态,通过此种悬垂状态对患者起到辅助拉伸生长的作用,接着患者可以通过收合腿部,使得弹簧22对推伸杆24进行回弹推动,进而使得滑移踏板29向上回弹,回弹后患者再通过将脚部放置在滑移踏板29上,从而进行下一次的拉伸过程,通过此种循环的过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递进式的拉伸训练。
41.在患者进行拉伸训练的时候,如果患者上肢有了脱力的迹象,其可以将脚从滑移踏板29上移动至固定踏板32上进行支撑,从而进行上肢的休息,保证了患者不会因为脱力情况而受伤,同时通过背撑板33的设置,从而保证患者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对其背部进行保护,同时患者可以对支定杆212进行推动,使其背部与背撑板33之间抵紧,从而降低手臂部分对于身体的支撑力,以使得患者的锻炼更加轻松安全。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