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亭游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6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晃晃亭游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晃晃亭游艺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游艺机的改进。
目前,游乐场、儿童乐园等游乐场所的游艺机,几乎都是每人一座,启动后开始旋转,然后有规律的高低起伏。但是儿童们不能在上面自由活动。有一种充气的橡皮袋,虽然儿童在上面蹦蹦跳跳,但是橡皮袋本身是静止的,没有运动,因而趣味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根据三点定一面的几何定理。用偏心齿轮、连杆及万向联轴节与一个平板构成两组空间四杆机构,平板可向任意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儿童在平板上面可以游戏,但是不容易站稳,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游玩的晃晃亭游艺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几何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我们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支撑一个平板,支点1是万向联轴节,一端固定在平板上,另一端固定于地面,此点的作用使平板可以任意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但不能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两组偏心齿轮及连杆分别通过支点2、支点3和支点1组成组空间四杆机构。平板与连杆之间是球面付联接,连杆与偏心齿轮之间也是球面付联接,支点2、支点3的作用是在偏心齿轮被驱动后,两个连杆分别通过支点2、支点3把平板绕支点1上下运动。
由于支点2、支点3分别是由两个转速不等的电机经过一对皮带轮和一对齿轮二级降速后,通过连杆驱动的。支点2、支点3的运动就上的上、下的下,有时同时上下,这样平板就波浪起伏,不断地变化起伏的样子。
平板可以是方形,可以是园形,平板上垫有一层海棉,儿童在上面玩耍。平板上可以建成亭子、房子、宝塔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游艺机相比较,由于根据三点定一平面的定理和采用二组空间四杆机构的方法及两个不等速的驱动电机,使供儿童游玩的平板,可以任意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并不断地变化。颠荡起伏,使人站如行舟,晃如醉仙,趣味性强。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结合附图做以下说明支点1(17)、支点2(18)、支点3(14)、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平板(15)是由这三个支点(17)、(18)、(14)、支撑,其中支点(17)是平板(15)与万向联轴节(16)的连接处,万向联轴节(16)的另一端固定地面(20)上。这样平板(15)可以任意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但不能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两组偏心齿轮〔偏心齿轮1(6)、偏心齿轮2(12)〕和连杆〔连杆1(19)连杆2(13)〕分别通过支点2(18)、支点3(14)与支点1(17)构成二组空间四杆机构。
由于双组空间四杆机构的结构、尺寸及传动方式都一样,下面仅就其中一组加以说明。平板(15)与连杆(19)是通过球面付联接,连杆1(19)和偏心齿轮1(6)也是通过球面付联接。偏心齿轮1(6)被驱动后,连杆1(19)就把平板(15)绕着支点1(17)上下运动。
偏心齿轮1(6)是这样被驱动的固定在地面(20)上的电机1(1)通过小皮带轮1(2)及三角皮带1(3)把动能和速度传递给了大皮带轮1(4),大皮带轮1(4)又通过齿轮轴(5)把动能及转速传递给了偏心大齿轮1(6)。
由于小皮带轮1(2)和小皮带轮2(11)、三角带1(3)和三角带2(9)、大皮带轮1(4)和大皮带轮2(7)、齿轮轴1(5)和齿轮轴2(8)、偏心齿轮1(6)和偏心齿轮2(12)尺寸完全相等。所以偏心齿轮2(12)被驱动后,连杆2(13)能把平板(15)绕支点1(17)上下运动。
又由于电机1(1)和电机2(10)的转速不相等,因而连杆1(19)和连杆(13)就上的上,下的下,有时同时上下,把时间错开,这样平板(15)就颠荡起伏,不断地变化着起伏的样子。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游乐场或儿童乐园的晃晃亭游艺机。该机由支点1(17)、支点2(18)、支点3(14)支撑一个平板(15),其中支点1(17)是平板(15)与万向联轴节(16)的联接处,万向联轴节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20),偏心齿轮1(6)、偏心齿轮2(12)和连杆1(19)、连杆2(13)分别通过支点2(18)、支点3(14)、与支点1(17)构成二组空间四杆机构。其特征是(a)平板(15)与连杆1(19)、连杆2(13)是球面付联接。连杆1(19)、连杆2(13)分别和偏心齿轮1(6)偏心齿轮2(12)是球面付联接。(b)支点1(17)、支点2(18)、支点3(1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支点2(18)、支点3(14)分别是经过降速的电机1(1)、电机2(10)通过连杆1(19)、连杆2(13)驱动的。(d)电机1(1)、电机2(10)的转速的差值不等于零。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游乐场或儿童乐园的晃晃亭游艺机。该机根据三点定一平面的几何定理,用三个点支撑一个平板,其中一个支点和地面是万向联轴节联接,两组偏心齿轮及连杆分别通过另两个支点和这个支点组成二组空间四杆机构。二个不等速的驱动电机分别带动平板上的两个支点绕另一支点上下运动,使供儿童游玩的平板左右前后不断变化倾斜的角度。使人站如行舟,晃如醉仙,趣味性强。
文档编号A63G23/00GK2040796SQ8820773
公开日1989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7日
发明者殷宝林 申请人:殷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