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

文档序号:36690464发布日期:2024-01-16 11:2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的,尤其是涉及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


背景技术:

1、一般在内瘘成形术后,患者需要促进内瘘成熟的握力器,以加速疗愈;一般患者在使用握力器时,需要医护人员告知握力器使用的时间,每次握紧握力器后需要维持的时间,以及握紧握力器的力度;当患者在家中疗养时,缺少医护人员指导可能会出错,影响患者疗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用于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

2、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包括弹性本体、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和计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计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连接有弹性感应片,所述弹性感应片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的表面;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显示模块,以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监测温度信号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以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发出的监测压力信号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以给所述主控模块供电;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计时模块,以接收所述计时模块发出的单次握紧时间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本体用于提供给患者握持和挤压,并且还起到固定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和计时模块的作用;主控模块作为信息处理和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给主控模块提供稳定电压,以使主控模块正常工作;当患者握住弹性本体时,弹性感应片会和患者的掌心接触,使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患者的掌心温度,温度传感器再通过主控模块将监测温度信号发送至显示模块上,以利于患者自行测量体温;当患者逐渐握紧弹性本体时,压力传感器会基于弹性本体的形变监测弹性本体所受到的压力,再通过主控模块计量得到监测压力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上,以使患者能够清晰地得知握紧弹性本体的力量,从而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当患者握紧弹性本体使主控模块计量的监测压力信号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主控模块会向计时模块发出计时信号,以触发计时模块计时,当监测压力信号小于预设压力时,主控模块不再向计时模块发出计时信号,计时模块停止计时,计时模块将计时信号发出到停止的时间段作为单次握紧时间输出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再将单次握紧时间发送至显示模块,以使患者能够清晰地得知单次握紧弹性本体持续的时间,从而更加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

4、可选的,所述弹性本体的包络体为椭圆体,所述弹性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本体的包络体为椭圆体,有利于患者握持弹性本体;弹性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以利于患者放置手指,对患者的手指进行定位,使患者能够把控对弹性本体的施力方向。

6、可选的,所述弹性本体还内置有用于连接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将所述监测温度信号、所述监测压力信号和所述单次握紧时间发送至移动终端。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家属需要远程监督患者锻炼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电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会转发监测温度信号、监测压力信号和单次握紧时间给移动终端。

8、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调时按钮组,所述调时按钮组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以设定单次握紧基准时间。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用于显示监测温度、监测压力和单次握紧时间;调时按钮组电连接于主控模块,患者可以按下调时按钮组对应的按钮调节单次握紧基准时间,以作为单次握紧时间的参考时间。

10、可选的,所述弹性本体还内置有蜂鸣模块,所述蜂鸣模块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以在所述单次握紧时间大于所述单次握紧基准时间时,发出蜂鸣提示。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单次握紧时间大于单次握紧基准时间时,蜂鸣模块会发出蜂鸣提示,以提示患者松开弹性本体,从而完成一次握紧动作,以辅助患者精准地把控每次握紧弹性本体的时间。

12、可选的,所述弹性本体还包括软塞,电源模块为纽扣电池组,所述弹性本体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电池槽内,所述软塞封住所述电池槽的开口。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源模块的电能耗尽时,患者可以将软塞从弹性本体内拔出,并更换电池槽内的纽扣电池,以恢复主控模块的供电,从而使本申请锻炼器能够长期使用。

14、可选的,所述弹性本体包括硅胶壳、海绵层和硬壳层,所述硅胶壳包裹所述硬壳层,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主体均设置于所述硬壳层内,所述海绵层设置于所述硬壳层和所述硅胶壳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硅胶壳和所述海绵层之间。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壳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手感,有利于患者握持;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计时模块均设置于硬壳层内,以起到固定和保护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计时模块的作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硅胶壳和海绵层之间,以利于接收弹性本体所受到的压力。

16、可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电阻式应变片。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阻式应变片能够根据弹性本体的形变监测弹性本体所受到的压力,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

18、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 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患者握紧弹性本体并维持一段时间时,计时模块会计量单次握紧时间,并通过主控模块将单次握紧时间发送至显示模块,以使患者能够清晰地得知单次握紧弹性本体持续的时间,从而更加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

20、2. 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患者逐渐握紧弹性本体时,压力传感器会基于弹性本体的形变监测弹性本体所受到的压力,再通过主控模块将监测压力信号发送至显示模块上,以使患者能够清晰地得知握紧弹性本体的力量,从而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

21、3.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锻炼器还兼具体温测量的功能。



技术特征:

1.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本体(1)、显示模块(2)、温度传感器(3)、主控模块(4)、电源模块(5)、压力传感器(6)和计时模块(7),所述显示模块(2)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1)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3)、所述主控模块(4)、所述电源模块(5)、所述压力传感器(6)和所述计时模块(7)均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1)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3)的感应端连接有弹性感应片(31),所述弹性感应片(31)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1)的表面;所述主控模块(4)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所述主控模块(4)电连接于所述显示模块(2),以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3)发出的监测温度信号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2);所述主控模块(4)电连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以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6)发出的监测压力信号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2);所述电源模块(5)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4),以给所述主控模块(4)供电;所述主控模块(4)电连接于所述计时模块(7),以接收所述计时模块(7)发出的单次握紧时间并转发至所述显示模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本体(1)的包络体为椭圆体,所述弹性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本体(1)还内置有用于连接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8),所述主控模块(4)电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以将所述监测温度信号、所述监测压力信号和所述单次握紧时间发送至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2)包括显示屏(21)和调时按钮组(22),所述调时按钮组(22)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4),以设定单次握紧基准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本体(1)还内置有蜂鸣模块(9),所述蜂鸣模块(9)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4),以在所述单次握紧时间大于所述单次握紧基准时间时,发出蜂鸣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本体(1)还包括软塞(12),电源模块(5)为纽扣电池组,所述弹性本体(1)开设有电池槽(13),所述电源模块(5)位于所述电池槽(13)内,所述软塞(12)封住所述电池槽(13)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本体(1)包括硅胶壳(14)、海绵层(15)和硬壳层(16),所述硅胶壳(14)包裹所述硬壳层(16),所述主控模块(4)、所述电源模块(5)、所述计时模块(7)和所述温度传感器(3)的主体均设置于所述硬壳层(16)内,所述海绵层(15)设置于所述硬壳层(16)和所述硅胶壳(14)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6)设置于所述硅胶壳(14)和所述海绵层(1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为电阻式应变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医用内瘘康复功能锻炼器,包括弹性本体、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和计时模块,显示模块设置于弹性本体的表面;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压力传感器和计时模块均设置于弹性本体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连接有弹性感应片,弹性感应片设置于弹性本体的表面;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温度传感器,主控模块电连接于显示模块;主控模块电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电源模块电连接于主控模块,以给主控模块供电;主控模块电连接于计时模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锻炼器兼具测力、计时和测温的功能,能够准确地引导患者自行锻炼。

技术研发人员:邓英高,刘前宽,王饶萍,陈崴,张涤华,许元文,王路英,赵娅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