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41阅读:1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忆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游戏棋,特别是一种能训练人们记忆力的棋。
目前,供人们游戏的棋品类繁多,它们能使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智力发展。但是,直接训练人们记忆力的棋,至今未有报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有趣的记忆棋,使人们的记忆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增强。
本实用新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呈矩形或其它中心对称的几何形状,上面分布若干棋子位,棋子位之间有连接线段——棋路,有两种颜色的棋子,下底平,在且仅在下底依次标记相连续的记忆内容,如数字、字母 或中文字,两种颜色的棋子下底标记相同。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棋盘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棋子下底标记示意图。

图1所示。矩形的棋盘上有规则地排列着若干个棋子位1,棋子位之间的连接线段称为棋路2。
如图2所示,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各有4枚,在棋子平整的下底上依次标记连续的阿拉伯数字,两种颜色的棋子下底标记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玩法如下棋盘两端虚线框内4个棋子位设为安全区,甲、乙双方各执一种颜色的棋子,将棋子按下底标记顺序依次放到各自安全区棋子位上,然后轮流走子,棋子可沿棋路直线走,步数不限,走出安全区的棋子可以互相吃,吃子的规律是按下底标记顺序循环吃,不能间隔吃,如黑子“1”可以吃白子“4”,同时可以被白子“2”吃,但黑子“1”不能被白子“3”吃,也不能吃白子“3”。由于棋子下底标记,下棋时只见黑、白棋子,看不到棋子的下底标记,因此完全凭对棋子下底标记的记忆走棋吃子,如果吃对,则得到被吃子,吃子可以翻过来成为明棋,明棋不能被吃,也不能吃子,直到它回到自己的安全区后再翻成标记朝下,继续走棋;如果吃错,则吃子成为对方得子,被吃子翻成明棋;如果吃子与被吃子相同,则双方各自得子。到棋盘上棋子不能互相吃子为止,双方数得子多少分胜负。
本实用新型棋子数可多可少,下底标记可以是字母,如“A”、“B”、“C”、“D”……,也可以是中文字,如“甲”、“乙”“丙”、“丁”……。棋子下底面除圆形外,可以为正方形、矩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棋盘上的棋 位形状与棋子下底面形状相同。棋子的整体形状可以为柱体、台体、薄片状。
对本实用断型的玩法可以进行多种约定。如安全区的约定。棋子在安全区内能否走动。走出安全区的棋子能否回来。同一种棋子之间必须间隔几步以上。每个棋子只能在一定区域内移动。棋子走动时能否超越所经棋路上的棋子。等等。本实用新型玩法别致、有趣,简单易学,有益于增强记忆力。
权利要求1.一种记忆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其特征是(1)棋盘呈矩形或其它中心对称的几何形状,上面分布棋子位,棋子位之间有连接线段-棋路,(2)两种颜色的棋子,下底平,在且仅在下底依次标记相连续的记忆内容数字、字母或中文字,两种颜色的棋子下底标记相同。
专利摘要记忆棋是一种能训练人们记忆力的游戏棋,由棋盘和两种颜色的棋子组成,棋盘上分布若干棋子位,棋子位之间有被称为棋路的连接线段,棋盘两端设有安全区,棋子下底平,在且仅在下底依次标记某种相连续的记忆内容数字、字母或中文字,下棋时看不到棋子下底标记,而是凭记忆走棋吃子,玩法别致有趣。
文档编号A63F3/00GK2046396SQ8920508
公开日1989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3日
发明者邱朝明 申请人:邱朝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