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9091发布日期:2022-11-02 21:2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


背景技术:

2.跷跷板是一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娱乐设施,现有的跷跷板通常都是由底座和以底座为中点兼支点、设于底座上的可上下摆动的平衡板组成,但是,这种跷跷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跷跷板的一端快速着地时,位于此端的小朋友的脚容易挤压在平衡板与底面之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会对小朋友有一定的冲击性,要是手抓扶不住的话容易脱手而照成一定的人生危害,现有的跷跷板大多都为钢材做的,小朋友玩耍起来时臀部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游戏娱乐的舒适感降低,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具备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跷跷板大多都为钢材做的,小朋友玩耍起来时臀部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游戏娱乐的舒适感降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活动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部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内腔并与第一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座椅两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槽。
7.优选的,所述座椅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壳。
8.优选的,所述活动壳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盒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放置盒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活动壳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远离活动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的表面延伸至第三限位槽的内腔并与第三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板,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一支撑柱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二支撑柱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柱,起到了稳定支撑活动块的效果,通过设置活动块,起到了稳定支撑活动柱的效果,通过设置活动柱,起到了稳定支撑座椅的效果,通过设置座椅,起到了便于人员乘坐的效果,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块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对活动柱下降的一端进行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带和连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盒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板;2、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活动块;5、活动柱;6、座椅;7、第一弹簧;8、第一限位块;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块;11、第二限位槽;12、第三限位槽;13、放置盒;14、活动壳;15、第二弹簧;16、限位柱;17、限位带;18、连接块;19、第三弹簧;20、第三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活动块4、活动柱5、座椅6、第一弹簧7、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槽9、第二限位块10、第二限位槽11、第三限位槽12、放置盒13、活动壳14、第二弹簧15、限位柱16、限位带17、连接块18、第三弹簧19和第三限位块2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1.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内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块4,活动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5,活动柱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座椅6,活动柱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通过设置支撑板1,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一支撑柱2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2,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二支撑柱3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柱3,起到了稳定支撑活动块4的效果,通过设置活动块4,起到了稳定支撑活动柱5的效果,通过设置活动柱5,起到了稳定支撑座椅6的效果,通过设置座椅6,起到了便于人员乘坐的效果,通过第一弹簧7和第一限位块8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对活动柱5下降的一端进行减震的效果。
22.具体的,支撑板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第一限位块8的底部延伸至第一限位槽9的内腔并与第一限位槽9的内腔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9,避免了第一限位块8因第一弹簧7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时,产生扭曲而产生其他位移的情况。
23.具体的,座椅6两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0,且第二限位块1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第二限位块10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2,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11,起到了便于对连接块18限位的效果。
24.具体的,座椅6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盒13,放置盒1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壳14,通过设置放置盒13,起到了稳定支撑限位柱16的效果。
25.具体的,活动壳14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弹簧15,且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与活动壳14的内腔固定连接,放置盒13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16,限位柱1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放置盒13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活动壳14和第二弹簧15,起到了便于对限位带17进行收卷和延伸的效果,通过设置限位柱16,起到了便于对第二弹簧15限位的效果。
26.具体的,活动壳14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带17,限位带17远离活动壳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通过设置限位带17,起到了便于对乘坐人员进行限位防护的效果,通过设置连接块18,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三弹簧19的效果。
27.具体的,连接块18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且第三弹簧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20,第三限位块20的表面延伸至第三限位槽12的内腔并与第三限位槽12的内腔活动连接,通过第三限位槽12、第三弹簧19和第三限位块20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对限位带17限位的效果。
28.使用时,首先人员乘坐于座椅6的内腔,然后拉动连接块18,带动限位带17进行延伸,并且使两个限位带17呈x型相互交叠,之后按住第三限位块20,使第三弹簧19产生扭曲,然后将连接块18放置于第二限位槽11的内腔,并松开第三限位块20,此时第三弹簧19将会进行复位,从而使第三限位块20延伸至第三限位槽12的内腔,与此同时限位带17将会带动活动壳14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活动壳14带动限位柱16产生形变,之后乘坐人员可通过握住把手,其中一方腿脚发力使活动柱5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当活动柱5的另一端靠近地面时,第一弹簧7将会产生形变,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活动柱5因解地面时震动力过大,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情况,与此同时第一限位块8将会延伸至第一限位槽9的内腔,避免第一弹簧7因过度形变造成位移的情况,当第三限位块20解除对连接块18的限位时,限位柱16将会弹性复位,带动活动壳14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限位带17收卷回放置盒13的内腔。
29.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