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健用腿部推蹬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0391发布日期:2023-05-27 21:1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健用腿部推蹬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复健用腿部推蹬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腿部推蹬训练装置用于人体腿部康复训练,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下肢后遗症恢复提供帮助。训练期间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大腿和小腿弯折,小腿施力推蹬踏板,踏板产生位移,踏板连接有配重块为训练增加负重,使用者按自己身体情况调节配重块的重量、以及训练的频次,从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2、现有的腿部推蹬训练装置其踏板在复位时与膝关节的距离较近,导致复位产生的冲击力很强,由于使用对象不能自如的控制腿部发力以及小腿肌力较弱,导致使用者的膝关节受损。同时由于使用者小腿肌力弱,保持长时间的大腿和小腿弯折状态非常困难,训练效果不理想。

3、另外现有的腿部推蹬训练装置在使用时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训练参考或训练指导,导致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者易出现运动损伤。不正确的配重块选择、以及疲惫状态下不自觉的降低训练动作要求都会造成运动损伤。当配重块选择不匹配时,使用者无法使配重块上升到训练所需高度,当动作放松时配重块上升高度不能持续稳定在训练所需高度,因此可以通过配重块上升的高度情况判断当前训练是否合适。

4、为此亟需一种可以对使用者膝关节进行保护并且对训练情况进行显示的肩部推举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腿部推蹬训练装置使用时损伤膝关节以及无法对配重块上升高度进行检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健用腿部推蹬训练装置,将踏板固定,座椅与支座滑动连接,复位时由座椅带动从后向前推动使用者小腿进行复位,加大了复位行程,过程缓和保护使用者膝关节,同时设置测距传感器结合触屏控制器对配重块上升高度进行显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健用腿部推蹬训练装置,包括座椅、配重箱、踏板、支座和连接机构,所述配重箱包括箱体和配重块,所述座椅包括靠背和底座,所述底座与支座滑动连接,座椅通过连接机构与配重箱连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支座前方,且踏板的底端与支座底端均与地面固定,所述座椅的侧部设置有吊具,所述吊具用于腿部减重;

4、所述支座包括支撑段、横梁和滑块,所述支撑段为柱状结构,支撑段对称设置于横梁两端,且与横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横梁为t字形的长条状结构,横梁水平段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长条形的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所述滑块为倒置的凹字形结构,滑块与横梁的对向面对应限位板开设长条形的凹槽,滑块的两侧面边角处对称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两个为一组,一组所述导轮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个导轮夹紧横梁的水平段,导轮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横梁通过导轮滑动连接,滑块的上端与底座固定;

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皮带、滑轮、中转导轮和固定架,所述皮带一端通过滑轮与配重块固定,另一端从所述箱体下部穿出并通过中转导轮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滑块的下端面固定,

6、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于配重块上方,所述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有触屏控制器。

7、作业原理:

8、坐在座椅上,大腿与小腿呈弯折状态,小腿通过吊具吊起,吊具为小腿减重,小腿发力推蹬踏板,座椅克服重力向后滑动,腿部呈平直状态,座椅向后位移达到最大位置,此时与滑块连接的皮带被牵引,产生位移拉动配重块上升,当使用者双腿撤力,配重块下落,座椅受配重块牵引从后向前复位,期间使用者自然随推力使大腿与小腿呈弯折状态;相较于原先的踏板复位直接强压使用者大腿与小腿呈弯折状态对使用者的膝关节进行保护。

9、另外,测距传感器检测配重块上升的高度,并输出模拟信号,触屏控制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使用者进行显示。

10、进一步地,所述踏板包括支杆和接触部,所述支杆下端为圆柱状,上端为扁平的方形板体,支杆的上端设置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为柔性材质制成的半球体,接触部与支杆的上端固定。

11、半球体为曲面且触感柔和,设置接触部进一步提高训练的舒适度,减缓踏板与膝关节之间的冲击力。

12、进一步地,所述吊具为l字形杆状结构,吊具的竖直段与所述底座固定,且与底座的夹角小于45°,沿吊具的横向段中位线对称设置有四个吊环,四个所述吊环两个为一组,一组所述吊环可拆卸连接有吊带。

13、吊带为粘接的束带,包在小腿上,吊具为小腿训练进行支撑,对保证使用者使用时长提供支持。

14、进一步地,所述中转导轮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为中部开设内凹方槽的三角形结构,支架的一个侧面与横梁竖直段的底面固定,支架的两个侧面之间固定设置中转导轮;

15、所述固定架为方形板体,固定架的中部开设方形通孔,所述皮带穿过方形通孔与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靠背和底座转动连接,靠背和底座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夹板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伸出端的上端设置第一耳板,伸缩杆外壳的下端设置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夹板转动连接,所述夹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17、所述靠背侧部设置有定位螺母,第二耳板通过螺栓与定位螺母固定;

18、伸缩杆的伸出端与伸缩杆外壳通过定位销限位。

19、实现了对靠背角度的调节,增加了使用舒适度。

20、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上端设置有肩部限位机构,所述肩部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板、两个挡块和两个扶手,所述连接板为几字形结构,连接板的横向段与靠背外侧面接触,靠近靠背侧边的位置设置挡块,两个所述挡块沿靠背对称设置,挡块为阶梯圆柱状结构,挡块的大径端包覆圆筒状的海绵缓冲套,靠近连接板边缘位置设置扶手,所述扶手沿靠背对称设置,连接板、两个挡块和两个扶手为一体化结构;

21、连接板与靠背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块,对应所述第二滑块靠背上开设滑槽,连接板与靠背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接;

22、靠背的一个侧边与连接板转角位置纵向开设多个圆孔,所述圆孔内设置定位销,连接板与靠背通过定位销限位。

23、在无人体限位情况下腿部施力,人体的上肢会产生位移,导致腿部在复位时无法完全复位,设置挡块对人体的两肩进行限位,设置把手便于人体上肢进行姿态调整,使上肢处于舒适状态,

24、连接板的位置可以调节,为不同身高的人提高便利。

25、进一步地,所述触屏控制器包括触摸屏和mcu芯片,所述mcu芯片的adc引脚与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mcu芯片的io引脚与触摸屏的输入端连接,触摸屏与mcu芯片通过uart串口通信连接;

26、触屏控制器设置有外壳,触屏控制器通过外壳与箱体固定连接。

27、mcu芯片接收测距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触摸屏进行显示。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9、1.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固定,座椅与支座滑动连接,从后至前推动腿部复位,相较于踏板推动腿部复位,复位过程缓和,保护了使用者的膝关节,同时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设置吊具为小腿减重,为肌力较弱的使用者提供支撑,利于保证使用者的训练时长。

30、2.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配重块和测距传感器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有触屏控制器;

31、测距传感器对配重块上升的高度进行检测,并在触屏控制器上进行数字显示,便于使用者根据数字显示自行对配重块的重量以及自己的训练状态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