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33335830发布日期:2023-03-04 01: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篮球是奥林匹克运动中三大球之一,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中,篮球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体育运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娱乐运动,缓解人们工作、学习疲劳。传球是篮球运动中基本的技术之一,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练的一项技术,因此传球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3.在日常的训练中,传球训练必须由其中一人发球,两个人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发球过程是靠人力来完成,训练时间一长,陪练人员会感到疲倦,从而降低陪练人员的发球效率,这样会造成两个人共同疲劳导致训练效率低,而现有的篮球传球训练装置中,要么功能单一,只能传球、或者只能接球,要么结构复杂,且一个训练装置只能供一个人训练使用,导致篮球传球训练效率不高,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如何使一个传球训练装置的效率发挥到极致,既可以传球,又可以接球并收集后再将球传出,如此循环工作,传球的角度也可以调节,而且可以供两人同时训练使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通过将发球和投球功能相结合,同时设置两个传球装置,可供两人同时训练,极大提高了篮球传球训练装置的使用效率,传球的角度也可调节,实现多角度发球,提高了训练效果。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包括底座、传球机构和投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球机构包括储球框、发射筒和升降装置,
7.所述储球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储球框的一侧为斜面设置的导向板,与导向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开设有出球口,所述储球框的底部开设有落球孔,所述落球孔与所述发射筒的侧壁连通,
8.还包括击球装置,所述击球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击球装置的击球端镶嵌安装于所述发射筒的一端,所述发射筒的另一端对准所述出球口,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射筒靠近出球口的一端正下方,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筒外壁活动连接,
9.所述发射筒安装击球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储球框底部活动连接,
10.所述投掷机构包括挡板和设置于挡板上的篮框,所述挡板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11.所述篮框、发射筒、升降装置、击球装置、出球口、落球孔均为两个且沿所述底座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击球装置的击球端固定连接有击球板,所述击球板与所述发射筒的中心线垂直设置,且与所述发射筒的直径间隙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落球孔与所述发射筒的侧壁通过螺纹软管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出球口、落球孔、螺纹软管的直径略大于篮球的直径。
15.进一步地,所述出球口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纵向设置,窄边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发射筒的直径。
1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电动伸缩杆。
17.进一步地,所述击球装置为电动推杆或者电动气缸。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挡板一侧,所述控制箱与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击球装置电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落球孔的周向为斜面,方便篮球的进入。
2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带锁紧功能的万向轮。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2.1、装置既可实现自动将球传出,又可实现将运动员投入投掷机构的球收集到储球框并再次传出,无需人工将运动员投出的篮球捡回并收集,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23.2、发射筒的俯仰角可调整,从而可适应不同发球高度的训练情形。
24.3、篮框、发射筒、升降装置、击球装置、出球口、落球孔均为两个,可满足两人同时训练,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训练成本。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篮球传球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篮球传球训练装置的投掷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底座、2-传球机构、201-储球框、202-发射筒、203-升降装置、204-导向板、205-前面板、206-出球口、207-落球孔、208-螺纹软管、3-击球装置、301-击球板、4-投掷机构、401-挡板、402-篮框、5-控制箱、6-万向轮、7-锁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篮球传球训练装置,包括底座、传球机构和投掷机构,传球机构包括储球框、发射筒和升降装置,
30.储球框设置于底座上,储球框的一侧为斜面设置的导向板,与导向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前面板,前面板开设有出球口,出球口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纵向设置,窄边的宽度略大于发射筒的直径。在储球框的底部开设有落球孔,落球孔的周向为斜面,储球框内的篮球在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很顺利的进入落球孔。发射筒的侧壁设有位于落球孔正下方的通孔,落球孔落下的篮球可通过发射筒侧壁的通孔进入到发射筒。为了落球孔的篮球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到发射筒,在落球孔与发射筒间设置有螺纹软管将两者连通,篮球依次通过落球孔、螺纹软管进入到发射筒中。
31.还包括击球装置,可以为电动推杆或者是电动气缸,本实施例中击球装置为电动
推杆,铰接安装于底座,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即为击球端,镶嵌安装于发射筒的一端,输出端贯穿至发射筒并且可以在发射筒内做前后往复移动,发射筒的另一端对准出球口,以确保可以将篮球通过出球口传出,升降装置设置于发射筒靠近出球口的一端正下方,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发射筒外壁铰接,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为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于底座,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发射筒的外壁活动连接,可以使发射筒靠近出球口的一端上下移动,以调整发射筒传出篮球的俯仰角度,并且保证发射筒朝向出球口的一端移动范围不超过出球口的范围,从而保证篮球能顺利传出出球口。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可以通过程序设定来控制,控制俯仰角的调整范围为0-45度,适应不同发球高度的训练情形。
32.发射筒安装击球装置的一端与储球框底部通过锁链铰接,以增加击球过程中发射筒的稳定性。
33.投掷机构包括挡板和设置于挡板上的篮框,挡板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以阻挡训练人员投掷的篮球在挡板范围内并落入到储球框,减少不必要的捡球动作,节省训练时间。
34.篮框、发射筒、升降装置、击球装置、出球口、落球孔均为两个,并且沿底座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从而可以实现两个训练人员同时训练,提高了训练效率。
35.为了击球装置击球的效果更好,击球端固定连接有击球板,击球板与发射筒的中心线垂直设置,且与发射筒的直径间隙配合。
36.出球口、落球孔、螺纹软管的直径均略大于篮球的直径,以确保篮球依次通过,避免出现卡球、堵塞等现象。
37.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与升降装置和击球装置电连接,控制箱里设置有plc和控制按钮,可通过程序实现对升降装置和击球装置的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按钮来单独控制每个升降装置和击球装置的动作,加大了装置运行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8.为了方便训练装置的移动,在底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带锁紧功能的万向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可以锁紧万向轮,以保证训练装置稳定不移动。
39.本篮球传球训练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装置移动到训练场地,锁紧万向轮,训练用篮球放入装置内左右两个储球框内,运动员站立于装置出球口一侧的合适位置,通过控制箱控制击球装置开始工作,储球框内的篮球依次落入发射筒,由于发射筒的直径略大于篮球的直径,所以每个发射筒内同时只会容纳一个篮球,击球装置将篮球击出,篮球通过出球口被传出,训练人员接球后,将球投入篮框,篮球掉落到储球框内,以此往复,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升降装置的升降,来改变传出篮球的角度,可训练训练人员的反应能力,提高训练的趣味性。两个击球装置和升降装置可单独控制,既可一人训练,也可以两人同时训练且互不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装置的使用效率。
40.总而言之,训练人员只需提前准备好训练用的篮球放置在储球框内,即可独自进行训练,而且篮球传出时的高度可随时调整,对训练人员的训练更加全面,相对于目前训练的方式更高效、效果更佳,有效解决了篮球传球训练效率不高及效果不佳的问题。
4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