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拳击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1043发布日期:2023-01-24 23:1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拳击手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领域,特别是一种拳击手套。


背景技术:

2.拳击运动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欢迎,拳击手套是拳击比赛或拳击运动中必备护具之一,其在保护运动员手腕关节同时还可对击打过程中的巨大冲击力吸能,从而达到降低出拳威力,保护对手的目的。拳击是一种剧烈运动,拳击手在运动时容易出汗,而现有的拳击手套为了追求而且拳击手套外面层材质通常为皮革材质,非常不利于汗液的挥发干燥,导致手套内部潮湿,体感不适且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拳击手套,在手套的腕部或手心或手背处设置通气孔,通气孔连通于手套内部和外界大气之间,增加手套内部的空气流通,这种空气流通是静态,对手部降温效果有限。
3.另外,目前拳击手套只能进行单一的击打,没有任何运动信息的反馈,练习者并不能及时获得相关拳击力量、拳击速度等运动指标反馈信息,易产生乏味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敲击手套内部容易潮湿的缺陷,提出一种拳击手套,在缓冲结构上设置气腔和气孔,拳头挤压缓冲结构能产生动态的气流喷于拳头上实现降温。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拳击手套,包括手套主体,该手套主体设有表层和型腔,该表层分成内表层和外表层,该型腔位于内表层和外表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手套主体还包括有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内表层内壁且设有若干气腔和若干气孔,所述若干气腔位于所述手套主体的拳峰位置,该若干气孔连通于型腔与对应的气腔之间。
7.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该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外表层内壁,该第二缓冲层设有若干所述气腔,该第三缓冲层设有若干所述气孔。
8.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之间为粘结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缓冲层的厚度;所述气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气孔的截面积。
10.优选的,所述手套主体还包括透气层,该透气层设置于所述缓冲结构相对所述型腔一侧。
11.优选的,所述内表层为透气层,所述外表层为不透气层。
12.优选的,所述外表层还设有透光区,该透光区位于所述外表层的手背区域且其内固定有发光电路板;该发光电路板上设有若干led灯。
13.优选的,还包括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发光电路板相连;所述外表层靠近腕部设有固定槽和固定带,所述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放置于该固
定槽内,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外表层一侧相固定,另一端可与所述外表层或内表层可拆卸固定并覆盖于固定槽外。
14.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感应模块、第一充放电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该感应模块用于获取出拳信息,该第一充放电模块与所述发光电路板相连以供电,该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传输信息;该信息处理模块与感应模块、第一充放电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相连以对出拳信息进行处理并控制发光电路板发光,以及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发送至外部设备;该电池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相连以供电。
15.优选的,还包括有盒体,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电池放置于所述盒体内,该盒体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该固定槽内还设有第二充放电模块,该第二充放电模块与所述发光电路板相连且可与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块插接连接;或者还包括有声音播放器,该声音播放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
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其缓冲结构设有若干气腔和若干气孔,若干气腔位于手套主体的拳峰位置,该若干气孔连通于型腔与对应的气腔之间;拳头挤压缓冲结构能产生动态的气流喷于拳头上实现降温,减轻使用时的闷热情况。
18.2、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缓冲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设有气腔,第三缓冲层设有气孔;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和第三缓冲层的厚度,气腔的截面积大于气孔的截面积,确保缓冲结构被拳头挤压时,气腔内气体能被挤出经气孔进入型腔,结构巧妙,降温效果好。
19.3、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缓冲结构的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之间为粘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成本低。
20.4、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在外表层还设有透光区,透光区内固定有发光电路板,手套主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池,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发光电路板根据出拳信息发光,更为直观,还可对训练过程起到实时监测和提醒的作用。
21.5、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设置盒体以放置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手套主体还设有固定槽以放置盒体,便于拆卸;固定槽内还设有第二充放电模块与发光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连接,拆装方便,便于维护;还可在盒体内放置声音播放器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可根据出拳信息播放音效,增加趣味性,使得锻炼更佳轻松愉快。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面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流向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缓冲层结构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缓冲层结构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缓冲层结构图;
29.图8为缓冲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盒体内部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槽示意图;
32.图11为盒体分解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模块图;
34.其中:
35.10、手套主体,11、表层,11a、内表层,11b、外表层,11c、透光区,12、型腔,13、透气层,14、固定槽,15、固定带,15a、勾面,15b、毛面,16、第二充放电模块,20、缓冲结构,21、第一缓冲层,22、第二缓冲层,22a、气腔,23、第三缓冲层,23a、气孔,30、发光电路板,40、控制电路板,41、感应模块,42、第一充放电模块,43、信息处理模块,44、信息传输模块,50、电池,60、盒体,61、上盖,62、下盖,70、声音播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7.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9.参见图1至图8,一种拳击手套,包括手套主体10,该手套主体10设有表层11、型腔12和缓冲结构20,该表层11分成内表层11a和外表层11b,该内表层11a为手心所在侧,该外表层11b为手背所在侧。该型腔12位于内表层11a和外表层11b之间,用于容纳手部。该缓冲结构20设置于内表层11a内壁且设有若干气腔22a和若干气孔23a,若干气腔22a位于手套主体10的拳峰位置,该若干气孔23a连通于型腔12与对应的气腔22a之间;通过拳头挤压缓冲结构20使得气腔22a内气体经气孔23a喷于拳头上实现降温。
40.其中,内表层11a为透气层13,其可为透气布层,则外界空气可经过该透气层13进入型腔12内,外表层11b为不透气层,即外界空气不能经外表层11b进入型腔12内,实际应用中,该外表层11b可为皮革层,但不限于此。
41.进一步的,缓冲结构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层21、第二缓冲层22和第三缓冲层23,该第一缓冲层21设置于外表层11b内壁,该第二缓冲层22设有若干气腔22a,该若干气腔22a可位于第二缓冲层22的拳峰位置,该气腔22a可贯通或不贯通第二缓冲层22,该第三缓冲层23设有若干气孔23a,该若干气孔23a可位于第三缓冲层23的拳峰位置。每个气腔22a可对应至少一个气孔23a,气孔23a一端与气腔22a连通,另一端与型腔12连通。其中,拳峰位置是指拳击手套上的有效击打部位,具体的:拳峰位置可包括握拳后4个手指与手背连接的第一关节形成的拳面和4个手指骨头凸起的点,拳峰的位置为出力的主要位置,依靠握拳时对缓冲结构20的挤压将气腔23a的气体从气孔22a排出到拳头上,当拳头松开时,缓冲结构20被释放。实际应用中,手套上气腔22a和气孔23a的设置不限于此,还可设置于拳背上。
42.实际应用中,缓冲结构20可采用常规的缓冲材质制作而成,第一缓冲层21、第二缓冲层22和第三缓冲层23之间为粘结连接。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22表面平整且厚度较
薄,第二缓冲层22的厚度大于第一缓冲层21的厚度,第二缓冲层22的厚度大于第三缓冲层23的厚度。
43.进一步的,设置成第二缓冲层22中的气腔22a的截面积大于第三缓冲层23中的气孔23a的截面积,则缓冲结构20被拳头挤压时,气腔22a也可被挤压,气腔22a内气体被挤出经气孔23a进入型腔12;缓冲结构20复位时,气腔22a也复位,气腔22a可经气孔23a从型腔12吸气。
44.本实用新型的手套主体10还包括透气层13,该透气层13设置于缓冲结构20中相对型腔12一侧,该透气层13可采用透气布层,其不影响气孔23a和型腔12之间的连通。该透气层13边缘可与外表层11b内壁连接,缓冲结构20可位于外表层11b内壁和该透气层13之间,缓冲结构20与外表层11b为缝制连接。
45.进一步的,外表层11b还设有透光区11c,该透光区11c位于外表层11b的手背区域且其内固定有发光电路板30,即外表层11b除透光区11c外可设置成不透光。该透光区11c可以是在外表层11b的手背区域采用透光结构替代原有的不透光结构或者在外表层11b表面直接增加一透光层。
46.该发光电路板30上设有若干led灯,该发光电路板30可接收控制命令控制led灯发光。led灯可为变色灯,变色灯由红、绿、蓝三色led灯组成,三种基色led分别点亮两个led时,它可以发出黄、紫、青色(如红、蓝两led点亮时发出紫色光):若红、绿、蓝三种led同时点亮时,它会产生白光。发光电路板30使红、绿、蓝光led分别两两点亮、单独点亮及三基色led同时点亮。led灯的颜色还可包括有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和白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该led灯的颜色可按预设的规则分布于透光区11c,或者也可随机分布。led灯的数量和排列形状可根据透光区11c的大小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47.进一步的,参见图9-图10,还包括有控制电路板40和电池50,控制电路板40与电池50和发光电路板30相连。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控制电路板40来控制发光电路板30上的不同颜色的led灯发光来体现出拳信息。该控制电路板40和电池50可安装于手套主体10的腕部,可在外表层11b靠近腕部设有固定槽14和固定带15,控制电路板40和电池50可拆卸地放置于该固定槽14内,固定带15一端与外表层11b一侧相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且可与外表层11b或内表层11a可拆卸固定,该固定带可覆盖于固定槽14外以防止控制电路板40和电池50从固定槽14内掉出。该固定带15可采用松紧带,固定带15的活动端与手套主体10手腕部的外表层11b或内表层11a之间可采用魔术贴进行可拆卸粘贴固定,魔术贴可包括勾面15a和毛面15b,例如,勾面15a设置于固定带15a的活动端,毛面15b设置于手套主体10的腕部。
48.进一步的,参见图12,控制电路板40设有感应模块41、第一充放电模块42、信息处理模块43和信息传输模块44,该感应模块41用于获取出拳信息,其可采用六轴陀螺仪、九轴陀螺仪、力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其可检测出拳时的手套主体10加速度、轨迹并处理得到的出拳速度和击打力量等。该第一充放电模块42与发光电路板30相连,可用于实现发光电路板30和控制电路板40之间的信号传输。该信息传输模块44用于传输信息,其可以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该信息处理模块43与感应模块41、第一充放电模块42和信息传输模块44相连以对出拳信息进行处理并控制发光电路板30发光,以及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传输模块44发送至外部设备,该外部可以是手机或平板或电脑等。
49.电池50与信息处理模块43相连以为控制电路板40和发光电路板30供电。该电池50
还可采用可充电电池,需要充电是,可则将盒体60从固定槽14内取出,通过第一充放电模块42外接电源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50.进一步的,参见图11,还包括有盒体60和声音播放器70,控制电路板40和电池50放置于盒体60内,该盒体60放置于固定槽14内,该盒体60可包括上盖61和下盖62,该上盖61与下盖62为可拆卸固定并形成有容置腔。固定槽14可位于透光区11c一侧,且其内还设有第二充放电模块16,该第二充放电模块16可与发光电路板30连接,其用于连接控制电路板。当盒体60放置于固定槽14内时,第二充放电模块16还可以第一充放电模块42插接实现电性连接。该声音播放器70与控制电路板40相连,其也可放置于盒体60内合适位置,该声音播放器70可采用微型喇叭,其可播放音效以增加运动的趣味性,播放的音效可以是预先存储于信息处理模块43内,且具体音效类型在此不作限定。本实用新型中,信息处理模块43可以是基于arm cortex-m和risc-v内核的通用mcu,例如:apm32。
51.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信息处理模块43可根据出拳信息控制发光电路板30上的led发光以及控制声音播放器70播放音效,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根据手套主体10的不同速度范围或击打力量范围,设定对应颜色的led灯发光以及音效,但不限于此。信息处理模块43还可对出拳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能量消耗、出拳次数等,将能量消耗和出拳次数发送至外部设备,信息处理模块43所需处理得到的信息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限于此。
52.本实用新型的拳击手套,使用前,先将装有控制电路板40、电池50和声音播放器70的盒体放入固定槽14内,并使第一充放电模块42与第二充放电模块16连接,而后将手部插入型腔12内,并将固定带15活动端与手套主体10粘贴固定。
53.出拳时,拳头挤压缓冲结构20,则第二缓冲层22的气腔22a被挤压,其内的气体经气孔23a喷于拳头上实现降温,拳头不挤压缓冲结构20时,第二缓冲层22的气腔22a复位,气腔22a可经气孔23a从型腔12吸气;同时,感应模块41实时获取出拳信息,信息处理模块43根据出拳信息控制发光电路板30发光以及控制声音播放器70播放音效,并且还可将出拳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能量消耗、出拳次数等并发送至外部设备以便于查看。
5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