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4035发布日期:2022-09-03 02:5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


背景技术:

2.动感单车作为有氧运动设备,用户通过骑行动感单车来实现能量消耗,让用户在消耗能量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所以,动感单车是健身房中运动量最大的器械之一。而动感单车由于其结构与普通单车的结构相似,主要是通过骑行来锻炼用户的腿部肌肉,因此,现有的动感单车的使用功能都比较单一,仅能锻炼到用户的下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动感单车使用功能单一,仅能锻炼下肢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该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车把安装座;带座轴承,带座轴承安装在车把安装座上,内设置有旋转内圈,旋转内圈与带座轴承活动连接;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穿过旋转内圈,与带座轴承连接;转动把手对,转动把手对分别与第一把手的两端活动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转手把手对包括第二把手对和第三把手对,第二把手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把手的两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把手对活动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面,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把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槽,两个第二把手的第二连接面分别设置在第一把手两端的第一连接槽中。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连接槽通过固定块与第二连接面活动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固定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三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三把手,第三把手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三把手的第三连接面设置在第二把手的第二连接槽中,第三连接面通过固定块与第二连接槽活动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固定块上
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把手上靠近旋转内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通过固定销与车架活动可拆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车架上设置车把安装座,车把安装座上安装有带座轴承,带座轴承内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旋转内圈。第一把手穿过旋转内圈,与带座轴承连接。转动把手对设置第一把手的两端,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把手穿过旋转内圈,能够通过旋转内圈,在带座轴承内转动,然后,转动把手对活动连接在第一把手的两端,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把手对的位置,使用户能够握住转动把手对,进而实现第一把手在带座轴承内的旋转,让用户的上肢也能够得到训练,实现运动器材的功能多样性。
16.另外,转动把手对包括第二把手对和第三把手对。第二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三把手,两个第二把手分别设置在第一把手的两端,两个第三把手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把手的另一端,且上述连接均为活动连接,因此可以改变把手的形状,使其更适合用户抓握,能够抓住转动把手对来实现对第一把手的旋转,进而完成上肢的手臂训练。
17.此外,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连接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孔,这样能够调节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相对位置,使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
18.不仅如此,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的连接、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连接均是通过固定块来连接的,固定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这能够调整各部件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施例中动感单车把手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3是本实施例动感单车中把手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5是本实施例中带座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三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施例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施例中固定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实施例中把手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实施例中把手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如图1~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车把旋转式的运动器材为动感单车。动感单车
包括车架10、带座轴承20、第一把手30、转动把手对。
33.车架10上设置有飞轮11和把手固定座12,飞轮11上设置有脚蹬,用户可以通过脚蹬来带动飞轮11旋转,进而来完成下肢腿部的训练。把手固定座12设置在车架10的把手位置处,提供把手的安装面。
34.带座轴承20固定在把手固定座12上。带座轴承20内设置旋转内圈21,旋转内圈21与带座轴承20活动连接。旋转内圈21内为中空结构,能够在带座轴承20内旋转。旋转内圈21的外圈上设置有外圈固定孔22。
35.第一把手30为圆杆状结构,靠近中心中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孔3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槽32。
36.第一把手30穿过旋转内圈21,通过螺栓插入到外圈固定孔22内使得第一把手30旋转内圈21相对固定。固定后的第一把手30上的两个贯穿孔31分别为带座轴承20的两侧。
37.两个第一连接槽32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槽32为两侧具有凹槽壁的凹槽状,且两侧凹槽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33。
38.转动把手对包括第二把手对和第三把手对。第二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二把手40。第三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三把手50。两个第二把手40的结构相同,两个第三把手50的结构相同的,下面以其中一个第二把手40、第三把手50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39.第二把手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面41,第二连接面4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4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槽43,第二连接槽43为两侧具有凹槽壁的凹槽状,且两侧凹槽壁上设置有连接孔44。
40.第三把手5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面51,第三连接面5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52;另一端为光滑端。
41.如图9所示,固定块60为具有两个侧壁的扇形凹槽结构,底部设置有通孔61,两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孔6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62的个数为六个,每侧壁上设置有三个。
42.第一把手30两端的第一连接槽32分别穿过固定块60的底部的通孔61,然后卡合住两个第二把手40的第二连接面41,再使用固定销70插入到连接孔33、固定孔62、连接孔42中,使得第一把手30、第二把手40、固定块60相互固定。
43.第二把手40与第三把手5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把手30与第二把手40的连接方式相同。
44.第二把手40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槽43穿过固定块60的底部的通孔61,然后卡合住第三把手50的第三连接面51,再使用固定销70插入到连接孔44、固定孔62、连接孔52中,使得第三把手50、第二把手40、固定块60相互固定。
45.固定销70可拆卸,第一把手30与第二把手40、第二把手40与第三把手5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拆卸固定销70来实现位置的改变。
46.如图11所示,当用户不用锻炼手臂时,第一把手30上的两个贯穿孔31上插入有固定销70,使其与固顶安装座12固定。两个第二把手40分别连接在第一把手30的两端,且垂直于第一把手30,朝向动感单车的前方。两个第三把手50分别与两个第二把手40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且两个第三把手50的光滑端面对面设置。
47.如图12所示,当用户需要锻炼手臂时,第一把手30上的两个贯穿孔31上固定销70
取出,第一把手30能够通过旋转内圈21实现相对于带座轴承20的旋转运动。两个第二把手40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把手30的两端,且一个第二把手40指向动感单车的前方,另一个第二把手40指向动感单车的后方。两个第三把手50分别与两个第二把手40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且两个第三把手50的光滑端背对背设置,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抓握两个第三把手50来带动第一把手30转动,实现锻炼上肢的训练。
48.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车把旋转式运动器材中,车架上设置车把安装座,车把安装座上安装有带座轴承,带座轴承内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旋转内圈。第一把手穿过旋转内圈,与带座轴承连接。转动把手对设置第一把手的两端,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把手穿过旋转内圈,能够通过旋转内圈,在带座轴承内转动,然后,转动把手对活动连接在第一把手的两端,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把手对的位置,使用户能够握住转动把手对,进而实现第一把手在带座轴承内的旋转,让用户的上肢也能够得到训练,实现运动器材的功能多样性。
49.不仅如此,动感单车的三段把手可以通过锻炼的需求改变相对位置,既可以以固定式状态骑行锻炼腿部;也可以通过调节相对位置,设置成可旋转把手,在踩踏脚蹬锻炼的同时,用手摇动臂部动作摇把,从而达到四肢同时锻炼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以往的动感单车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四肢同时锻炼,还有效的避免了只能锻炼到腿部肌肉,上肢得不到锻炼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50.另外,转动把手对包括第二把手对和第三把手对。第二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对包括两个第三把手,两个第二把手分别设置在第一把手的两端,两个第三把手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把手的另一端,且上述连接均为活动连接,因此可以改变把手的形状,使其更适合用户抓握,能够抓住转动把手对来实现对第一把手的旋转,进而完成上肢的手臂训练。
51.此外,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连接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孔,这样能够调节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相对位置,使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
52.另外,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的连接、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连接均是通过固定块来连接的,固定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这能够调整各部件的相对位置。
53.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把手的固定、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的连接、第二把手与第三把手的连接均是通过固定销来实现的,因此,该车把手的结构也相对简单,组装也更加方便,组装器材的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5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极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