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1109发布日期:2023-08-27 15:1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积木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


背景技术:

1、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采用榫卯连接方式进行组装是其重要特点,适合设计成积木玩具,在拼装和把玩过程中了解其结构特征,并进行建筑美学艺术鉴赏。例如,cn202022998446.1公开一种古建筑塑料积木零件,其包括主体零件组、第一横梁、柱子、斗拱零件、正脊、垂脊、山花面、檐角、屋面,主体零件组包含一个本体、通用零件、屋面零件、屋角屋脊檐角零件、梁枋零件、柱子零件、斗拱零件,通用零件适用于固定山花面、梁枋、装饰,连接零件主要适用于屋面与梁的连接、山花面与檐角连接,其零件设计从古建筑的结构出发,通过塑料积木的颗粒数来对应不同规格的古建筑木构件,因此零件可以组合成不同形制、不同开间与进深的古建筑。然而,这种积木零件结构过于碎小,其拼装形成的古建筑积木玩具仅在外形上与古建筑相似,在内部结构上与真实古建筑相去甚远,无法达到推广古代建筑艺术的目的。

2、同时,由于古建筑结构复杂,如果以原有古建结构做玩具积木,不仅提升了普通受众人群的入门门槛,而且如果同比例还原的一些古建原有构件的话,其不适合儿童上手玩耍,其构件的加工尺寸错综复杂,有的同一古建筑的相同构件都会尺寸不一致。因此,在学习推广古建筑知识等方面也造成了困扰。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通过对古建结构的整合和再设计使得我们古建建筑积木构件更加通用化,更符合玩具逻辑,不仅上手容易,更有玩耍体验感,而且可以扩大我们的受众人群,达到宣传中国古建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包括:

4、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上还卡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构件。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檐柱和第二檐柱,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一穿插枋,所述第一穿插枋卡接于第一檐柱和第二檐柱的上端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个第三檐柱和两个第四檐柱,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一箍头枋和第二箍头枋,所述第一箍头枋卡接于第三檐柱与其中一个第四檐柱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二箍头枋卡接于另外一个所述第四檐柱与第一箍头枋上端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五檐柱、第六檐柱、第七檐柱和金柱,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穿插枋、第三箍头枋和第四箍头枋,所述第二穿插枋卡设于第六檐柱与金柱上端之间,所述第三箍头枋卡设于第五檐柱与第七檐柱上端之间,所述第四箍头枋卡设于第六檐柱与第三箍头枋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挂落,所述挂落卡设于第五檐柱与第六檐柱之间,以及第五檐柱与第七檐柱之间。

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檐柱、第六檐柱与第七檐柱的高度一致,所述金柱的高度高于第五檐柱的高度。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檐柱、第六檐柱、第七檐柱和金柱的上端开设有类“十”字型的榫槽,其中第五檐柱的上端设有四边全部贯通的“十”字型榫槽,第六檐柱和第七檐柱的上端设有前后贯通,左右不贯通的“十”字型榫槽,金柱的上端设有中间不通但四周有槽口的“十”字型榫槽,所述第二穿插枋、第三箍头枋和第四箍头枋的两端设置有榫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通过在不改变中国古建筑原本构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檐柱与金柱上端四面开榫槽,使檐柱、金柱能与任意一枋、梁、挂落等构件拼接;其枋构件再开榫头,使得构件可自上向下接入檐柱与金柱上,一层压一层,结构稳固;所述檐柱和金柱可根据需求自由拼搭其他任意装饰(美人靠、门、窗、墙)构件,结构精简,提炼古建筑架构要素,模块化设计,拼搭随心,并使加工更为简便,生产也更加快捷;该组件通过对古建结构的整合和再设计使得我们古建建筑积木构件更加通用化,更符合玩具逻辑,不仅上手容易,更有玩耍体验感,而且可以扩大我们的受众人群,达到推广中国古建筑知识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五檐柱(8)、第六檐柱(9)、第七檐柱(10)和金柱(11),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穿插枋(12)、第三箍头枋(13)和第四箍头枋(14),所述第二穿插枋(12)卡设于第六檐柱(9)与金柱(11)上端之间,所述第三箍头枋(13)卡设于第五檐柱(8)与第七檐柱(10)上端之间,所述第四箍头枋(14)卡设于第二穿插枋(12)与第三箍头枋(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挂落(15),所述挂落(15)卡设于第五檐柱(8)与第六檐柱(9)之间,以及第五檐柱(8)与第七檐柱(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檐柱(8)、第六檐柱(9)与第七檐柱(10)的高度一致,所述金柱(11)的高度高于第五檐柱(8)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五檐柱(8)、第六檐柱(9)、第七檐柱(10)和金柱(11)的上端开设有“十”字型的榫槽,所述第二穿插枋(12)、第三箍头枋(13)和第四箍头枋(14)的两端形成有榫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积木模块式屋顶承重组件,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上还卡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五檐柱、第六檐柱、第七檐柱和金柱,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穿插枋、第三箍头枋和第四箍头枋,所述第二穿插枋卡设于第六檐柱与金柱上端之间,所述第三箍头枋卡设于第五檐柱与第七檐柱上端之间,所述第四箍头枋卡设于第二穿插枋与第三箍头枋上;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挂落,所述挂落卡设于第五檐柱与第六檐柱之间,以及第五檐柱与第七檐柱之间。本技术具有加工更为简便,生产也更加快捷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凃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重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