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3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物质保温用的便携式保温瓶。
日常用的保温瓶,最常见的是玻璃类的夹套保温瓶,如玻璃胆的大口保温瓶和热水瓶,这类保温瓶保温性好,但容易碰碎,造成携带不便。为改变玻璃易碰碎的缺点,日本专利特开昭61-178870保温容器的内壳和外壳材料还采用了塑料,由于保温瓶往往要较长时间贮存高温物品,内壳塑料较大面积和食品接触,又不如玻璃等材料更为理想。不锈钢是一种较好的材料,但造价较贵。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温瓶,它既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不易碰碎、造价较廉、便于携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此便携式保温瓶由中间有保温层的内壳、外壳和瓶塞与罩壳组成,内壳和外壳的材料是薄钢板外搪瓷,外壳上压有自增强加强圈,内壳和外壳的拼装型式是焊接结构夹套、中间间隙是真空保温层。真空保温层的作用是阻止保温瓶内外的二种不同温度的物质换热。内壳和外壳的底部制成有利于承受压力形状,如凸形、凹形或各种有利于承受内压和外压的形状。内壳和外壳可以是整体制成、也可以是分块成形后拼焊而成。由于外壳承受外压,为防止外壳失去稳定和有利于减小壁厚,在外壳上压有自增强加强圈。内壳和外壳之间有间隙,以在抽真空后起到绝热作用,为保证夹套中保持真空状态,在外壳上开有小孔,内壳和外壳焊接连接后搪瓷,内壳和外壳间隙中抽真空后封焊小孔,从而构成有真空保温层的夹套。
在真空夹套制成后,配上瓶塞与罩壳,就成了便携式保温瓶,罩壳根据实用的要求,由上罩壳、下罩壳、外盖、手柄之类的实用附件组成,瓶塞制成有利于起到绝热作用的形状、也可制成可盛物的器皿,便携式保温瓶可按使用的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本发明由于内壳和外壳是薄钢板外搪瓷,夹套间隙中抽真空,既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不易碰碎、造价较廉、便于携带。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便携式保温瓶,保温瓶主要部件由内壳5和外壳6组成,内壳和外壳材料是薄钢板外搪瓷,内壳和外壳之间的拼装型式是焊接结构的夹套,对夹套进行搪瓷,再将外壳和内壳的间隙抽真空。内壳和外壳均压制成回转体、图1所示的内壳和外壳底部凹凸形状有利于承受压力和降低保温瓶高度。由于外壳承受外压,为防止外壳失去稳定和有利于减小壁厚,在外壳上压有自增强加强圈,图1内壳和外壳之间抽真空的方式是外壳底部开小孔11,小孔可制成和清理成各种有利于抽真空和封焊的形式,通过小孔将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抽真空后再封焊小孔,瓶塞制成有利于起到绝热作用的形状,图1中制成凹形,以便于盛物,其它附件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实用要求设计,图1将拼装好的内壳和外壳配上外盖1、内园盘2、密封圈3、瓶塞4、上罩壳7、手柄8、铆钉9、下罩壳10、垫片12之类附件后组成便携式保温瓶。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保温瓶,它包括中间有保温层的内壳、外壳和瓶塞与罩壳,其特征在于内壳和外壳的材料是薄钢板外搪瓷,外壳上压有自增强加强圈,内壳和外壳的拼装型式是焊接结构夹套、中间间隙是真空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保温瓶,其特征是外壳上开有小孔,内壳和外壳焊接连接后搪瓷,内壳和外壳间隙中抽真空后封焊小孔,从而构成有真空保温层的夹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温瓶,它由中间有真空保温层的内壳、外壳和瓶塞与罩壳组成,内壳和外壳的材料是薄钢板外搪瓷,外壳上压有自增强加强圈,内壳和外壳的拼装型式是焊接结构夹套,它既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不易碰碎、造价较廉、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45F3/18GK1056409SQ90102858
公开日1991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7日
发明者吕渭春 申请人:吕渭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