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及训练器械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0401发布日期:2023-06-29 16: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及训练器械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


背景技术:

1、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量的悬垂力量练习,引体向上需要将身体的整体重量提升到一定高度来完成规定动作,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力量完成这一动作。由于初学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引体向上相关肌肉力量不足,难以完成完整的引体向上动作。而当前市面上引体向上训练的辅助装置较少,且对于初学者都不方便或者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引体向上合格率严重偏低,学生上肢和背部肌肉力量锻炼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开发一款适用于引体向上能力不足者,逐步提高引体向上相关肌肉力量训练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市面上引体向上相关训练的辅助装置较少,且对于初学者都不方便或者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引体向上合格率严重偏低,学生上肢和背部肌肉力量锻炼严重不足。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包括,支撑组件;

5、助力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换向结构,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均与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件下方;

6、所述换向结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一端连接,换向结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转动方向相反。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一端设置有握持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握持端同端位置设置有支撑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结构包括连接件,第一转动件远离握持端的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转动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结构还包括换向件,所述连接件绕过换向件与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杆,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与立杆铰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支撑座上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支撑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铰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件包括至少两个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安装在支撑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点,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定位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滑轮点,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滑轮点。

15、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力量训练器单个使用时,由于使用人群的不同,使用前都需要进行调节,耗时耗力。

16、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训练器械组:包括若干个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并沿阵列分布,若干个支撑组件的端部进行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杠杆的省力原理,使钳式下拉的初学者能够根据自身的体质条件进行训练,有效的降低了钳式下拉对于初学者的难度;并且可以安装组成训练组,相邻的力量训练器按照自重百分比大小顺序调整,使用者训练时能够完成进阶训练。



技术特征:

1.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01)一端设置有握持端(204),所述第二转动件(202)与握持端(204)同端位置设置有支撑端(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结构(203)包括连接件(203a),第一转动件(201)远离握持端(204)的一端与连接件(203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03a)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转动件(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结构(203)还包括换向件(203b),所述连接件(203a)绕过换向件(203b)与第一转动件(201)、第二转动件(20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立杆(101),所述第一转动件(201)、第二转动件(202)与立杆(10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座(104),所述第一转动件(201)与支撑座(104)上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100)还包括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一端与支撑座(10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202)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203b)包括至少两个定滑轮(203c),所述定滑轮(203c)安装在支撑座(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02)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点(202a),所述连接件(203a)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定位点(202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4)上设置有若干个滑轮点(104a),所述定滑轮(203c)固定在滑轮点(104a)。

10.一种训练器械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沿阵列分布,若干个支撑组件(100)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钳式下拉力量训练器及训练器械组,包括支撑组件及助力组件,助力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换向结构,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均与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件下方;所述换向结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一端连接,换向结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转动方向相反。多个训练器械组可组成;利用杠杆的省力原理,使钳式下拉的初学者能够根据自身的体质条件进行训练,有效的降低了高位下拉对于初学者的难度;并且可以安装组成训练组,相邻的力量训练器按照难度大小顺序调整,使用者训练时能够完成进阶训练。

技术研发人员:赵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兵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