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飞机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28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射飞机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少年儿童一种玩具,具体说将一种外观为飞机,用弹射的方式射向天空,然而变成降落伞,徐徐在天空中飘荡而降落于地面。
目前孩子所玩耍的一种降落伞,是用纸制成,降落绳下面悬挂一个重物,需要在高处往下抛,然后飘荡降落,此类玩具降落伞要从高处抛下,使必给孩子带来不安全,同时爬高落底极不方便,造型也不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为雄伟逼真的飞机模型,从地面弹射方式将飞机模型射向上空,在空中自动变成一具降落伞徐徐飘落于地面的一种弹射飞机式降落伞。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采取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为飞机造型,由上、下两盖配合而成,中间为空腔,空腔内置降落伞,降落伞的二根绳索分别与上、下盖连接,上盖是一个半个棱形状,中间空腔,头部腔内设凹槽,末端设一尾舵,尾舵后端设一个下倾并中间空的尾部,在尾部的中间空档处固定一根横档。下盖也是一个半个棱形状,中间为空腔,头部设凸块,并设置固定拉,中间底部设方形孔,孔中置带有滞速曲槽的滞速板,下盖的中部二侧设置两支尾翼,下盖尾部空腔内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口,在滞速板的曲槽内设有滞速压杆为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弹射飞机式降落伞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弹射飞机式降落伞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滞速压杆示意图;图4为弹射飞机式降落伞立体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变成降落伞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上盖2和下盖9配合而成,两盖中间为空腔,空腔内置降落伞17如图4所示,降落伞的二根绳索分别与上盖2上的横挡5和下盖9上的滞速板6连接,上盖2是一个半个棱形状,中间空腔,上盖2头部腔内设凹槽1如
图1所示,末端设一个尾舵3,在尾舵3的后端设一个下倾并且中间空的尾部16,在尾部16中间的空挡处固定一根横挡5。下盖9也是一个半个棱形状,中间为空腔,下盖9的头部空腔内设凸块13如图2所示,凸块13用于与上盖2中的凹槽1配合,在下盖9头部的底端设置固定拉钩10,中间底部设方形孔8,孔8中置滞速板6,滞速板6中间设滞速曲槽12,在滞速曲槽12内置一根滞速压杆7如图3所示,滞速压杆7为“T”字型,上穿过曲槽12,能在曲槽12中自由移动,下端设一弯钩15,此弯钩15和拉钩10的上端用一根橡皮筋连接,在压杆7的另一端设一个上翘开伞杆14,下盖9的中部二侧设置两支尾翼4,下盖9的尾部空腔内设有与上盖2尾部配合的凹口11。
整个上盖和下盖配合在一起的外观为一个雄伟的飞机模型,两盖之间为空腔可以存放降落伞,头部用凹槽1和凸块13相互配合,上盖2的尾部16与下盖9的凹口11配合,滞速压杆7通过滞速曲槽12,穿过横挡5引出模型,此时拉钩10和弯钩15连接的橡皮筋拉得很紧,当飞机模型弹问上空时,手放开伞杆,而飞机模型飞向上空的时速便是压杆7沿曲槽退回的时速,压杆7退到一定的时候开伞杆14是上翘的,便会碰到横挡5,此时使上、下盖脱开,上、下盖腔内设置的降落伞17自行跳出如图5所示。
模型射向上空是在拉钩10的下端设一根橡皮筋,一手拉橡皮筋,另一手拉往压杆7上的开伞杆14和模型尾部。借助橡皮筋的弹力弹向上空。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便,使用方便,趣味性强。
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外形为飞机造型的弹射飞机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上盖2和下盖9组成具有飞机造型的降落伞外壳,降落伞置于外壳腔内,a.上盖2是半个棱形状,中间空腔,头部设凹槽1,末端设有尾舵3,尾舵3后部为下倾中间为空的与下盖配合的尾部16,尾部16的中间固定一根横挡5;b.下盖9是半个棱形状,中间为空腔,头部设凸块13及固定拉钩10,中间底部为方形孔8,方形孔8中设置滞速曲槽12的滞速板6,中部二侧设置两支尾翼4,尾部空腔内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口11;c.在滞速板6上设有与滞速曲槽12滑动配合的滞速压杆7;d.降落伞17设置于上、下盖空腔内内,降落伞17的二根绳索一端与上盖2上的横挡5连接,一端与下盖9上的滞速板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射飞机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滞速压杆7一端设有上翘开伞杆14。
专利摘要一种外观造型为雄伟逼真的飞机,弹射到上空后会自动变成降落伞的少年儿童玩具,其特点在于上下两盖合成,中间为空腔,腔内存放降落伞,及设置滞速板,板上设有滞速曲槽,通过滞速压杆与腔内的横挡碰击,在空中将上、下两盖自行脱开,然后跳出降落伞,制作简便,使用方便,趣味性极强。
文档编号A63H33/20GK2051126SQ8920409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4日
发明者黄国章 申请人:黄国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