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旅游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57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旅游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旅行或野营装备。
已有的旅游用具,例如气垫床,旅游背架、旅游帐蓬等,仅能单独使用,不能将它们组合使用,故使用功能是单一性的,如将三者同时携带又显得笨重。现有的气垫床,充气后不能折叠,且只有一个气室,故用于游泳池中,一旦气嘴失灵,会造成人身危险。已有的旅游背架,形状单一,只能背行李,不能拆装。已有的旅游帐蓬,不配备气垫床,在其中休息时,不够舒适,亦不防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上述已有旅游用具加以灵活地组合装配,以增加使用功能,从而使旅游者之旅途舒适、轻快。
本实用新型由气垫床、旅游车、背包带、帐蓬等加以多种组合装配而成。组合装配后的多用旅游用具有8种功能游泳气垫、配有睡床的野营帐蓬、行李背包、行李车、沙发、睡椅、行李背架、睡垫。现叙述如下。气垫床(见


图1、2、3、4、5、6、7、23)是由三个相邻接但又彼此独立的、充气后呈扁平六面体的前气室(1)、中气室(2)、后气室(3)组成,各气室被一整块上壁(44)连系在一起,又因各气室具有各自的下壁和侧壁,故三个气室间可单向折叠,见
图1箭头(72)。在每个气室下壁与侧壁的粘合处,各开有一个气孔(42)和密封塞(43),充气后将密封塞塞入气孔(见图23)。
为了将气垫床变成行李背包,在前气室下壁(4)中心线O-O之两侧分别粘有左翼片(5)和右翼片(6)(见
图1、5),在前气室下壁(4)上还有口袋片(7),口袋片以其两个侧边(50)、(51)固接在前气室的下壁(4)上,以其前边上的半拉锁 (52)与下壁(4)上的半拉锁(53)相配,以其后边上的半拉锁(54)与下壁(4)上的半拉锁(55)相配,在后气室下壁(15)与侧壁(22)(见图3)之间,粘有两条别带(23),其作用是与前气室下壁(4)上的两个别扣(24)相配合。在左翼片(5)、右翼片(6)的正面(73)上各粘有两个穿带约束 (20)供穿背包带之用(见
图17)。在中气室下壁(14)上也有两个穿带约束(21),以供形成沙发时穿背包带之用(见图20)。为了使气垫床变成行李背包,还分别在左翼片(5)、右翼片(6)的背面(74)的平行于轮廓线(75)、(76)处粘以尼龙搭接带(12)、(12a),见图5、7,以分别与前、中、后气室下壁(4)、(14)、(15)上的两条尼龙搭接带(16)、(17)相搭接(见图5)。在左翼片(5)、右翼片(6)的正面(73)上,分别安装有2~6个凸扣(18),以便卷起左、右翼片时,使该凸扣恰好按合在前气室下壁(4)的边缘(79)、(80)附近的2~6个相应的凹扣(19)中(见图6)。

图1所示,为了在形成游泳气垫后,能在水上稳定飘浮,必须将前、中、后气室的下壁加以连结,为此分别用拉锁(56)、(57)将前气室(1)与中气室(2)、中气室(2)与后气室(3)加以拉合。
旅游车(见图8~14)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长架(58)和一个短架(59),靠销轴(8)将它们连接起来。在长架的(R)端穿有轮轴(10),轮轴上有键以与车轮(11)的键槽相配合。有一个U形架(32),它既可插接在长架的部端的孔(35)内,又可插接在短架的P1端的孔(95)内,为此,在U形架(32)的两端的孔内(见
图13)分别固定有插接棒(33)。在插接棒的探出孔外部分,钻孔(34)。在长架的(P)端钻孔(30)。在长架(58)的P端有一个上冂形梁(27),它将左柱(25)、右柱(26)连结(见图8),还有一个下弯梁(28)也将左柱、右柱连结。在上冂形梁的两端部孔内固定有螺母(29)。可将螺钉(9)穿入孔(34)、(30)并旋在螺母(29)上。下弯梁(28)上有二个挂钩鼻(31),见图8。短架 (59)(见
图11、12)由左棒(36)、右棒(37)以及连系它们的上梁(38)和弯梁(39)组成,弯梁上固接有二个限位耳(40)。长架(58)(见图8、9)的R端开有二个槽(46),以容纳短架(59)的R1端的两个扁平状足(60)(见
图11),用销轴(8)分别将足(60)与左柱(25)、足(60)与右柱(26)连结起来,见图9、14;短架(59)可绕销轴(8)转动。
旅游车的长架、短架是焊接件。但为了省去焊接工序,也允许将长架、短架做成插接件,具体方法是,将长架、短架的梁与柱或梁与棒的焊接结合点以塑料三通(41)代替,见图 15 ,这样,只要用一些空心的塑料或金属插接棒(61)插入塑料三通孔内,用螺丝(13)固定即可。
如图 16 所示,背包带共两条,每条由带体(47)、调长扣(48)、皮头(49)、防脱钩(45)组成,皮头与带体端部固定,带体可在防脱钩的耳环(62)上滑动。皮带长度可调。
帐蓬(63)的平面展开图示于图 21 ,图 22 是帐蓬撑开后的立体安装图。拉锁(64)、(65)用来当帐蓬撑开后拉合之用,此外,还包括两条张紧绳(66)、(67)以及两条张紧绳(68)以及6个地钉(69)和4个冂形钉等附件。现在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功能。
一、作游泳气垫,形成步骤如下1、按图 1 中箭头(98)方向,将气垫床的左翼片(5)、右翼片(6)卷起,并使凸扣(18)按合在凹扣(19)上。
2、将3个气室充气后密封,并将拉锁(56)、(57)分别拉合。
3、使上壁(44)朝上,三个下壁与水面接触。
二、作配有睡床的野营帐蓬,形成步骤如下1、如图8、9所示,将插有U形架(32)的长架(58)垂直地面竖起,将短架(59)与地面相触,用冂形钉将短架(59)与地面固定。
2、将帐蓬的折边(90)(见图21)搭在上冂形梁(32)的边(91)上,使这两个边相重合。
3、将帐蓬的折边(92)与张紧绳(68)相重合。
4、拉紧张紧绳(66)、(67)、(68),用地钉(69)固定之。
5、将充气之气垫床的上壁朝上,前气室的一部分压在短架上,短架的(P1)端使前气室部分地隆起,起到枕头的功能。
三、作行李背包,形成步骤如下1、如
图1,将左翼片(5),右翼片(6)展开成如图(5)的样子,排净各气室中气体。
2、按照图 5 中的双点划线进行折叠,使口袋片(7)被叠在外面。
3、将左翼片(5)上的尼龙搭接带(12)与尼龙搭接带 (16)相搭接,将右翼片(6)上的尼龙搭接带(12a)与尼龙搭接带(17)相搭接。
4、将别带(23)插入别扣(24)中。
5、将半拉锁(54)、(55)拉合,以形成口袋的底部。
6、将两条背包带接成一条,穿入四个穿带约束(20)中,即成为单肩背的行李背包,如图 17 所示。
四、作行李车,形成步骤如下1、如图 9 ,将长架(58)与短架(59)之间的角度调到最大。
2、从行李背包(
图17)中抽出背包带还原成两条,将其中一条的“根部”(70)(见
图16),固牢在限位耳(40)(图 11、19)上,另一条也是这样安装。
3、见图 19 ,置行李背包(已抽去背包带)于短架(59)上,将背包带的防脱钩绕过短架的上梁(38)和长架的上冂形梁(27)钩在下弯梁(28)的挂钩鼻(31)上。
4、将U形架插在长架上(图8、19),用螺钉(9)固定之,即形成
图19的行李车,此时行李背包被背包带缚住,U形架起到行李车拉手的作用。
五、作沙发,形成步骤如下(见
图1、9、11、20)1、将U形架(32)插在短架(59)的P1端的孔内(见
图11)。
2、将长架(58)贴近地面,靠螺钉(9)调整其与地面角度(图20)。
3、将长架与短架之间角度调到最大。
4、同上述四之2。
5、松开图(5)中之拉锁(56)、(57)、半拉锁(54)、(55),拉紧半拉锁(53)、(52)。
6、使U形架进入上底闭封的口袋中(图20),并使后气室(3)折叠到中气室(2)之上。
7、将背包带的防脱钩(45)绕过上梁(38),见图20,,穿过中气室(2)上的穿带约束(21),绕过上冂形梁(27),挂在上弯梁(28)的挂钩鼻(31)上,此时中气室的下壁(14)贴在长架(58)上方的两条背包带上,被绷紧的背包带犹如一个软弹簧,支持着气垫床所变成的沙发,如图20。
六、作睡椅,其形成方法是将第五项中后气室(3)(见图20)折回到与地面相接触,并对螺钉(9)高度作少量调整即可。
七、作行李背架,形成步骤如下1、同上述四之1、2。
2、分别将两条背包带的防脱钩(45)(见
图16)挂在长架(58)的挂钩鼻(31)上,见图 18 。
3、将行李背包(71)(见
图17,已抽出背包带)置于短架(59)上,用细绳(99)适当约束之。
4、可将U形架(32)(见图8)放入开口朝上(拉合半拉锁(54)、(55),见图5)的口袋中以减少行李背架体积。行李背架见
图18,用双肩背。
八、如天气炎热,可将游泳气垫置于树阴下作睡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在发挥已有旅游用具的组合功能方面,本实用新型有新的突破。8种功能为旅游者之旅途及野营带来舒适轻便之乐趣。
2、背包容量大,可装入全部旅游所需用品如帐蓬、睡袋、衣物、食物等。将其放在行李车或行李背架上,携带轻便,即使长途旅行也不易疲劳。
3、旅游车用空心金属管制造、质轻。如配以塑料三通的插接件,使拆、装更为方便。一车多用,除供旅游外,也可用于日常货物运输。
4、帐蓬内配以气垫床,舒适、防潮。
5、气垫床作游泳气垫时,安全可靠,即使有两个气室漏气,第三个气室仍照常工作。
6、睡垫、睡椅、沙发亦可用于家庭、旅店。本实用新型亦可用于地质勘探队员。
通过下列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游泳气垫的立体图。
图2是游泳气垫置于水上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P向视图。
图4是图2的K-K剖视图。
图5是将左、右翼片展开后的游泳气垫的平面图,双点划线表示放气后折叠成行李背包时的折叠线,应向纸的背面折叠,将口袋片露在外面。
图6是将左、右翼片取下后,前气室、中气室的下壁示意图。
图7是左翼片背面(74)的示意图。
图8是旅游车的主视图。
图9是旅游车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旅游车的俯视图。
图11是旅游车短架的S向视图。
图12是
图11的Q向视图。
图13是图9的C部放大图。
图14是旅游车的长、短架连接细部图。
图15是旅游车的插接件结构图。
图16是背包带示意图。
图17是将气垫床折叠成行李背包的示意图。
图18是行李背架的示意图。
图19是行李车的示意图。
图20是沙发的从其背部看的示意图。
图21是旅游帐蓬的平面展开图。
图22是旅游帐蓬的立体图。
图23是游泳气垫的气孔、密封塞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气垫床、旅游车、背包带、帐蓬等组合而成A、气垫床是由三个相邻的气室即前气室(1)、中气室(2)、后气室(3)组成,每个气室上有一个气孔(42)和一个与其相配的密封塞(43),在前气室(1)的下壁(4)的中心线0-0之两侧分别固接有左翼片(5)和右翼片(6),在前气室的下壁上还有口袋片(7),在前气室(1)、中气室(2)、后气室(3)的下壁(4)、(14)、(15)上有尼龙搭接带(16)、(17),在前气室下壁(4)边缘(79)、(80)附近,分别有2~6个凹扣(19);B、旅游车由下列另部件组成有一个长架(58)和一个短架(59),被销轴(8)将它们的一端连接起来,有一个U形架(32)用以与长架(58)或短架(59)的另一端相配合,在长架(58)的另一端配有螺钉(9);轮轴(10)共2个,它分别穿过长架的一端,轮轴配有车轮(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左翼片、右翼片的背面(74)上分别有平行于轮廓线(75)、(76)的尼龙搭接带(12)、(12a),以分别与尼龙搭接带(16)、(17)相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左翼片、右翼片的正面(73)上分别有2~6个凸扣(18),以分别与2~6个凹扣(19)相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长架(58)是由左柱(25)、右柱(26)以及将它们连系起来的上冂形梁(27)、下弯梁(28)组成,在上冂形梁两个端部的孔内,固接有螺母(29),在左柱、右柱上开孔(30),在下弯梁上有2个挂钩鼻(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U形架的两个端部孔内各固接有插接棒(33),该插接棒探出U形架的孔,在插接棒探出部分有孔(3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短架由左棒(36)、右棒(37)以及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上梁(38)、弯梁(39)组成,弯梁上有2个限位耳(40)。
7.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长架的柱与梁的结合点,短架的棒与梁的结合点允许使用塑料三通(41)配以插接棒(61)的接合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前气室下壁(4)与中气室下壁(14)、中气室下壁与后气室下壁(15)可分别用拉锁(56)、(57)连系起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游用具,其特征在于在前气室(4)的下壁上有半拉锁(53)以与口袋片上的半拉锁(52)相配,前气室(4)的下壁上有半拉锁(55)以与口袋片上的半拉锁(54)相配。
专利摘要一种属于旅行、野营领域的多用旅游用具,由充气后可折叠的3个气室构成的气垫床、背包带、帐篷以及可与它们进行多种组合装配的轻便旅游车组成。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旅游用具的使用功能,具有防潮帐篷、旅游沙发、行李背架、安全游泳气垫等8种用途。组装迅速,使用轻便,给旅游者带来极大方便。
文档编号A45F4/00GK2075464SQ8920210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日
发明者彭军 申请人:彭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