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9312发布日期:2024-01-23 10: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网球拍设备,具体是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


背景技术:

1、网球拍是网球运动项目中,用于击打网球的拍具,它是由拍头、拍喉、拍柄组成,在使用时还需要配合网球线、避震结等配件使用,这样不同的网球拍适用于不同人群,而网球拍的握把是网球拍最主要的受力部件,他需要满足较高的抓握效果以外,同时还需要具有吸汗或吸附效果。

2、目前的网球拍握把不能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习惯来进行配重调整,在抓握不同长度的网球拍握把时,使用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成绩的好坏,此外,传统的网球拍在击打网球时,网拍整体受力震动较大,对手部的反馈力度也较大,这样对网拍稳定结构和握持手感都有较大影响。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包括拍杆,所述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网,所述拍杆靠近弹网底部一端设置有吸能机构,所述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骨杆,所述骨杆的外端套接有调节机构,且骨杆的底部通过固定螺帽与调节机构之间固定连接。

5、上述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护套、透气孔、若干组套筒、吸附槽和配重块,所述透气孔开设于外护套的表面,且透气孔关于外护套的表面呈等距直线分布,所述外护套套接于套筒的外端表面,若干组所述套筒关于外护套呈等距直线分布,所述吸附槽开设于套筒的外端表面,所述配重块插接于套筒的内侧表面。

6、上述的,所述套筒与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材质为碳纤维,所述配重块的材质为铅,所述套筒位于外护套和骨杆的相对侧。

7、上述的,所述吸附槽与透气孔之间相互对齐,所述外护套的材质为聚氨酯。

8、上述的,所述吸能机构包括中空槽、三组拉力弹簧、连接座、连接卡环和固定环,所述拉力弹簧固定连接于中空槽的内侧表面,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拉力弹簧远离中空槽的一端,所述连接卡环固定连接于连接座远离拉力弹簧的一端,所述连接卡环的底部套接于固定环的表面,且连接卡环与固定环之间活动连接。

9、上述的,三组所述拉力弹簧之间分别呈对向分布,且相邻拉力弹簧之间的夹角呈一百二十度,所述固定环位于三组连接座的中心位置。

10、上述的,所述中空槽的开口呈倒三角状,所述固定环通过拉力弹簧与中空槽之间弹性连接。

11、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能通过将外护套从套筒上拆卸,并将配重块卡接入不同位置的套筒内部,使得配重位置发生改变,这样网拍握把位置的重量能实现较好的调节,适用于不同握持手感的使用者。

14、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吸能机构,能够在弹网受到冲击的时候,在固定环的连接固定下,利用三组拉力弹簧实现相互的弹性缓冲,而拉力弹簧之间呈一百二十度夹角,使得整体稳定性较强,能对受力进行吸能减震,提高握持手感。

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技术特征:

1.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包括拍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杆(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网(2),所述拍杆(1)靠近弹网(2)底部一端设置有吸能机构(3),所述拍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骨杆(4),所述骨杆(4)的外端套接有调节机构(5),且骨杆(4)的底部通过固定螺帽与调节机构(5)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外护套(501)、透气孔(502)、若干组套筒(503)、吸附槽(504)和配重块(505),所述透气孔(502)开设于外护套(501)的表面,且透气孔(502)关于外护套(501)的表面呈等距直线分布,所述外护套(501)套接于套筒(503)的外端表面,若干组所述套筒(503)关于外护套(501)呈等距直线分布,所述吸附槽(504)开设于套筒(503)的外端表面,所述配重块(505)插接于套筒(503)的内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03)与骨杆(4)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套筒(503)的材质为碳纤维,所述配重块(505)的材质为铅,所述套筒(503)位于外护套(501)和骨杆(4)的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槽(504)与透气孔(502)之间相互对齐,所述外护套(501)的材质为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3)包括中空槽(301)、三组拉力弹簧(302)、连接座(303)、连接卡环(304)和固定环(305),所述拉力弹簧(302)固定连接于中空槽(301)的内侧表面,所述连接座(303)固定连接于拉力弹簧(302)远离中空槽(301)的一端,所述连接卡环(304)固定连接于连接座(303)远离拉力弹簧(302)的一端,所述连接卡环(304)的底部套接于固定环(305)的表面,且连接卡环(304)与固定环(305)之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拉力弹簧(302)之间分别呈对向分布,且相邻拉力弹簧(302)之间的夹角呈一百二十度,所述固定环(305)位于三组连接座(303)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槽(301)的开口呈倒三角状,所述固定环(305)通过拉力弹簧(302)与中空槽(301)之间弹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球拍握把结构,涉及网球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拍杆,所述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网,所述拍杆靠近弹网底部一端设置有吸能机构,所述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骨杆,所述骨杆的外端套接有调节机构,且骨杆的底部通过固定螺帽与调节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能使得配重位置发生改变,这样网拍握把位置的重量能实现较好的调节,适用于不同握持手感的使用者,而通过设置的吸能机构,能够在弹网受到冲击的时候,在固定环的连接固定下,利用三组拉力弹簧实现相互的弹性缓冲,而拉力弹簧之间呈一百二十度夹角,使得整体稳定性较强,能对受力进行吸能减震,提高握持手感。

技术研发人员:韦小球,安士涛,肖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碳硕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