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实用剑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44阅读:2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实用剑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宝剑的剑柄。
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宝剑其剑柄都相同。都是剑柄中段粗,上、下两端等细,且剑柄表面光滑。这样在受到振动或变换手法时极易脱手,易失控造成意外损伤。不利于实战技击。而且,由于剑身重心偏前。人们在舞剑过程中剑柄易向后退缩。因而人们往往能握住剑柄上端较细部分,使得手法和力度难以施展,不利于技术水平发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人都在剑柄上缠绕布、金属丝、皮线等。使剑柄上下一样粗,等同于刀柄,而难以发挥剑之效能。此外,现有的剑柄两端的铜皮包环表面都很光滑,无任何结构,影响大姆指,食指(或虎口)对剑锋、刃方向的控制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安全实用剑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剑柄的两面中部沿剑身方向各开有一长条形凹槽。(也可以各开2~3个长条形凹槽);剑柄的上端宽度增加。但小于剑柄中部宽度。使剑柄上、下两端宽度不等;在剑柄上下两端包环的表面制有竖条形凸台或有规则的凸出颗粒。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环示意图;图3是现有宝剑剑柄内部安装示意图。

图1,在剑柄1的两面中部沿剑身方向各开有一长条形凹槽2,其深度小于0.3厘米。这样人们握剑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均可扣在长条形凹槽2内。可以减缓击剑时强大的振动力。不会轻易脱手失控或剑被击落,大大减少了意外损伤(它伤或自伤);可提高舞剑者的防卫能力。对初学者尤为显著。另外,剑柄正面长条形凹槽2的上端和剑柄对面长条形凹槽2的下端分别增加了对大姆指和无名指、小指的摩擦力,便于剑法中的点、崩、刺、砍诸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手指对剑柄的控制能力。极有利于手法的吞吐变化,使各种剑法分外洒脱。
图1中,剑柄1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而小于中部宽度,这样剑柄就不必缠绕任何附加物,并在外形上彻底划清了刀柄与剑柄的界线。从而在内在实质上体现了剑之本质。剑柄1上下两端包环3的表面有竖条形凸台或有规则的凸出颗粒(如图2),上、下两端包环3的式样。大小均相同。这种包环表面结构,增加了一定的摩擦力,便于大姆指、食指(或虎口)对剑锋。刃方向施加控制力,能满足瞬态变化的剑法要求。如劈、挂摸、刺、削诸法的连环运用。本实用新型不仅适于安装在新生产的宝剑上,就是对于已经大量进入市场和家庭、单位的宝剑也适用。如图3,只需拧下剑柄后端螺帽盖4,将剑锋5从剑柄和上、下护手6、7内抽出,再换上本实用新型剑柄,重新安装固定好即可。
本实用新型与老式剑柄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大大加强了手对剑柄控制的力度和灵活性,能将人体内之爆发力(刚力)有效地施达于锋刃,形成强大的攻击力,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施刚柔力的交叉转换,使力法变化多端。
2、能促使掌腕力,尤其是指力的运用而自发引动人体内经络运行,使人脑部血流量加强,脑神经得以调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3、提高了受振强度,增强了安全性、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实用剑柄,其特征在于在剑柄1的两面中部沿剑身方向至少各开有一长条形凹槽2,剑柄1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宽度而小于其中部宽度,剑柄1上、下两端包环3的表面有竖条形凸台或有规则的凸出颗粒。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实用剑柄,其特征在于在剑柄1两面中部的长条形凹槽2的深度小于0.3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宝剑剑柄。它在剑柄两面中部开有长条形凹槽。并在剑柄两端包环表面增设凸出物。使人手对剑柄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大大增强,提高了安全性和实用性。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51120SQ8920523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5日
发明者许增 申请人:许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