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7306发布日期:2023-09-27 19:4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背肌引体训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


背景技术:

1、背肌引体训练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训练引体向上来对背肌达到一定的训练,而单杠在很多训练都可以用到,单杠用途广泛。

2、现在的单杠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身高调节高度,对于身高过高或过矮的人,需要建设另外高度的单杠才能正常训练引体向上,此外单杠一般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当人们需要在室内训练引体向上时,要在室内建设单杠,但不能移动的单杆会占用室内的空间,且现有的可移动单杠稳定性不佳,在使用过从中很可能出现晃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杆,所述底杆的上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杆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第一通孔相互插接,所述调节组件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支杆的下端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与卡槽相互卡接,所述调节组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调节组件相互插接。

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筒、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通孔,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插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贯穿套筒,所述第一限位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固定组件相互插接。

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杆的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分板,所述分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杆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卡槽位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互滑动连接。

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通槽、第二限位杆和拉环,所述调节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下端与调节组件相互插接。

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圈,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扇形卡片。

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方形块、方槽、滑孔、卡块、弹簧和操作块,所述支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下端开设有方槽,所述方形块的正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与滑孔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接。

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将圆杆所包裹。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第一、在调节组件的设置下,在使用时,需要对单杠的高低度进行合适的调节时,首先通过拔出第一限位杆,在拔出第一限位杆的同时套杆可在支杆的外表面滑动,而在套杆滑动的过程中即可将圆杆的高低进行一个调节的效果,从而在调节完成后在将第一限位杆插接在套筒上,使得在第一限位杆套接完成后方可将圆杆固定,而套筒与支杆均设置为方形,从而使得方形的套筒和支杆之间就有一定的限位效果,从而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从而在对单杠调节完成后,避免了现有无法根据身高调节高度,对于身高过高或过矮的人,需要建设另外高度的单杠才能正常训练引体向上的繁琐过程;

13、第二、在分板与卡接组件的设置下,在使用时对单杠进行组装时,首先通过操作块向上移动,使得卡块进入到方槽的内部,然后通过支杆的滑块与底杆的滑槽进行滑动,在滑动到移动的距离时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弹出,使得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接,在卡槽与卡块卡接完成后,滑槽与滑块此时固定不在滑动,从而给支杆达到一个固定的效果,在卡接完成后,然后在通过将分板转出凹槽,使得增加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效果,且分板下端设置的橡胶垫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牢固性,从而在分板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杆(1),所述底杆(1)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杆(2),所述底杆(1)的上端均开设有卡槽(3),所述支杆(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支杆(2)的外表面套接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与第一通孔(4)相互插接,所述调节组件(5)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6),所述支杆(2)的下端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8),所述卡接组件(8)与卡槽(3)相互卡接,所述调节组件(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9),所述固定组件(9)与调节组件(5)相互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套筒(51)、第一限位杆(52)和第二通孔(53),所述支杆(2)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51),所述套筒(51)的一侧插接有第一限位杆(52),所述第一限位杆(52)贯穿套筒(51),所述第一限位杆(5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与固定组件(9)相互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的下端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分板(15),所述分板(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的上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卡槽(3)位于滑槽(10)的内部,所述支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与滑槽(10)相互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9)包括固定块(91)、通槽(92)、第二限位杆(93)和拉环(94),所述调节组件(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1),所述固定块(91)的上端开设有通槽(92),所述通槽(92)的内部插接有第二限位杆(93),所述第二限位杆(9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94),所述第二限位杆(93)的下端与调节组件(5)相互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轴承(12)的外圈,所述轴承(12)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扇形卡片(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8)包括方形块(81)、方槽(82)、滑孔(83)、卡块(84)、弹簧(85)和操作块(86),所述支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块(81),所述方形块(81)的下端开设有方槽(82),所述方形块(81)的正面开设有滑孔(83),所述方槽(8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84),所述卡块(8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块(86),所述操作块(86)与滑孔(83)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卡块(84)与卡槽(3)相互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所述防滑垫(7)将圆杆(6)所包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背肌引体训练器,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杆,所述底杆的上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杆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第一通孔相互插接,所述调节组件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在第一限位杆套接完成后方可将圆杆固定,而套筒与支杆均设置为方形,从而使得方形的套筒和支杆之间就有一定的限位效果,从而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从而在对单杠调节完成后,避免了现有无法根据身高调节高度,对于身高过高或过矮的人,需要建设另外高度的单杠才能正常训练引体向上的繁琐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房立均,徐剑,朱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鸿运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