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呼吸锻炼器

文档序号:36375992发布日期:2023-12-14 10:3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呼吸锻炼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呼吸锻炼器。


背景技术:

1、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锻炼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肺部完全充气,从而扩大肺的容积和增加肺泡表面积,同时,深呼吸还可以训练肺的弹性和呼吸肌肉的力量。目前,对于肺功能不足的人群,常采用呼吸锻炼器对其进行呼吸能力的康复性训练。现有的一些呼吸锻炼装置大部分造价较高,且整体尺寸较大,使用者无法随身携带。中国专利(专利号:202020422599.9)公开了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其基本结构为,在一训练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顶部的中心处套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贯穿至训练箱的顶部套接有指示针,且训练箱的顶部开设有配合连接杆使用的滑动孔,指示针的顶部栓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套接有重力环,训练箱顶部的左侧栓接有刻度板,刻度板右侧的前端和后端均有刻度,训练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吹气管。该呼吸训练装置可通过增减重力环的数量,实现呼吸训练强度的调节。但它存在的不足是:设备结构较复杂,不利于受训练者理解和操作,增减重力环的操作较麻烦;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大,造价偏高,且无法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呼吸锻炼器,使用者通过该呼吸锻炼器可进行深呼吸锻炼,它可方便的实现呼吸训练强度的调节,且它整体小巧、携带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可调式呼吸锻炼器,它具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后端与第二壳体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前端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呼吸口,第一壳体的后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的前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数目及位置相对应,第二壳体侧壁的后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入气口。

3、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各第一通气孔与各第二通气孔接通状态下,使用者用嘴对着呼吸口呼气或吸气,进行呼吸锻炼时,气流可从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出入气口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使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对接程度改变,两者的通流截面改变,即可调节呼气或吸气的阻力,实现呼吸训练强度的调节。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它可根据使用者的肺功能的状况,便捷的调节呼吸训练强度,且携带、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可调式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后端与第二壳体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前端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呼吸口,第一壳体的后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的前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数目及位置相对应,第二壳体侧壁的后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入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后端通过其上的外螺纹与一具有内螺纹的套圈连接,套圈内侧上具有圆环状的凸缘,第二壳体的前端部的外表上具有圆环形的凹槽,套圈上的凸缘与第二壳体上的凹槽转动配合,套圈的后端上固定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壳体前部的外侧上对应固定有一个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配合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式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内固定有一支承轴,支承轴上装有挡片,挡片与支承轴及壳体间隙配合,在第二壳体的后端开有一个以上的排气孔。


技术总结
可调式呼吸锻炼器,它具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后端与第二壳体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前端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呼吸口,第一壳体的后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的前端上开有一组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数目及位置相对应,第二壳体侧壁的后部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入气口。在各第一通气孔与各第二通气孔接通状态下,使用者用嘴对着呼吸口呼气或吸气,进行呼吸锻炼时,气流可从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及出入气口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使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对接程度改变,两者的通流截面改变,即可调节呼气或吸气的阻力,实现呼吸训练强度的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宇,王文娟,王穆群,高山,孟倩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