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训练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1976发布日期:2023-05-06 19:1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训练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领域或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呼吸训练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1、呼吸训练往往采用机械装置或人工方式来辅助病人呼吸,以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引导患者主动训练可以改善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肺组织的康复。呼吸训练主要针对具有急性或慢性肺病的患者,例如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扩张不全、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呼吸肌无力,以及手术、外伤或麻醉后造成的胸肺问题。呼吸训练分为多种,例如吸气阻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

2、大多数呼吸训练恢复装置是利用弹簧来提供阻抗,例如市面流行的powerbreathe呼吸训练产品。实际在临床呼吸训练中,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人工引导患者呼气或吸气,结合患者的呼吸功能来调节阻抗。目前很少有产品能提供这样的功能,且这些产品使用不便,操作繁琐。

3、另一方面,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每年全球都有上千人因异物堵塞气道而造成损伤,其中儿童占比极高。如果被异物呛到气管,最佳的施救时间,一般都不超过4分钟,若超过时间则会因缺氧、心脏骤停而死亡;即使施救成功,也可能因为大脑缺氧时间过长而留下失语、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异物阻塞呼吸道的时候,被阻塞者可能无法对自己施救,需要现场其他人借助相应器械。但现有的吸取阻塞异物的产品结构较为复杂,缺乏体力、未经训练的人无法有效执行,从而耽误了救援时机。

4、例如中国实用新型cn216366227u公开了一种气道辅助装置,其采用具有柱塞和过滤容器的刚性机筒,使用者将其与面罩组装后对患者进行救治。该产品设有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设于面罩进气口处,用于减少或防止气流自机筒内腔逆流;另一个设于过滤容器的进气口处,用于减少或防止气流自过滤容器逆流回机筒。该产品结构复杂,实际在现场施救时组装不便,过滤容器的使用价值不高,还影响柱塞运行的效率。该专利和其他同类产品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品进气和排气效率不高,使用者组装不便,负压抽吸时受到活塞摩擦、进气口量小等因素受阻严重,大大降低了救助效率。另一方面,刚性机筒和活塞的配合,使得该产品会造成瞬时负压过大,操作不好容易对患者的气道、耳膜等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用于呼吸训练和吸出阻塞异物恢复气道通畅的装置,结构紧凑、组装便捷,并提供稳定的过渡性负压,可在使用的过程中灵活调节负压状态。

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呼吸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具有一个内腔可重复压缩和充盈的挠性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与手柄连接,所述手柄上设有从所述内腔单向排气的单向阀,箱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面罩连接的引流口。

3、本发明提供的挠性箱体是指该结构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产生形变的。在提高负压抽吸效率的同时,挠性设计可大幅降低因瞬时负压为患者带来的风险。本发明提供了两种挠性设计方案,可采用一种或两者的结合:

4、a)所述箱体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囊体;

5、b)所述箱体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具有局部折叠结构的压缩体。

6、对于方案a,该囊体选用的柔性材料制成,在负压的作用下囊体会发生形变,囊体占箱体比重越大,瞬时负压的过渡性越佳。

7、囊体可以设于箱体侧壁,也可设于箱体的端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前筒体和后囊,所述后囊为隆起的半球形结构且与手柄连接,所述前筒体设有引流口。来回推动手柄,就会使后囊内腔的体积发生变化。

8、对于方案b,可采用具有局部折叠结构的压缩体,这种折叠结构优选采用风箱结构,使得产品在常规状态下折叠具有较小的提及,而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展开,以提供较大提及的抽吸空腔。

9、也可以上述两种方案相结合,例如采用具有局部折叠结构的压缩体为柔性材料制成,或采用压缩体与囊体相组合的方式,或基于二次注塑在前述刚性结构表面外附上柔性材料,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0、对于方案b,为了进一步优化负压抽吸效率,所述压缩体的折叠方向与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同,同时与手柄的操作方向一致。

11、本发明所述呼吸训练恢复装置各个刚性组件的材料选自包括但不限于pp、pe、pvc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囊体选自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硅胶、乳胶、和其他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或采用pp/pe/tpe/tpu等有机膜材制成。

12、无论本发明用于分离阻塞异物或辅助呼吸训练,设计在手柄末端实现单向排气的单向阀均有利于使用者在抓握手柄的情况下,利用拇指辅助控制单向阀的排气量。在使用过程中可针对老幼人群降低操作风险,在呼吸训练中更有利于辅助训练。

13、考虑到本发明在用于吸取阻塞气道的异物时,需快速、反复压缩使用,压缩体整体形状容易发生变化,或折叠结构无法有效复位,都可能造成产品在反复压缩的过程中变成不期望的形状,影响负压抽吸的效率。为此,所述箱体内腔横截面向引流口所在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反复形变过程中结构稳定性更高。

1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有一个用于连接面罩和箱体的组装件,所述引流口设于组装件的中心。

15、呼吸面罩一般为标准产品,表面没有螺纹,因此所述引流口具有可与面罩过盈配合的内表面,两者之间充分密封,才能保证箱体压缩时的负压效果。

16、可选地,所述引流口设有允许气流向箱体内腔运动,且阻止气流向面罩方向运动的保护阀。该保护阀可以与所述单向阀相同或不同,但功能相似,方向相反。保护阀的目的是防止箱体压缩时进一步将异物压入受阻塞者呼吸道深处。一般来说,如果所述单向阀的排气效率不够理想,有必要在引流口处设置一个保护阀。

17、本发明所述的组装件与所述箱体为注塑或吹塑成型的一体结构,或所述组装件与所述箱体为两个独立组件,通过螺纹相互配合。但鉴于箱体为前后开口设计,采用传统注塑或吹塑成型工艺制备难度大,成本高。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组装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箱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并随着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互组装被两者夹合密封。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个端盖的组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配合、卡扣配合、粘合的任意一张。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中心都留有开口,组合后形成引流口。

19、本发明未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柱塞设计,而是采用方便抓握的手柄。该手柄具有与使用者掌宽相适配的长度,所述单向阀设于手柄末端端面。组装后将面罩置于被使用者口鼻部,手握手柄反复提拉即可产生负压,该设计更有利于帮助使用者节省体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将单向阀设于手柄处,而未设计在箱体或端盖上,与面罩、第一端盖中心、第二端盖中心的引流口处于一条轴线上,按压腔体排气时气体沿直线从排气口排出,这样的设计排气效率高且不会因为排气孔设置在底部或者侧面从而引起碰撞回流至面罩处。单向阀和引流口之间的距离最长,不会导致异物从单向阀中流出,且不会增加其余组件的生产加工成本。该产品主要用于民用,可常规配制于家庭,写字楼、办公室、餐饮店等公共场所,也可作为医疗器械生产。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手指形状相对应的若干曲面用于防滑。所述手柄末端形成凹陷部,所述单向阀设于凹陷部,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手握手柄的时候阻挡单向阀的排气。

21、本发明所述的单向阀可以是弹簧式或隔膜式单向气阀,优选采用鸭嘴阀。本领域在前述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设计的单向阀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2、本发明可用于胸肺部疾病、外科手术、麻醉、机械通气等导致肺功能下降后,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训练和肺活量锻炼。也可作为异物阻塞患者的快速施救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